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染色體水平的高原特有典型四倍體魚類的基因組圖譜誕生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9月25日,《細胞》旗下iScience雜誌發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以下簡稱西藏農科院)水產科學研究所所長牟振波團隊最新成果。

他們繪製完成了世界上首個染色體水平的高原特有典型四倍體魚類——異齒裂腹魚的基因組圖譜,為其他高原魚類進化、基因組多倍化和極端環境適應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參考。

牟振波告訴《中國科學報》,過去5000萬年間,青藏高原一直處於隆升過程,並伴隨著極端地質運動和氣候變化。這使得青藏高原成為了研究高原環境下動物進化和適應機制的「天然實驗室」,也是全世界生物學家關注的熱點區域。

魚類相對於陸生生物而言,更容易受到地質變化和氣候波動下的水生態環境的影響,因此高原特色魚類是研究高原環境下生物進化、物種形成和適應性機制良好的生物材料。然而,目前高原生物進化和適應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動物和植物等陸生生物。

「裂腹魚亞科隸屬鯉形目、鯉科,是隨著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出現的特化類群,屬青藏高原魚類三大類群之一。在中國有70多種,佔世界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的湖泊和河流中。裂腹魚亞科大多數為四倍體或六倍體,因此,裂腹魚是研究多倍體魚類和高原適應性機制的重要材料。異齒裂腹魚是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中分布量最大、對生態環境最重要的一種裂腹魚。」論文通訊作者、西藏農科院研究員劉海平說。

劉海平研究員在雅魯藏布江進行採樣和資源調查 西藏農科院供圖

研究團隊在獲得了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序列後,對基因組進行了深入分析。論文第一作者肖世俊介紹,研究發現,異齒裂腹魚在大約123萬年前發生了全基因組複製,目前複製後的二套染色體之間序列的一致性高達95%以上,但是它們之間存在大量的重複序列插入。

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重複序列的插入,不僅形成了再二倍化的初步序列特徵,而且影響了附近基因的表達模式,導致了基因表達和功能的再二倍化。同時,與DNA修復、葉酸吸收代謝和能量平衡相關的基因受到了顯著的自然選擇,這可能促動了異齒裂腹魚的高原適應性的形成。

劉海平說,異齒裂腹魚全基因組複製的時間與末次冰期青藏高原加速隆起時間一致,進一步體現了異齒裂腹魚基因組對於研究高原特色魚類進化和高原地理氣候演化關係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與目前已經報導的其他多倍體魚類不同,異齒裂腹魚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較年輕的自然多倍體魚類,這為科學家們提供了研究多倍體基因組早期進化和再二倍化非常珍貴的材料。該研究是青藏高原魚類基因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研究的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評價道:「多倍體魚類不僅是重要的育種材料,而且在極端自然環境下魚類進化、物種形成和適應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該研究對於闡釋青藏高原裂腹魚多倍化與其環境適應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家畜研究所研究員韓建林對《中國科學報》說:「青藏高原的生物資源為生物進化和育種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源。異齒裂腹魚基因組的公布和挖掘,揭示了青藏高原四倍體魚類的進化和早期再二倍化的基因組特徵,填補了國際上青藏高原多倍體魚類基因組研究的空白。」

西藏農科院水產科學研究所為該研究第一完成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南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和吉林農業大學共同完成。西藏農科院肖世俊博士和範丁丁為本文的第一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西藏自治區財政專項資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0.101497

來源:小柯生命

相關焦點

  • 西藏完成世界首個裂腹魚類基因組圖譜
    9月25日,記者從自治區農牧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區農科院水產所」)了解到,該所牟振波研究員團隊,繪製完成了世界上首個染色體水平的高原特有典型四倍體魚類——異齒裂腹魚的基因組圖譜,為其他高原魚類進化
  • 你轉發的四倍體錦鯉還好嗎?NC首次鑑定出異源四倍體魚類的祖先二倍體並成功進行亞基因組拆分
    該文以鯉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硬骨魚類異源四倍體的起源及其基因組不對稱演化的相關機制。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 鯉(cyprinus carpio)共有100條染色體,是一種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
  • 徐鵬報告詳細解讀:鯉魚異源四倍體起源及基因組進化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 鯉(cyprinus carpio)共有100條染色體,是一種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由此,我們開展了鯉3個亞種(黃河鯉、荷包紅鯉、德國鏡鯉)的全基因組測序工作,獲得了三個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鯉參考基因組。並基於鯉250K SNP分型晶片,構建了3個高密度遺傳連鎖圖譜。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匙吻鱘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成功破譯了鱘形目、匙吻鱘科、現存唯一物種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揭示了鱘魚特有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早期脊椎動物的染色體進化和骨骼礦化機制
  • 長江水產研究所發表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
    《匙吻鱘基因組為早期脊椎動物的染色體進化和骨礦化開拓了新視野》被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分子進化生物學》在線刊發。匙吻鱘的染色體進化模式圖該研究成果首次成功解析了匙吻鱘科代表物種匙吻鱘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揭示了複雜多倍體鱘魚類特有的染色體進化機制,並解析了早期脊椎動物關鍵的骨礦化過程,為早期脊椎動物的進化研究開拓了新視角。
  • 我國科學家繪製出世界首個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
    3月18日,中山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石斑魚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這是中國完成的第三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世界上首個鱸形目鮨科石斑魚類基因組序列圖譜。圖譜的建立,對建立魚類性別控制的生物技術途徑和揭示整個脊椎動物性別決定機制的形成及進化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 科學家首次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染色體水平的紫花苜蓿基因組組裝。西北工業大學供圖「牧草之王」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牧草作物。但由於紫花苜蓿是同源四倍體,異花授粉。這極大阻礙了其基因密碼的破譯和新品種培育。近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我國地方特有品種新疆大葉紫花苜蓿的四倍體基因組,並成功將四倍體基因組組裝到了32條染色體上。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生陳海濤為論文第一作者,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邱強和王文,以及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研究員陳江華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完成了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精細圖譜的繪製和遺傳解析,研究論文正式發表於國際重要學術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圖1)。
  • 科學網— 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
  • 科學家首次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染色體水平的紫花苜蓿基因組組裝。
  • 異源四倍體魚誕生
    異源四倍體魚誕生 來源:未知來源 日期:2015-03-22 12:00     2月,國際水產界權威學術刊物
  • 我科學家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該項研究成功組裝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並基於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的分子機制。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副研究員陳益存、博士趙耘霄、助理研究員高暝,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李臻後,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王潔雨,清華大學博士劉可為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臺灣成功大學教授蔡文杰、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根特大學教授Yves為共同通訊作者。
  • 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構建高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
    這篇題為「Haplotype-resolved genome analyses of a heterozygous diploid potato」(解析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的論文,結合多種測序數據,首次完成了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品系 RH 的全基因組序列,並解析出兩套單體型。
  • 科學網—中外團隊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全基因組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 日前,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莊偉建聯合印度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華北理工大學等23個研究機構,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了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
  • 福建農林大學全球首次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
    央廣網福州5月5日消息(記者萬存靈)記者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日前在全世界內首次破譯了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標誌著我國在栽培種花生基因組、花生染色體起源、花生及豆科主要類群核型演化、花生基因組結構變異、花生物種起源與分子育種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首個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9月22日電(記者李慧)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孫效文研究員牽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成為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
  • 首個染色體級別山蒼子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4月7日電 (記者馬愛平 通訊員宋平 王舒琦)7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日前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重要成果: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 深圳科學家獲得迄今最完整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
    再添新成果,科學家獲得了迄今最完整的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向最終實現用種子繁育馬鈴薯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優薯計劃」的最新研究成果——《解析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基因組所博士畢業生、深圳鵬城實驗室研究生人員周倩和該所博士生唐蝶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所所長黃三文為通訊作者,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深圳市科技創新項目等資助。
  • 中國傳統名花蠟梅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
    chromosome-level wintersweet (Chimonanthus praecox)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floral scent biosynthesis and flowering in winter」研究論文,公布了國傳統名花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的染色體水平精細基因組圖譜
  • 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原標題: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已繪製完成,該基因組覆蓋約為16.9億鹼基,包含52610個功能基因,功能基因數目是大多數硬骨魚類基因數目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