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科學家聯合發現草莓果實色澤變異的遺傳機制

2020-10-12 BioArt植物

Plant Cell | 轉錄因子MYB10自然變異引起草莓果實色澤變異的遺傳機制


撰文 | MX

責編 | 逸雲

果實顏色是果樹育種的重要品質性狀,果實的顏色主要受花青素含量的影響。花色素苷屬於水溶性的黃酮類色素,廣泛存在於絕大多數陸生植物的液泡中,賦予植物五彩繽紛的花色和果實色澤。天然花色素苷在食品工業中被作為重要的食品添加劑,其水溶性好、安全性高且具有果香味。此外花色素苷還具有重要的藥用保健作用,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過氧化和動脈硬化、改善血清脂質等一系列功能,對於心血管疾病和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的預防和治療作用【1,2】。因此植物果實及營養組織中花色素苷的合成及代謝途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日,西班牙馬拉加IFAPA研究中心的Iraida Amaya實驗室與德國、美國、芬蘭等多國研究人員合作在The Plant Cell 在線發表了題為Allelic Variation of MYB10 is the Major Force Controlling Natural Variation of Skin and Flesh Color in Strawberry (Fragaria spp.) fruit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轉錄因子MYB10的突變會導致二倍體野生草莓 (F. vesca) 和八倍體栽培草莓 (F. × ananassa) 絕大多數花色素苷的變異從而導致果實顏色的變化。The Plant Cell雜誌科學編輯Jennifer A Lockhart撰寫了題為Ripe for the Picking: Finding the Gene Behind Variation in Strawberry Fruit Color的評論文章,對MYB10介導草莓果實顏色變異的機制進行了解讀。



草莓的果實顏色變化較大,從完全白色到深紅色的果實,果實內部花色素苷的濃度和分布具有很大的差異。二倍體野生草莓和八倍體栽培草莓由於具有完全不同的花色素苷積累和分布模式,因此在果實顏色上表現出明顯的自然變異【3】。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受一類R2R3 MYB轉錄因子的調控,其中MYB10是一個控制草莓果實顏色的主要激活子【4】。為了確定草莓果實顏色自然變異的遺傳決定因素,研究人員對草莓遺傳資源進行了廣泛的表型、遺傳和分子生物學的篩選和分析。首先對二倍體野生草莓果實顏色多樣性進行篩選,鑑定了花色素苷合成和果實顏色產生變異的缺失突變體。然後將分析擴展到7種果實顏色存在變異的八倍體栽培草莓品種中,這類果實顏色的變異類型包括白色果肉/紅色果皮、白色果肉/白色果皮或紅色果肉/紅色果皮。


研究發現,MYB10的突變是導致二倍體野生草莓和八倍體栽培草莓絕大部分花色素苷積累和分布變化的主要原因。結合高通量測序與基因定位的方法,本研究中作者鑑定到一種形成白色果實的二倍體野生草莓是由於MYB10轉錄因子中存在一個gypsy轉座子的插入,從而截斷了MYB10蛋白全長的編碼,阻斷了花色素苷的合成因此導致形成白色的果實。


FvMYB10回補F.chiloensis草莓果實白肉表型



通過遺傳學和轉錄組分析的方法,研究人員在八倍體栽培草莓中發現FaMYB10-2在果實發育中調控花青素的合成。MYB10-2的突變是導致八倍體栽培草莓果皮和果肉顏色變異的主要原因。在該研究中鑑定到一個紅色果肉的草莓突變體FaEnSpm-2,研究發現是由於MYB10-2的啟動子區產生一個CACAT-like轉座子的插入,增強了MYB10的表達。因此FaEnSpm-2中順式調控元件促進了MYB10-2在草莓果肉中的表達和花色素苷的合成。


總之,該研究通過遺傳分析和測序的方法研究表明,在二倍體野生草莓和八倍體栽培草莓中,MYB10的自然變異是導致草莓果實顏色變異的主要原因。該研究從栽培草莓中鑑定到的多個等位基因,並提供了利用等位基因開發標記物的思路,為育種家有效的培育具有理想果實顏色的新型改良品種提供了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 He, J. and Giusti, M.M. (2010). Anthocyanins: Natural Colorants with Health-Promoting Properties. Annu. Rev. Food Sci. Technol. 1: 163–187.

[2] Forbes-Hernandez, T.Y., Gasparrini, M., Afrin, S., Bompadre, S., Mezzetti, B., Quiles, J.L., Giampieri, F., and Battino, M. (2016). The Healthy Effects of Strawberry Polyphenols: Which Strategy behind Antioxidant Capacity? Crit Rev Food Sci Nutr 56 Suppl 1: S46–59.

[3] Hancock, J.F. (1999). Strawberries (CAB International).

[4] Hancock, J.F., Callow, P.W., Dale, A., Luby, J.J., Finn, C.E., Hokanson, S.C., and Hummer, K.E. (2001). From the Andes to the Rockies: Native Strawberry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HortScience 36: 221–225.


文章連結:

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early/2020/09/30/tpc.20.00474

評論文章:

DOI: 10.1105/tpc.20.00847

相關焦點

  • 農學一區精準靶向-黃酮酚代謝組學聯合QTL定位研究草莓的遺傳結構
    本文利用(LC-ESI-MS)代謝組學方法,對13種化合物,包括花青素、黃酮醇和黃烷-3-ols和比色分析,發現了每種花色類化合物中黃酮類化合物的高相關性。這些結果為發現黃酮類mQTLs的遺傳變異以及標記物輔助選擇具有改善的感官和營養品質的草莓品種鋪平了道路。
  • 農學一區精準靶向-黃酮酚代謝組學聯合QTL定位研究草莓的遺傳結構
    本文利用(LC-ESI-MS)代謝組學方法,對13種化合物,包括花青素、黃酮醇和黃烷-3-ols和比色分析,發現了每種花色類化合物中黃酮類化合物的高相關性。這些結果為發現黃酮類mQTLs的遺傳變異以及標記物輔助選擇具有改善的感官和營養品質的草莓品種鋪平了道路。
  • 要吃多甜的草莓你來定,我國科學家實現精密調控草莓糖分含量
    Genome Biology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高彩霞研究組利用基因組編輯精細調控草莓糖分含量來源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網站編輯 | 奕梵無性繁殖植物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長期無性繁殖導致性狀多樣性的嚴重匱乏極大的阻礙了無性繁殖作物的育種發展
  • Hortic Res 綜述 | 八倍體草莓的研究路線圖
    文章概述了包括基因組的起源、遺傳變異的表徵以及大數據育種方法。草莓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關鍵領域將包括控制開花、果實發育、果實品質以及植物與病原體的相互作用。作者提出,為了實現作為全球社區的潛力,必須不斷增加對基因組資源的投資。
  • 茄科植物改良策略對草莓產量和品質改良的啟發
    早期的育種做法降低了它的遺傳多樣性,儘管後來通過與兩個野生親本種雜交擴大了遺傳多樣性(目的是改良其性狀及對環境氣候的適應性),但是漫長的馴化選擇依然讓草莓的遺傳基礎越來越薄弱,嚴重影響了現有草莓栽培品種的改良工作。同時,多倍體物種基因變異的識別和選擇的困難要遠遠大於二倍體物種。
  • 基因組測序揭示結構變異影響桃農藝性狀形成的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力榮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紐西蘭植物與食品皇家研究院及華中農業大學繪製了桃全基因組結構變異圖譜,並揭示了基因組結構變異在桃馴化、改良及農藝性狀形成中的重要角色,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基因組學重要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上。
  • 研究發現RNA介導DNA甲基化參與調控草莓成熟
    Genome Biology 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郎曌博研究組和植生生態所張一婧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Downregulation of RdDM during strawberry fruit ripening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RNA介導DNA甲基化通路在草莓果實成熟過程中的調控作用
  • 遺傳變異——染色體變異
    一、染色體變異概念 在真核生物的體內,染色體是遺傳物質DNA的載體。當染色體的數目發生改變時(缺少,增多)或者染色體的結構發生改變時,遺傳信息就隨之改變,帶來的就是生物體的後代性狀的改變,這就是染色體變異,它是一種可遺傳變異。
  • 科學家發現與人類頭髮顏色相關的遺傳新位點—新聞—科學網
    你的發色 基因知道
  • 幸香草莓,章姬草莓,紅顏草莓2019高美譽度草莓排行
    草莓酸、甜、營養豐富。它不僅受到兒童的喜愛,也受到老年人和孕婦的喜愛。因此,草莓市場在水果市場一直很好。草莓品種繁多,其中以丹東九九草莓最為著名,在草莓中有「愛馬仕」之稱。然而,最近一份最受歡迎的草莓品種名單出爐,震驚了所有人。丹東紅巖九九草莓排名第三!
  • Science:新發現揭示遺傳調控的多樣性
    2020年9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紐約基因組中心Tuuli Lappalainen博士領導的多機構基因型組織表達(GTEx)聯盟發表了其最後一組研究。這項新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圖譜,描繪了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基因調控以及這些細胞變化如何導致常見和罕見疾病及性狀的遺傳風險。相關結果在《Science》雜誌和其他期刊上發表。
  • 朱健康/黃三文合作團隊發現番茄馴化導致耐鹽性降低的分子遺傳機制
    野生番茄起源於南美洲中部安第斯地區,能夠在較高鹽脅迫環境下完成生長周期,長期的人工馴化過程中,人類更關注的是果實的大小和產量,而非其風味、耐鹽等性狀,從而導致番茄栽培品種對鹽脅迫的耐受性降低【3】。在保證產量的情況下,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提高栽培番茄的耐鹽性,首先需要了解番茄耐鹽性的分子機制,而野生番茄是揭示耐鹽機理和挖掘耐鹽基因的重要種質資源。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遺傳和變異
    禮樂中學中考專題複習14: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一、畫龍點睛     1.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開始的,以後隨著科學的發展,逐漸深入到水平。     2.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和而實現的。
  • 你吃的草莓,是果實還是花託?
    草莓憑藉鮮豔的顏色和獨特的放香味,成為無數人口中的寵兒。作為一個道行還不算深的水果吃貨,嬸子說要去摘草莓,那肯定不能少了我的呀!不過,吃歸吃,「芝士」多少也是要漲一點的。記得當年上植物學分類課,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們吃了那麼多年的草莓,可你知道你吃的哪個結構嗎?1.
  • 遺傳與遺傳變異
    但那種抓住別人的錯誤就開罵的行為,是沒有教養的,不管他的學問有多高。鴿友,啥樣的人都有,參次不齊,這裡,只是交流與分享。 大凡動物和鳥類的繁衍,都與遺傳基因的傳遞有著密切的關聯。遺傳通俗說,又分「純合子」和「雜合子」遺傳,諸如信鴿的同品種配對和兩個不同的品種配對,將會產生不同的子裔。
  • 科學家揭示甜橙果實「內外屏障」交流機制
    柑橘是一種重要果樹,其果實和葉片表面富含蠟質和精油。蠟質層對柑橘樹體和果實抵禦乾旱、防止水分過度散失、阻止病原生物入侵、延長貯藏壽命、提高果實光澤度和新鮮度等性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柑橘果面蠟質主要由超長鏈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構成,包括醛類、烷烴、脂肪酸等,它們按照一定比例形成晶體結構,分布在果實表面,形成果實與環境的「外屏障」。
  • 砧木對遺傳和變異的影響是怎樣的呢
    砧木不能改變接穗的遺傳性:嫁接能使嫁接植株發生變異,這是否影響了接穗的遺傳特性呢?實際上嫁接和有性雜交是不一樣的。嫁接後砧木對接穗的影響,並沒有使接穗發生遺傳變異。例如,嫁接在矮化砧木上能引起樹木的矮化,但是如果將被矮化樹的接穗再接在喬化砧木上,接穗品種樹又被喬化,生長很高大。這就說明,嫁接所獲得的變異並沒有引起遺傳變異。
  • 推斷系統發育關係和鳥類物種多樣化遺傳機制
    推斷系統發育關係和鳥類物種多樣化遺傳機制「鳥綱是四足類動物中分化程度最高、物種最為豐富的一類脊椎動物,目前已知約10500種鳥類物種,廣泛分布於地球各種生境,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及維持機制的重要物種類群。」論文第一作者馮少鴻博士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 國內首家「七彩草莓」上市
    文登傳媒網訊 近日,「中日草莓技術標準發現之旅」活動在南海新區萬和七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來自國內各地的草莓經銷商跟隨日本專家團一起考察萬和七彩草莓基地,品鑑七彩草莓。  走進萬和七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草莓大棚,簇簇綠葉間隱藏著味美誘人的草莓果實。
  • 多國發現感染病例 變異病毒讓歐洲抗疫難上加難
    多國發現感染病例 紛紛調整防疫措施  變異病毒讓歐洲抗疫難上加難(環球熱點)  楊 寧 索士心  自2020年12月英國與南非發現不同變體的新冠病毒以來,目前已有多個國家與地區先後發現變異病毒感染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