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與夜蛾,為什麼蝙蝠「絞盡腦汁」也捕食不到夜蛾?

2021-01-08 宇宙探索百科

蝙蝠擁有動物世界中最美妙和最完美的聲吶系統。它們頭部的口鼻具有「鼻葉」結構,周圍有複雜的特殊皮膚皺褶。這種特殊的裝置具有傳輸超聲波的功能。蝙蝠有很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根據回聲,它們不僅能分辨方向,定位自己的飛行路線,還能識別不同的昆蟲或障礙物,從而有效地躲避或追擊。他們用這種「回聲定位」的方法在黑夜中找到遠處個體的非常小的獵物,並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它們。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然蝙蝠在黑暗中依靠回聲定位來尋找和捕食昆蟲,而且控制翅膀捕殺昆蟲的技術比任何鳥類都好,但有些昆蟲也有對策,可以巧妙地擺脫蝙蝠的追捕。

鱗翅目昆蟲中有一個較大的科叫夜蛾科。世界上有2萬多個物種。夜蛾和蝙蝠一樣,白天伏擊,晚上出現,但在自然條件下,蝙蝠很少捕捉夜蛾。科學家們觀察到蝙蝠在夜蛾身上飛行,但在它到達夜蛾的前部之前,它總是被飛蛾感覺到,因此逃走了。夜蛾逃避蝙蝠追擊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有時會在緊急情況下摺疊翅膀降落在地上;有時會直接倒下,躲在地上一動不動;有時會水平和垂直轉動,倒飛或盤旋飛行,使蝙蝠無法啟動。夜蛾是一種較大的昆蟲。為什麼蝙蝠不容易被發現,但為什麼呢?

原來,夜蛾的身體有一個奇妙的「耳朵」——鼓膜。鼓膜器官位於夜蛾胸部和腹部之間的凹處。外面是一層角皺襞和鼓膜。內有氣囊、感器和鼓室。腔中有兩個聽覺細胞和一個非聽覺細胞,構成了它的「耳朵」。這裡的神經纖維相互平行,形成一束鼓室神經,與主神經幹相連,通向胸神經節。它的「耳朵」非常靈敏,即使蝙蝠充滿噪音,也能接收到蝙蝠發出的超聲波信號。當蝙蝠飛到一定距離(最遠30米)時,夜蛾的耳膜器官會收到蝙蝠到來的警報。

一些夜蛾科夜蛾也有反回聲檢測設備用於蝙蝠回聲檢測。在這些夜光附屬物的關節中,有一個振動器,它隨著腿部肌肉的收縮發出一系列超聲波。超聲波的振動頻率在蝙蝠聽力範圍內。蝙蝠在聽到這種超聲波幹擾信號時,不能很好地確定目標,從而在夜蛾的有效幹擾下喪失了精確定位的能力。與此同時,夜蛾體內一層厚厚的絨毛也開始「戰鬥」,吸收蝙蝠發出的超聲波,減弱蝙蝠接收到的回聲強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蝙蝠聲納系統的功能。

有人總結了夜蛾反聲納戰術的幾個特點:一是主動偵察,提前了解敵情;二是預警和早期防禦準備;三是主動幹擾,迷惑天敵;四是吸收超聲波,減少回聲;五是,巧妙地改變策略來逃避。正是通過這些不同的形式,它們逃脫了蝙蝠的捕食,從而保護了自己。

在長期的共同進化過程中,蝙蝠的捕食壓力導致夜蛾科和其它夜行昆蟲的一系列特徵的進化。昆蟲的適應特性也影響蝙蝠回聲定位系統的改進及其捕食策略。生物的進化適應真的很棒。

相關焦點

  • 蝙蝠到底有沒有毒?
    ,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和恐怖、猙獰聯繫在一起,在一些文學、影視作品中往往以吸血和吃人的形象出現,導致人們對其產生厭惡的情緒和感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蝙蝠到底有沒有毒吧!蝙蝠沒有毒,但蝙蝠身上確實至少帶有14種可傳染人類或動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漢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會死亡。蝙蝠身上帶有病毒,近年已證實至少爆發過兩次突發性傳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亞,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傳給馬,再傳給人。另一次是在馬來西亞,尼帕病毒由蝙蝠傳給豬,再傳給人。
  • 研究蝙蝠一周後,我發現最可怕的才剛剛開始……
    前段時間給弟弟讀新冠病毒的繪本時,弟弟突然問:「媽媽,蝙蝠傳播那麼多病毒,為什麼不能消滅掉?」這個問題問的我一愣,腦子裡瞬間飄過了好多個答案,什麼蝙蝠一般不會直接傳染人類啊,蝙蝠也能吃害蟲啊等等,不過感覺說服力都不夠。
  • 最新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又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何魔力?
    別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應該是2020年春節最流行的網絡接梗大賽了。昨天凌晨,中國疾控中心團隊最新論文登上《柳葉刀》,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新冠肺炎病毒源頭與舟山蝙蝠有關。
  • 為什麼要拒絕野味?因為自然中有蝙蝠這個行走的病毒庫!
    但蝙蝠並不是一種「可愛」的哺乳動物,它的長相非常猙獰,像長了翅膀的狼狗。在絕大多數的文化裡,蝙蝠幾乎都以恐怖、邪惡的形象出現。不僅是由於外表,還因為蝙蝠身上攜帶了八十多種病毒,包括伊波拉、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狂犬病毒等等,加上會飛翔的特點,堪稱移動病毒庫。二、為什麼它們自己卻不會被病毒幹擾呢?
  • 石家莊一居民家中發現30隻蝙蝠 專家支招巧驅逐
    今天早上愛人給我打電話說出事了,家裡莫名出現30餘只蝙蝠,我愛人可是被嚇壞了。」焦先生告訴記者,他接到電話便急忙趕回家中,記者趕到他家時,他也是剛剛到家。  ■推測 應該是從牆與玻璃縫隙進去的  這30餘只蝙蝠是怎麼進去的呢?
  • 為什麼蝙蝠能在黑夜飛行?
    蝙蝠是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隔膜。蝙蝠夜間在空中飛翔,捕食一些蚊、蛾等昆蟲。夜幕降臨,大多數的鳥類都在睡覺的時候,蝙蝠獨自出來覓食了。可是為什麼蝙蝠只在夜晚活動,而在白天卻見不到它們的身影呢?
  • 蝙蝠能吃嗎?專家權威解釋,看完小夥伴們都坐不住了!
    有人會收購蝙蝠,然後賣給酒樓。村裡還有人冷藏了蝙蝠,賣13元一隻。   網友評價:現在人什麼都可以吃,飛禽走獸全在菜單上,連蝙蝠都不放過。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目前發現的種類已經超過了1000種,而全球的哺乳動物大約有4600種,因此蝙蝠是種類第二豐富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嚙齒類動物。
  • 動物界十大吸血動物 吸血蝙蝠只排在末位
    原標題:動物界十大吸血動物 吸血蝙蝠只排在末位 【科技訊】11月5日消息,說起吸血生物,第一個反應是西方的吸血鬼,或者說吸血蝙蝠,其實,生物界吸血的動物不在少數,論恐怖程度,吸血蝙蝠只能屈居末位!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田間和室內試驗,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並取得成效。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2019年,我國22省份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幼蟲,實際造成危害面積200多萬畝。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
  • 科學防治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新入侵我省的害蟲,預計2020年6月-7月草地貪夜蛾成蟲將會飛入我省,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我省的草地貪夜蛾是由南方省份(甚至國外)遷飛而來,而且有可能是分批多次遷入,防控形勢不容忽略。
  • 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么蛾子」——草地貪夜蛾
    這種蟲子,就是今年讓農技人員談虎色變的草地貪夜蛾。這是9月6日,河南省滑縣農技推廣中心植保植檢站農技人員在田間篩查時,發現草地貪夜蛾實體。草地貪夜蛾為什麼讓專業人員談虎色變?這是因為,這種害蟲危害太大。
  • 能飛的哺乳動物——蝙蝠!你對他的了解有多深?
    世界上有900多種蝙蝠,它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中的多數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一、蝙蝠的生活習性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
  • 夜蛾翅膀會「發光」
    有一種夜蛾,不僅在後翅上帶有顯眼的圓點,還可以通過前翅上微結構的變化,悄悄在黑夜中吸引異性。
  • 為什麼不能隨便吃野味兒?看看背後的食物鏈邏輯關係,你就再也不吃了!
    本來正值新春佳節,蝙蝠因為諧音「福」而被認為福氣的象徵,於是在我們常見的房梁上,椅子甚至鏡子的裝飾上,都會有蝙蝠的雕刻出現,但是從現實生活中的健康考量,在這個春節到來的時候,蝙蝠卻是「不能惹」的毒王,非常容易成為病毒傳播的宿主。為什麼吃野味兒會傳染上和蝙蝠有關的疾病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生物界中的食物鏈了。
  • 甜菜夜蛾的綠色防控技術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甜菜夜蛾的綠色防控技術」。甜菜夜蛾是一種世界性頑固害蟲,食性雜,分布廣,具有間歇性大爆發、暴食性和抗藥性強等特點,其寄主範圍廣,為害作物多。是我區夏播作物的主要蟲害,主要為害玉米、花生、棉花、果樹、菸草、蔥、四季豆、萵筍、蘿蔔、豇豆和十字花科蔬菜等。在我區農作物上呈現間歇性暴發成災的特性。為害嚴重地塊可將植物葉片全部吃光,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 中國科學家破解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2020-11-03 05:15:20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7期:封面:噁心人的蝙蝠餐,1戀愛中的蝙蝠,2餵養的一窩蝙蝠寶寶,3籠養的蝙蝠,4巨大的狗頭蝙蝠,5蛇捕食蝙蝠
    動物之間的競爭是殘酷的,為了生存,繁殖後代,在大草原上尋找著食物,食肉動物到處在尋找獵物捕食。一代一代遵循著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優勝劣汰,兇猛的強壯的動物生存了下來,弱小的動物,被吃掉。人與動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這個大家園。和平共處了幾千年,在現代工業社會之前,動物種類滅絕的速度是比較緩慢的。
  • 關於草地貪夜蛾的兩則最新消息
    32000 IU/毫克蘇雲金杆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084969)之後,近期,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32000 IU/毫克蘇雲金桿菌G033A可溼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171726)獲批擴作登記,新增登記作物和防治對象為玉米草地貪夜蛾、番茄棉鈴蟲、蘿蔔黃條跳甲,其中防治玉米草地貪夜蛾,建議於害蟲卵孵盛期至低齡幼蟲期噴霧施藥1次,推薦使用劑量為150-300克/畝。
  • 我科學家破解 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
    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糧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了解其遺傳背景及其抗藥性對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記者10月28日從雲南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盛軍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首次破解了草地貪夜蛾耐藥基因組。當地時間10月27日,國際權威期刊《蛋白質與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