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開發Cr(VI)汙染高效處理的新型MOF材料

2020-11-02 小材科研

近期,福建農林大學林祖金副教授在英國皇家化學會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中科院大類1區,TOP期刊,IF=11.301)在線發表了題為「Boosting the photoreduction activity of Cr(VI)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y photosensitiser incorporation and framework ionization」的研究論文。林祖金副教授和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陳邦林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2017級碩士研究生鄭和奇和2019級碩士研究生何星昊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

重鉻酸鹽廣泛應用於電鍍、冶金、色素生產、皮革等工業領域,含重鉻酸鹽的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使得其汙染問題日益嚴重。重鉻酸鹽(Cr2O72-),是一種臭名昭著的致癌物,美國美國環保署(EPA)將它們列為一個首要治理的汙染物。由於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嚴重危害,水中Cr2O72-的檢測和分離已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科學問題。林祖金副教授在課題組前期篩選出的具有高效吸附和靈敏檢測重金屬離子(Cr2O72-)的MOF材料的基礎上(Inorg. Chem., 2017, 56, 14178-14188),進一步嘗試開發Cr(VI)汙染高效處理的新型MOF材料。

可見光碟機動的光催化還原Cr(VI)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Cr(VI)汙染處理的方法。Cr(VI)在光催化劑表面/孔道內的傳質過程會影響其還原效率,但目前開發的光催化劑通常只注重半導體本身性質如可見光吸光能力和能帶的調節,而Cr(VI)在多孔材料的吸附和傳質過程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該工作中結合光敏劑的引入和框架的離子化策略來提高光還原Cr(VI)的活性。該工作通過混合配體策略和甲基化過程成功製備陽離子型Ru-UiO-dmbpy(1)框架。嵌入的Ru(bpy)3單元賦予Ru-UiO-dmbpy(1)框架出色的可見光吸收性能,而框架的離子化則藉助離子交換有效地改善底物在框架材料孔道內的傳輸。Cr2O72-的吸附實驗表明,通過離子交換的驅動,Ru-UiO-dmbpy(1)的吸附速率常數(k2)達到1.33×102 g mg-1 min-1,是原UiO-bpy框架的8.26倍和未離子化框架Ru-UiO-bpy(1)的6.27倍。Ru-UiO-dmbpy(1)的最大Cr(VI)吸附量達到101.8 mg g-1,分別為相同實驗條件下UiO-bpy和Ru-UiO-bpy(1)的1.98和1.81倍。在可見光照射下,Ru-UiO-dmbpy(1)光還原Cr(VI)的反應速率常數(k1)達到0.011 min-1,比UiO-bpy(0.003 min-1)及Ru-UiO-bpy(1)(0.007 min-1)大得多。這些實驗結果表明,光敏劑的引入和骨架的離子化可以極大地提高Cr(VI)的光還原活性。

此外,林祖金副教授近期還受無機化學領域著名期刊《Dalton Transactions》 (Q1區,II區)副主編的邀請發表題為「Dual-emiss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 novel turn-on and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sensor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pecific detection of hypochlorite」的研究論文,2018級碩士生曾勇年為文章的第一作者,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和惟一通訊作者單位。

近5年來,林祖金副教授致力於環境汙染物的處理、生物功能材料和生物傳感器的開發,已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Catalysi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和Inorganic Chemistry等國際高水平剘刊發表9篇1區的論文。

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農林大學人才引進啟動經費、福建農林大學傑出青年項目、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和國家留學基金委等基金的資助。

來源:福建農林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9/C9TA13339A

https://doi.org/10.1039/D0DT02041A

相關焦點

  • 福建省天然生物毒素工程實驗室——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蜂療研究所、福建省神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承建。實驗室負責人為繆曉青教授。2006年12月獲省發改委批准建設。實驗室將建立純化萃取、合成改造與仿真、製劑小試、非臨床檢驗檢測等四個公共平臺。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995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996年獲國家發明四等獎,證書號:13-4-003-01)和「QF-2」型蜜蜂電子自動取毒器、「SF-1型低溫無氧封閉式噴霧濃縮乾燥機」(發明專利號:ZL 01123520.9)、「雙臨界動態多功能萃取純化濃縮機」(發明專利號:ZL 01110541.0),均獲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多功能動態提取濃縮設備」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採毒和組份分離、純化及製藥新型專業設備
  • 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團隊發現根系向水性調控新機制
    Cell Reports | 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團隊發現根系向水性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9月29日,福建農林大學許衛鋒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Light-dark Modulates Root Hydrotropism
  • 福建農林大學專家破譯小菜蛾基因組
    日前從福建農林大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該校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成果「小菜蛾雜合基因組揭示昆蟲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於2013年1月13日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布。
  •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到將樂調研
    點擊播放 GIF 0.0M5月20日,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一行到福建金森集團、常口村調研鄉村振興工作,並召開座談會。縣委副書記陳平陪同調研。座談會上,蘭思仁校長詳細聽取了我縣農林工作情況和金森集團經營情況匯報,對我縣鄉村振興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蘭思仁指出,近年來,將樂縣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行「林長制」智能管理,有效助力村民、村財增收,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福建農林大學率先破譯菠蘿基因組
    本報福州11月3日電(林智仁記者陳強)記者今天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明瑞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11月2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標誌著福建農林大學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浙農林師生研發應用汙水處理的新材料
    近日,浙江農林大學陳亮教授團隊過實驗和理論結合,利用改進電子束輻照還原方法,實現了在氧化石墨烯中對環氧基團的精確去除、同時保留了大量羥基。他們製備得到的石墨烯膜展示了出色的親水性、超高滲透性能和穩定性能。
  • 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團隊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
    11月3日,福建農林大學宣布,該校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這標誌著學校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11月2日,福建農大明瑞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
  • 福建物構所導電MOF實現高效CO2電化學甲烷化
    如何設計高效的催化劑實現從CO2到CH4的高選擇性轉化是一個挑戰。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榮和黃遠標團隊,和柴國良研究員合作,在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科院青促會優秀會員項目資助下,在含有周期性排列的Cu-O4結點的導電Cu-MOF上通過電還原處理,成功在導電MOF基底上原位構築了均勻分布的單一類型的Cu2O(111)量子點,並通過釋放的羥基穩定中間體,從而實現了將
  • Cell Reports | 福建農林大學林德書課題組發現生長素調控錐形細胞形態的機制
    福建農林大學基礎林學與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林德書課題組以擬南芥花瓣錐形細胞為模式開展研究,發現了細胞骨架微管的螺旋圓圈排列與錐形細胞頂部變尖的各向異性生長有關【3,4】。生長素影響了一系列的植物生長與發育的過程。
  • 福建農林大學2019級林學專業(森林康養班)招生工作圓滿結束
    9月16日,福建農林大學新生開學。與此同時,林學院林學(森林康養班)也在明德樓南側進行現場報名。本次招生對象面向全校新生,林學院張瑋尹副教授帶領森林康養研究室的學生在現場設立諮詢點,給2019級的小萌新及萌新家長進行現場解疑答惑,讓剛入學的萌新們對森林康養有了新的認知,並從內心深處對森林康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福建農林大學:招生資料、全國分數線、就業數據及山東專業投檔分
    福建農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坐落於福建省省會福州市,是一所以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是農業部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國家林業局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學校法定地址為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上下店路15號,設有福州金山校區、福州大學城旗山校區、南平校區和安溪校區。
  •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發布時間: 2020-05-09 11:46:50   來源:科技部  作者:
  • 俞道進,博士,福建農林大學,動科院基礎系副系主任
    一、簡介  俞道進,男,1974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學歷,博士,現為福建農林大學動科院基礎系副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獸醫藥理及毒理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入選「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近年來,參與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次、福建省標準貢獻二等獎1次。
  • ...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複合有機汙染場地土壤高效強化化學氧化...
    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土壤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 「複合有機汙染場地土壤高效強化化學氧化/還原協同修復技術」項目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召開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朱利中等三位專項總體專家組跟蹤專家及其它6位同行專家,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南開大學科技處及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有關人員、項目負責人、各課題負責人及部分學術骨幹等共計50餘人參加了會議。
  • 【Nature Plants】福建農林大學解決了同源高倍體組裝難題!
    2019年8月5日,Nature Plants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基因組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題為「Assembly of allele-aware, chromosomal-scale autopolyploid genomes based on Hi-C data」的研究論文。
  • 福建農林大學顯微鏡等實驗室設備採購項目的公開中標公告
    1、項目編號:ZFCG-2015-92-1(下達編號:FJ[GK]201507140550-1)   2、採購單位名稱:福建農林大學   採購單位地址:福州倉山區洪山橋上店路15號福建農林大學明德樓   聯繫人:陳老師   聯繫方式:0591-83789026   3、招標代理機構名稱:
  • 福建農林大學電致發光器件測試系統、螢光光譜儀採購中標公告
    福建省智信招標有限公司受福建農林大學的委託,就福建農林大學電致發光器件測試系統、螢光光譜儀採購項目(項目編號:ZFCG-2016-283)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ZFCG-2016-283   項目名稱:福建農林大學電致發光器件測試系統、螢光光譜儀採購
  •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2018-09-26 人民日報 孫振 【字體:大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量子點顯示(QLED)被認為是繼有機發光顯示(OLED)之後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色純度高、色域寬、成本低等優點,易於實現大屏幕、全彩色、柔性顯示,是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和智能可穿戴顯示設備的理想之選。
  • 農林大學只能學農林?不,這些專業也很不錯!還不趕緊收藏!
    主要職業:科研人員、大學老師、企業管理人員推薦農業院校:中國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均為B以上院校)3.生物學主要職業(部分非對口):推廣專員、銷售代表、銷售工程師、產品經理、銷售經理、化驗員、大區經理、客戶經理推薦農林院校: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均為B以上院校)
  • 石墨烯與MOF結合的新材料可製造出高效超級電容器
    近日,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無機和金屬有機化學教授Roland Fischer的團隊開發了一種高效的超級電容器。該儲能裝置採用一種新型的、強大的、同時也是可持續發展的石墨烯混合材料作為正極,與基於鈦和碳的成熟負極相結合,其性能數據與目前使用的電池基本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