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繪製ACE2泛癌分析圖譜—新聞—科學網

2021-01-13 科學網
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繪製ACE2泛癌分析圖譜 揭示ACE2高表達惡性腫瘤患者易患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中,很多都是老年人或合併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腫瘤患者由於自身處於免疫異常狀態,加之手術、放化療等治療造成免疫力進一步低下,更易被新冠病毒入侵。然而惡性腫瘤類型繁多,何種惡性腫瘤患者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其中可能存在何種生物分子機制?為了解決該疑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博士柴佩韋和教授範先群首次繪製出ACE2泛癌分析圖譜,揭示ACE2高表達的腫瘤患者更易罹患新冠肺炎,該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血液學與腫瘤學雜誌》,並同期被列為網頁封面文章。

ACE2是人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同源物,是一種鋅金屬蛋白酶,屬於1型跨膜蛋白,在病毒感染過程中,ACE2是新冠病毒的膜上結合受體,與病毒和宿主細胞的融合、入侵過程有關。也就是說,ACE2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導火線」。

研究人員利用cBioportal、UALCAN和 gepia2等生物信息學分析工具,對納入腫瘤基因組計劃資料庫中30餘類惡性腫瘤,在10953例腫瘤患者中針對遺傳變異(拷貝數變異、突變等)、RNA表達、DNA甲基化、預後趨勢分析等方面進行研究,發現腫瘤中可出現ACE2突變、拷貝數異常擴增等多種遺傳學異常。同時,在結腸腺癌、腎乳頭狀細胞癌、胰腺癌、直腸腺癌、胃腺癌和肺腺癌等六種惡性腫瘤中ACE2表達顯著上調,並伴有ACE2啟動子區DNA甲基化異常。由於ACE2是新冠病毒結合的靶標蛋白,因此ACE2高表達的患者相對暴露風險增高,對新冠病毒更易感。該研究結論也與何建行教授、謝叢華教授團隊此前發表於《柳葉刀-腫瘤》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肺腺癌患者佔總體患者比例高,癌症是新冠肺炎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總的來說,研究提示一方面由於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且部分癌症患者ACE2表達增高,癌症患者應加強個人防護;另一方面若患有癌症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出現重症、死亡的可能增高,應加強監測治療並優先處理。研究人員也提到,由於本研究基於腫瘤患者隊列的生物信息學研究,因此僅起提示作用,相關結論仍需要後續大規模的臨床隊列研究證實。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於5月15日得到長期致力於腫瘤藥物研發的西印度大學醫學院教授Maxine Gossell-Williams的強力推薦,列為世界學術組織「Faculty Opinions (學院觀點)」推薦論文,並進行點評,評價該研究為新冠肺炎的診療提供了有效參考模型。Faculty Opinions是國際生物醫學領域重要的學術論文評估機構,由全球近8000名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組成。「Faculty Opinions」中的科學家從每年所發表的生物醫學論文中評選出不足千分之二最重要的文章,推薦給全世界的生物學和醫學工作者,並對論文加以評論。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3045-020-00883-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文匯/中新網等」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團隊為...
    研究人員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不僅存在許多「致癌區」,也存在許多「抑癌區」。抑癌基因lncRNA CANT1在視網膜母細胞瘤表達缺失,lncRNA CANT1通過排斥組蛋白甲基化酶MLL複合物錨定至靶基因啟動子區,抑制PI3K通路活性,從而抑制腫瘤發生。
  • 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畫一個人的特徵容易,要畫一群人的特徵,就難了。基因組研究也是如此。儘管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早在2002年就獲得了水稻「日本晴」的精細基因圖譜,可水稻有數千個品種,「日本晴」又怎能以偏概全?
  • 繪製癌症轉移圖譜,癌晚期的轉移與什麼相關?
    繪製癌症轉移圖譜,癌晚期的轉移與什麼相關?常見的癌症轉移主要有骨轉移、肝轉移、腦轉移、肺轉移、淋巴結轉移、惡性胸水、惡性腹水等,這個階段也被稱為轉移癌。90%的癌症患者死於癌細胞在病人身體的系統性擴散,這個階段也被稱為癌症晚期。這一階段也是學界攻關癌症的難點所在。
  • 科學家繪製水稻根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對粳稻和秈稻根組織原生質體進行了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繪製了單子葉模式植物水稻首個根組織單細胞解析度轉錄組圖譜,為研究鬚根系植物根組織的細胞類型、功能和進化開闢了新的途徑。 研究人員對兩個水稻栽培亞種粳稻Nip和秈稻93-11的10,968和12,564個根尖細胞進行了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分析,鑑定出8個細胞型,並利用組織原位雜交和遺傳轉化實驗鑑定了細胞類型特異性標記基因。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新聞—科學網
    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魚)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並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長的基因組學機制。
  • 上海九院眼科範先群團隊發現環狀RNA促進骨修復新機制,為骨再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眼眶骨修復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期範先群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了與成骨分化密切相關的環狀RNA circRNA-vgll3通過circRNA-vgll3/miR-326-5p/整合素(Itga5)通路顯著促進脂肪間充質幹細胞(ADSCs)的成骨分化。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聞—科學網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
  • 重磅| 協和朱蘭團隊繪製女性陰道前壁脫垂細胞圖譜
    重磅 | 協和朱蘭團隊繪製女性陰道前壁脫垂細胞圖譜 2021-01-07 2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此項研究由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立志帶領團隊歷經6年完成。研究期間,科研團隊在完成了二代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克服了橡膠樹基因組龐大、高雜合與高重複等困難,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 技術,獲得了這一成果。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新聞—科學網
    2020年1月,華中農業大學油菜團隊與生物信息團隊合作,在《自然—植物》上發布了8個甘藍型油菜種質基因組序列,並通過比較基因組分析鑑定了大量SNPs(單鹼基多態性)、PAVs(存在/缺失變異)等變異,構建了大小約為1.8Gb泛基因組,包含約15萬個基因。通過基於PAVs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直接鑑定到了與角果長度、種子重量和開花時間相關的結構變異。
  • 上海九院眼科範先群團隊和交大醫學院鍾清團隊揭示葡萄膜黑色素瘤...
    2019年09月03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課題組與基礎醫學院鍾清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utophagy》(IF=11.059),發表題為「ZNNT1 long noncoding RNA induces autophagy to inhibit tumorigenesis of uveal
  •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上海專家多項成果攻堅...
    基因突變圖譜是乳腺癌精準治療最基礎 「參考索引」。邵志敏教授團隊提出設想,能否從基因層面分析,揭示國人乳腺癌的獨有特徵,為探索適合國人的乳腺癌精準診療方案提供參考?既往我國乳腺癌治療所參考的圖譜均為西方國家數據,國人大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尚處於「空白」。
  • 上海九院雷鳴團隊揭示酵母中tRNA前體被核糖核酸酶P催化切割成熟的...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28日電(汪利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 Science)於9月28日以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上海九院精準醫學研究院雷鳴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 into precursor tRNA processing by yeast ribonuclease P」,揭示了真核生物中tRNA前體5』端的加工成熟機制。
  • Science | 繪製SARS-CoV-2的S蛋白三聚體糖基化圖譜
    糖基化位點的數量,伊波拉病毒有8-15個,流感病毒有5-11個,C肝病毒有4-11個,HIV有20-30個【2】。而SARS-CoV-2的S蛋白共有至少66個糖基化位點,這可能會給疫苗的研髮帶來困難。
  • 我科研團隊成功繪製首個人類細胞圖譜
    ◎ 洪恆飛 吳雅蘭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26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通過對60種人體組織樣品和7種細胞培養樣品進行Microwell-seq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分析,系統性地繪製了全球首個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人體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人類細胞圖譜
    新華社杭州3月26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用自主研發的分析平臺,繪製出跨越胚胎和成年兩個時期、涵蓋八大系統的人類細胞圖譜。這項成果26日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
  • 繪製植物科學的分子圖—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為模式植物擬南芥繪製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蛋白質組學和生物分析教授Bernhard Kuster解釋說:「要形成這些蛋白質模式,不僅重要的是組織中存在哪些蛋白質,更重要的是數量。」例如,與光合作用機制有關的蛋白質主要存在於樹葉中,也存在於種子中,但含量要低1000倍。 研究小組利用生化和高通量分析方法對擬南芥模型進行了檢測,以發現更多關於其分子組成的信息。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自然》。
  • 科學家發表蠟梅精細基因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因此,他們利用二代測序和三代測序平臺對蠟梅進行測序,結合相關技術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該基因組大小為695.36 Mb,99.42%的序列錨定到11條染色體上。 研究團隊分析發現,蠟梅經歷了兩次全基因組複製事件,其中較古老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發生在樟科和蠟梅科分化之前,近期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發生在樟科和蠟梅科分化之後。蠟梅基因組在歷史進化中經歷了複雜的染色體斷裂、融合及片段重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