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蛾撲火?顏值低?我們對飛蛾到底有多少誤解?

2020-12-06 秒聞視頻

在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國》中,有一段對秋天蛾子的描寫:「主人公島村在秋日乘火車前往雪國時,發現奄奄一息的蛾在掙扎。他說看似秋天的蟲子不再鳴叫,好像是變得平靜,但是其實在角落裡,垂死的蟲子卻痛苦掙扎著」。燈影綽綽,螢蛾撲朔。但其實我們卻誤會了這種即將在冬季消失的小昆蟲。其實,它們並不是「飛蛾撲火」奮不顧身!

飛蛾和一些昆蟲總愛聚在燈光周圍,往往不是被捕食者吃掉,就是被炙烤而亡,為什麼它們不惜冒著死亡的威脅,也要在燈火處翩翩起舞呢?有人說,那是因為一些昆蟲有趨光性,說到光!太陽光更大,為什麼它們不齊刷刷地飛向太陽呢?

但飛蛾沒有考慮到現代人類社會的介入:一天24小時,亮著的燈火隨處可見。蛾子依然以為按照與光線的固定夾角飛行就是直線運動,結果越飛越坑,飛成了等角螺旋線,於是有的就螺旋到火裡去了。

1880年1月27日,愛迪生成功電燈專利,人類就此進入有史以來最「光明」的時代。而蛾子家族卻由此深陷了最「黑暗」的泥沼。相比於花枝招展的蝴蝶,土裡土氣的飛蛾似乎沒那麼多人待見,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飛蛾都那麼土。有的飛蛾大家族成員,不僅顏值高,也比你想像的更聰明。

飛蛾大家族不僅顏值高 也比你想像的更聰明

熱帶寶石蛾,主要生活於中美洲,看上去貴氣十足。

這是「鬚髮皆張」的天蠶蛾幼蟲,這造型挺別致啊,還有點像海底生物。

這種漂亮的月形天蠶蛾,它的翅膀末端有一對很拉風的「大尾巴」——除了更漂亮之外,還能騙過飢餓的捕食者,蝙蝠。

而說起飛蛾和蝙蝠的聲吶戰,則大約持續了6千萬年。

蝙蝠能夠連續不斷地發出高頻率的超聲波,再通過接受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來判斷周圍目標的位置和距離,這種方式叫回聲定位。就是利用這套回聲定位系統,在漆黑的夜晚蝙蝠不用依靠眼睛,就能非常準確地發現遠距離的獵物,並以最快的速度將其捕獲。因此蝙蝠有活雷達之稱。

不過,有的蛾子體表鱗片非常特殊,可以讓蝙蝠的超聲波,大幅度衰減。比如耳蛾,它躲避蝙蝠的方法包括:合起翅膀,使捕食者從面前飄然而過。

天蛾則可通過摩擦身體的某部分發出超聲波,這種「聲波」會干擾蝙蝠的回波信號。

而月形天蠶蛾翅膀末端的「尾狀突起」,則可引誘蝙蝠偏離攻擊目標,導致攻擊轉移。

而當蝙蝠遇到這種蛾子,可能就更下不了口了,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蛾,烏桕大蠶蛾。烏桕大蠶蛾,原產於東南亞、中國南部和印度,它們的翅展可達25至30釐米。

而羅賓蛾的翅展最長約為15釐米,是北美最大的蛾,這隻剛破繭的雌性羅賓蛾,正在休息,晾乾翅膀後它就會飛走了。

而我們所知的大部分飛蛾,都是夜行昆蟲,但黃蜂蛾卻是晝夜都會出沒。

還有在秋天化為落葉,跟枯葉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枯葉蛾」,是不是也有一種憂傷的意境之美呀。

飛蛾幼蟲有的並不可愛反而挺嚇人

這些蛾子看起來是挺美,那它們「變身」前,都是可愛的毛毛蟲嗎?其實有的飛蛾幼蟲可一點也不可愛,還有點嚇人!比如這隻「作繭自縛」的黃蜂蛾幼蟲,它在做繭前,就設下了幾道障礙,讓虎視眈眈的螞蟻很難靠近!

還有這隻毛絨絨的蛾子幼蟲,它長著一副人畜無害很可愛的樣子,但記住,遇到了可千萬不要上手摸。因為在這件毛大衣下,是一堆毒刺,一旦被刺傷就可能導致劇痛、嘔吐以及呼吸困難。

當然,最可怕的還是這種神秘的蛾子——在恐怖電影《沉默的羔羊》裡,它是不朽的象徵;在許多民間傳說中,它又是末日之兆——它就是鬼面天蛾!

《沉默的羔羊》中,不朽的鬼面天蛾,擁有快速活動的、類似手風琴一樣的口器,因此能夠發出一些詭異的聲音。而鬼面天蛾能夠發出吱吱聲的確切原因,卻至今成迷。有一種觀點認為,鬼面天蛾發出的吱吱聲,在是模仿蜂王的聲音,因為鬼面天蛾有偷吃蜂蜜的習慣。

對於飛蛾的諸多誤解,確實有平反的必要,不過對於爭議最大的「飛蛾撲火」,有人卻似乎不願太較真,比如在不少文人墨客筆下,它就成了一種可抒發情感的素材,比如汪國真在《嫁給幸福》裡就說道,「有一個未來的目標,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就像飛向火光的灰蛾,甘願做烈焰的俘虜。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

不知道被各種光線照得暈頭轉向的蛾子,能不能欣賞得來,如果我是飛蛾的話,我會說「嗯…你們開心就好」!

相關焦點

  • 飛蛾撲火讚美武漢醫生們到底好不好?網友:看完就知道了!
    這隨著疫情的發展,許多人用飛蛾撲火來形容醫生護士們,這到底對不對呢?中國飛蛾撲火這個詞其實寓意很深,但大家都是很熟悉的。這個詞語嘛,是出自於南北朝時期,具體出自誰呢,在這裡就不說了。古人常用它來比喻自取滅亡,最初的意思是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完全忘記了自身吋能會毀滅(是比喻做事專注認真),後來引申了其他意義,那麼今天小編就冒充下文家們的帶領大家,班門弄斧地分析分析這個詞語到底有什麼意義,好不好?1. 象徵追求光明哲學家們常用它來代指對光明的嚮往,是一件好事。
  • 飛蛾撲火是傻冒行為嗎?
    ►先說結論吧:幾百年來,我們一直認為昆蟲有趨光性。然而,這赤裸裸的誤讀。昆蟲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心甘情願的趨光性。►趨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在這個天大的誤會當中,最悲劇的就是飛蛾這一物種。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書》裡,就有關於飛蛾撲火的引用——「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將飛蛾撲火的行為形容得何其悲壯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勵志大師還把它提煉成了一種心靈雞湯——「飛蛾撲火的精神」,還引申出什麼亮劍精神、勇士精神、捨生取義的精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飽含著滿滿的正能量。可是,飛蛾真的是自願撲火的嗎?
  • 為何飛蛾會對光「情有獨鍾」?
    飛蛾的色彩一般都是呈灰暗色的,也有小部分是絢麗多彩的,但它體表附著的鱗片卻比蝴蝶要多。它們與蝴蝶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的活動時間,蝴蝶是全部都是在白天活動,飛蛾則絕大多數是在夜間活動,喜歡光亮,有趨光性。因此,飛蛾沒有明顯的種族區分。     說到趨光性,我們經常會在夏天看到路燈下,篝火旁有幾隻飛蛾在盤旋,一直也不肯離去。
  • 飛蛾為何撲火?真正原因可能只有飛蛾自己知道
    老生常談,飛蛾撲火。而飛蛾的這種詭異行為,早就有被人類熬成了一碗濃濃的雞湯。這一般指捨生取義的精神,又或是被致命的事物吸引,無法自拔。但世界萬物都是惜命的。求生的意識早就寫進了基因裡,已經成了一種本能。飛蛾也一樣,作為沒有高級思維能力的動物,它們是不會自殺的。儘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飛蛾們前赴後繼地赴死。
  • 飛蛾撲火背後的數學之美
    飛蛾撲火當然和愛情沒什麼關係。那麼趨光性能解釋麼?不能,有兩個解釋維度。一,如果飛蛾的本能是喜歡光的,那它一生的目標就應該是朝著太陽飛去,最終累死在路上,顯然它沒這樣做,這對繁衍種群沒有任何好處,這樣的飛蛾早就被淘汰了;二,飛蛾撲火的時候不是直接撲過去的,如果你仔細觀察過飛蛾撲火或者飛蛾撲燈,你可以看到,飛蛾是螺旋式飛翔,最終撞向了燈光或者火光。
  • 林清玄:幸而我們不是飛蛾也不是蝙蝠
    山上有一位熱心的老人,每天清晨義務來清掃林間的小路。他告訴我,每日掃起的飛蛾和金龜子的屍體有一畚箕,他都把屍體埋在鳳凰樹下,使鳳凰花每年都開出火紅的花。 除了昆蟲,老人說:「每天還會掃到幾隻蝙蝠哩!」 「地上怎麼會有蝙蝠呢?」 「還不是撞到樹嘛!
  • 飛蛾總想著撲火,它怎麼敢的吖?
    顏值上的巨大差異讓這兩種昆蟲有了不一樣的口碑莊周夢蝶又美又仙換成「莊周夢蛾」試試?——怕不是噩夢灰蛾子、么蛾子還有撲稜蛾子沒有一個是褒義詞但這些稱呼還不是最過分的因為人們一提到蛾子腦海裡一定會蹦出來這個成語——飛蛾撲火Moth and Fire
  • 《阿拉姜色》:飛蛾的覆滅與毛驢的陪伴
    故事的開始,在光影的轉化中,首先出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一直在屋內玻璃窗邊尋找出路的飛蛾。伴隨著女主人的嗚咽聲,飛蛾的執著讓人心焦,嗚咽此時也更顯悲傷。而俄瑪在朝聖的路上離去,身為丈夫的羅爾基一路守護酥油燈,其中一天看到了一隻飛蛾被燒死在燃著的油燈中。
  • 飛蛾:有那麼多趣味知識可以言說
    佛經通過飛蛾「赴」、「投」、「入」等詞, 來敘寫俗世生活的悲苦和俗眾的愚昧無知。(3)後漢支婁迦讖譯《佛說遺日摩尼寶經》、三國竺律炎與支謙譯《摩登伽經》、三國康僧會譯《六度集經》、西晉釋法炬譯《佛說優填王經》、西晉竺法護譯《佛說四自侵經》、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以及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成實論》等, 都有這一比喻。
  • 飛蛾藤 原來是說果子像飛蛾
    上次花事發過一個飛蛾藤,昨天再見,發現他還有不少神奇、美麗之處是我之前沒有發現的。▽飛蛾藤與牽牛花一個科,從葉子上就可以看出一二。屬於飛蛾藤屬,浙江植物志只有一種。飛蛾藤是個多年生草質攀援藤本,它漏鬥狀的花朵不大,直徑一釐米不到,湊到眼前了才能看出一點旋花科的特點「旋花」,若是遠看,這個潔白素雅小清新的花朵倒是有幾分酢醬草呢。小巧精緻的花朵總是惹人喜愛。▽
  • 9天後,飛蛾撲火,愛到卑微,3星座痴情到底,依舊瘋狂追逐
    但是愛情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永遠有恃無恐,沒有一點公平可言,讓我們一起看一下,9天後,9天後,飛蛾撲火,愛到卑微,痴情到底,依舊瘋狂追逐的幾個星座吧。其實摩羯座是希望和戀人能走到最後,畢竟愛上一個人不容易,他們從一開始就已經做好了生活一輩子的打算,所以愛情中的摩羯座就算傷痛不斷,依然瘋狂,9天後,飛蛾撲火,愛到卑微,摩羯座痴情到底,依舊瘋狂追逐。
  • 為了愛情「飛蛾撲火」的姑娘,你一定過得不錯
    在感情生活中,有很多姑娘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去犧牲自己,哪怕明明知道會渾身傷痕也要奔赴到愛情中去。有時候這種「飛蛾撲火」般的愛情會成為至死不渝的感情,大多數的姑娘最後也只是搞得自己傷痕累累。收到很多讀者的來信,有姑娘講,自己已經付出了一片真心,換來的卻是無情地傷害,自己以後可能不會再全心全意的愛一個人了。
  • 我愛你就像飛蛾撲向火,其實飛蛾才不會撲火,都是人類做的惡!
    :我愛你就像飛蛾撲向火……明知道會受傷還要撲的義無反顧,但是作為一個在地球上存活時間遠超人類的物種,飛蛾真的有這麼不愛惜自己的蛾生麼?但是又有科學家提出,蛾子的撲火也許是為了求偶,莫非飛蛾撲火真的是為了愛情?
  • 飛蛾為什麼要撲火?
    一言堂 飛蛾為什麼要撲火? □方舟子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12-02    [列印] [關閉]     求生是寫入基因的最深刻的本能。但是飛蛾撲火並非傳說,而是每個人都見過的事實,如果這不是自取滅亡,又是什麼呢?    飛蛾撲的其實是火光。燈光同樣能吸引它們飛撲過來,除非是專門用來捕殺它們的誘蛾燈,否則燈光對它們來說一般並不致命。所以它們被光吸引不是為了尋死。蛾是夜行動物,選擇在夜間出來活動,就是為了能在黑暗中躲避天敵,趨光等於暴露自己的行蹤,似乎不應該是它們的習性。它們為何會有如此反常的舉動?
  • 飛蛾撲火,真的只是自取滅亡?專家:它們可能是為了愛情
    有一句老話叫做「飛蛾撲火,自取滅亡」,這種現象在人類發現火光之後就開始發生,在電燈發明之後,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我們經常可以在路燈附近發現一群群飛蛾在不斷的撞路燈。那麼為什麼飛蛾會不斷撞擊路燈,甚至飛向火光自取滅亡呢?
  • 看懂「飛蛾撲火」的道理,老闆給你加3倍工資都沒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因為年輕人缺乏遠觀的思維!舉個飛蛾撲火的例子。飛蛾撲火,從生物學的角度,會理解成趨光性原理;在感性的人眼裡,會理解成奮不顧身、矢志不渝的忠貞愛情。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不夠準確。我們都知道,太陽光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每種光的波長都不一樣,我們常見的紅綠燈或者霓虹燈,波長較長,因此在雨天或者霧天容易被人眼識別。
  • 半噸兄弟苦情歌上線:你我註定沒結果,為何還要《飛蛾撲火》
    近日,半噸兄弟全新苦情單曲《飛蛾撲火》上線各大音樂平臺,你我註定沒結果,為何還要飛蛾撲火。三毛說:「我在想,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幸福快樂的。」而我也如同那飛蛾,帶著一腔孤勇向你走去。是否冥冥中已註定,你我沒有結果,「為何還要飛蛾撲火,是為情所困,是為愛蹉跎,是傻是對還是錯。」
  • 飛蛾為什麼喜歡撲火?
    從小到大在我們熟悉的故事裡就有一個飛蛾撲火的故事,可是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或者說飛蛾撲火真的如人類所理解的是為了光明獻身那般偉大嗎?答案還是要問飛蛾,飛蛾:我沒那麼高尚,我只是突然找不到路了。曾經我們靠著太陽給我們指引方向後來地球上又多出了各種形形色色的光然後我就迷失了方向,然後。。。。。。我真的不是主動撲的火。聽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飛蛾撲火並非心甘情願或者說我們知道的昆蟲所有的趨光性是有誤會的,那麼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 【科普】分不清蝴蝶和飛蛾?來來來,我教你一個簡單辨認法
    的確,它們有很近的親緣關係,是鱗翅目昆蟲的兩個大類。它們都是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形態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卵和蛹不吃不喝不動、外表上都處於靜止狀態,暫且不去管它,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蛾蝶類的幼蟲和成蟲吧。   絢麗多彩的蝴蝶和飛蛾一樣,都是由令人望而生畏的毛毛蟲變化而來的。
  • 【趣識】飛蛾為什麼要撲火
    科學家發現 飛蛾在夜間飛行時飛蛾總是讓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自己的眼睛裡。飛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飛行。這是飛蛾的「天文導航」系統。飛行中的飛蛾看到火光,錯認為是月光,因此,它就利用這個假月光來辨別方向。火光距離飛蛾很近,飛蛾本能地讓自己與光源保持著固定的角度,於是只能繞著火光打轉。由於它的兩隻眼睛離光源的遠近不同,一隻眼睛比另一隻眼睛感受到的光線強,於是它們不停地拐向光線更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