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科學家發現癌症基因激活的新原則

2020-12-06 生物谷

2019年12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知道,當某些基因過度活躍時就會誘發癌症,但當癌細胞生長時細胞核內到底發生了什麼,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一直是個謎。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機制,其或能揭示驅動癌症過度活躍的典型驅動子,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抗癌療法。

圖片來源:Stefan Zimmerma

名為MYC的基因對於正常細胞生長至關重要,然而,如果該基因突變或過度活躍時,其就會引發異常的細胞生長和癌症發生,此前研究人員知道,所謂的超級增強子有時候就會使得MYC基因變得過度活躍,這些超級增強子就是癌症基因附近的大片段DNA區域。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闡明環境線索如何與細胞核結構相互作用來引發過量表達,理解了上述過程發生的機制,在新型實驗室技術和計算機模型的幫助下,研究人員揭示了單分子WNT信號的激活如何向超級增強子提供蛋白,從而吸引MYC基因進入細胞核核孔中;核孔位於細胞核膜上,其能控制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的信息流。

當MYC基因被錨定到核孔複合體上並被轉錄為所謂的mRNA時,其就會明顯增加mRNA從細胞核外流到細胞質的可能性,mRNA能作為MYC蛋白信息的一種模板,MYC蛋白能控制細胞生長的能力,由於細胞質中MYC mRNA的破碎並不像在細胞核中那麼有效,這種機制最終就會導致MYC蛋白的異常高水平以及癌細胞的失控生長。

利用藥物製劑來敲除WNT信號,研究人員就能抑制超級增強子的運輸及將MYC基因錨定到核孔上,最終就會導致細胞質中MYC蛋白水平變得正常,同時還不會影響細胞核中mRNA信息的比率。研究者Anita Gondor說道,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張揭示癌基因變得過度活躍的完整圖譜,由於這種原則對於癌細胞比較特殊,其或有望幫助開發有效殺滅癌細胞但並不會損傷正常細胞的新型靶向性藥物。

下一步研究人員想通過研究識別出能干擾上述過程不同部分的新型藥物,研究者希望本文研究結果能幫助開發出新一代的癌症療法,即副作用要明顯小於放療和化療等療法;如今研究人員識別出了一種此前未知的過程,其能增加後期開發組合性藥物療法的可能性,同時也為研究者有效抗擊癌症提供思路和信心。(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Scholz, B.A., Sumida, N., Lima, C.D.M. et al. WNT signaling and AHCTF1 promote oncogenic MYC expression through super-enhancer-mediated gene gating. Nat Genet 51, 1723–1731 (2019) doi:10.1038/s41588-019-0535-3

相關焦點

  • Nat Genet:重大突破!發現200個非編碼基因突變可導致癌症!
    2018年4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體基因組中98%的DNA都不會編碼蛋白質。與癌症相關的大量基因突變都發生在這些非編碼區域,但是目前還不清楚它們如何影響腫瘤生長和發展。現在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醫學院和MOoores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非編碼DNA中幾乎有200個突變在癌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Nat Genet:重磅!首次發現「轉座子」元件竟能驅動多種癌症發生!
    ,因此,本文研究或許能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靶向此類基因的新型癌症療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研究者發現,許多驅動過度並促進腫瘤生長的癌症都擁有特殊的跳躍基因,其功能類似於一種隱形的開關,這些開關會驅動基因長期處於開啟狀態;研究者Wang說道,如果你進行典型的基因組測序來尋找驅動癌症的基因突變時,你或許並不會找到跳躍基因,在某些類型的癌症中,跳躍基因非常重要,但平均而言,研究者在至少一半所研究的腫瘤中發現了能夠激活癌症基因的跳躍基因,這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些腫瘤更趨向於惡性化
  • Nat Genet:新研究揭示癌症基因突變規律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癌症中發現的突變並非隨機積累,而是以不同的模式發現。其中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導致突變的潛在因素。研究發現,由外部因素(例如紫外線或菸草煙霧)引起的突變以及內部因素(例如DNA損傷修復或校對機制的缺陷)引起的突變實際上位於基因組的不同區域。
  • PLOS Genet:轉移階段激活的基因在腫瘤早期也發揮作用
    2018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癌症研究中存在一個趨勢,就是把導致癌症發展的基因和導致癌症轉移的基因分開,並分開研究這兩個過程,因為這兩個過程需要的細胞功能差異巨大。但是由巴塞隆納生物醫學研究所(IRB)的Jordi Casanova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轉移過程中激活的基因也能夠啟動最初的癌症發展,同時他們還探索了其中涉及的分子機制。
  • Nat Genet:科學家首次發現四倍螺旋DNA 或助力靶向性癌症療法的開發
    DNA的存在,這或為後期開發治療癌症的新型靶向性療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文章中,研究者發現,這些四倍螺旋的結構或許發生於控制基因表達的DNA區域中,尤其是控制癌症基因表達的區域,這就表明,這些四倍螺旋結構或許在開啟或關閉基因表達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相關研究結果也為癌症診斷以及新型靶向療法的開發提供了一定思路。
  • Nat Chem Biol:利用CRISPR-Cas9激活細菌中沉默的基因簇,有望發現...
    如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揭示出沉默基因中隱藏著的更多潛在的寶藏。作為一類常見的細菌,鏈黴菌被用來產生很多作為抗生素、抗癌試劑和其他藥物的化合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激活鏈黴菌中不表達的或者說沉默的基因簇。
  • Nat Struct Mol Biol.:科學家發現原癌基因Erk過度激活機制
    2013年4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發表在近期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上的文章稱一個參與到癌症促進通路中的分子能夠抑制該通路。該文章的通訊作者德克薩斯大學生化我分子生物學系教授John Ladbury博士稱,當細胞受到刺激後,Shc(全稱為schick)會引起細胞增殖(或癌症)。
  • Nat Genet:科學家在基因之外發現促進乳腺癌的DNA變異
    2016年9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ER陽性乳腺腫瘤中基因外部的DNA序列不斷積累突變可能是驅動這種疾病發展的重要推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上。
  • Nat Genet:癌症病人遺傳信息暗藏最佳治療選擇 科學家開發新工具...
    2017年1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由桑格研究所領導的一支國際合作團隊最近證明了一種可以在未來幫助癌症患者真正實現個體化治療的新概念。這些發現能夠用於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找到最佳的治療選擇。
  • Nat Genet:表觀遺傳學研究揭示治療侵襲性癌症的新型聯合療法
    2019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表觀遺傳過程通過調節細胞基因的活性,使細胞能夠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在基因激活中起關鍵作用的蛋白之一是BRD4,這是一種研究較透徹的"表觀遺傳學解讀器",可與組蛋白和非組蛋白上的乙醯化賴氨酸殘基結合。
  • 《Nature》:已發現抑制多種癌症的新基因
    我們希望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的基因們可以為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治療方法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705.htm  前列腺癌是英國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為中國男性第6常見癌症)。在英國每年約有4萬7千人被診斷為前列腺癌。
  • Nat Commun:新發現!鑑別出與女性常見癌症發生相關的基因突變組合
    2019年8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和Van Andel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兩個基因突變的組合或與女性子宮內膜癌發生直接相關。
  • Nat Genet:GWAS分析發現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的新變異
    2016年5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國際合作發現了可能增加女性患子宮內膜癌風險的五個新基因區域,子宮內膜癌是影響女性的一種常見癌症類型,該研究將與該疾病有關的已知基因區域增加到九個。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壁的癌症,在英國每年有大約9000人新診斷為該疾病。
  • 科學家發現抑制致癌基因途徑 人類有望根治癌症
    長期以來,堪稱疾病之首的癌症一直困擾著人類。各國研究者們想盡各種辦法試圖根治癌症,可遺憾的是,這些療法基本上是藥物治療,實際上是治標不治本。如今,英美科學家經過對老鼠的實驗發現,人類有可能找到「關閉」引起致命的癌症基因的途徑。一旦這種抑制誘發癌症的基因的活性的藥物問世,那將給人類戰勝癌症帶來巨大的福音。
  • 科學家發現新殺傷性免疫細胞 有望帶來「通用」癌症療法
    科學家發現新殺傷性免疫細胞 有望帶來「通用」癌症療法  olivia chan • 2020-01-21 14:32:54
  • 科學家在袋獾中發現單一基因突變,激活後明顯減緩癌細胞生長
    罕見的、可傳播的腫瘤使標誌性的「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學名「袋獾」)曾一度瀕臨滅絕,但是華盛頓州立大學和西雅圖的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長期新研究表明,人們對這種動物的生存繁衍充滿希望
  • 眾病之王——癌症傳讀書筆記(九)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發現
    在她的研究工作之前,已經有兩位科學家發現了這種類型的白血病的染色體組型不同尋常:癌細胞帶有一個始終縮短的染色體。人類的細胞有46條染色體。在癌細胞中,第22號染色體的頭被砍掉了。染色體易位通過將以前位於不同染色體上的兩個基因融合在一起而創造出新的基因,它被稱為「嵌合體」(chimera)。羅利並不清楚這個新嵌合體的身份或功能,不過她已經展示了在人類的癌細胞中能存在一種全新的、獨一無二的基因轉變。後來,這被發現是一種致癌基因。
  •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有望藉此開發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療手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常與遺傳有關。
  • Nature:p53基因成為癌症治療的開關
    美國科學家們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辦法,通過激活可以抑制癌細胞分裂的基因,來啟動人體自身對抗癌細胞的機能。     這種可以抑制癌細胞分裂的基因被稱為p53。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說,對白鼠的實驗發現,通過激活白鼠體內的p53基因,某些白鼠體內的腫瘤縮小了40%甚至完全消失。
  • Nat Genet:揭示19種癌症類型中腫瘤缺氧的常見標誌物
    2019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並不像健康組織,腫瘤組織會在低氧環境中不斷發展,通常會獲得對療法耐受的能力並擴散到機體其它位點,儘管成為了誘發療法耐受性和癌症轉移的已知原因,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缺氧(低氧)如何對腫瘤細胞產生影響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首次對人類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