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合成八倍體雄魚性別決定系統與有性生殖能力的重新獲得
與多倍體廣泛存在的植物相比,脊椎動物中的多倍體非常罕見,現今脊椎動物中發現的少量多倍體一般通過單性生殖方式而演化形成。然而,多倍體如何突破生殖瓶頸獲得單性生殖能力和其性別決定系統及其生殖方式如何轉移和轉換尚不清楚。多倍體鯽複合種包含有行兩性有性生殖的四倍體鯽(Carassius auratus)和行單性雌核生殖的六倍體銀鯽(Carassius gibelio)。
-
生殖細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
原標題:生殖細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 新華網東京6月12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基礎生物學研究所12日發表一份公報稱,該所副教授田中實率領的研究小組與九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利用青鱂(Oryzias latipes)進行的實驗中首次發現了決定生殖細胞性別的基因。
-
無性生殖還是有性生殖,這也太難選了吧!
不過,總的來說,自然界中主要的繁殖方式可以分為兩種,即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其中,有性繁殖是指由親本產生的兩性生殖細胞相互結合,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繁殖則是指不經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的一部分(也就是體細胞)直接產生子代的生殖方式。
-
性別真的只有兩種嗎?
許多哲學家和性別理論家會反對把「創造後代」作為如何定義性別或區分不同性別的基礎。他們認為,性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遠比其生物學定義豐富得多。這當然沒錯。但是,利用DNA生育後代是生物學的一個中心話題,理解並解釋生殖系統的多樣性也是一項重要的科學任務。
-
有的生物有13種性別 人為何分出了男女兩性?
如果她們採用單親無性生殖,她們的基因就能百分之百地傳下去。至今還有幾千種生物採用無性生殖,就避免了那「50%」的代價。但是在現今存在的幾百萬種動植物中,為什麼絕大多數都採用有性生殖或者是有性和無性生殖相結合?它們的雌性為什麼願意付出這「50%」的代價?性在進化上究竟有什麼好處?
-
追溯八倍體栽培草莓的二倍體祖先
Edger等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八倍體草莓基因組論文(Edger et al., 2019, 51: 541–547)推測其有4個不同的二倍體祖先,分別是森林草莓(F. vesca)、飯沼草莓(F. iinumae)、綠色草莓(F. viridis)和日本草莓(F. nipponica
-
研究追溯八倍體栽培草莓的二倍體祖先
現代栽培草莓(Fragaria × ananassa)是18世紀中期在法國由來自北美的八倍體維吉尼亞草莓(F. virginiana)和來自南美的八倍體智利草莓(F. chiloensis)偶然雜交而成的異源八倍體。目前已成為全球廣為栽培的水果。然而,對於其二倍體祖先的爭論持續半個多世紀,至今未解決。
-
什麼是三倍體牡蠣? 三倍體動物是怎麼培育出來的?
(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示意圖) 我們平時吃的香蕉也是三倍體,是其野生祖先「小果野蕉」在自然條件下偶然形成的。小果野蕉既可以無性繁殖也可以開花結種子進行有性繁殖,人類便利用了這一點,通過無性繁殖的手段將野生的三倍體保留下來,最終得到了香甜可口又沒有一大堆硬籽的香蕉。
-
獲得四倍體和八倍體小桐子
小桐子的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低,因此通過傳統雜交育種難以獲得優良品種。
-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2.4《人的性別遺傳》視頻微課+圖文講解+同步練習
1.男性每個體細胞應含有的染色體數為( )A.22條+XXB.22條+XYC.44條+XXD.44條+XY2.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雙親通過生殖細胞分別向子代傳遞了( )A.全部的性狀B.全部的染色體C.全部的遺傳物質D.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3.人類卵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數是
-
有性的誕生1——無性生殖的憂慮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用「無性生殖」來代指這一過程,許多細菌、藻類等都是靠這種方式擴大了族群的數量。但是,今天這篇文章想說的,正是這種方式下,為何會誕生出來「有性生殖」,並在這星球的主導之戰中落了下風。
-
神奇的動物性別決定機制,不僅僅是「X」、「Y」
而動物世界的性別決定充滿了別樣的神奇。我們先簡單梳理下動物性別決定的幾種大致機制,再來聊聊最近下新發現。染色體的單雙倍數決定性別我們常見的蜜蜂這樣的膜翅目昆蟲屬於此種類型,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發育而成,只具有單倍體的染色體數,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來,具有2倍的染色體數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實現哺乳動物孤雄生殖
最簡單的生命體——病毒,需要藉助宿主細胞進行擴增和繁殖;細菌和部分植物採用孢子繁殖,這是一種簡單的無性生殖;蜜蜂和螞蟻則採用孤雌繁殖,僅靠種群中的雌性就能繁育後代;而處於進化樹頂端的哺乳動物則採用有性生殖,這種精子和卵子結合的生殖方式既能夠保證群體基因組的穩定,又能通過基因重組推動物種的進化
-
揭示RNA m6A如何決定果蠅的性別
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豐富的化學修飾之一,影響剪接、穩定性、摺疊、出核、以及翻譯等一系列mRNA代謝過程。
-
人類性別不止男和女,還存在擁有兩套生殖器官的雙性人
生物細胞核裡有一種與遺傳密切相關的物質叫「染色體」,人的細胞核裡有46條染色體,配成23對,其中的22對決定身體的一般性質和形態,被稱為常染色體,另一對染色體則決定男女性別,被稱為性染色體。性染色體有兩種,一種叫X染色體,另一種叫Y染色體。男性的一對性染色體由一條X和一條Y染色體組成,女性的兩條都是X染色體。
-
我學者發現果蠅性別決定新因子—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嚴冬研究組和美國哈佛大學Norbert Perrimon研究組合作研究,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並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
-
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誰更好?
性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鳥類、蜜蜂和跳蚤等等都有性。地球上好像大多數生物都是有性生殖,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從生物學角度看,性只是少數物種的追求。在地球,生命剛開始出現的前二十億年,並不存在性。而到現在,依然是無性生殖的細菌和古生菌主宰地球。
-
[思維拓展]植物的生殖與生活史
高等植物具有營養繁殖,低等植物的營養體斷裂,細胞裂殖以及出芽生殖也應屬於營養繁殖之列。孢子生殖是指植物通過產生無性生殖細胞(即孢子),生殖細胞不經兩性結合,而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有性生殖是指植物產生兩種不同性別的生殖細胞(雄配子和雌配子),然後由雄配子(精子)和雌配子(卵子)相結合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又可以分為同配生殖,異配生殖和卵式生殖。孤雌生殖(單性生殖)是有性生殖的特殊形式。
-
PNAS:性別差異的歷史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者,通過分析兩種蛋白(HAP2 和GEX1)的同源關係,發現真核生物的性別分化出現的很早,很可能在真核生物的上一個共同祖先中就存在。而且他們認為有性生殖起源於線粒體帶來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氧化壓力相關。針對很多原生動物的研究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觀察到這些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