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大科研團隊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世界首個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繪製完成
福建農林大學近日宣布,該校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尤民生主持的科研團隊成功破譯了小菜蛾基因組,其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表,在全世界首次公布了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也是在全世界第一次公布世界性鱗翅目害蟲的基因組,奠定了福建農大在小菜蛾基因組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小菜蛾又名小青蟲、兩頭尖、吊絲蟲等,屬鱗翅目菜蛾科,是一種危害白菜、油菜、花椰菜、甘藍、芥藍、芥菜、榨菜、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寡食性害蟲,被認為是分布最廣泛的世界性害蟲。尤民生介紹說:「由於小菜蛾發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強、寄主範圍廣、抗藥性水平高,給防治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在東南亞部分地區可造成90%以上的蔬菜產量損失,全世界每年因小菜蛾造成的損失和防治費用已高達40億至50億美元。小菜蛾在我國長江流域和南方沿海地區危害嚴重,給蔬菜生產和餐桌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據介紹,小菜蛾基因組的破譯,標誌著世界上首個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的完成,同時也是第一個世界性鱗翅目害蟲的基因組。這項研究成果對揭示小菜蛾與十字花科植物協同進化及其抗藥性的適應進化與治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為鱗翅目昆蟲的進化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資源,並為農業害蟲的可持續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尤民生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科研人員的合作和交流,繼續開展與抗藥性和食性等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基因的功能基因組學和遺傳學研究,深入了解和闡明昆蟲與寄主植物協同進化的相互關係及分子機理,為小菜蛾的有效防治和可持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