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科學家首次發現四倍螺旋DNA 或助力靶向性癌症療法的開發

2021-01-10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9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癌症研究劍橋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人類細胞的基因組中鑑別出了四股DNA的存在,這或為後期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靶向性療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文章中,研究者發現,這些四倍螺旋的結構或許發生於控制基因表達的DNA區域中,尤其是控制癌症基因表達的區域,這就表明,這些四倍螺旋結構或許在開啟或關閉基因表達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相關研究結果也為癌症診斷以及新型靶向療法的開發提供了一定思路。

很多人對DNA雙螺旋結構非常熟悉,但本文中研究者卻發現了四倍螺旋結構DNA的存在,這些結構通常被稱之為G-四鏈體,其形成於富含鳥嘌呤的DNA區域中,通常縮寫為「G」;文章中研究者首先在人類細胞中首次發現這種G-四鏈體結構,但他們並不清楚這些結構在基因組中的具體位點,以及其所扮演的角色,儘管研究者推測這些結構域特定的癌症基因直接相關。

研究者Shankar Balasubramanian說道,這些結構和癌症之間有著許多不同的連接,但大部分都是研究者假設的,本文中研究者發現,甚至在非癌細胞中,這些結構都會通過特殊的方式來開啟或關閉基因的表達。通過對癌變前的人類細胞系開始進行研究,研究者利用小分子就能夠改變細胞的狀態從而來觀察G-四鏈體結構出現的位置,他們對將近1萬個G-四鏈體結構進行檢測,這些G-四鏈體位於開啟或關閉基因相關的DNA區域中,尤其是和癌症相關的基因。

研究者指出,G-四鏈體結構的存在和很多相關基因的輸出直接相關,而且G-四鏈體在表觀遺傳學標記上也扮演者類似的角色,表觀遺傳學標記是一種小型的化學性修飾,其能夠影響DNA序列被翻譯的方式並且控制特定基因表達的開啟或關閉。本文研究結果表明,G-四鏈體或可作為開發早期癌症診斷和療法的新型分子靶點,尤其是靶向作用癌細胞的小分子療法。Balasubramanian說道,如今我們正在通過研究來解釋為何特定癌細胞對於靶向作用G-四鏈體的小分子變得非常敏感,其中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在癌變前細胞和癌症細胞中存在較多的G-四鏈體結構,因此就會存在許多小分子作用的靶點,而且相比非癌細胞而言,癌細胞很有可能對於多種幹預措施變得敏感。

本文研究或為後期新型癌症療法的開發提供新的思路,也為選擇性靶向作用癌細胞提供一定研究基礎;文章第一作者Robert H?nsel-Hertsch指出,我們發現,G-四鏈體結構似乎存在於基因組中的特定位置中,在這些位置,諸如轉錄因子等蛋白質能夠控制細胞命運和功能,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這些G-四鏈體結構能夠幫助調節基因中信息編碼和解碼的通路。

最後研究者Emma Smith說道,解析癌細胞開啟或關閉基因表達的基礎過程或將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抵禦多種癌症和疾病的新型療法,同時闡明癌細胞的弱點也將幫助研究者們有效抵禦癌症,並且開發一些對健康細胞副作用較小的療法,研究者認為,後期他們仍然需要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從而為早期開發出高效的抗癌療法提供一定幫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G-quadruplex structures mark human regulatory chromatin

Robert Hänsel-Hertsch, Dario Beraldi, Stefanie V Lensing, Giovanni Marsico, Katherine Zyner, Aled Parry, Marco Di Antonio, Jeremy Pike, Hiroshi Kimura, Masashi Narita, David Tannahill & Shankar Balasubramanian

相關會議推薦

2016 下一代CAR&TCR-T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10.21-2016.10.22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http://www.bioon.com/z/2016car-t/

相關焦點

  • Nat Genet:科學家發現一種四鏈DNA結構或在乳腺癌發生過程中扮演...
    2020年8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發現,一種四鏈DNA結構(G-四聯體,G-quadruplexes)或在特定類型的乳腺癌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為開發個體化乳腺癌療法提供潛在的新型靶點。
  • 科學家開發出有望治療多種類型癌症的靶向性療法:α射線飛彈療法
    一種癌症特異性的L型胺基酸轉運蛋白(LAT1)在癌症組織中往往會高度表達,抑制LAT1的功能或會產生抗腫瘤的效應,但目前研究人員在開發靶向作用LAT1的放射性核素療法(radionuclide therapy)上進展非常有限。
  • Nat Genet:科學家發現癌症基因激活的新原則
    2019年12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知道,當某些基因過度活躍時就會誘發癌症,但當癌細胞生長時細胞核內到底發生了什麼,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一直是個謎。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機制,其或能揭示驅動癌症過度活躍的典型驅動子,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抗癌療法。
  • 七年後又獲進展,英國科學家首次在人體活細胞中觀察到四螺旋DNA形成
    近日,英國科學家首次在活細胞中觀察到四螺旋DNA的形成。2013年,在DNA雙螺旋結構發表60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化學系教授Shankar Balasubramanian帶領的團隊首次宣布在人體基因組中發現四螺旋DNA結構,這些結構主要存在於DNA中富含鳥嘌呤(G)的部分,並將其稱為「G-四聯體」(G4s),但當時還不清楚G-四聯體在基因組中的具體位置和功能,只是猜測它可能與某些癌症基因存在關聯。
  • Nat Commun:乳腺癌基因有望成為開發肝母細胞瘤靶向性療法的潛在靶點
    2019年9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是一種罕見的肝癌,其發病率僅為百萬分之幾,然而其卻是引發嬰兒和幼兒患肝癌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患者往往會在三歲之前確診為這類癌症。
  • 科學大發現 DNA不只雙螺旋
    DNA雙螺旋結構是初中生都知道的生物知識,但科學界這次發現了全新的結構,並發表在《自然化學》雜誌上。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證實了我們的遺傳密碼是以更複雜的對稱性製造的,這些分子變體的形式影響我們的生物學功能。「大多數人想到DNA時,首先想到的是雙螺旋,這項新研究提醒我們,存在完全不同的DNA結構,對我們的細胞很重要。」
  • NAR:解析酵母四鏈DNA結構 助力癌症藥物療法的開發
    ,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細胞中含量鳥嘌呤的特殊DNA序列或可形成四鏈DNA結構,而且運動蛋白Pfh1可以展開這些特殊的DNA結構並且幫助維持完整的基因組功能。我們所熟知的DNA分子是雙螺旋結構,兩條鏈彼此纏繞而成,但DNA也會以其它構象形式出現,其中一種形式就包含了富含鳥嘌呤的四鏈DNA,也就是所謂的G-四鏈體結構;早期研究中研究者發現,G-四鏈體結構(G4結構)可以在基因組中形成,同時也可以完成重要的機體生物學功能,比如控制基因的表達等。
  • Nat Commun:揭示有望幫助開發新型血液癌症療法的新型信號通路
    2020年3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Hackensack Meridian健康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逆轉骨髓中失控的炎症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某些血液癌症的新型療法。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血管內皮細胞如何調節骨髓微環境中的炎性壓力。
  • Nature:解析特殊代謝酶的3D結構 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癌症療法
    2019年4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代謝酶類或有望成為新型分子靶點幫助開發新型癌症療法。
  • Nat Genet:重磅!首次發現「轉座子」元件竟能驅動多種癌症發生!
    ,因此,本文研究或許能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靶向此類基因的新型癌症療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研究者發現,許多驅動過度並促進腫瘤生長的癌症都擁有特殊的跳躍基因,其功能類似於一種隱形的開關,這些開關會驅動基因長期處於開啟狀態;研究者Wang說道,如果你進行典型的基因組測序來尋找驅動癌症的基因突變時,你或許並不會找到跳躍基因,在某些類型的癌症中,跳躍基因非常重要,但平均而言,研究者在至少一半所研究的腫瘤中發現了能夠激活癌症基因的跳躍基因,這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些腫瘤更趨向於惡性化
  • 英研究首次發現人類DNA存在四鏈螺旋結構
    英研究首次發現人類DNA存在四鏈螺旋結構 原標題 [英研究首次發現人類DNA存在四鏈螺旋結構]   新華網倫敦
  • J Med Chem: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克服癌細胞對靶向性療法的耐受性
    2020年4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抑制HSP72蛋白的新方法,HSP72對於幫助癌細胞存活並抵禦療法非常重要,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發現靶向作用該蛋白的新型癌症藥物。
  • 科學家發現誘發三陰性乳腺癌轉移的關鍵基因 並開發出阻斷癌症轉移...
    儘管轉移是癌症療法失敗的關鍵原因,但研究人員對其知之甚少;同時他們也並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驅動了患者機體中癌症的轉移性生長,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識別出TRIM37或許就是乳腺癌的癌基因,一般而言,在腫瘤發生過程中多個基因的功能都會被改變,然而靶向作用相同的基因是否能夠抑制癌症的轉移性轉變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闡明。
  • 科學家發現四鏈螺旋結構DNA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1月20日報導】題:人類細胞中發現DNA四鏈螺旋結構  在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裡克確立了DNA為雙螺旋結構這一理論60年之後,一種四鏈螺旋結構DNA出現了。  由4條而非兩條DNA鏈盤繞形成的四鏈螺旋結構此前就已在實驗室中獲得,但由於沒有證據表明該結構在大自然中存在,因此其被認為是偶然現象。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安全更具靶向性的方法來運輸CRISPR基因療法!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題為「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rol of CRISPR-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 Delivered via a Light-Triggered Liposome Syste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安全且更具靶向性的方法來運輸
  • 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Nat Commun:DNA保護性蛋白或有望幫助開發靶向殺滅快速生長癌細胞...
    2019年8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蘇塞克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在細胞分裂期間發揮保護性角色的必要蛋白或有望幫助開發殺滅快速生長癌細胞的靶向性療法。
  • Nat Genet:揭示19種癌症類型中腫瘤缺氧的常見標誌物
    2019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並不像健康組織,腫瘤組織會在低氧環境中不斷發展,通常會獲得對療法耐受的能力並擴散到機體其它位點,儘管成為了誘發療法耐受性和癌症轉移的已知原因,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缺氧(低氧)如何對腫瘤細胞產生影響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首次對人類腫瘤
  • Nat Commun:科學家首次觀察到細胞的「彈弓樣」運動方式 有望開發...
    2019年3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觀察到了快速的「彈弓」樣細胞運動方式,通過向前彈射,人類細胞的移動速度或許要比之前研究人員認為的快5倍以上,研究者在新型的生物工程3D支架上觀察到了細胞的這種運動方式,這種支架能夠模擬基質組織
  • 科學家開發出RAS基因突變引發的癌症療法
    近日,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療法,這種療法能夠有效治療因RAS基因突變誘發的療法耐藥性癌症,RAS基因突變在很多癌症中都存在;研究者表示,這項臨床前研究結合了能夠將靶向作用PARP及MEK(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抑制劑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