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物種說】,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
《自然》上發表了兩項獨立研究,共同驗證了一個影響蝴蝶和飛蛾翅膀顏色和色彩圖案的基因。這個基因和與之相關的一個突變,帶來了工業革命期間樺尺蠖顏色變暗的現象,研究還發現,這個基因也決定了一些蝴蝶物種的天然色彩圖案變化。
飛蛾種類很多,包括蠶蛾、天蛾、燈蛾、毒蛾、夜蛾、舟蛾、尺蛾、苔蛾、暝蛾等,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恐龍時代,飛蛾已經存在於地球上,目前收集到的最古老的蛾化石距今已有一億八千多萬年了。
科學家會這樣描述飛蛾:「飛蛾,為鱗翅目, 身體結構非常簡單, 由頭部、胸部和腹部3個部分組成。其翅膀和身體附著一層薄薄的鱗片 (無毒) , 這些鱗片組成的顏色和樣式豐富多彩, 鑲嵌在一起, 非常漂亮。如同鳥類的羽毛, 蛾子的翅膀可以捕捉到空氣, 讓自己飛舞起來。」(1)
飛蛾
飛蛾的趣味知識
對於飛蛾而言,求偶是一件大事,但它們並不依靠五顏六色的外形吸引異性,而是通過散發氣味來吸引對方, 雌蛾會散發性激素來讓雄蛾著迷。
1758年, 瑞典博物學家林奈的著作《自然系統》第10版將鱗翅目分為3大類:蝶類、天蛾和蛾類。
枯葉蛾是偽裝的高手,當它不再飛舞之時,酷似一片乾枯的樹葉,它的天敵們很難發現它,殊為奇特。
天蠶蛾則是精通恫嚇的高手,它的翅膀上往往有很多的「眼睛」,天蠶蛾休憩之時, 前翅往往會向後伸展, 蓋住後翅上的眼斑。當遇到一些動物的驚嚇時, 其前翅前伸, 眼斑立刻出現,仿佛猛獸睜開了眼睛,其敵人或許就被嚇退了。
這種做法還有一種好處, 這些眼狀斑會引起捕食者的注意力, 因此避免對飛蛾致命部位的傷害, 很可能能幫助其活下來。
米蛾是非常煩人的,其幼蟲多藏在人們儲存的大米、小米、麵粉、花生、芝麻、乾果等食物內。
蛾類大多是在晚上活動的,其視覺和嗅覺都很不錯。蛾類的口器呈曲管式, 常卷置於頭前, 一般以吸食樹汁、花蜜、果汁及其他腐汁為生。
研究人員曾用詩化的語言來描述這種生靈,蛾的幼蟲多以植物葉片等為食, 這些饕餮之徒每天咬食植物的葉子、嫩梢或剝食枝幹、果實皮層, 是農林作物害蟲。人們研究蛾類, 主要是為了防止它們大規模對農林作物造成危害。(2)
研究人員閱讀文獻時發現,「飛蛾投火」是漢譯佛經用來宣示佛教苦諦思想的一個比喻。佛經通過飛蛾「赴」、「投」、「入」等詞, 來敘寫俗世生活的悲苦和俗眾的愚昧無知。(3)
後漢支婁迦讖譯《佛說遺日摩尼寶經》、三國竺律炎與支謙譯《摩登伽經》、三國康僧會譯《六度集經》、西晉釋法炬譯《佛說優填王經》、西晉竺法護譯《佛說四自侵經》、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以及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成實論》等, 都有這一比喻。(3)
枯葉蛾
飛蛾與作家們的故事
瞿秋白曾鼓勵丁玲的「按你喜歡的去學,去幹,飛得越高越好,越遠越好」及「冰之是飛蛾撲火,非死不止」。
瞿秋白對丁玲的評語,可以說貫穿了這位女作家的一生,聯想二人的生平,總會讓人心生感嘆。(4)
丁玲是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她原名蔣冰之、丁冰之,是湖南臨漕人。人們往往會用「飛蛾撲火」的意象來對其人及其作品進行評述。
比如《丁玲傳·後記》中就曾指出:「孤獨,驕傲,反抗,這是『飛蛾撲火』的原動力,也包含著為革命所不容的所謂個人主義內質,它們貫穿丁玲一生,是她大起大落處境遭遇的主觀內在原因。(5)
另一位與飛蛾有著緣分的是作家蘇青,蘇青與丁玲總被人們以「民國女作家」的框架下來比較,但二人的氣質是截然不同的,丁玲能書寫人間的大愛大恨,蘇青的文字則更加世俗化。
蘇青在《蛾》中曾經寫道:「欲望像火,人便像撲火的蛾,飛呀,飛呀,飛在火焰旁,讚美光明,崇拜熱烈,都不過是自己騙自己,使得增加力氣,勇於一撲罷了。」蘇青也將追求欲望的人們比喻成飛蛾:「她也知道男女間根本難得所謂愛,欲望像火,人便是撲火的飛蛾!」(6)
又比如這樣的文字:「撲燈的蛾,為了追求熱烈,假如葬身在火焰中,還算是死得悲壯痛快的。只怕是灼著而未死,損傷了翅膀,給人家笑話,飛又飛不動,跌落在陰冷的角落裡,獨個兒委委屈屈地受苦。」(6)
這也讓人們很難不將二人比較,在那樣一個時代,丁玲的選擇向來是很多人所讚譽的。近年來有很多文章談論蘇青,我們對蘇青的這些探討,或許還是要放到歷史尺度下來比較。
我們也無須過分強調「女作家」這樣一個身份,畢竟二人的文字還在流傳,讓文字作為評價二人的標尺,將是更加合適的。
丁玲照片
飛蛾的冷知識
《自然》上發表了兩項獨立研究,共同驗證了一個影響蝴蝶和飛蛾翅膀顏色和色彩圖案的基因。這個基因和與之相關的一個突變,帶來了工業革命期間樺尺蠖顏色變暗的現象,研究還發現,這個基因也決定了一些蝴蝶物種的天然色彩圖案變化。(7)
在另一項獨立研究中,英國謝菲爾德大學Nicola Nadeau團隊用了種群基因組學和基因表達分析揭示了蝴蝶中的袖蝶屬的身上圖案與皮質基因的表達變化有關。兩個研究在一起表明了鱗翅目(包括飛蛾和蝴蝶)顏色圖案的一種新型的基本機制。(7)
飛蛾火焰優化(Moth-Flame Optimization, MFO) 算法是一種新型仿生群體智能算法, 該算法靈感源於自然界飛蛾橫向定位導航機制, 並基於飛蛾-火焰 (燈光) 螺旋飛行數學模型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局優化算法。(8)
這種算法可以用以解決不同領域的優化問題, 具有調節參數少、收斂精度高和魯棒性能好等特點。(8)
儘管大多數飛蛾都其貌不揚,但也有的品種可謂色彩斑斕
結語
飛蛾有如此多趣味知識可以演說,的確很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