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農村,禾穀類作物也是我們華北地區的重要農作物,什麼糜子、黍子、玉米、穀子、大豆、花生等,我自己家裡也都種植過,也深知家裡要是留有這些糧食,到了每年5月之後不及時晾曬的話,一定會生出許多飛蛾間雜著許多小小的肉蟲子。這種蟲子我是經常見到,但當時也並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蟲子,怎麼防治和規避它。還是後來一位在市裡等級麵粉廠工作的親戚幫我揭開了謎底。
危害糧食的飛蛾叫做印度螟蛾,它還有封頂蟲、印度谷蛾、印度谷螟等別稱。山西、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以及東北地區時常種植的穀子在收穫儲藏時常常會遭受到它的危害。因為它本身就是屬於重要的儲糧害蟲,主要危害包括穀子在內的禾穀類糧食及其米麵等加工製品,乾果、乾菜、果制蜜餞、菸葉和中藥材同樣會受到它的危害。
印度螟蛾是一種鱗翅目螟蛾科世界性儲糧蛀食害蟲,除西藏外,我國各地都能發現它危害的身影。在不同的地區,它的發生代數有所差別,一般一年發生4——6代。印度螟蛾的幼蟲蛀食糧食胚部,使其不能發芽。乾果、乾菜遭受印度螟蛾危害後會被吃成缺刻或孔洞,影響品質。農家人的家庭儲糧遭受印度螟蛾危害後,常常會有糧食籽粒被其幼蟲吐絲結網並與其排洩物連綴到一起,形成結塊,發黴變質。
家庭儲糧規避和預防印度螟蛾滋生和危害,可以根據印度螟蛾喜生24——30℃、相對溼度70%——80%的特點,依據當地氣候特點,在其適發之前選擇晴天,對自己儲存的糧食進行陽光下暴曬,降低含水率,並在收儲前搞好儲存糧食的衛生。個人家庭少量儲糧可以加拌糧蟲淨後收儲。糧食經營企業可以使用Bt粉劑處理儲存的糧食表面,處理深度以10——15釐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