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25日,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兩位科學家Francis Crick和James Watson在《Nature》發文,率先提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雙螺旋DNA模型,這一發現後來被稱為分子生物學時代的開端。
https://doi.org/10.1038/171737a0
2013年,同樣來自劍橋大學的Shankar Balasubramanian領導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hemistry》雜誌上發表文章,用有力證據首次證明四鏈DNA結構(G-四鏈體)的確存在於人體活細胞中,而且這些非同尋常的結構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https://doi.org/10.1038/nchem.1548
G-四鏈體,是由4個鳥嘌呤作為基礎發生交互作用結合成為一個正方形,它們是一種暫時性結構,大量存在於即將分裂的細胞之中,它們出現在染色體核和染色體終端(可以保護染色體免受損害)。
7月20日, Balasubramanian團隊在Nature Chemistry雜誌上再次發表了論文。該研究發明了一種螢光標記,它可以附著在人類活細胞的DNA G-四鏈體上,這使得研究人員第一次觀察到了這種特殊的DNA結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基因轉錄中發揮作用。
8月3日,繼在活細胞內證實存在G-四鏈體,以及在活細胞內觀察到G-四鏈體後,Shankar Balasubramanian團隊又雙叒有新發現。他們首次證明,DNA的G-四鏈體在特定類型的乳腺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發現為個性化醫學提供了有希望的新目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
Balasubramanian說:「我們都熟悉DNA的雙鏈、雙螺旋結構,但在過去十多年中,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DNA也可以以四鏈結構存在,而且它們在人類生物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在快速分裂的細胞中含量特別高,比如癌細胞。這項新研究是我們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它們。」
具體來說,由於腫瘤間和腫瘤內異質性,對抗癌療法的反應和耐藥性有所不同。為此,Balasubramanian團隊開發並使用定量測序技術繪製了22種乳腺癌患者來源的腫瘤異種移植(PDTX)模型中的差異富集的DNAG-四鏈體結構形成區域( G4Rs)。
在癌症發生期間,DNA複製和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組的大部分區域可能會錯誤地複製多次,從而導致所謂的拷貝數異常(CNAs)。研究人員發現,G-四鏈體在這些CNAs中很常見,尤其是在轉錄和驅動腫瘤生長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基因和遺傳區域中。
雖然我們經常認為乳腺癌是一種疾病,但研究發現乳腺癌至少有11種已知亞型,每種亞型對不同的藥物可能有不同的反應。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每種乳腺癌亞型都有不同的G-四鏈體模式。確定腫瘤G-四鏈體的特定模式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確定女性乳腺癌的亞型,從而能夠為她提供更個性化、更有針對性的治療。
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兩個合成分子靶向G-四鏈體,即吡啶抑素和CX-5461,它們可以靶向G四聯體,並可能阻止細胞複製其DNA並阻止細胞分裂,從而阻止失控的細胞增殖——癌症的根源。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發現G-四鏈體的豐度和位置揭示了它們在癌症生物學和乳腺癌異質性中的重要性,也可作為抗擊乳腺癌的潛在目標。
同時,由於近期微信公眾號改版,訂閱號消息不再按時間排序。為了方便您繼續收到我們的文章,您可按照圖片中的操作將我們設為「星標」,這樣您以後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消息啦。
End
參考資料:
[1] Unusual four-stranded configuration of DNA plays a vital role in breast cancer
[2] New study may offer a novel, potential target for treating breast cancer
[3] 四鏈DNA再登Nature子刊:G-四鏈體在乳腺癌中普遍存在,可作為分型和治療靶標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往期精選
圍觀
熱文
熱文
熱文
熱文
出來吃,遲早要還的!BMJ:脂肪肝更易誘發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等心臟代謝疾病!
NEJM綜述:咖啡會怎樣影響我們的健康?
Nature:一次接種提供近乎完全的保護效果,強生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顯著
以後吃橙子要關燈了!研究表明,柑橘攝入過多會增加皮膚癌風險
新研究發現:給毛囊補充一次「營養」細胞,重塑90%脫髮區域
醫藥
免疫療法 | 生物仿製藥 | 疫苗 | 耐藥性 | 藥物靶點 | 健康生活 | 藥企新聞 | 藥物盤點 | 製藥技術 | 藥物副作用
基礎研究/轉化醫學
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結直腸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經退行性疾病 | 腸道微生物
醫療器械/生物技術
體外診斷 | 醫療器械 | 生物納米 | 3D列印 | 基因檢測 | 單細胞測序 | 基因編輯 | 輔助生殖 | 人工智慧 | 精準醫學
政策
抗癌藥 | 4+7帶量採購 | 耗材 | 備案制 | 註冊人制度 | 健康中國 | 新版基藥目錄 | AI醫療器械 | 遠程醫療 | 同股不同權
市場/資本
IPO | 融資 | 合作 | 基金 | 港交所 | 科創板 | 創業板 | 研發投入 | 收購 | 市場&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