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蟲我,有辣麼一句歌詞:我愛你就像飛蛾撲向火……明知道會受傷還要撲的義無反顧,但是作為一個在地球上存活時間遠超人類的物種,飛蛾真的有這麼不愛惜自己的蛾生麼?
普羅大眾對於飛蛾撲火最科學的認知可能就是昆蟲的趨光性,但是答案遠沒有這麼簡單。
簡單一句話推翻這個所謂的趨光性,既然趨光,為什麼它要選擇晚上活動,就算它可以選擇晚上活動,它們為什麼沒有飛向月亮?
一個可能正確的說法,飛蛾是要靠光來導航的,在地球還沒有人類的年代,飛蛾所能看到的光源基本就是太陽和月亮的光了,這種超遠的光源產生的光線到了地球幾乎就可以說是平行光線了,而昆蟲們使用它們極為複雜的複眼可以讓他們與光線保持固定的角度,以保證它們的可以直線飛行。
但是,當40萬年前,人類開始製造光源後,這些光源都是近光,當傻傻的蛾子依然保持跟光線以某個固定的角度飛行的時候,它們就會不知不覺得把自己送到了火種,這種赴死沒有歌詞唱的那麼義無反顧,反而有一種萌蠢的感覺。
科學家們發現,其實蛾子在月光下飛行時,的確是直線飛行,它們沒有像嫦娥一樣想飛到月亮上去,只有在接近近光源的時候,它們才會開始終點可能就是死亡轉圈圈。
但是又有科學家提出,蛾子的撲火也許是為了求偶,莫非飛蛾撲火真的是為了愛情?
為此,驗證愛情是不是有讓飛蛾慷慨赴死的魔力實驗開始了,這個實驗將一定數量的雄蛾和雌蛾關進一個開著燈的房間,絕大部分的雄蛾就開始繞著光源飛行,直到樁基光源後落地死去,它們對近在咫尺的美女蛾們視而不見,它們為什麼著急趕路呢,手邊的愛情都不看在眼裡?看來愛情的魔力可能並不是那麼強大。
任何一種低級生物都不會無緣無故的自殺的,它們的本能應該就是好好的活下去,關於飛蛾撲火的原因,可能並不能以某一個因素來定論,但是人類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因為至少,從前應該不會有飛蛾飛向月亮尋找愛情吧。
人類的出現,讓地球上每一個物種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40萬年來,蛾這個物種居然還沒有學會避開人類的光源,這是讓人最迷惑的地方,一點進步都沒有,這個真是穩定的可以。
不管是是因為光還是因為愛情,我們知道赴死不是蛾的本性,好好活著才是生命的真諦。
但是蟲我撲火,那是樂在其中,有一個叫雅各布伯努利的人在墓志銘上寫了這麼一句話:縱然改變,依然故我。這就是本文的結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