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追溯八倍體栽培草莓的二倍體祖先
現代栽培草莓(Fragaria × ananassa)是18世紀中期在法國由來自北美的八倍體維吉尼亞草莓(F. virginiana)和來自南美的八倍體智利草莓(F. chiloensis)偶然雜交而成的異源八倍體。目前已成為全球廣為栽培的水果。然而,對於其二倍體祖先的爭論持續半個多世紀,至今未解決。
-
追溯八倍體栽培草莓的二倍體祖先
現代栽培草莓(Fragaria × ananassa)是18世紀中期在法國由來自北美的八倍體維吉尼亞草莓(F. virginiana)和來自南美的八倍體智利草莓(F. chiloensisEdger等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八倍體草莓基因組論文(Edger et al., 2019, 51: 541–547)推測其有4個不同的二倍體祖先,分別是森林草莓(F. vesca)、飯沼草莓(F. iinumae)、綠色草莓(F. viridis)和日本草莓(F. nipponica
-
NRGene和日本Kazusa DNA研究所利用Illumina數據揭示八倍體草莓...
以色列 NESS ZIONA 和日本 CHIBA 2017年2月17日電 /美通社/ -- NRGene 利用 Illumina 生成的測序數據,僅在兩周內便完成八倍體雜合子草莓基因組的組裝工作。
-
獲得四倍體和八倍體小桐子
人工誘導獲得多倍體小桐子,可以創製新的種質資源,為其遺傳改良和育種研究提供材料。 版納植物園熱帶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能源植物分子育種研究組與中科大生科院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牛龍見等人在導師徐增富研究員的指導下,採用秋水仙素處理小桐子幼苗的莖尖,成功獲得了四倍體和八倍體小桐子植株。
-
多國科學家聯合發現草莓果實色澤變異的遺傳機制
二倍體野生草莓和八倍體栽培草莓由於具有完全不同的花色素苷積累和分布模式,因此在果實顏色上表現出明顯的自然變異【3】。首先對二倍體野生草莓果實顏色多樣性進行篩選,鑑定了花色素苷合成和果實顏色產生變異的缺失突變體。然後將分析擴展到7種果實顏色存在變異的八倍體栽培草莓品種中,這類果實顏色的變異類型包括白色果肉/紅色果皮、白色果肉/白色果皮或紅色果肉/紅色果皮。研究發現,MYB10的突變是導致二倍體野生草莓和八倍體栽培草莓絕大部分花色素苷積累和分布變化的主要原因。
-
研究發現合成八倍體雄魚性別決定系統與有性生殖能力的重新獲得
多倍體鯽複合種包含有行兩性有性生殖的四倍體鯽(Carassius auratus)和行單性雌核生殖的六倍體銀鯽(Carassius gibelio)。銀鯽已被揭示是由含有100條染色體的四倍體鯽再次發生一次額外的同源多倍化演化而來,含有150多條染色體;早期研究還發現,它在行單性雌核生殖的過程中還具有整合外源基因組從而形成更高倍性的合成多倍體的潛能。
-
合成八倍體雄魚性別決定系統與有性生殖能力的重新獲得
多倍體鯽複合種包含有行兩性有性生殖的四倍體鯽(Carassius auratus)和行單性雌核生殖的六倍體銀鯽(Carassius gibelio)。銀鯽已被揭示是由含有100條染色體的四倍體鯽再次發生一次額外的同源多倍化演化而來,含有150多條染色體;早期研究還發現,它在行單性雌核生殖的過程中還具有整合外源基因組從而形成更高倍性的合成多倍體的潛能。
-
茄科植物改良策略對草莓產量和品質改良的啟發
Fragaria由22個野生物種組成,範圍從二倍體(2n=2x=14)到十倍體(2n=10x=70)。目前主要栽培的草莓Fragaria 3 ananassa(8x)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由兩個八倍體物種Fragaria virginiana(北美洲)和馴化的Fragaria chioensis(南美洲)之間的偶然雜交獲得。
-
Hortic Res 綜述 | 江蘇省中科院植物所劉建秀課題組:假儉草遺傳多樣性
」的綜述論文。該論文概述了國內外現有假儉草種質資源的搜集和保存情況、假儉草的種下分類和細胞遺傳學特性,重點總結了國內外近年來假儉草表型方面、分子層面及主要抗逆性方面有關遺傳多樣性的研究進展和成果,同時指出目前假儉草種質資源搜集評價、遺傳多樣性研究與利用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開展假儉草種質資源再搜集、核心種質庫更新、細胞遺傳學研究以及利用現代多組學技術手段開展優異基因資源挖掘與功能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呼籲草業界各有關利益共同體通過合作聯合的形式促進草坪行業的健康發展
-
《Matter綜述文摘》3D金屬氣凝膠路線圖:材料設計和應用
通過綜述最新發展,本綜述致力於總結設計原理並引起廣泛科學界的興趣。此外,突出了關鍵挑戰和機遇,為這一年輕而有前途的領域提供了研究路線圖。【進步與潛力】氣凝膠是本世紀最令人驚奇的材料之一。氣凝膠中的工程金屬建立了新型的氣凝膠,即金屬氣凝膠(MAs)。MA兼具兩者的屬性,表現出三維導電路徑和催化/光學活性位點庫,這使其具有廣闊的應用潛力。
-
草莓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草莓竟還有這功能
草莓是我們大家在水果攤上最為常見的一種水果,也是我們最常吃的水果之一,由於草莓的營養價值很豐富,水分充足並且香甜可口,並且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營養元素,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草莓的營養價值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褐斑病和黃萎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一、草莓褐斑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草莓褐斑病有時又稱草莓葉枯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②藥劑防治:移植前清除種苗病葉及重病株,並用7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苗15~20分鐘,待藥液幹後移栽;發芽至開花前用等量式波爾多液200倍噴灑葉面,每15~20天1次,有良好的防效;田間發病初期,噴灑10%世高(苯醚甲環唑)水分散顆粒劑1500倍液防效可達80%以上。
-
Genome Res|多組學揭示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
責編丨兮幾乎所有高等動物都是二倍體,即生物擁有分別來自父本和母本的兩套基因組。我們的二倍體基因組一般以形態、結構基本相同的同源染色體呈現。因為同源染色體序列高度相似,常見研究一般不區分同源染色體的父本和母本。
-
上海交大武國章團隊發表逆向信號調控質體發生的綜述論文
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武國章副教授與德國馬普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Ralph Bock教授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lant 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GUN control in retrograde signaling: How GENOMES UNCOUPLED proteins adjust nuclear gene expression to plastid biogenesis」的綜述論文
-
農學一區精準靶向-黃酮酚代謝組學聯合QTL定位研究草莓的遺傳結構
研究對象:草莓發表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影響因子:4.192包括草莓在內的小果實是公認的具有健康益處的重要植物。迄今為止,科學家已對栽培和野生二倍體草莓品種中的類黃酮成分進行了詳細分析。此外,已分離出草莓主要的類黃酮基因,並已表徵了幾種相應酶的活性。
-
農學一區精準靶向-黃酮酚代謝組學聯合QTL定位研究草莓的遺傳結構
中文標題:黃酮類化合物的代謝物定量特徵位點為草莓果實品質的遺傳結構提供了新見解研究對象:草莓發表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影響因子:4.192發表時間:2020.5運用生物技術:代謝組學(黃酮、酚類) 研究背景消費者逐漸意識到食用水果和蔬菜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
草莓吃多了會嘔吐、中毒?到底哪種草莓可以吃,今天告訴你答案
草莓屬於漿果類的水果,它的家族非常的大,如洋莓、地莓、樹莓、蔓越莓、紅莓、藍莓、紫莓等等,都是草莓的兄弟姐妹,口感上都十分的誘人,就拿比較物美價廉的草莓來說,是人們經常食用的水果。草莓含有豐富生物活性物質,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
-
草莓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草莓是一種酸甜的水果,營養價值高,深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現在種植草莓的農民朋友越來越多,但要保證草莓的質量,就必須做好草莓常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1.蚜蟲害蟲主要吸收草莓的幼葉、花、心葉和背面的汁液,受影響的葉子捲曲、變形和變形,草莓的生長受到阻礙。防治方法:病蟲害發生後,可使用10%吡蟲啉潤溼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