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st Cancer Res:開發出針對乳腺癌特殊調節程序的新型預測技術

2020-11-30 生物谷

2015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達特茅斯Norris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Chao Cheng表示,通過在乳腺癌中觀察調節子下遊基因的表達水平,我們就可以鑑別出E2F4的基因特性,其可以幫助預測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Breast Cancer Research上,該研究或為開發治療女性乳腺癌的個體化療法提供希望。

研究數據或可幫助設計針對雌激素陽性的乳腺癌患者E2F4活性的有效預測性的基因組標記,同時也可幫助開發簡單的臨床檢測技術來幫助醫生們選擇個體化的療法來治療不同的乳腺癌患者。研究者表示,未來我們的技術或許具有高度的靈活性,由於E2F4在多種癌症中廣泛存在,因此其可以幫助研究者來解決許多生物醫學難題。

為了設計準確快速的基因組測試技術來測定和E2F4相關的調節子的活性水平,研究小組通過觀察轉錄因子的異常行為,以此來追蹤並且預測癌症發生的根源,同時揭示為何異常的基因表達會引發細胞增殖的失控,促進腫瘤發生,乃至癌症發生轉移。

文章中,研究者利用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技術對靶向基因進行測序,並且對比了癌症組織中E2F4的調節活性分值,從而確定調節活性和病人生存之間的關係;而E2F4的預後特性或許可以有效預測乳腺癌患者的預後結果。Cheng解釋道,通過開發一種靈活可複製的預測技術,我們就可以在很多癌症領域為醫生們提供幫助,來指導其針對不同病情的病人開展不同的療法治療。(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E2F4 regulatory program predicts patient survival prognosis in breast cancer

Sari S Khaleel1, Erik H Andrews1, Matthew Ung1, James DiRenzo2 and Chao Cheng134*

Introduction Genetic and molecular signatur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cancer prognosis prediction and treatment decisions with good success over the past decade. Clinically, these signatures are usually used in early-stage cancer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y require adjuvant therapy following surgical resection. A molecular signature that is prognostic across more clinical contexts would be a useful addition to current signatures. Methods We defined a signature for the ubiquitous tissue factor, E2F4, based on its shared target genes in multiple tissues. These target genes were identified by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 (ChIP-seq) experiments using a probabilistic method. We then computationally calculated the regulatory activity score (RAS) of E2F4 in cancer tissues, and examined how E2F4 RAS correlates with patient survival. Results Genes in our E2F4 signature were 21-fold more likely to be correlated with breast cancer patient survival time compared to randomly selected genes. Using eight independent breast cancer datasets containing over 1,900 unique samples, we stratified patients into low and high E2F4 RAS groups. E2F4 activity stratification was highly predictive of patient outcome, and our results remained robust even when controlling for many factors including patient age, tumor size, grade, estrogen receptor (ER) status, lymph node (LN) status, whether the patient received adjuvant therapy, and the patient’s other prognostic indices such as Adjuvant! and the 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 scores. Furthermore, the fractions of samples with positive E2F4 RAS vary in different intrinsic breast cancer subtypes, consistent with the different survival profiles of these subtypes. Conclusions We defined a prognostic signature, the E2F4 regulatory activity score, and showed it to be significantly predictive of patient outcome in breast cancer regardless of treatment status and the states of many other clinicopathological variables. It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breast cancer classification methods such as Oncotype DX to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 prediction.

相關焦點

  • BREAST CANCER RES:2050年人類有望戰勝乳腺癌
    逾百名英國知名乳腺癌醫生和研究人員10月1日說,如果乳腺癌研究能得到全面支持與多方合作,到2050年,人類有很大希望能最終預防和治癒乳腺癌。專家們呼籲,目前應在至少10個方面加強乳腺癌研究,爭取在40年中攻克這一癌症。
  • JCB:特殊的胞外纖連蛋白或能促進乳腺癌進展 有望開發出新型乳腺癌...
    2018年7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名為纖連蛋白的粘性蛋白或能促進乳腺癌細胞中雌激素的活性,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文章中,研究人員闡明了一種纖連蛋白所調節的雌激素受體信號的新型機制,研究者指出,暴露於纖連蛋白或能延長乳腺癌細胞中雌激素受體的活性
  • MCB:可預測乳腺癌患者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記物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Josie Ursini-Siegel表示,我們在乳腺癌組織發現了一種名為p66ShcA的蛋白質,其可以經歷EMT過程;在乳腺癌亞型中,p66ShcA表達水平的升高和大量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過度相關基因的表達直接相關,而p66ShcA或許可以作為一種預後生物標記物來幫助鑑別乳腺癌患者預後情況。
  • Cancer Cell:超級小鼠用於癌症研究
    該發現有望指導科學家開發出針對乳腺癌的新型治療方法。乳腺癌是女性癌症中第二大殺手。即使經過治療也會有五分之一的病人在十年內復發,而三陰乳腺癌的復發率尤其的高。治療該病的難度很大引起該癌細胞會對標準治療手段漸漸的產生抗性。本研究發現經歷過乳腺癌復發病人體內的Par-4蛋白水平減少。Par-4下調使得癌細胞能夠生存並增殖。
  • 科學家在中國人群中發現新型的乳腺癌遺傳突變
    圖片摘自:libbyshope.com2016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新型的遺傳突變和高風險的乳腺癌直接相關對居住在香港的乳腺癌患者進行研究,研究者鑑別出了兩種潛在的頻發突變,為此研究者需要進行大量工作來證實攜帶這些頻發突變的「祖輩」。 RECQL突變被認為和所有患肝癌、胰腺癌及頭頸癌的人群預後較差直接相關,同時RECQL突變也和患者家族個體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直接相關。
  • Cancer Res:可有效評估女性患乳腺癌風險的新型預測工具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reast cancer risk and the frequency of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expressing p27,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Ki67 in normal breast tissue.
  • Cancer Cell:乳腺癌組織中一個重要的非可控性炎症因素
    不僅如此,CCL18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尚未發現相應受體的炎症因子,對其受體認識的缺失一直制約了醫學界針對CCL18的治療策略。中山大學宋爾衛團隊和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姚雪彪團隊共同努力攻關,分離並鑑定了CCL18的受體是一個新型的六次跨膜蛋白PITPNM3,而非傳統的七次跨膜蛋白。通過阻斷或沉默該受體,可以達到逆轉CCL18對乳腺癌細胞轉移的促進作用。
  • Cell Res:新研究表明預防乳腺癌有戲
    2010年,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IMBA)科學主任Josef Penninger和他的研究團隊已證實性激素能夠通過蛋白RANKL及其受體RANK觸髮乳腺癌產生(Nature, doi:10.1038/nature09387; doi:10.1038/news.2010.504),其中RANKL和RANK是骨代謝中的關鍵因子。
  • JCO:標誌物鑑定出對它莫西芬響應的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中預測性生物標誌物的鑑定將導致形成對每位女患者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治療方法",傑佛遜大學凱末爾癌症中心腫瘤學教授、哲學醫學博士Hallgeir Rui,也是本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他說,"Stat5活性形式的缺失有助於鑑定出對三苯氧胺不太可能響應的患者,這樣可給他們提供可變換的和更強的治療方法。
  • 科學家們發現四種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亞型 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
    2020年8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MBO Journal上題為「Stromal cell diversity associated with immune evasion in huma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雪梨加文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四種新型亞型
  • Breast cancer focus
    The first study, published in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found an estimated 2.3 million new cases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were diagnosed in 2020.
  • Nat Commun:揭示蛋白AKAP8抑制乳腺癌轉移機制
    這些發現表明AKAP8通過幹擾促進癌細胞轉移的蛋白產生來抑制乳腺癌轉移,這有助於人們在未來開發出治療轉移性癌症的新策略。他們鑑定出一組可能對腫瘤轉移調控至關重要的蛋白,並著重關注AKAP8。Cheng說,「我們在人類患者癌細胞的轉移性乳腺癌小鼠模型中研究了AKAP8。我們發現剔除人類患者癌細胞中的AKAP8蛋白促進這些小鼠模型中的乳腺癌轉移。此外,給它們提供外源性的AKAP8可抑制乳腺癌轉移。」
  • Cancer research:攜帶siRNA納米顆粒抑制三陰性乳腺癌轉移
    2015年5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的華人科學家Zheng-Rong Lu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針對β3整合素設計了
  • 有效預防乳腺癌的多種關鍵措施!
    2020年6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題為「Key steps for effective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的綜述報告中,來自墨爾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論述了進行乳腺癌預防的有效步驟。
  • 新發現32個乳腺癌相關基因位點!提升風險預測能力
    領銜的Nilanjan Chatterjee教授表示:「此次分析得出的結果讓我們對區分不同乳腺癌亞型的生物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還提高了我們預測乳腺癌風險的能力,甚至是預測某些特定亞型的風險。」研究作者在論文中指出,過去許多針對乳腺癌風險的基因研究,已經在人類基因組中鑑定出了170多個基因變異,其中大部分會增加乳腺癌風險,也有少部分與減小風險有關。不過,先前的基因研究只分析了乳腺癌的總體風險,或是只對亞型做了相對簡單的區分(比如雌激素受體陽性與陰性之分)。
  • 歷史回顧丨新一代多基因模型預測亞裔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
    這是全球首次在大樣本的亞裔乳腺癌患者中,尤其是50歲以前的病人,驗證了多基因表達技術對不同淋巴結轉移早期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術後發生遠處轉移和死亡風險的預測能力。關於中國女性乳腺癌多基因檢測的大型臨床研究仍然很少,尚未積累足夠臨床證據支持多基因檢測在我國的應用標準。我們研究團隊所提出的DGM-CM6(Distant Genetic Model-Clinical variable Model 6)是一種新型多基因表達預測模型,以全亞裔基因為基礎,並結合基因信息與臨床因子。   該模型主要由本研究合作團隊先前開發的18基因預測模型發展而成。
  • ...卞修武院士課題組與盛諾基合作揭示新型雌激素受體ER-α36靶點...
    該研究不僅表明ER-α36可作為內分泌治療的分層診斷分子標誌物,並且揭示出針對該靶點可作為Tamoxifen抗性乳腺癌的有效治療途徑,填補該領域治療學空白。目前,卞修武院士領導開展了ER-α36抗體試劑(免疫組織化學法)多中心臨床試驗,在重慶及北京三家臨床試驗機構完成近千例樣本實驗及相關數據,取得重要進展。
  • Cancer Res:蛋白ROR1調控乳腺癌細胞上皮間質轉化
    2013年6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穆爾斯癌症中心研究人員最新證實在早期發育過程中胚胎細胞表達的一種蛋白,在許多不同類型的癌症中也存在,並且該蛋白作為一個「開關」調節癌細胞的擴散、轉移,研究結論發表在2013年6月15日的Cancer Research雜誌上。
  • 研究發現32個新型乳腺癌易感基因座
    研究發現32個新型乳腺癌易感基因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1:14:19 2020年5月18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Nilanjan Chatterjee等研究人員在《自然—遺傳學》雜誌發表論文,他們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鑑定出
  • 乳腺癌治療藥物研究進展匯總(2018)
    HER-2,是乳腺癌明確的預後指標和藥物治療效果的預測指標。作為第一個靶向抗HER-2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曲妥珠單抗的問世改變了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後,影響了乳腺癌的診治模式,是乳腺癌藥物治療的重要突破;針對曲妥珠單抗在乳腺癌方面的顯著療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制定了相應的具體的化療方案,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