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Plants】福建農林大學解決了同源高倍體組裝難題!

2020-12-07 騰訊網

2019年8月5日,Nature Plants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基因組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題為「Assembly of allele-aware, chromosomal-scale autopolyploid genomes based on Hi-C dat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公布了ALLHiC算法,解決了同源高倍體組裝難題!

同源多倍體指的是同一物種經過染色體加倍形成的多倍體,在植物界比較常見,農業育種上有重要應用價值。然而,同源多倍體基因組的組裝卻是世界性難題。雖然近期發展的染色質構象捕獲(Hi-C)技術為染色體水平的組裝提供了便利,但組裝同源多倍體或者近期加倍的異源多倍體時,這一技術仍然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目前除甘蔗基因組以外,尚沒有其他同源多倍體基因組可以準確組裝到染色體水平,這是由於多倍體基因組內多個單倍型之間存在很高的序列相似性。當用Hi-C技術掛載染色體時,同源染色體之間的Hi-C交聯信號會將序列相似度極高的等位片段連接在一起,導致同源染色體被錯誤地連接到一起,形成大量嵌合的組裝。

此次發表的論文公布了ALLHiC算法,通過修剪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交聯信號,將等位基因和同源序列分隔在各自的單倍型內獨立組裝,從而減少了大量拼接錯誤。這個方法學上的突破使得一系列重要多倍體基因組直接從頭組裝成為可能,比如苜蓿、土豆等,或可用於修復已公布的多倍體物種基因組組裝序列中的錯誤。

圖為 ALLHiC算法流程和功能模塊

福建農林大學基因組中心明瑞光教授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複雜基因組和多倍體基因組學研究,並於2018年8月份利用ALLHiC算法成功破譯同源多倍體甘蔗割手密基因組,相關成果已於當年發表在《自然·遺傳學》期刊上。該團隊於2015年提出了ALLMAPS算法整合多張基因組圖譜,提高組裝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迄今引用100餘次,並用於破譯高度雜合的菠蘿基因組,相關成果發表在當年的《自然·遺傳學》期刊上。

福建農林大學為文章的第一作者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基因組中心張興坦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唐海寶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基因組中心明瑞光教授、科研助理張晟鋮,植物保護學院趙茜博士參與了該項研究工作。

該文來源福建農林大學

微信加群

iPlants,專注植物最前沿。投稿、商務合作、轉載開白名單等事宜請聯繫微信ID:

相關焦點

  •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課題近2年中1篇Cell和3篇NG等文章
    近2年中1篇Cell和3篇NG等,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課題組在物種基因組研究進展中取得一系列進展!研究團隊攻克同源多倍體基因組拼接組裝的世界級技術難題,率先破譯甘蔗割手密種基因組,同時還解析了甘蔗割手密種的系列生物學問題,特別是揭示了甘蔗屬割手密種的基因組演化、抗逆性、高糖以及自然群體演化的遺傳學基礎。這些研究不僅將促進甘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進展,更由於甘蔗是發現C4光合作用途徑和研究同源多倍體遺傳的模式植物,對人類深化同源多倍體植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 福建農林大學全球首次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
    央廣網福州5月5日消息(記者萬存靈)記者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日前在全世界內首次破譯了四倍體栽培種花生的全基因組,標誌著我國在栽培種花生基因組、花生染色體起源、花生及豆科主要類群核型演化、花生基因組結構變異、花生物種起源與分子育種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福建農林大學等破譯四倍體栽培種花生全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5月1日,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莊偉建,聯合印度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華北理工大學等23個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栽培種花生基因組揭示了豆科植物的核型、多倍體進化和作物馴化在
  • 科學家首次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染色體水平的紫花苜蓿基因組組裝。西北工業大學供圖「牧草之王」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牧草作物。但由於紫花苜蓿是同源四倍體,異花授粉。這極大阻礙了其基因密碼的破譯和新品種培育。近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我國地方特有品種新疆大葉紫花苜蓿的四倍體基因組,並成功將四倍體基因組組裝到了32條染色體上。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生陳海濤為論文第一作者,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邱強和王文,以及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研究員陳江華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 福建農林陳世品劉仲健研究組揭示楠木基因組與木蘭類的進化關係
    近日,Horticulture Research 在線刊出了福建農林大學陳世品劉仲健研究組題為利用二代測序(Illumina)+三代測序(PacBio)組裝了989.19Mb大小的基因組(Contig N50=2.05 Mb),其中68.51%為重複序列,比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基因組中的重複系列多20.5%。楠木基因組中注釋了28,198個蛋白編碼基因,其中27,011個基因得到了功能注釋。
  • 科學家首次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染色體水平的紫花苜蓿基因組組裝。
  • 福建農林大學開發Cr(VI)汙染高效處理的新型MOF材料
    近期,福建農林大學林祖金副教授在英國皇家化學會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中科院大類1區,TOP期刊,IF=11.301)在線發表了題為「Boosting the photoreduction activity of Cr(VI) in metal-organic
  • 科學網— 破譯同源四倍體紫花苜蓿基因組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
  • 基因組編輯技術解決馬鈴薯自交不親和難題
    二是馬鈴薯以薯塊進行繁殖,存在繁殖係數低、儲運成本高、易攜帶病蟲害等缺陷。為了徹底打破產業發展中的障礙,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下,基因組所黃三文研究員聯合國內外優勢單位發起了「優薯計劃」,即用基因組學和合成生物學指導馬鈴薯產業的「綠色革命」,用二倍體替代四倍體,並用雜交種子替代薯塊,對馬鈴薯的育種和繁殖方式進行顛覆性創新。該項目被中國農業科學院列為「重大產出科研選題」之一。
  • 華大組裝完成人類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華大組裝完成人類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5月26日,華大基因研究人員首次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開發策略和方法組裝出迄今最完整的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序列,為從頭組裝雜合度高的基因組奠定了基礎。該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人類基因組是二倍體,完整了解每個染色單體的變異對基因組信息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
  • 福建農林大學專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日前從福建農林大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校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於2013年1月13日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布。
  • 福建農林大學率先破譯菠蘿基因組
    本報福州11月3日電(林智仁記者陳強)記者今天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明瑞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11月2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標誌著福建農林大學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Hortic Res 綜述 | 八倍體草莓的研究路線圖
    栽培草莓(Fragaria×ananassa)是一種異源八倍體物種第一個高質量的染色體規模的八倍體草莓基因組(品種為Camarosa)的最新報導正在推動遺傳學的快速發展,激發科學辯論並引發新的研究問題。來自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Vance M.
  • 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構建高雜合二倍體馬鈴薯...
    在此基礎上,揭示了雜合馬鈴薯基因組內部等位基因的序列差異和表達調控差異,為研究二倍體馬鈴薯自交衰退分子機制和培育二倍體自交系提供了數據基礎,也為其它雜合基因組的組裝和分析提供了借鑑。雜合馬鈴薯RH據介紹,馬鈴薯作為世界第三大主糧作物,推動馬鈴薯產業發展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團隊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
    11月3日,福建農林大學宣布,該校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這標誌著學校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11月2日,福建農大明瑞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
  • 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團隊發現根系向水性調控新機制
    Cell Reports | 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團隊發現根系向水性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9月29日,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Light-dark Modulates Root Hydrotropism
  •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到將樂調研
    點擊播放 GIF 0.0M5月20日,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一行到福建金森集團、常口村調研鄉村振興工作,並召開座談會。縣委副書記陳平陪同調研。座談會上,蘭思仁校長詳細聽取了我縣農林工作情況和金森集團經營情況匯報,對我縣鄉村振興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蘭思仁指出,近年來,將樂縣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行「林長制」智能管理,有效助力村民、村財增收,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研究人員構建高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解析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為研究二倍體馬鈴薯自交衰退分子機制和培育二倍體自交系提供了數據基礎,也為其他雜合基因組的組裝和分析提供了借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
  • 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構建高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圖譜
    這篇題為「Haplotype-resolved genome analyses of a heterozygous diploid potato」(解析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基因組)的論文,結合多種測序數據,首次完成了雜合二倍體馬鈴薯品系 RH 的全基因組序列,並解析出兩套單體型。
  • 福建農林大學蘭校長種蘭花 能叫11月蘭花3月開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教授、劉仲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主持完成的「中國特色蘭科植物保育與種質創新及產業化關鍵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我國蘭花研究領域的第一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也是我省花卉產業領域第一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這重磅級大獎背後,有蘭思仁和他帶領的科研團隊20多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