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表蠟梅精細基因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2020-11-23 科學網
為何這麼香?為何在寒冬綻放?
科學家發表蠟梅精細基因組圖譜

 

蠟梅   華中農大供圖

「一花香十裡,更值滿枝開。」凌寒怒放的蠟梅,是萬花凋零的寒冬裡一道亮麗的風景,其香味濃鬱而獨特,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揮筆高歌的對象。蠟梅為何冬季開花?其獨特香味由何而來?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趙凱歌研究組和金雙俠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研究組,在《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了蠟梅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系統研究了蠟梅花芽周年發育的生物學特性,破解了蠟梅獨特香氣之謎。

為木蘭類進化提供新證據

蠟梅是木蘭類樟目蠟梅科蠟梅屬植物,為我國歷史傳統名花,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是稀有的冬季開花的木本花卉。

「作為木蘭類植物的代表,蠟梅在被子植物進化歷史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金雙俠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關於木蘭類植物與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相對進化位置一直以來都是被子植物進化研究的熱點問題,但這個問題還是沒能很好地解決。」論文第一作者、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尚均忠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研究團隊意識到對蠟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利用二代測序和三代測序平臺對蠟梅進行測序,結合相關技術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該基因組大小為695.36 Mb,99.42%的序列錨定到11條染色體上。

蠟梅系統進化位置   華中農大供圖

「我們利用蠟梅、夏蠟梅以及其他15個具有代表性被子植物的基因組數據,通過生物學信息上的溯祖法和串聯法構建了系統『進化樹』。結果表明,木蘭類植物與雙子葉植物互為姐妹關係。」尚均忠說。

通常情況下,基因組在歷史進化過程中會出現全基因組複製事件,這對於植物適應生存環境和塑造植物的某個性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團隊分析發現,蠟梅經歷了兩次全基因組複製事件,其中較古老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發生在樟科和蠟梅科分化之前,近期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發生在樟科和蠟梅科分化之後。蠟梅基因組在歷史進化中經歷了複雜的染色體斷裂、融合及片段重組過程。

夏季「休眠」 冬天抗寒

蠟梅與屬於薔薇科的梅花在植物學上不同科、不同屬,花色、花形、株型等均不相同。只因同是一個「梅」字,香味又略有相似處,因此往往被人誤認為是同種。其實,蠟梅在每年最冷的冬季11月開花,有的花期持續到第二年3月;而梅花一般在2~3月開花。

然而人們卻不知道,其實蠟梅的花芽早在春天就已形成了。為什麼花芽要經歷那麼長的時間,熬到冬天才綻放?

研究團隊結合細胞學和轉錄組學對蠟梅花芽周年發育過程的分子機制進行了研究。「我們對蠟梅花芽進行全年『監視』。從春天到冬天,每隔一周就要給花芽取樣,對花芽內部結構變化做石蠟切片,再進行觀察。根據我們對花芽形態變化過程分析發現,蠟梅在夏天發生了生長停滯現象。」尚均忠介紹。

蠟梅花發育周年變化重要基因挖掘    華中農大供圖

他們進一步發現,溫度是關鍵。「蠟梅花芽內部對高溫敏感的熱激蛋白,在夏季顯著高表達,這是蠟梅響應高溫的一個直接表現。因為夏季氣溫非常高,才導致『休眠』的發生。這也說明溫度對蠟梅花芽的生長和分化具有重要影響。」尚均忠說。

值得一提的是,花本身是一個比較脆弱的器官,而蠟梅花卻不怕冬季惡劣的氣候條件。「這說明蠟梅具有很強的抗寒性。」金雙俠表示。

在尚均忠看來,其抗寒性與花香有一定的關係。「以前有研究表明,揮發性物質如果以糖苷態的形式貯藏起來的話,能夠提高植物抗寒性,而在蠟梅花瓣中檢測到大量花香揮發性物以糖苷態形式存在。這很有可能是蠟梅花抗寒的關鍵因素。」

香氣從何而來

蠟梅因花期特殊、花香濃鬱賦予其獨特的觀賞特性,廣泛應用於盆景栽培、園林綠化、切花生產,具有極高的觀賞應用價值。目前,幾乎所有的中國園林綠地中都栽種有蠟梅。

那麼,蠟梅特殊的香氣是怎麼形成的呢?

「我們在高質量基因組圖譜基礎上,解析了蠟梅花香主成分形成的分子機制。」尚均忠介紹,蠟梅花香的主要成分是單萜化合物芳樟醇,佔花香總成分近50%。基因的串聯複製以及在花中選擇性表達帶來了芳樟醇合成酶劑量上的變化,進而導致蠟梅特徵香氣芳樟醇的形成。

研究團隊還發現,苯環類化合物乙酸苄酯也是蠟梅的特徵香氣成分。乙酸苄酯合成通路關鍵酶多數是通過全基因組複製和串聯複製事件產生的,對蠟梅濃鬱而獨特香味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以糖苷態貯藏的揮發性物質中也檢測到乙酸苄酯和芳樟醇的存在。

「做基因組測序為挖掘控制植物觀賞性狀的相關基因提供基礎性遺傳資源,只有『吃透』這些,才可以人為改變這些性狀。這對今後遺傳改良很有用,為分子育種奠定了重要基礎。」金雙俠強調。

尚均忠表示,花香具有很大的產業價值,掌握了蠟梅花香奧秘的「鑰匙」,將來可以「創造」獨特的芳香成分,開發出很多產品,形成大產業。「我們的基礎性工作對以後的應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86/s13059-020-02088-y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名花蠟梅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
    praecox)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研究團隊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2000和三代PacBio測序平臺進行測序,結合10x Genomics和Hi-C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該基因組大小為695.36 Mb,contig N50為2.19 Mb,Scaffold N50 達到65.35Mb, 99.42%的序列錨定到11條染色體上。
  • 今日關注: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今日關注: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副教授)、趙凱歌(副教授)研究組和金雙俠(教授)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教授)研究組在開放獲取期刊Genome Biology 上,以「The chromosome-level wintersweet (Chimonanthus praecox) genome provides
  • 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副教授)、趙凱歌(副教授)研究組和金雙俠(教授)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教授)研究組在開放獲取期刊Genome Biology 上,以「The chromosome-level wintersweet (Chimonanthus
  • 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名花蠟梅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該研究團隊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2000和三代PacBio測序平臺進行測序,結合10x Genomics和Hi-C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同時利用二代測序技術完成了蠟梅近緣種夏蠟梅的全基因組測序。研究者利用蠟梅、夏蠟梅以及其他15個具有代表性被子植物的基因組數據構建了系統進化樹,結果表明木蘭類植物與雙子葉植物互為姐妹關係。
  • 華中農業大學聯合西南林業大學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研究團隊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2000和三代PacBio測序平臺進行測序,結合10x Genomics和Hi-C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該基因組大小為695.36 Mb,contig N50為2.19 Mb,Scaffold N50 達到65.35Mb, 99.42%的序列錨定到11條染色體上。
  • 精細基因組圖譜告訴你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趙凱歌研究組和金雙俠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研究組,在《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了蠟梅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系統研究了蠟梅花芽周年發育的生物學特性,破解了蠟梅獨特香氣之謎。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植物》雜誌。 此項研究由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立志帶領團隊歷經6年完成。研究期間,科研團隊在完成了二代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克服了橡膠樹基因組龐大、高雜合與高重複等困難,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 技術,獲得了這一成果。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聞—科學網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分子生態資源》。
  •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今天(12月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這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2018-05-11 科技日報 趙漢斌 【字體:倫敦時間5月9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農業生產中廣泛種植的普通小麥,是一個經兩次自然雜交而形成的異源六倍體,含有A、B和D三個基因組,其基因組大而複雜,是水稻基因組的40倍,85%以上基因組DNA為重複序列,給基因組組裝研究設置了不少障礙。
  • 科學家發表蠟梅精細基因組圖譜
  • 鞍帶石斑魚基因組精細圖譜成功繪製—新聞—科學網
    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魚)       日前,在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下,黃海水產研究所陳松林研究員團隊、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等,聯合完成了鞍帶石斑魚(龍膽石斑)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組圖譜繪製
  • 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已繪製完成,該基因組覆蓋約為16.9億鹼基,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數目是大多數硬骨魚類基因數目的兩倍。
  • 科學家完成模式硅藻的蛋白質組精細圖譜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是海洋硅藻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組序列於2008年公布,但目前基因組的注釋仍很不完善。蛋白基因組學(Proteogenomics)是利用蛋白質組學數據,尤其是高精度的串聯質譜數據,結合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對基因組進行深度注釋。
  • 首個亞洲家豬「超清」基因組圖譜發布—新聞—科學網
    唐中林供圖 近日,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在線發表了中國優良地方豬——陸川豬的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定相(Phased)基因組序列。這不僅填補了亞洲家豬缺少高質量參考基因組的空白,更為基因組組裝提供了新的方向。該項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主導完成。
  • 兩種重要經濟蟹類基因組密碼告破—新聞—科學網
    三疣梭子蟹基因組圖譜           唐伯平供圖 蝦蟹類基因組是公認的高複雜基因組,要獲得高質量的基因組有著很多困難。近日,由鹽城師範學院江蘇省鹽土生物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教授唐伯平課題組牽頭的中外合作團隊,第一次獲得了我國重要淡水和海水經濟蟹類中華絨螯蟹和三疣梭子蟹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並分別在線發表於GigaScience和《遺傳學前沿》。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我國沿海大型的海洋經濟蟹類,我國每年捕撈量在55萬噸左右。
  • 科學家首次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染色體水平的紫花苜蓿基因組組裝。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
  • 中國科學家首次構建高效節水穀物糜子全基因組精細圖譜—新聞...
    讀懂糜子的「初心」
  • 科學網—我國科研人員成功構建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穀子遺傳連鎖圖 【科學網 高長安 全志武報導】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成功完成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構建。該成果為研究人員全面探究穀子的遺傳機制提供了基於基因組水平的新的研究思路,為揭示穀子抗旱節水、豐產、耐瘠和光合作用效率等生理機制的研究奠定了數據基礎,並為高產優質、抗逆穀子新品種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5月14該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雜誌《自然-生物技術》 上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