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2020-09-05 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今日關注: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副教授)、趙凱歌(副教授)研究組和金雙俠(教授)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教授)研究組在開放獲取期刊Genome Biology 上,以「The chromosome-level wintersweet (Chimonanthus praecox)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floral scent biosynthesis and flowering in winter」為題,發表了我國傳統名花蠟梅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

據趙凱歌副教授介紹,蠟梅是木蘭類植物樟目蠟梅科植物,為我國歷史傳統名花,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其花香濃鬱,是稀有的冬季開花木本花卉。它花期特殊、花香濃鬱,具有極高的觀賞應用價值,被廣泛應用於盆景栽培、園林綠化和切花生產。近年來,蠟梅在上海、重慶等地被開發作為春節和聖誕節的木本切花。蠟梅還是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藥草植物。

該研究團隊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2000和三代PacBio測序平臺進行測序,結合10x Genomics和Hi-C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同時利用二代測序技術完成了蠟梅近緣種夏蠟梅的全基因組測序。

研究者利用蠟梅、夏蠟梅以及其他15個具有代表性被子植物的基因組數據構建了系統進化樹,結果表明木蘭類植物與雙子葉植物互為姐妹關係。同時利用共線性分析以及Ks分析,估測蠟梅經歷了兩次全基因組複製事件,分別發生在大約77.8和112.1Ma。其中較古老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發生在樟科和蠟梅科分化之前,近期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發生在樟科和蠟梅科分化之後。蠟梅 基因組在歷史進化中經歷了複雜的染色體斷裂、融合及片段重組過程。

研究團隊還結合細胞學和轉錄組學對蠟梅花芽周年發育過程的分子機制進行了研究,對花芽分化、花器官特化以及花器官發育、花芽休眠和抗寒等生物學特性進行了分子解析,鑑定到了大量成花轉變、花發育以及開花時間相關候選基因,為將來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團隊在高質量基因組圖譜基礎上,解析了蠟梅花香主成分形成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蠟梅花香中的主要成分和特徵成分的合成通路關鍵酶多數是通過全基因組複製和串聯複製事件產生的。

該研究綜合解讀了蠟梅基因組基本特徵、以蠟梅為代表的木蘭類植物物種進化位置、蠟梅全基因組多倍化事件以及樟目植物基因組進化歷史;對蠟梅花香合成代謝網絡中相關關鍵基因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系統解析了蠟梅花芽分化到開花的發育過程;為被子植物演化、蠟梅花香生物合成及開花提供了新見解。高質量的蠟梅全基因組序列有助於進一步深入開展分子遺傳學研究,鑑定控制冬季開花時間、花香花色等眾多性狀的功能基因, 從而推動蠟梅基礎研究的快速發展和加快新品種創製。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副教授)、趙凱歌(副教授)研究組和金雙俠(教授)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教授)研究組在開放獲取期刊Genome Biology 上,以「The chromosome-level wintersweet (Chimonanthus
  • 我國科學家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名花蠟梅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該研究團隊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2000和三代PacBio測序平臺進行測序,結合10x Genomics和Hi-C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同時利用二代測序技術完成了蠟梅近緣種夏蠟梅的全基因組測序。研究者利用蠟梅、夏蠟梅以及其他15個具有代表性被子植物的基因組數據構建了系統進化樹,結果表明木蘭類植物與雙子葉植物互為姐妹關係。
  • 中國傳統名花蠟梅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
    (Chimonanthus praecox)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研究團隊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2000和三代PacBio測序平臺進行測序,結合10x Genomics和Hi-C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該基因組大小為695.36 Mb,contig N50為2.19 Mb,Scaffold N50 達到65.35Mb, 99.42%的序列錨定到11條染色體上。
  • 華中農業大學聯合西南林業大學解析蠟梅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圖譜
    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研究團隊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2000和三代PacBio測序平臺進行測序,結合10x Genomics和Hi-C獲得了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該基因組大小為695.36 Mb,contig N50為2.19 Mb,Scaffold N50 達到65.35Mb, 99.42%的序列錨定到11條染色體上。
  • 科學家發表蠟梅精細基因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完成了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精細圖譜的繪製和遺傳解析,研究論文正式發表於國際重要學術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圖1)。
  • 精細基因組圖譜告訴你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劉秀群、趙凱歌研究組和金雙俠研究組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陳龍清研究組,在《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了蠟梅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系統研究了蠟梅花芽周年發育的生物學特性,破解了蠟梅獨特香氣之謎。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此項研究由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立志帶領團隊歷經6年完成。研究期間,科研團隊在完成了二代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克服了橡膠樹基因組龐大、高雜合與高重複等困難,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 技術,獲得了這一成果。
  • 昆明植物所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雲南植膠區山地膠園鳥瞰圖及完成了基因組測序的橡膠樹 GT1 品種(供圖)橡膠樹基因組圖譜及其特徵(供圖)大戟科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進化(供圖)近日,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高立志教授帶領的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 科學網—小葉茶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圖譜首次完成
    「碧雲」茶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高立志供圖 本報訊 近日,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www.biorxiv.org)在線發表了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該團隊採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技術,在20多個代表性小葉茶品種中選用雜合度較低的小葉茶良種「碧雲」,將組裝獲得的約2.85Gb 的基因組序列掛載到了15
  • 科研人員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然而,大戟科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如何進化、為什麼橡膠樹能高產膠乳以及橡膠樹在近一個世紀如何被馴化等問題,仍是產膠植物研究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橡膠樹的高產、抗病、抗旱、抗寒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組選擇育種與優異基因資源的發掘利用,也亟需獲得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圖為橡膠樹基因組大小與反轉錄轉座子家族的進化。
  • 我科學家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該項研究成功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的分子機制。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副研究員陳益存、博士趙耘霄、助理研究員高暝,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李臻後,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王潔雨,清華大學博士劉可為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臺灣成功大學教授蔡文杰、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根特大學教授Yves為共同通訊作者。
  • 科學家從基因組水平揭示食肉目染色體進化規律
    雖然前人通過比較染色體塗色法建立了食肉目內許多物種的染色體比較圖譜,但這些研究的解析度比較低,尚沒有深入到精細的核苷酸水平,也不能在核苷酸水平研究不同食肉目物種間的共線性區塊、染色體重排以及染色體斷裂區分布等染色體進化規律。
  • 我國科學家完成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測序
    新華社昆明10月30日電(記者趙珮然、嚴勇)我國科學家近日完成了草地貪夜蛾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的測序分析。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論文第一作者、雲南農業大學教授桂富榮介紹,該校研究團隊對草地貪夜蛾進行了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組裝,通過比較全球多個草地貪夜蛾種群基因重測序結果,發現中國和非洲的草地貪夜蛾種群與美國的種群之間有著顯著的遺傳分化,入侵中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極有可能來自非洲。同時,研究團隊還找到了草地貪夜蛾的耐藥基因。
  • 首個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9月22日電(記者李慧)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孫效文研究員牽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成為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
  •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遺傳發育所基因組分析平臺與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等合作,最新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小麥基因組研究團隊與遺傳發育所的梁承志課題組等合作,通過構建A基因組測序,結合全基因組單分子測序以及最新物理圖譜構建技術,完成了烏拉爾圖小麥材料G1812的基因組測序和精細組裝,繪製出了7條染色體的序列圖譜,注釋出了41507個蛋白編碼基因,實現了小麥基因組研究的重大突破。
  • 基因組圖譜揭示 膠乳生物合成與橡膠樹馴化史
    然而,大戟科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如何進化、為什麼橡膠樹能高產膠乳以及橡膠樹在近一個世紀如何被馴化等是產膠植物研究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橡膠樹的高產、抗病、抗旱、抗寒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組選擇育種與優異基因資源的發掘利用也亟須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 世界首個染色體水平的高原特有典型四倍體魚類的基因組圖譜誕生
    他們繪製完成了世界上首個染色體水平的高原特有典型四倍體魚類——異齒裂腹魚的基因組圖譜,為其他高原魚類進化、基因組多倍化和極端環境適應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參考。牟振波告訴《中國科學報》,過去5000萬年間,青藏高原一直處於隆升過程,並伴隨著極端地質運動和氣候變化。
  • 科學網—我國科研人員成功構建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該成果為研究人員全面探究穀子的遺傳機制提供了基於基因組水平的新的研究思路,為揭示穀子抗旱節水、豐產、耐瘠和光合作用效率等生理機制的研究奠定了數據基礎,並為高產優質、抗逆穀子新品種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5月14該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雜誌《自然-生物技術》 上在線發表。
  • 首個染色體級別山蒼子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4月7日電 (記者馬愛平 通訊員宋平 王舒琦)7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日前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重要成果: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