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頂嘴」蝙蝠避免被抓

2020-12-05 科學網

 

圖片來源:Kiley Riffell Photography/Flickr

本報訊 蝙蝠擁有一種非同尋常的能力,即它們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確度追蹤並吃掉飛行中的昆蟲。不過,一些飛蛾讓這些敏捷的哺乳動物失去了目標。比如,燈蛾會發出使蝙蝠雷達失靈的幹擾超聲波。如今,科學家證實,天蛾(如圖所示)和其他物種也進化出了這種行為。

當有蝙蝠在附近時,這些在夜間出沒的對蝙蝠具有毒性的昆蟲會發出一種超聲波作為「警告」。在吃過幾次飛蛾後,蝙蝠學會了如何完全避免這些有毒物種。

在4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在8個國家拍攝了蝙蝠追逐的高速視頻。他們的研究發現,擁有完好無損的聲音產生裝置(通常位於生殖器頂端)的飛蛾能倖免於難,而那些聲音被研究人員消除的飛蛾很容易被蝙蝠抓住。當飛蛾聽到蝙蝠追蹤時發出的不斷增強的滴答聲後,它們便會釋放自己的信號,讓蝙蝠在最後一刻突然轉向。這可能是因為和燈蛾一樣,天蛾使蝙蝠的信號失靈。

不過,由於大多數飛蛾發出的信號並不是幹擾蝙蝠信號的確切類型,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更有可能是蝙蝠識別出這種信號,並且自動避開了目標。相關成果在日前於加州舉行的美國博物學家學會會議上得以展示。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釋放信號的能力已在天蛾中進化了3次,而在其他飛蛾中總體上比天蛾多進化了約十幾次。(徐徐)

《中國科學報》 (2016-01-26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飛蛾「頂嘴」蝙蝠避免被抓—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Kiley Riffell Photography/Flickr 本報訊 蝙蝠擁有一種非同尋常的能力,即它們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確度追蹤並吃掉飛行中的昆蟲不過,一些飛蛾讓這些敏捷的哺乳動物失去了目標。比如,燈蛾會發出使蝙蝠雷達失靈的幹擾超聲波。如今,科學家證實,天蛾(如圖所示)和其他物種也進化出了這種行為。 當有蝙蝠在附近時,這些在夜間出沒的對蝙蝠具有毒性的昆蟲會發出一種超聲波作為「警告」。在吃過幾次飛蛾後,蝙蝠學會了如何完全避免這些有毒物種。 在4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在8個國家拍攝了蝙蝠追逐的高速視頻。
  • 林清玄:幸而我們不是飛蛾也不是蝙蝠
    他告訴我,每日掃起的飛蛾和金龜子的屍體有一畚箕,他都把屍體埋在鳳凰樹下,使鳳凰花每年都開出火紅的花。 除了昆蟲,老人說:「每天還會掃到幾隻蝙蝠哩!」 「地上怎麼會有蝙蝠呢?」 「還不是撞到樹嘛!編幅夜裡就出來捕食蛾蚊,用聲波辨路,偶有出錯的時候,就撞樹了。」
  • 林清玄從「飛蛾」和「蝙蝠」中悟出人生哲理
    林清玄這位大師能從飛蛾和蝙蝠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我們也能從大師的哲理中,感悟人生的道理。我們從林清玄到人生經歷中,慢慢領悟大師的人生哲理。林清玄在鄉下的時候,習慣於清晨在林間散步。林清玄問老人家:「地上怎麼會有蝙蝠呢?」「還不是撞到樹嗎!蝙蝠夜來夜裡出來捕食蛾蚊,用聲波辨路,偶爾出錯的時候就撞樹了!」老人認真的回答林清玄。老人又十分感慨地說:「飛舞與林間的蝙蝠,時時刻刻都在避免撞到樹,卻偶爾會不小心撞樹。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飛蛾能躲避蝙蝠聲吶
    比如說,以昆蟲為食的蝙蝠依靠回聲定位能力捕獲飛行的獵物。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即使是回聲定位也會被進化策略所迷惑。天蠶蛾就能夠使用它們的尾翼轉移蝙蝠的注意力。當天蠶蛾飛行時,它們淡黃綠色翅膀末端的兩個長褶皺就會旋轉。據研究人員稱,這種高雅的表現能夠混亂蝙蝠的聲吶,並且逃過致命的攻擊。
  • 飛蛾披著隱形聲學鬥篷躲避蝙蝠聲納
    飛蛾可以利用其聲學偽裝的翅膀躲避蝙蝠的聲納。它們進化出的隱身適應能力是由於它們的翼膜上附著了一系列的鱗片,這些鱗片可以吸收獵食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頻率,是自然界中首次發現的聲學超材料。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一個團隊發現,蝙蝠發出的聲波擊中兩種飛蛾身上的叉形鱗片,會使它們彎曲和扭曲,消散能量。
  • 愛與死亡,如此接近:飛蛾的「危險性行為」
  • 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能躲避蝙蝠回聲探測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
  • 長尾拯救飛蛾性命
    蝙蝠和它們的獵物處於持久的「軍備」競賽中。如今,在一系列蝙蝠—飛蛾大戰中,科學家證實了飛蛾如何利用長長的翅尾創建「聲音錯覺」,從而哄騙蝙蝠撞擊錯誤地方。此項發現或有助於解釋為何一些飛蛾擁有如此豔麗的尾巴,並且可能為未來的無人機設計提供靈感。  2015年,美國愛達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學生態學家Jesse Barber和同事發現,一些蠶蛾利用尾巴迷惑作為捕食者的蝙蝠。
  • 能成功躲避蝙蝠回聲探測,科學家首次發現: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今年早些時候,行為聲學和感官生態學專家馬克·霍爾德裡德博士及其合作研究人員報告說,聾蛾在身體上可發展出超聲波吸收鱗片,從而使它們能夠吸收蝙蝠用來檢測它們的傳入聲能的85%。生存的需要意味著飛蛾會進化出1.5毫米深的鱗片防護屏障,該屏障可用作多孔吸聲材料。
  • 蝙蝠十大超能力:超聲探測能力無與倫比
    蝙蝠也會捕魚: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它們的回波定位無法滲透水,它們是如何捕魚的呢?原來蝙蝠的回波定位非常靈敏,可以探測到水下魚兒活動產生的水面漣漪,雖然蝙蝠看不到魚,但是依據水面漣漪能夠捕魚,此外它們還會捕食青蛙。蝙蝠不會上當受騙:通常人們會認為蝙蝠僅能探測到移動狀態下的昆蟲,但事實上一些飛蛾靜止不動,也會被蝙蝠吞食。
  • 科普:飛蛾是聽覺高手的秘密
    英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飛蛾耳朵中鼓膜的靈敏度高得讓人難以置信,聲波哪怕只引起鼓膜一個原子大小的振幅,其聽覺系統也能發出相應的電信號。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德國學術刊物《自然科學》上報告說,他們在對飛蛾發出各種聲波的同時,記錄下了其耳朵中鼓膜的變化和聽覺系統發出的電信號。結果顯示,哪怕鼓膜只出現140皮米(一皮米相當於一萬億分之一米)的變化,其聽覺系統也能發出相應電信號。
  • 燈蛾用聲吶警告蝙蝠
    6500萬年來,蝙蝠和燈蛾一直進行著空中軍備競賽:蝙蝠通過回聲定位探測並捕捉燈蛾,而燈蛾利用飛行策略和自身的超聲波躲避蝙蝠。科學家一直懷疑,為何有些燈蛾物種會釋放這些高頻嘀嗒聲。它們聽上去像是咯吱作響的地板發出的聲音。
  • 我們對飛蛾到底有多少誤解?
    飛蛾和一些昆蟲總愛聚在燈光周圍,往往不是被捕食者吃掉,就是被炙烤而亡,為什麼它們不惜冒著死亡的威脅,也要在燈火處翩翩起舞呢?有人說,那是因為一些昆蟲有趨光性,說到光!太陽光更大,為什麼它們不齊刷刷地飛向太陽呢?但飛蛾沒有考慮到現代人類社會的介入:一天24小時,亮著的燈火隨處可見。
  •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
  • 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 一雙天然吸聲的翅膀,讓飛蛾輕鬆躲過被吃的絕望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長達6500萬年的進化「軍備競賽」中,飛蛾的翅膀進化成了天然的超材料。它能夠在保持輕盈的同時吸收超聲波,從而躲避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的捕食者——蝙蝠。  這一發現將幫助材料科學家、聲學家和聲納工程師設計具有超深亞波長性能的仿生吸聲器。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1月23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中發表。
  • 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
    第1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斑點蝙蝠 第4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菊頭蝠 第5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管鼻果蝠 第6頁:六種樣貌驚人的蝙蝠之錘頭果蝠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蝙蝠往往被稱為是一種了不起的動物,因為蝙蝠是唯一一類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們擅長夜晚飛行,擁有獨特的回聲定位系統,通過發出高音頻聲音並根據回聲確定獵物及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因此有「活雷達」之稱。
  • 我們如何與蝙蝠安全共處?一份權威的手冊在等你領取
    蝙蝠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蝙蝠對維護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起著關鍵作用。例如:蝙蝠能幫助很多用於生產木材的闊葉樹木和果樹傳播種子。蝙蝠還能幫助很多果樹傳播花粉。世界上有超過300種的果樹依靠蝙蝠來傳播花粉,包括芒果、香蕉、番石榴、榴槤、荔枝、龍眼等。一些蝙蝠也捕食對莊稼有害的飛蛾或者甲蟲。
  • 「蝙蝠俠」深夜闖入嚇壞居民 被蝙蝠咬傷需儘快就醫
    為了把蝙蝠趕走,姜女士喊醒熟睡中的丈夫,夫妻倆把臥室房門都關上,打開客廳窗戶,找來芭蕉扇、雞毛撣猛扇,但是「對戰」了10多分鐘,蝙蝠就是不走。看到蝙蝠在家中飛來飛去,有幾次差點就撞到他們身上,姜女士覺得很恐怖,更讓人擔心的是,不知道這蝙蝠是否攜帶病毒,萬一被蝙蝠咬傷或是抓傷,那該怎麼辦?
  • 研究人員發現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更加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研究人員確定了首個已知的天然發生的聲學超材料。傳統上,超材料被描述為一種人造複合材料,該材料經過工程設計以顯示出超過自然界中可用的物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