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農林大學等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全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5月1日,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莊偉建,聯合印度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華北理工大學等23個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栽培種花生基因組揭示了豆科植物的核型、多倍體進化和作物馴化在
-
福建農大全球首次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世界頂尖!
中國教育在線訊 5月5日上午,福建農林大學在常盛會議中心召開花生基因組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發布莊偉建教授及其團隊在花生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團隊的研究成果「栽培種花生基因組揭示了豆科植物的核型、多倍體進化和作物馴化(The genome of cultivated peanut provides insight into legume karyotypes, polyploid evolution and crop domestication)」於5月1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
-
科學網—中外團隊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全基因組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 日前,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莊偉建聯合印度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華北理工大學等23個研究機構,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了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
-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課題近2年中1篇Cell和3篇NG等文章
近2年中1篇Cell和3篇NG等,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課題組在物種基因組研究進展中取得一系列進展!在我國,花生的產量大約3,649千克每公頃,其貢獻的產油量佔所有油料作物的46%以上,經濟價值位於水稻、小麥和玉米後,位於第四位。花生屬包含81個種,大多為二倍體(2n=2x=20),而栽培種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為異源四倍體(AABB,2n=4x=40)。
-
福建農林大學率先破譯菠蘿基因組
本報福州11月3日電(林智仁記者陳強)記者今天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明瑞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11月2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標誌著福建農林大學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團隊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
11月3日,福建農林大學宣布,該校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這標誌著學校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11月2日,福建農大明瑞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
-
福建農林大學專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日前從福建農林大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校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於2013年1月13日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布。
-
福建農林大學在全世界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
原標題:福建農林大學菠蘿基因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成果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自然 遺傳學》在線發表 拓展閱讀:菠蘿基因組項目主要研究成果 菠蘿是世界上僅次於香蕉的主要熱帶水果,有85個國家生產,種植面積達100多萬公頃,每年給全球帶來86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價值。
-
福建農林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福建農大科研團隊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世界首個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繪製完成 福建農林大學近日宣布,該校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尤民生主持的科研團隊成功破譯了小菜蛾基因組,其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
-
【Nature Plants】福建農林大學解決了同源高倍體組裝難題!
2019年8月5日,Nature Plants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基因組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題為「Assembly of allele-aware, chromosomal-scale autopolyploid genomes based on Hi-C data」的研究論文。
-
華中農大繪製出兩個棉花四倍體栽培種的參考基因組
該論文介紹了整合多種方法組裝得到的異源四倍體栽培種陸地棉和海島棉的參考基因組序列,為棉花基因組進化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對基於基因組的棉花遺傳改良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棉花共有四個栽培種,兩個二倍體栽培種生產上已不再使用,生產上主要使用的是兩個四倍體栽培種,陸地棉和海島棉。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完成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破譯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與破譯,該研究成果於2012年11月25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影響因子為35.53)上在線發表。
-
科學家首次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染色體水平的紫花苜蓿基因組組裝。西北工業大學供圖「牧草之王」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牧草作物。但由於紫花苜蓿是同源四倍體,異花授粉。這極大阻礙了其基因密碼的破譯和新品種培育。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生陳海濤為論文第一作者,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邱強和王文,以及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研究員陳江華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牛羊等草食動物的畜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而激增的家畜養殖對優質牧草,特別是紫花苜蓿的需求極大增加。
-
科學網— 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
-
科學家首次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染色體水平的紫花苜蓿基因組組裝。
-
「優薯計劃」的最新成果:破譯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
Nature Genetics | 黃三文團隊破譯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為培育優良自交系奠定基礎BAP BioArt植物 昨天責編 | 王一栽培馬鈴薯是同源四倍體,主要靠薯塊進行無性繁殖。這些特點使得馬鈴薯的基因組高度雜合,有害等位基因隱藏在四套染色體中,而優良基因的聚合要依靠複雜的遺傳重組,導致馬鈴薯品種改良周期漫長。
-
點讚 | 兩個四倍體栽培棉種種間分化的基因組解析
項目名稱:兩個四倍體栽培棉種種間分化的基因組解析申報單位: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負 責 人:張天真 海島棉和陸地棉兩個四倍體栽培棉種起源於共同祖先種。2019年3月18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發表了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張天真教授帶領的國際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分析了全世界栽培棉花的起源和種間分化遺傳機制,從基因層面向人們分析了頂級植物纖維成長的「秘密」。 長長的纖維,長長長 棉花不是「花」,而是覆蓋在種子表面的絨毛。
-
世界首次!福建特色蛙類品種棘胸蛙基因組破譯
近日,德化縣發布了石凍王(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成果。 據悉,棘胸蛙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由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省石凍王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與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開展,經過多年科技攻關,取得了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
追溯八倍體栽培草莓的二倍體祖先
目前已成為全球廣為栽培的重要水果。但對於其二倍體祖先的爭論持續了半個多世紀,至今懸而未決。這兩篇NG論文互指對方分析中的不足,使得栽培草莓的二倍體起源之謎更加撲朔迷離,並進入普羅大眾視野。東亞是野生草莓的多樣性分布中心,其中大部分二倍體草莓及所有四倍體草莓均分布於中國。自2017年以來,華南植物園植物科學研究中心與江蘇省農科院果樹所合作,開展了3個二倍體草莓(綠色草莓、黃毛草莓F.
-
研究追溯八倍體栽培草莓的二倍體祖先
現代栽培草莓(Fragaria × ananassa)是18世紀中期在法國由來自北美的八倍體維吉尼亞草莓(F. virginiana)和來自南美的八倍體智利草莓(F. chiloensis)偶然雜交而成的異源八倍體。目前已成為全球廣為栽培的水果。然而,對於其二倍體祖先的爭論持續半個多世紀,至今未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