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是姬透目天蠶蛾(上)和統帥青鳳蝶(下)的合成圖像,右圖是超聲波回聲的聲學圖像。可見蛾的翅膀比蝴蝶翅膀的回聲弱。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長達6500萬年的進化「軍備競賽」中,飛蛾的翅膀進化成了天然的超材料。它能夠在保持輕盈的同時吸收超聲波,從而躲避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的捕食者——蝙蝠。
這一發現將幫助材料科學家、聲學家和聲納工程師設計具有超深亞波長性能的仿生吸聲器。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1月23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中發表。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這是第一種已知的天然超材料。傳統的超材料通常是指物理性能超過現有自然材料的人工複合材料。自然產生的超材料極其罕見,過去在聲學世界中從未被描述過。
今年早時,行為聲學和感覺生態專家Marc Holderied博士等曾報告,飛蛾進化出了1.5毫米厚的鱗片保護層作為多孔吸聲器,能夠吸收傳入聲音能量的85%來躲避蝙蝠捕食。然而,這種保護層會增加翅膀厚度,影響飛蛾的飛行能力。
櫟枯葉蛾翅膀橫斷面的偽彩3D圖像,基鱗片為橙色,覆蓋鱗片為藍色和黃色。
在新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飛蛾翅膀上的鱗片保護層已經進化成了超薄「共振吸收器」,它的厚度比吸收聲波長度小100倍,這樣,飛蛾就可以在保持輕盈的同時,有效地躲避蝙蝠的回聲定位。
「最令人驚訝的是, 飛蛾翅膀的『共振器』可以吸收所有蝙蝠頻率,它們將調諧到不同頻率的多個諧振器組裝,形成一組吸收器,作為聲學超材料共同實現寬帶吸收。這種寬帶吸收對於超薄翅膀而言是很難實現的,因此特別引人注目,」首席研究員Holderied博士說,「根據這項研究,將來我們也許可以製造出更輕薄、用途更廣的吸音『牆紙』,並將其應用於家中及辦公室中。」
原創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0027-8424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1-moths-evolutionary-arms-sophisticated-wing.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