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不撲火的飛蛾,人這輩子,不折騰怎麼能說來過?
很多人都對欲望有著批評的態度,連孟子都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實,欲望只是人的一種本能而已,欲望本身是沒錯的。錯的是不切實際的欲望、對皇位的覬覦、對金錢的渴望、對人生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正如叔本華在《悲觀論集卷》中說的那樣:「生命本身就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則痛苦。」一個人最大的悲劇就是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欲望,而就是那些對自己未來有明確的欲望,不甘於現狀的人不斷地去折騰,人的才能才會得到最大的發揮,社會資源才不會被浪費。
我有一個同學,一開始在偏遠的地方做教師。他是同學口中的「拼命三郎」。也是平常人生活中最討厭的那種人「瞎積極」「愛折騰」。被分配到的這裡來之後,很多同學都過上了渾渾噩噩的日子,只想著日子早點過去,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而他不一樣,做活動,寫策劃,大熱天的帶著孩子們出去做社會實踐。
他總能有全新的想法,喜歡慢慢地去做,推理然後總結。他說,他享受這個過程。沒過多久,他的成績就做了出來。班裡成績慢慢搞了上去,活動也做得有聲有色,省城都有人趕過來將他的活動做成了報導。很快,同學就被調到了省城的管理職。同學有欲望,他也愛折騰,他不僅折騰自己,也折騰了身邊的人。好在,他不是毫無母的的折騰,步步為營,一步步地為自己的將來做鋪墊。終於成為了我們那批同學中最早「出人頭地」的人。
我還有一個同學,他是我們同學口中典型的「三分鐘熱度」。老話常說的,不肯踏踏實實幹。其實,他只是愛折騰,而他折騰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領域。他最初和同學們一樣被分配到了偏遠的地方做一名教師,可做教師從來都不是他的夢想。他辭職去自學了編導,沒過幾年又去上海,當起了程式設計師,近幾年又回老家搞了編制,這才沒多久又不安分起來開始學起了做遊戲。
我一直是挺佩服他的,雖然家裡和同學都不太能理解,但他過上了我一直想過的日子,過自己渴望的生活,讓自己的日子折騰出一個味道。人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對心靈的一次拷問,每次的經歷都是向真我又進了一步。有的人磕磕絆絆還是過著虛偽獨活的日子,很羨慕同學沒幾年,就經歷了許多種不同的人生,領略了不同的人生。可能同學的欲望就是在自己精力還充沛的時候盡情的折騰自己,為未來發光發熱。
再說說我自己把,和同學們不同,我對文字有著自己的熱愛。成績不好的我做不了語文老師,也寫不出令人驚嘆的文章,只能在寫字樓裡敲打著鍵盤,但我知道我自己的渴望。我很喜歡叔本華的那句話,人生不去折騰又有什麼意義。我渴望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就好像飛蛾嚮往那光明和熾熱。
飛蛾知道撲火是一個悲劇,但飛蛾也知道,撲火是它的野心和渴望,是它「人生」的意義和未來。不要做一個貪圖安穩,不敢折騰的人,正如溫水中那慢慢煮熟的青蛙,當你煮熟的時候卻再也無法跳脫這溫水的牢籠。
不撲火的飛蛾只會在角落裡慢慢地死去,人生就像一場大舞臺,成功就享受成功的喜悅,失敗就品嘗失敗的滋味。沒有人會永遠成功,也沒有人會永遠失敗,人只會被失敗打垮,而人不會安於眼前的成功。奔馳坐久了也要下來走一走,鮑魚吃多了也需要嘗一下白菜。人生就是這樣,不肯折騰,不肯去品嘗人生的百態與沉浮,你就已經輸了,生命的終點,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