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飛蛾能躲避蝙蝠聲吶

2020-11-25 環球網

動物們進化出無數的方法躲避捕食,包括無懈可擊的偽裝、致命的毒液以及堡壘一樣的外殼等等。部分動物甚至採用了一種看似孤注一擲的最終防禦方式:使用身體不重要的部分分散捕食者注意力。比如蝴蝶和魚身上的各種斑點能讓捕食者只攻擊到翅膀或者魚鰭的邊緣。

這些策略為它們逃離捕食者攻擊爭取了時間。然而所有這些策略都依靠的是視覺欺騙,因此使用其它感官信息的捕食者不會受其迷惑。比如說,以昆蟲為食的蝙蝠依靠回聲定位能力捕獲飛行的獵物。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即使是回聲定位也會被進化策略所迷惑。

天蠶蛾就能夠使用它們的尾翼轉移蝙蝠的注意力。當天蠶蛾飛行時,它們淡黃綠色翅膀末端的兩個長褶皺就會旋轉。據研究人員稱,這種高雅的表現能夠混亂蝙蝠的聲吶,並且逃過致命的攻擊。

美國的生物學家對大約200隻不幸的天蠶蛾進行了試驗。研究人員剪掉了一半天蠶蛾的翅膀末端,而其它的保持完整。實驗過程中還使用了部分螟蛾和8隻飢餓的棕蝙蝠。實驗區域還安裝了高速紅外相機和超聲波記錄儀來記錄飛蛾的悲慘命運。

研究團隊發現,相比之下保留翅膀末端的天蠶蛾存活率高出50%。此外,當蝙蝠攻擊天蠶蛾時,有55%的攻擊針對的是尾翼。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計算出,失去尾翼的天蠶蛾被捕獲的機率大約是正常天蠶蛾的9倍。

另外的實驗表明天蠶蛾失去尾翼時仍然能夠完美的飛行,這就排除了尾翼是為了適應空氣動力學進化而來的。所有這些發現讓研究人員確信,天蠶蛾的尾翼事實上對蝙蝠的聲吶造成了影響。

這就讓他們猜測:這一策略是否也適用於其它的物種?為了查明此事,研究人員測量了超過100個其它飛蛾物種的尾翼長度。他們分析了飛蛾彼此之間的進化關係,並且發現長尾翼進化了4次,這就表明這是天蠶蛾躲避蝙蝠捕食的一種優勢策略。研究團隊也指出,其它我們尚未留意的有趣防捕食策略很可能等待我們去發現。(過客/編譯)

相關焦點

  • 燈蛾用聲吶警告蝙蝠
    6500萬年來,蝙蝠和燈蛾一直進行著空中軍備競賽:蝙蝠通過回聲定位探測並捕捉燈蛾,而燈蛾利用飛行策略和自身的超聲波躲避蝙蝠。科學家一直懷疑,為何有些燈蛾物種會釋放這些高頻嘀嗒聲。它們聽上去像是咯吱作響的地板發出的聲音。
  • 蝙蝠與夜蛾,為什麼蝙蝠「絞盡腦汁」也捕食不到夜蛾?
    蝙蝠擁有動物世界中最美妙和最完美的聲吶系統。它們頭部的口鼻具有「鼻葉」結構,周圍有複雜的特殊皮膚皺褶。這種特殊的裝置具有傳輸超聲波的功能。蝙蝠有很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根據回聲,它們不僅能分辨方向,定位自己的飛行路線,還能識別不同的昆蟲或障礙物,從而有效地躲避或追擊。
  • 飛蛾披著隱形聲學鬥篷躲避蝙蝠聲納
    飛蛾可以利用其聲學偽裝的翅膀躲避蝙蝠的聲納。它們進化出的隱身適應能力是由於它們的翼膜上附著了一系列的鱗片,這些鱗片可以吸收獵食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頻率,是自然界中首次發現的聲學超材料。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一個團隊發現,蝙蝠發出的聲波擊中兩種飛蛾身上的叉形鱗片,會使它們彎曲和扭曲,消散能量。
  • 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能躲避蝙蝠回聲探測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
  • 能成功躲避蝙蝠回聲探測,科學家首次發現: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
    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更加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研究人員確定了首個已知的天然發生的聲學超材料。
  • 長尾拯救飛蛾性命
    蝙蝠和它們的獵物處於持久的「軍備」競賽中。這種長著翅膀的哺乳動物利用準確到令人震驚的聲吶追蹤昆蟲,而一些獵物,比如虎蛾,利用聲吶滴答聲甚至是幹擾信號進行反擊。如今,在一系列蝙蝠—飛蛾大戰中,科學家證實了飛蛾如何利用長長的翅尾創建「聲音錯覺」,從而哄騙蝙蝠撞擊錯誤地方。此項發現或有助於解釋為何一些飛蛾擁有如此豔麗的尾巴,並且可能為未來的無人機設計提供靈感。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們對人工智慧搞事,只會刺激它們升級更聰明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們對人工智慧搞事,只會刺激它們升級更聰明Inscribe正在開發可以幫助保險公司和貸方檢測偽造和變更文件的技術。如果你曾經貸款過,你可能會被要求提供顯示你的收入和儲蓄的文件副本,比如最近的薪資,W-2表格或銀行對帳單。
  • 蝙蝠的「聲吶」也有失靈的時候
    蝙蝠能主動發出聲音(頻率範圍通常在25kHz-100kHz之間,有些信號可高至150kHz)並從反射回來的聲音中提取信息以探測周圍環境,這個過程被稱為回聲定位(echolocation),蝙蝠所利用的聲吶稱為生物聲吶(biosonar),以區別於國防、交通和工業上所使用的聲吶系統。
  • 科普| 北京的蝙蝠
    蝙蝠 蝙蝠,是唯一真正能夠飛行的哺乳類動物。在脊椎動物中,只有3個類群演化出真正的飛行能力,它們分別是:翼龍、鳥和蝙蝠。其餘一些哺乳類,如鼯鼠、鼯猴,雖然也演化出翼膜,但其僅僅能短距離的滑翔,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飛行。
  • 飛蛾「頂嘴」蝙蝠避免被抓
    圖片來源:Kiley Riffell Photography/Flickr 本報訊 蝙蝠擁有一種非同尋常的能力,即它們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確度追蹤並吃掉飛行中的昆蟲。不過,一些飛蛾讓這些敏捷的哺乳動物失去了目標。比如,燈蛾會發出使蝙蝠雷達失靈的幹擾超聲波。如今,科學家證實,天蛾(如圖所示)和其他物種也進化出了這種行為。 當有蝙蝠在附近時,這些在夜間出沒的對蝙蝠具有毒性的昆蟲會發出一種超聲波作為「警告」。在吃過幾次飛蛾後,蝙蝠學會了如何完全避免這些有毒物種。 在4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在8個國家拍攝了蝙蝠追逐的高速視頻。
  • 我們對飛蛾到底有多少誤解?
    這種漂亮的月形天蠶蛾,它的翅膀末端有一對很拉風的「大尾巴」——除了更漂亮之外,還能騙過飢餓的捕食者,蝙蝠。而說起飛蛾和蝙蝠的聲吶戰,則大約持續了6千萬年。蝙蝠能夠連續不斷地發出高頻率的超聲波,再通過接受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來判斷周圍目標的位置和距離,這種方式叫回聲定位。
  • 飛蛾「頂嘴」蝙蝠避免被抓—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Kiley Riffell Photography/Flickr 本報訊 蝙蝠擁有一種非同尋常的能力,即它們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確度追蹤並吃掉飛行中的昆蟲不過,一些飛蛾讓這些敏捷的哺乳動物失去了目標。比如,燈蛾會發出使蝙蝠雷達失靈的幹擾超聲波。如今,科學家證實,天蛾(如圖所示)和其他物種也進化出了這種行為。 當有蝙蝠在附近時,這些在夜間出沒的對蝙蝠具有毒性的昆蟲會發出一種超聲波作為「警告」。在吃過幾次飛蛾後,蝙蝠學會了如何完全避免這些有毒物種。 在4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在8個國家拍攝了蝙蝠追逐的高速視頻。
  • 林清玄:幸而我們不是飛蛾也不是蝙蝠
    他告訴我,每日掃起的飛蛾和金龜子的屍體有一畚箕,他都把屍體埋在鳳凰樹下,使鳳凰花每年都開出火紅的花。 除了昆蟲,老人說:「每天還會掃到幾隻蝙蝠哩!」 「地上怎麼會有蝙蝠呢?」 「還不是撞到樹嘛!編幅夜裡就出來捕食蛾蚊,用聲波辨路,偶有出錯的時候,就撞樹了。」
  • 林清玄從「飛蛾」和「蝙蝠」中悟出人生哲理
    林清玄這位大師能從飛蛾和蝙蝠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我們也能從大師的哲理中,感悟人生的道理。我們從林清玄到人生經歷中,慢慢領悟大師的人生哲理。林清玄在鄉下的時候,習慣於清晨在林間散步。山上有一位熱心的老人,每天清晨來義務清掃林間的小路,他告訴林清玄:「每日掃起的飛蛾和金龜子的屍體有一畚箕,他把屍體都埋在鳳凰樹下,使鳳凰花年年都開出火紅的花」除了昆蟲,老人說:「每天還會掃到幾隻蝙蝠!」
  • 影視賞析:《致命魔術》只見魔高一丈不見道高一尺
    只是當把那麼多優秀的模本堆砌在導演面前時,反而讓人難以消化這麼多的東西,個人認為如果「時空轉移機器」的副作用——克隆作用能在最後一刻才出現,那麼會更為的出色,這樣影片最後揭露出Borden和其助手是雙胞胎的事實形成雙主線鋪開會更讓人震撼。當然,拋開上述小小的不足外,《致命魔術》在探究人性中的一些自私、殘忍是非常具有洞察力的,比如讓鳥消失的魔術就極其殘忍,竟然是硬生生的把鳥給拍死。
  • 海豚聲吶的奧秘:獨特的聲吶系統
    相比之下,配備聲吶的船隻必須從多個聲源發出至少能擴散幾米遠的聲波才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海豚頭部的可調節構造是其實現超高效回聲定位的關鍵。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改進人類自己的聲吶技術。聲吶的工作原理是根據發出聲波從物體上的反射,檢測信號的返回時間。
  • 潛艇如何利用它躲避聲吶搜索?
    聲波經過溫躍層時會發生強烈折射,同時損失大量能量,聲吶的探測距離顯著減小,無法發現溫躍層另一側的敵方潛艇。這時敵方潛艇近在咫尺,聲吶也很難發現它。到了冬天,表面海水接觸大氣溫度下降很快,溫度比下層海水還低,聲波穿越海水時向上彎折,到達海平面後再反射回來,偵測距離比夏天遠。若此時潛艇在深海中躲避,聲吶就無法發現它。
  • 一雙天然吸聲的翅膀,讓飛蛾輕鬆躲過被吃的絕望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長達6500萬年的進化「軍備競賽」中,飛蛾的翅膀進化成了天然的超材料。它能夠在保持輕盈的同時吸收超聲波,從而躲避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的捕食者——蝙蝠。  這一發現將幫助材料科學家、聲學家和聲納工程師設計具有超深亞波長性能的仿生吸聲器。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1月23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中發表。
  • 會回聲定位的不只是蝙蝠,人類也能習得這一技能? | 早期實驗室
    但是最令人興奮的還是我們可以藉此研究蝙蝠進化的原因。 會用回聲定位的,並非只有蝙蝠 科學家一直在辯論具體的回聲系統起源時間。通過超聲波定位的水果蝙蝠表明了一些蝙蝠是在飛行之後才獲得了這個技能的。而其他科學家卻持相反的態度—小蝙蝠一開始通過聲波定位學習跳躍或者滑行,在此之後才真正學會了飛行。
  •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