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農林師生研發應用汙水處理的新材料

2020-11-23 科技世界網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白菁潔 通訊員 陳勝偉)一直以來,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十分希望精確控制氧化石墨烯中的含氧基團類型—去除環氧、保留羥基,從而顯著提升氧化石墨烯膜的親水性、導電性、滲透性和穩定性、質子傳導率等性能。然而,這種選擇性的還原對於傳統還原方法來說,此前一直是巨大的挑戰。

近日,浙江農林大學陳亮教授團隊過實驗和理論結合,利用改進電子束輻照還原方法,實現了在氧化石墨烯中對環氧基團的精確去除、同時保留了大量羥基。他們製備得到的石墨烯膜展示了出色的親水性、超高滲透性能和穩定性能。該成果以《Selective reduction of epoxy groups in graphene oxide membrane for ultrahigh water permeation》(《通過選擇性還原環氧基團來獲得具有超高水通量的氧化石墨烯膜》)為題,在線發表發布在2020年10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arbon》(《碳》)(TOP期刊,影響因子8.821)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0.09.076),為選擇性去除基團類型以及石墨烯膜在汙水處理等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由於氧化石墨烯高效的離子和分子篩能力,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水處理膜材料。然而,目前對氧化石墨烯膜的研究表明,當篩選離子或分子的截留率足夠大時,水的滲透速率通常較低。因此,製備高滲透性能且高截留率的氧化石墨烯膜一直是難題和研究熱門。

氧化石墨烯片層中,環氧(C-O-C)和羥基(C-OH)是兩種主要的含氧基團,其含量接近,並隨機分布在氧化石墨烯片層表面。研究表明,羥基(C-OH)對氫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可以促進水分子在氧化石墨烯膜中的滲透,而環氧基團(C-O-C)對形成氫鍵的貢獻相對較小,對水分子和溶質在通道內的傳輸形成阻力,不利於水分子和溶質的滲透。研究認為,如果能在保留羥基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環氧基團,有望極大改善膜的滲透性及其他性能。但是傳統的還原方法,比如熱還原和化學還原法,能同時大幅度降低環氧和羥基,但均無法實現精確選擇性還原某一類基團的目的。

在該研究中,陳亮教授團隊通過理論計算分析,發現利用氫自由基(H•)和環氧基團反應,能產生新的羥基基團,這使得去除環氧、保留羥基成為可能。研究團隊進一步通過改進電子束輻照的實驗方法,形成以氫自由基(H•)為主的輻照環境,成功實現了環氧基團的選擇性還原。製備得到的還原氧化石墨烯,在含氧量顯著下降的同時具有極好的親水性。更重要的是,製備的石墨烯膜在截留有機汙染物和重金屬廢液時,展示出超高滲透性能和截留穩定性能。

「我們通過選擇性還原製備的氧化石墨烯膜,在對汙水中甲基藍、副品紅、羅丹明B等常見的有機染料和鐵離子、鉛離子、銅離子等過渡金屬離子進行有效地截留的同時,並獲得了92.7到267.1Lm-2h-1bar1的超高水通量。相比於普通的氧化石墨烯膜,所獲得的水通量提升了高達兩個數量級。該研究在氧化石墨烯膜低通量的難題方面取得的結果,將大大擴展氧化石墨烯膜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團隊負責人陳亮教授說。

據介紹,該研究由浙江農林大學光學工程碩士研究生伊若冰、夏新明、楊如傑、喻日勝以及生物物理碩士研究生代芳芳共同完成,伊若冰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陳亮教授、徐晶教授和上海大學吳明紅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浙江農林大學為第一發表單位。該論文還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浙江農林大學校科研發展基金,上海同步輻射光源BL01B線站的資助和支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研發出汙水處理新材料
    近日,浙江農林大學教授陳亮團隊通過實驗和理論結合,利用改進電子束輻照還原方法,實現了在氧化石墨烯中對環氧基團的精確去除,同時保留了大量羥基。該成果在線發表於《碳》雜誌。他們製備得到的石墨烯膜展示了出色的親水性、超高滲透性能和穩定性能,為選擇性去除基團類型以及石墨烯膜在汙水處理等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 科研人員研發出汙水處理新材料—新聞—科學網
    近日,浙江農林大學教授陳亮團隊通過實驗和理論結合,利用改進電子束輻照還原方法,實現了在氧化石墨烯中對環氧基團的精確去除,同時保留了大量羥基。該成果在線發表於《碳》雜誌。 他們製備得到的石墨烯膜展示了出色的親水性、超高滲透性能和穩定性能,為選擇性去除基團類型以及石墨烯膜在汙水處理等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 油水分離新材料 降低汙水處理成本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磁性材料除油技術及光/電催化氧化技術,能有效處理油田產生的含聚合物汙水,改善回注汙水水質,使汙水達到回注地層標準
  • 生物膜除臭技術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近年來,各種除臭技術也都相繼在研發、應用、進展當中,而生物除臭作為一種新型綠色環保技術以其經濟,實效,操作性強的優點而得到大力推廣。文章簡要介紹利用生物膜技術脫除汙水處理廠等臭氣的研究進展。一、汙水處理廠氣味的特徵與危害惡臭物質是指能引起嗅覺器官多種多樣臭感的物質。在汙水處理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氣味物質主要由碳、氮和硫元素組成。
  • 新材料與膜技術擔當汙水處理重任
    為便於考核和管理,該項目下設5個子課題,其中生物複合絮凝劑的製備和應用關鍵技術與工程示範課題將重點解決傳統無機、有機絮凝劑在汙水和飲用水處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研發高效生物複合絮凝劑生產與復配的關鍵、應用和產業化技術,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高效生物複合絮凝劑及其產業化製備技術,實現工程化應用。
  • 農村汙水處理應用:網際網路+智慧水務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農村汙水處理運用「網際網路+」的新理念,實現廣域網運營監控系統,將」智慧水務」推向農村。據初步測算,小型農村汙水處理廠應用該系統後,每噸汙水可以節省處理成本0.7元。汙水處理設備運行情況、水質情況等整個汙水處理過程都可以在手機上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遠程監控和遠程控制,只是在設備出現故障時才需要人工進行維護,至少可以節省70%的人工成本,「智慧水務」為農村汙水處理樹立了一個新標杆。
  • 過濾汙水新技術 清華大學研發出「海綿陶瓷」
    過濾汙水新技術 清華大學研發出「海綿陶瓷」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眾所周知,陶瓷因其強度高的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多個製造業領域。然而,這種材料最大的缺點就是脆性。近日,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海綿陶瓷」,可以克服這一缺點。
  • 北京明年擴大應用「紅菌」處理汙水
    昨天,記者從北京排水集團高碑店汙水處理廠了解到,經過7年的自主研發,北京明年將擴大「紅菌」汙水處理應用。 北京追趕世界先進 「紅菌」是業內對厭氧氨氧化菌的俗稱。北京排水集團技術部部長劉偉巖介紹,「紅菌」通過生物化學反應,可以將汙水中所含有的氨氮轉化為氮氣去除,而這種技術與傳統脫氨技術相比,不需投加碳源,可大幅減少能源消耗、建設費用、運行費用和溫室氣體排放。 由於「紅菌」的培養難度極大,周期很長,該技術一直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如何將之規模應用於汙水治理實際中,也是國際公認的難題。
  • 【技術前沿】納米材料對汙水生物處理的影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納米技術是一門高新技術學科,納米材料因其特殊的性質使其在醫療、塗料、顏料等方面應用越來越多,在水處理方面的研究和應用也得到更多的關注。然而在研究和應用納米材料的同時,納米材料在特定條件下所釋放的納米粒子可能會進入排水管網,並隨著汙水進入工業或城市汙水處理系統,可能對汙水和汙泥處理產生影響,繼而對人類健康和周圍環境造成影響。Battin T.J.
  • 環境材料在國外水處理過程中的研發及應用概覽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環保產業作為多學科交叉領域,其發展離不開其他基礎產業的進步,其中新型材料的應用在推動水處理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分離材料的創新所帶來的突破,膜技術在汙水處理、海水淡化、工業分離等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且隨著膜材料的不斷改良,持續推動工藝的改進和成本的降低。
  • 在汙水處理中浮萍的應用
    相對於鳳眼蓮等其他漂浮植物,由於浮萍科植物在打撈收穫、加工利用、耐受條件等方面的優點而被越來越多地應用,逐漸形成以其為主的處理系統。 目前研究應用較多的浮萍汙水處理系統主要是浮萍與氧化塘的結合形式。浮萍往往在塘表面形成一個墊層,生物量密度根據環境條件不同存在較大差異,**大可達130 g/m2(乾重)。
  • 英國研發汙水處理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機器人
    英國研發汙水處理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機器人 來源: cnbeta網站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1-20   今日/總瀏覽:1/4073
  • 臭氧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臭氧工藝有哪些?能夠用於汙水處理的哪些環節?未來的重點發展技術——臭氧汙水處理法臭氧技術如今已被廣泛應用於市政汙水處理領域,臭氧處理法具有佔地面積小、淨化程度高、無二次汙染等優點,是未來的重點發展技術。
  • MBR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在醫院汙水應用
    因而,文中將對中國醫院汙水處理特性、加氯消毒工藝的片面性及其膜生物反應器處理醫院汙水開展討論。近些年,醫院在汙水處理過程中開始引入MBR,即膜生物反應器,其作為一體化設備,依據原水水質靈活配備工藝流程,可以將醫院汙水處達到生活用水的標準。從MBR特性及其消毒工藝的局限性特點來看,MBR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在未來醫院廢水運用中將成為大勢所趨。
  • 全國地表水Ⅳ類標準的汙水深度處理達標排放新技術、新工藝專項...
    【中國環保在線 會議論壇】「地表水Ⅳ類標準的汙水深度處理達標排放新技術、新工藝、交流研討會」將本著「創新技術推廣、強化工程應用」的宗旨,解讀新出臺的政策法規,商討廢水排放改標後選擇適用技術的難題,介紹並剖析汙水深度處理新工藝、新方法、新裝置,重點研究與探討滿足地表水Ⅳ類標準的深度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及應對策略
  • 汙水處理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和
    同時,經典的SBR反應器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  a) 處理連續進水時,對於單一SBR反應器的應用需要較大的調節池;  b) 對於多個SBR反應器進水和排水的閥門自動切換頻繁;  c) 無法解決大型汙水處理項目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處理要求;  d) 設備的閒置率較高和汙水提升水頭損失較大等等。
  • 汙水處理中應用膜的分類 生物膜在汙水處理中有哪些優勢?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曝氣池與生物濾池相結合產生的綜合性汙水處理工藝,它的優點是抗衝擊的能力強,容積負荷高。移動床生物膜的結構緊密,因此具有佔地面積小,能源消耗低的特點,很明顯的降低了投資運行維護費用,由於這些優點該技術被廣泛的應用。   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技術是利用氣體或液體,使附著微生物的固體顆粒狀濾料呈流態化,對汙水進行淨化的技術。
  • 淺談幾種曝氣器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現在,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每年都花巨大的人力、財力用於工業汙水的治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國都研究和發展了各種控制水體汙染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對汙染的控制也開始進入一個較高級的階段,即綜合防治環境汙染的新階段。由於工業廢水成分的多樣性,往往需要通過幾種方法組成的處理系統才能達到所需的排放標準。汙水處理按採用的方法手段分類,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4種。
  • 高效好氧菌及集成工藝處理汙水新技術
    因此,汙水處理是環境治理的重點。汙水中的有機物是微生物的食物,由於微生物的生長速度快,處理成本低,已成為汙水處理最有效的技術。常用的微生物是活性汙泥,它們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來源豐富,處理汙水的效果好,因而被國內外各大汙水廠普遍應用。但是這項技術也存在缺陷,主要是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剩餘汙泥。
  • 淺析環保工程中城市汙水處理廠的現狀和新工藝的推廣應用
    然而從汙水處理工作現狀來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汙水處理工作效果不佳,極大地制約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加大了城市用水負擔,這一現狀亟待得到改善。文章基於汙水處理問題指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並闡述汙水處理開展過程中誕生的新技術、新工藝,以促進先進技術工藝在汙水處理工作的推廣應用,從而為環保工程的發展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