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2020-12-05 科普頻道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

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

更加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研究人員確定了首個已知的天然發生的聲學超材料。傳統上,超材料被描述為一種人造複合材料,該材料經過工程設計以顯示出超過自然界中可用的物理性能。天然存在的超材料非常稀少,在聲學領域從未有過描述。

今年早些時候,行為聲學和感官生態學專家馬克·霍爾德裡德博士及其合作研究人員報告說,聾蛾在身體上可發展出超聲波吸收鱗片,從而使它們能夠吸收蝙蝠用來檢測它們的傳入聲能的85%。

生存的需要意味著飛蛾會進化出1.5毫米深的鱗片防護屏障,該屏障可用作多孔吸聲材料。但是,這種保護性屏障不能在蛾翼上起作用,因為蛾翼的厚度增加會阻礙飛蛾的飛行能力。聲學超材料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它們要比作用於其上的聲音的波長小得多,從而使其比傳統構造的吸聲器薄得多。

通過檢查使用超聲波斷層攝影術捕獲的聲音的複雜橫截面圖像,布裡斯託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飛蛾進一步邁出了挽救生命的一步,創造出了一種共振吸收器,其厚度要比吸收的聲音波長薄100倍,從而使昆蟲在保持輕盈的同時,減少蝙蝠探測到其飛行中翅膀回聲的可能性。

最令人驚訝的是,蛾翼還通過添加另一個驚人的功能,發展出一種使共振吸收器吸收所有蝙蝠頻率的方法——它們將許多單獨調諧到不同頻率的共振器組裝成一系列吸收器,從而共同創建出可作為聲學超材料的寬帶吸收器。這是自然界中第一種已知的聲學超材料。

蛾翼超薄結構所獲得的寬帶吸收性能很難實現,其出色性在於遠遠超出了目前用於辦公室環境吸收聲音的傳統多孔吸收器所能達到的極限。由此帶來的願景是,科學家或可據此設計出用於家庭和辦公室的超薄吸聲器「牆紙」,以替代目前使用的笨重的吸聲器面板。

相關焦點

  • 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舉報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 科學家發現飛蛾翅膀可作為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打開APP 科學家發現飛蛾翅膀可作為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科技日報 發表於 2020-11-30 11:32:35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
  • 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能躲避蝙蝠回聲探測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
  • 能成功躲避蝙蝠回聲探測,科學家首次發現: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更加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研究人員確定了首個已知的天然發生的聲學超材料。
  •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
  • 一雙天然吸聲的翅膀,讓飛蛾輕鬆躲過被吃的絕望
    可見蛾的翅膀比蝴蝶翅膀的回聲弱。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長達6500萬年的進化「軍備競賽」中,飛蛾的翅膀進化成了天然的超材料。它能夠在保持輕盈的同時吸收超聲波,從而躲避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的捕食者——蝙蝠。  這一發現將幫助材料科學家、聲學家和聲納工程師設計具有超深亞波長性能的仿生吸聲器。
  • 飛蛾披著隱形聲學鬥篷躲避蝙蝠聲納
    飛蛾可以利用其聲學偽裝的翅膀躲避蝙蝠的聲納。它們進化出的隱身適應能力是由於它們的翼膜上附著了一系列的鱗片,這些鱗片可以吸收獵食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頻率,是自然界中首次發現的聲學超材料。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一個團隊發現,蝙蝠發出的聲波擊中兩種飛蛾身上的叉形鱗片,會使它們彎曲和扭曲,消散能量。
  • ...量子、雙黑洞吞噬恆星、第三代甲醇制烯烴、重型燃氣輪、飛蛾翅膀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半導體量子、雙黑洞吞噬恆星、第三代甲醇制烯烴、重型燃氣輪、飛蛾翅膀 2020-12-0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半導體量子、雙黑洞吞噬恆星、第三代甲醇制烯烴、重型燃氣輪、飛蛾翅膀
    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截至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正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進行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 研究:聲學超材料可制隱形鬥篷
    中國研究者們製造除了了一種可調諧,密度接近於零的薄膜超材料,能夠有效地重建聲波的量子隧穿效應聲音穿過密度接近為零的薄膜的示意圖。最近,中國南京大學的科學家們用聚乙烯膜研製出了一種材料,可以實現上述效果。他們的最終產品,如在本周發表在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的《應用物理雜誌》中的論文所述,是一種有效密度接近於零(DNZ)的聲學「超材料」。這項工作可能會賦予傳輸網絡一些人們夢寐以求的性質,如實現尖銳拐角的高傳輸,高效的切波分裂和聲波隱形。
  • 聲學超材料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見習記者姚聯合)近期,中科院力學所微重力重點實驗室王育人團隊在如何利用單相材料通過簡單結構實現雙負特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新型負折射率超材料讓隱形更接近現實
    原標題:新型負折射率超材料讓隱形更接近現實  科技日報訊 (記者華凌)自本世紀初以來,科學家設計出各種人工超材料,這些材料可以自然中不可能的方式彎曲電磁、聲學和其他類型的波。現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最新製造出的這類材料,可用來構建具有超透鏡的顯微鏡,以觀察分子水平的細節,或者用來隱蔽軍事飛機甚至人。
  • 蝴蝶飛蛾翅膀形色確有基因「負責」
    (原標題:蝴蝶飛蛾翅膀形色確有基因「負責」)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超材料開發出新型光學設備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超材料開發出新型光學設備  Evelyn Zhang • 2019-04-30 20:03:42 來源:前瞻網
  • 3D列印的超材料:具有新穎的光學特性!
    導讀近日,美國塔夫茨大學的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系列3D列印的超材料,這些超材料具有獨特的微波或者光學特性。背景超材料(metamaterial),通常是指通過人工設計結構實現,具有天然材料無法具備的超常物理特性的複合材料。舉例來說,超材料可以操控光波、聲波、電磁波等,使它們改變通常的性質,這樣的效果是普通材料所無法實現的。
  • 【學術報告】「聲學超材料的低頻振動與噪聲控制及仿生應用研究...
    報告會簡介報告人:吳九匯教授時 間:2017年9月30日(星期六) 上午 9:30地 點:友誼校區 航海學院 505會議室主 題:聲學超材料的低頻振動與噪聲控制及仿生應用研究內容簡介: 聲學超材料由於具有負的質量密度和彈性模量,通過設計使其能夠成為一種聲隱身材料,因而是目前振動和噪聲領域普遍關注的熱點研究話題。
  • 當聲學遇見凝聚態(四)--聲學超材料研究的一點思考
    首先要說明的是,因為電磁波和聲波的相似性,也可以設計類似的超構材料(或者有時叫光子晶體)來調製光波。實際上光學超構材料的誕生是比聲學要早得多的。很多做聲學超構材料的課題組其實最開始都是做光學的,然後順便想嘗試一下看看聲學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現象。
  • 用聲學超材料給聲音做一個「變焦鏡頭」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和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正致力於通過採用「聲學超材料」以與光學鏡片相同的方式來操縱聲音。Wejednc該研究小組展示了第一款動態超材料設備,其變焦目標是用於聲音的變焦鏡頭,被稱為「Vari-sound」。研究小組還建造了一個準直器(一種產生平行光束或輻射的設備),能夠從標準揚聲器以窄的定向束的形式發射聲音。
  • 科學家開發隱形和超導材料
    參與」5-100″計劃的俄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了該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具有「不可能」特性的超材料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創造「超材料」,其特性超出了其組成成分的特性。從物理角度看,是人工合成和以特殊方式建造的結構,具有自然界無法獲得的電磁或光學特性。未來,新材料可以讓實現隱形、創建通用無線充電器和大數據存儲系統、以及控制超導體的性能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