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中,很多都是老年人或合併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腫瘤患者由於自身處於免疫異常狀態,加之手術、放化療等治療造成免疫力進一步低下,更易被新冠病毒入侵。然而惡性腫瘤類型繁多,何種惡性腫瘤患者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其中可能存在何種生物分子機制?為了解決該疑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博士柴佩韋和教授範先群首次繪製出ACE2泛癌分析圖譜,揭示ACE2高表達的腫瘤患者更易罹患新冠肺炎,該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血液學與腫瘤學雜誌》,並同期被列為網頁封面文章。
ACE2是人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同源物,是一種鋅金屬蛋白酶,屬於1型跨膜蛋白,在病毒感染過程中,ACE2是新冠病毒的膜上結合受體,與病毒和宿主細胞的融合、入侵過程有關。也就是說,ACE2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導火線」。
研究人員利用cBioportal、UALCAN和 gepia2等生物信息學分析工具,對納入腫瘤基因組計劃資料庫中30餘類惡性腫瘤,在10953例腫瘤患者中針對遺傳變異(拷貝數變異、突變等)、RNA表達、DNA甲基化、預後趨勢分析等方面進行研究,發現腫瘤中可出現ACE2突變、拷貝數異常擴增等多種遺傳學異常。同時,在結腸腺癌、腎乳頭狀細胞癌、胰腺癌、直腸腺癌、胃腺癌和肺腺癌等六種惡性腫瘤中ACE2表達顯著上調,並伴有ACE2啟動子區DNA甲基化異常。由於ACE2是新冠病毒結合的靶標蛋白,因此ACE2高表達的患者相對暴露風險增高,對新冠病毒更易感。該研究結論也與何建行教授、謝叢華教授團隊此前發表於《柳葉刀-腫瘤》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肺腺癌患者佔總體患者比例高,癌症是新冠肺炎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總的來說,研究提示一方面由於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且部分癌症患者ACE2表達增高,癌症患者應加強個人防護;另一方面若患有癌症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出現重症、死亡的可能增高,應加強監測治療並優先處理。研究人員也提到,由於本研究基於腫瘤患者隊列的生物信息學研究,因此僅起提示作用,相關結論仍需要後續大規模的臨床隊列研究證實。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於5月15日得到長期致力於腫瘤藥物研發的西印度大學醫學院教授Maxine Gossell-Williams的強力推薦,列為世界學術組織「Faculty Opinions (學院觀點)」推薦論文,並進行點評,評價該研究為新冠肺炎的診療提供了有效參考模型。Faculty Opinions是國際生物醫學領域重要的學術論文評估機構,由全球近8000名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組成。「Faculty Opinions」中的科學家從每年所發表的生物醫學論文中評選出不足千分之二最重要的文章,推薦給全世界的生物學和醫學工作者,並對論文加以評論。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3045-020-00883-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