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超材料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1-26 科學網

 

本報訊(見習記者姚聯合)近期,中科院力學所微重力重點實驗室王育人團隊在如何利用單相材料通過簡單結構實現雙負特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系列成果已發表在《科學報告》《應用聲學》與《衝擊與振動》等期刊上。

由於奇異的物理特性,聲學超材料在波定向控制與超分辨成像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雙負聲學超材料結構構型通常較為複雜,需要多種材料複合而成,不利於功能設計與實際應用。因此,如何利用單相材料通過簡單結構實現雙負特性,對聲學超材料功能器件的研發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將星型拉脹結構引入到雙負聲學超材料設計中,利用其特殊的內凹構型和豐富的彎曲共振模態實現負的等效介質參數。這種簡單結構可以在低頻產生較寬的帶隙,且可以在特定頻率範圍內實現雙負特性。此外,基於該結構的雙負特性,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水下平板型超分辨聲學透鏡,其解析度大於衍射極限,可以達到0.39 λ。

《中國科學報》 (2018-06-04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粒子物理團隊日前在超對稱唯象學研究方向取得了若干最新進展,相關論文在《高能物理期刊》和《歐洲物理期刊C》上發表。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在鑭鐵羥基氧化物複合納米材料的製備及吸附除磷機理研究中,團隊成員清華大學吉慶華和於潔等人通過以鑭鐵硝酸鹽溶液為前驅體、以乙醇為溶劑進行材料合成實驗。發現晶格氧是複合金屬氧化物材料中與磷酸鹽作用的活性位點,鑭鐵雙金屬軌道雜化激活晶格氧至未配位態,增加了與磷酸鹽的相互作用。
  • 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同質多晶體具有多變的結構-性能關係,能夠很好的調控材料性能,河北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副研究員武奎通過系統調研所有已知的51種非線性光學同質多晶體,包括氧化物、滷化物、及硫屬化合物,對上述材料的「相變—結構轉變—非線性光學性能」三者關係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概括了非線性光學同質多晶體的相變條件以及結構—性能之間的調控關係。該研究成果以綜述的形式發表在《配位化學綜述》。
  • 二維無序顆粒體系中玻色峰本質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
  • 【學術報告】「聲學超材料的低頻振動與噪聲控制及仿生應用研究...
    報告會簡介報告人:吳九匯教授時 間:2017年9月30日(星期六) 上午 9:30地 點:友誼校區 航海學院 505會議室主 題:聲學超材料的低頻振動與噪聲控制及仿生應用研究內容簡介: 聲學超材料由於具有負的質量密度和彈性模量,通過設計使其能夠成為一種聲隱身材料,因而是目前振動和噪聲領域普遍關注的熱點研究話題。
  • 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範紅金團隊合作研究,在二維硫屬化合物二硫化鉬(MoS2)面內催化結構設計方面獲重要進展
  • 高級激發態發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類剛性二苯乙烯特有分子骨架的高級激發態發光(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多色發光材料在柔性顯示器、固態照明和有機雷射器等領域中應用廣泛。由於採用多組分多色發光材料受制於相分離和不同顏色老化的問題,發展多發射的單一分子發光體是構築多色發光固體器件的最優選擇。但是根據Kasha規則,在固態或凝聚態中,分子的高級激發態將通過振動馳豫和碰撞迅速失活到達最低激發態,並在最低激發態輻射發光。
  • 研究人員發現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更加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研究人員確定了首個已知的天然發生的聲學超材料。傳統上,超材料被描述為一種人造複合材料,該材料經過工程設計以顯示出超過自然界中可用的物理性能。
  • 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河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摩擦起電誘導電致發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先後在《先進科學》和《納米能源》發表。
  • 基於聲學超材料的變壓器新型降噪技術獲突破
    近日,由中國電科院牽頭的基於薄膜聲學超材料的電力變壓器新型降噪技術取得重要突破,該技術可降低變壓器100Hz窄帶噪聲7dB,針對城市變電站低頻噪聲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中國電科院高級工程師馬裕超告訴《中國科學報》,薄膜聲學超材料是一種由特殊材料和結構組成的隔聲板材。
  • 當聲學遇見凝聚態(四)--聲學超材料研究的一點思考
    首先要說明的是,因為電磁波和聲波的相似性,也可以設計類似的超構材料(或者有時叫光子晶體)來調製光波。實際上光學超構材料的誕生是比聲學要早得多的。很多做聲學超構材料的課題組其實最開始都是做光學的,然後順便想嘗試一下看看聲學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現象。
  • 研究:聲學超材料可制隱形鬥篷
    中國研究者們製造除了了一種可調諧,密度接近於零的薄膜超材料,能夠有效地重建聲波的量子隧穿效應聲音穿過密度接近為零的薄膜的示意圖。最近,中國南京大學的科學家們用聚乙烯膜研製出了一種材料,可以實現上述效果。他們的最終產品,如在本周發表在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的《應用物理雜誌》中的論文所述,是一種有效密度接近於零(DNZ)的聲學「超材料」。這項工作可能會賦予傳輸網絡一些人們夢寐以求的性質,如實現尖銳拐角的高傳輸,高效的切波分裂和聲波隱形。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鋰電池固態電解質機理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全固態鋰電池因兼具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成為當前電池研究的熱點,而構築這一新型電池的關鍵在於找到合適的固態電解質材料。
  • 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舉報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王育竹院士開創的光抽運(POP)氣泡原子鐘研究基礎上,在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優化方面獲重要進展。
  • 可調控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馬驤團隊基於前期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基礎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玉奇研究員、李剛研究員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和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控制電子在不同能谷中的數量,進而產生谷極化是製成谷電子學器件的先決條件,因此探索具有魯棒性谷極化特性的材料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原子層薄的二硫化鎢中,導帶和價帶邊緣均具有兩個能量簡併的谷,是一種實現谷電子學的潛在材料。雙層二硫化鎢不但具有比單層二硫化鎢還要高的谷極化值,而且其可調的層間耦合作用為調控二硫化鎢的光學特性提供了額外的自由度,因此在谷電子學研究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用聲學超材料給聲音做一個「變焦鏡頭」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和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正致力於通過採用「聲學超材料」以與光學鏡片相同的方式來操縱聲音。Wejednc該研究小組展示了第一款動態超材料設備,其變焦目標是用於聲音的變焦鏡頭,被稱為「Vari-sound」。研究小組還建造了一個準直器(一種產生平行光束或輻射的設備),能夠從標準揚聲器以窄的定向束的形式發射聲音。
  • 原子級分散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成果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研究員劉洪陽告訴《中國科學報》:「如何選擇性將乙炔加氫到乙烯,而避免乙烯進一步氫化到乙烷,是這一反應急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劉洪陽帶領團隊致力於新型納米碳材料負載金屬催化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