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福州11月3日電(林智仁記者陳強)記者今天從福建農林大學獲悉,該校明瑞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菠蘿基因組與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的演化」11月2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這是世界範圍內首次破譯菠蘿基因組,標誌著福建農林大學在菠蘿基因組和景天酸代謝光合作用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菠蘿是一種熱帶水果,全球種植面積達100多萬公頃,新鮮菠蘿的年產值逾86億美元。但由於受自交不親和高雜合度的限制,菠蘿品種很難改良,產業發展極其緩慢。
「破譯了菠蘿基因組後,菠蘿的產量有望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品種也將更加多元化。」明瑞光稱,破譯菠蘿基因組就好比打開了菠蘿這棟房屋的大門,屋內的秘密一覽無遺,專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屋子裡找到所需的基因組進行科研項目,研製出針對不同人群的菠蘿產品,並在口感風味等方面實現創新。
菠蘿有一種獨特的光合作用途徑,被稱為「景天酸代謝」,這是一種利用晝夜節律的碳固定方法。該項研究在全世界首次鑑定出菠蘿基因組中所有參與景天酸代謝途徑的基因,首次闡明了景天酸光合作用基因是通過改變調控序列演化而來,並且受晝夜節律基因的調控,是光合作用功能演化研究的重大突破。該項研究還首次證明了菠蘿基因組可作為所有單子葉植物的重要參考基因組,對包括禾本科糧食作物在內的大量單子葉植物的功能研究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