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B:可預測乳腺癌患者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記物

2021-01-11 生物谷

2014年8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麥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明,一種名為p66ShcA的蛋白質或許可以作為一種生物標記物來幫助鑑別乳腺癌患者的預後不良。

在乳腺癌中,一種名為上皮細胞向間充質細胞轉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過程可以幫助乳腺癌轉移;上皮細胞系的表面同環境可以直接接觸,比如皮膚和胃腸道,而間充質細胞則是胚胎組織和結締組織中的一種細胞,細胞間可以形成鬆散的結構。腫瘤細胞會失去發育成表皮細胞的特性,比如吸附的特性等,但其可以獲得更多的間充質細胞,這就使得腫瘤細胞可以遷移到更遠的器官或組織中去。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Josie Ursini-Siegel表示,我們在乳腺癌組織發現了一種名為p66ShcA的蛋白質,其可以經歷EMT過程;在乳腺癌亞型中,p66ShcA表達水平的升高和大量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過度相關基因的表達直接相關,而p66ShcA或許可以作為一種預後生物標記物來幫助鑑別乳腺癌患者預後情況。

預測癌症患者的預後情況對於管理療法非常重要,預後良好的患者可以免去更具攻擊性的療法,乳腺癌分為至少5個亞型,每一種都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的結果;儘管如此,早期研究揭示在不同亞型的乳腺癌中存在一定的異質性,這就使得對不同乳腺癌患者預後評估變得更加困難。

最後研究者說道,通過揭示引發腫瘤異質性及癌轉移的戒指,包括EMT過程,或許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或者改善患者預後的新型療法。(生物谷Bioon.com)

 

p66ShcA Promotes Breast Cancer Plasticity by Inducing an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Jesse Hudson1, Jacqueline R. Ha1, Valerie Sabourin1, Ryuhjin Ahn1, Rachel La Selva1, Julie Livingstone2, Lauren Podmore1, Jennifer Knight2, Laura Forrest1,2, Nicole Beauchemin2,3,4, Michael Hallett2,4, Morag Park2,3,4 and Josie Ursini-Siegel1,3#

 

Breast cancers are stratified into distinct subtypes, which influence therapeutic responsiveness and patient outcome. Patients with luminal breast cancer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better prognosis relative to other subtypes. However, subsets of patients with luminal disease remain at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related death. A critical process that increases the malignant potential of breast cancers is the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The p66ShcA adaptor protein stimulates the form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response to stress stimuli.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a novel role for p66ShcA in inducing an EMT in HER2+ luminal breast cancers. p66ShcA increases the migratory properties of breast cancer cells and enhances signaling downstream of the Met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 these tumors. Moreover, Met activation is required for a p66ShcA-induced EMT in luminal breast cancer cells. Finally, elevated p66ShcA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an EMT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s spanning all molecular subtypes, including luminal tumors. This is of high clinical relevance as the luminal and HER2 subtypes, together, comprise 80% of all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s. This study identifies p66ShcA as one of the first prognostic biomarker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re aggressive tumors with mesenchymal properties, regardless of molecular subtype.

相關焦點

  • 生物標記物比例顯微成像:使最早期乳腺癌現出原形!
    為安全起見,大部分患者都會進行激進性治療。目前,出現了一種新技術-生物標記物比例顯微成像,可以預測DCIS是否會出現進展!當前,當女性被確診為最早期乳腺癌-即導管原位癌(DCIS)時,病理醫生尚沒有辦法得知該例患者是否會進展。為防止「可能出現」的進展,安全起見,大部分患者都會進行激進性治療。
  • 乳腺癌早期診斷的新型潛在生物標誌物——MicroRNA | MDPI
    當前,乳房X射線仍被認為是檢測乳腺癌最權威有效的方法,然而,乳腺X射線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在年輕女性和乳腺組織密集的女性中可能較低[2]。因此,迫切需要鑑定可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準確診斷信息的生物標誌物。
  • 組織切片AI識別可預測結直腸癌預後
    組織切片AI識別可預測結直腸癌預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0 9:11:05 近日,挪威奧斯陸大學醫院Håvard E Danielsen研究團隊研究了預測結直腸癌結局的深度學習。
  • 乳腺癌預後有了新生物標記
    發表在最新一期《分子與細胞生物學》上的研究報告指出,p66ShcA蛋白有望作為生物標誌,用以識別預後較差的乳腺癌。  預後良好的患者可倖免進行帶有嚴重副作用的侵入性治療,但不對侵入性腫瘤進行侵入治療或可導致死亡。癌症之所以致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發生了轉移,從一個器官或組織轉移到另一個器官或組織。癌症致死絕大多數與轉移有關。
  •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_DNA甲基化生物...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
  • 「乳腺癌」P53基因突變導致亞裔乳腺癌患者預後不佳
    【1】乳腺癌診斷標誌物目前影響乳腺癌患者治療決策的公認生物標誌物是雌激素受體(ER)表達,孕激素受體(PR)表達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在腫瘤中的過度表達或擴增。建議對所有新診斷的浸潤性乳腺癌以及可行時的任何復發確定ER,PR和HER2狀態。這些通常用於預測對乳腺癌的治療反應並指導治療計劃。【2】
  • 抗抑鬱藥療效如何 腦電生物標記物可預測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葉青)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術》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能夠預測抗抑鬱藥物療效的腦電生物標記物。發達國家抑鬱症的患病率已經超過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居第一位,中國抑鬱症患者約佔總人口6.1% 。 抗抑鬱藥物在臨床上被廣泛用於抑鬱症的治療,但療效不夠理想,並帶來沉重的醫療和社會負擔。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抑鬱症的臨床診斷主要基於醫生與患者面談所獲取的症狀信息,具有較大的生理病理異質性。「同樣的抑鬱症症狀背後的生理病理可能大為不同。
  • 乳腺癌預後看什麼?免疫系統要努力!
    01.乳腺癌預後,免疫細胞浸潤有意義?Key point:腫瘤患者免疫系統以及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與其臨床預後有關。最近的研究評估了早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腫瘤間質淋巴細胞浸潤(sTILs)對於臨床預後的預測價值。
  • 預後效果如何?乳腺癌患者查次血就能搞定!
    查循環腫瘤細胞,預測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的復發風險  E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預後效果如何?是否能提前預知?廖寧教授指出,最新的研究證實,ER陽性患者只需抽取7.5毫升血,就能預測ER乳腺癌患者的預後、復發風險,與淋巴結、骨髓相比,外周血標本易獲得、創傷性小、可反覆採集。
  • ER/PR低表達的乳腺癌患者預後分析
    ,ER/PR表達稍高這部分患者的預後稍好,但並無統計學意義。正文:目前,對於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低表達(ER/PgR 1-10%)的早期乳腺癌的預後情況仍不清楚。為此,該研究針對這部分患者展開,結果在線發表於《Clin Breast Cancer》雜誌。
  • 表觀遺傳學的改變可對 AML 患者預後產生影響
    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並確定新的治療靶點很重要; 檢測AML患者表觀遺傳學的改變和預後相關的基因信息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AML)的分子危險分層主要依賴遺傳標記物。 利用二代測序技術研究人員檢測了AML患者的DNA甲基化水平並鑑定差異性甲基化區域(DMRs)對細胞遺傳學正常的老年AML患者(>60歲)預後的影響,該研究共納入134例患者。和預後顯著相關的啟動子DMRs基因以及表達水平被用於預後基因的加權匯總表達評分,該研究分為4個獨立的實驗組,共納入355例患者。
  • 【CA】ER陽性乳腺癌患者妊娠不影響預後
    據新研究顯示,治療中妊娠不會對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後產生不良影響。在ER陽性隊列,ER陰性隊列,或者整個隊列的分析均未觀察到妊娠組女性和非妊娠組女性之間存在DFS差異。不考慮ER狀態的前提下,妊娠組女性的總體生存率明顯更優。
  • ...乳腺癌指數高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間|腫瘤情報
    2.CCR:乳腺癌指數高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需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間  3.CCR:新型PD-L1抗體LY3300054,單藥或聯合靶向治療實體瘤安全有效  4.BJC:格拉斯哥微環境評分可預測I-III期結直腸癌患者FOLFOX獲益  01  Ann Oncol
  • Breast Cancer Res:開發出針對乳腺癌特殊調節程序的新型預測技術
    表示,通過在乳腺癌中觀察調節子下遊基因的表達水平,我們就可以鑑別出E2F4的基因特性,其可以幫助預測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Breast Cancer Research上,該研究或為開發治療女性乳腺癌的個體化療法提供希望。
  • 術前內分泌治療和檢測可簡便預測乳腺癌復發風險
    如何預測預後以更好制定術後治療策略?結果表明,在激素受體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術前內分泌治療安全,儘管不會明顯改善預後,但圍術期檢測患者對內分泌治療的反應,能夠簡便地預測復發機率。這可能會推動臨床實踐的改變。研究團隊表示,「這是世界上同類試驗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在乳腺癌手術前提供芳香酶抑制劑治療並結合Ki67水平簡便檢測的價值。」
  • 液體活檢丨新型碳納米管CTC晶片在乳腺癌患者中檢測靈敏度可
    ,異質性低,可反覆取材等優勢。 做CTC的公司自然能說出CTC的一大堆優勢,比如實時活檢,分期診斷,動態監測,預後判斷,用藥指導,早期檢測等
  • 歷史回顧丨新一代多基因模型預測亞裔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
    這是全球首次在大樣本的亞裔乳腺癌患者中,尤其是50歲以前的病人,驗證了多基因表達技術對不同淋巴結轉移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後發生遠處轉移和死亡風險的預測能力。關於中國女性乳腺癌多基因檢測的大型臨床研究仍然很少,尚未積累足夠臨床證據支持多基因檢測在我國的應用標準。我們研究團隊所提出的DGM-CM6(Distant Genetic Model-Clinical variable Model 6)是一種新型多基因表達預測模型,以全亞裔基因為基礎,並結合基因信息與臨床因子。   該模型主要由本研究合作團隊先前開發的18基因預測模型發展而成。
  • 觀點 | 藥物開發中的生物標記物
    FDA-NIH聯合工作組在2016年發布了BEST(Biomarkers, EndpointS, and other Tools)資源,定義了七種生物標記物類型:敏感性/風險(susceptibility/risk)、診斷(diagnostic,)、監測(monitoring)、預後(prognostic)、預測(predictive)、藥效學/反應(pharmacodynamic/response
  • 【盤點】生物標誌物亮點研究一覽
    研究者在很少一部分癌症中會發現DNA錯配修復基因的缺失,而這種針對免疫反應的生物標誌物或可應用於包含DNA修復基因錯誤的腫瘤中去,利用這種預測性的生物標誌物就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直接將化療藥物應用於能夠產生反應的病人機體中,來避免患者昂貴的治療及治療時間的增加。
  • 文章解讀 | 細胞外基質在非小細胞肺癌預後預測中的相關指標
    在個性化醫療時代,早期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輔助化療(ACT)的預後和預測效果仍然比較差。研究者根據1943個原發性NSCLC腫瘤和303個正常組織的相關差異性表達推測,細胞外基質(ECM)中的相關成分可能是更好的用於診斷預後的標記物,所以基於此開發了一個29基因ECM相關的預後和預測指標(EPPI),並且在多個獨立數據集中驗證了EPPI風險評分的魯棒性(robust performance)。在臨床數據集中根據閾值得分將病人進行分組,發現低風險組具有較好的生存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