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河北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

 

記者7月2日從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洪傑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團隊合作,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支持下,在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吸附除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類功能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提供了新的科學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和《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磷是水生生物的主要營養源之一,但過量磷將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和水質惡化。」王洪傑介紹,吸附是目前有效去除水體磷酸鹽汙染物的有效技術手段,環境友好、高吸附性能的新型吸附材料的開發是解決由磷酸鹽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的關鍵之一。過渡金屬氧化物材料展現出較好的吸附除磷應用前景,但其對磷酸鹽作用機制的研究尚待深入,吸附除磷效果也有待提高。

在鑭鐵羥基氧化物複合納米材料的製備及吸附除磷機理研究中,團隊成員清華大學吉慶華和於潔等人通過以鑭鐵硝酸鹽溶液為前驅體、以乙醇為溶劑進行材料合成實驗。發現晶格氧是複合金屬氧化物材料中與磷酸鹽作用的活性位點,鑭鐵雙金屬軌道雜化激活晶格氧至未配位態,增加了與磷酸鹽的相互作用。研究進一步發現,複合材料中鐵作為分散劑改變了鑭原有的棒狀結構,材料孔徑和孔體積增加,使材料與磷酸鹽作用的活性位點增加,從而促進了對磷酸鹽的吸附。該項研究為開發具有合理化學組成和孔結構的鑭鐵羥基氧化物高效除磷材料提供了科學線索。研究成果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

同時,團隊成員清華大學張弓和向超等人通過將鑭鋯金屬離子摻雜製備了鑭鋯複合氧化物材料,詳細考察了磷吸附前後鑭鋯複合氧化物材料的電子結構變化,討論了材料表面的磷吸附物種類型及含量,研究了鑭鋯複合氧化物的磷吸附強化機制。研究進一步發現,通過橋接氧的作用,雙金屬間發生電荷重組,驅使電子從材料中的鋯轉移至磷酸鹽,促進了材料對磷酸鹽的吸附作用。該研究開發了一種通用的高效除磷雙金屬氧化物材料的製備方法,與單金屬鑭或鋯氧化物相比,鑭鋯複合氧化物對磷酸鹽的吸附容量提升了近4倍。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此外,張弓和向超等人還通過鑭鋯複合氧化物材料的孔結構調控和吸附除磷性能機理探究,闡明了材料孔結構調控對材料表面金屬原子的配位環境的影響以及磷酸鹽的吸附效能和特徵,並揭示了孔結構調控下吸附材料對磷酸鹽吸附的強化機制。研究還發現,孔結構調控不僅通過孔對離子的聚集效應增強了吸附質到吸附材料表面的傳質作用,而且比表面積的增大使得表面的有效吸附活性位點數量增加,改善了磷酸鹽吸附性能。多孔性鑭鋯複合氧化物對磷酸鹽的吸附性能是無孔鑭鋯複合氧化物的2倍;經煅燒的多孔性鑭鋯複合氧化物磷酸鹽吸附量與煅燒前的材料相比無顯著降低,且吸附劑選擇性、穩定性及再生性能良好。該研究為開發具有合理孔結構的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高效除磷吸附材料提供了技術支持。相關成果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

相關論文信息: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1939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9b05397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377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範紅金團隊合作研究,在二維硫屬化合物二硫化鉬(MoS2)面內催化結構設計方面獲重要進展
  • 稀土材料在VOCs降解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其中稀土金屬由於其富含羥基、表面晶格缺陷和高溫穩定性,有強VOCs親和性,引入稀土金屬氧化物可很好地改善吸附材料的VOCs吸附性能和再生性。 工業應用的催化劑按照活性組分主要分為兩類: 1)貴金屬催化劑,如Pt、Pd、Rh等貴金屬,具有低溫高活性的特點,抗毒(硫)性強; 2)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如Cu、Co、Ni、Mn等過渡金屬氧化物以及鈣鈦礦催化劑。
  • 綜述 | 新型等離激元光學和過渡金屬二硫化物複合體系
    ,在納米光子學前沿基礎問題與納米光電器件設計中的研究進展。這一系列的二維材料主要包含:以石墨烯和氮化硼為代表的六元環狀單原子層;以過渡金屬硫化合物(MoS2, WS2)和金屬滷化物(PbI, MoCl)為代表的三原子層晶體;金屬氧化物(MnO2, WoO3)和雙金屬氫氧化物(Mg6Al2(OH)16)以及黑磷(Phosphorene)等。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滿足全固態雷射器實現多波段雷射輸出的關鍵核心材料,但目前仍缺乏性能優異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功能納米材料在重金屬汙染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重金屬汙染對水體生態和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危害,通過納米材料來去除重金屬是一個簡單便捷的方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以及研究。本文主要綜述了納米零價鐵、鐵氧化物、硫化鐵、碳納米管、石墨烯、錳氧化物、鋁氧化物、二氧化鈦、聚合物納米材料和殼聚糖納米材料等幾種納米材料對水中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
  •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有機-無機複合薄膜是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結合在一起,其在柵極介電材料的組裝方面具有廣泛應用。但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簡單的結合,往往容易面臨缺陷以及作用力弱等問題。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開發和研究具有高介電常數、低漏流和高擊穿電壓的功能器件對柵極介電薄膜材料和高電子傳輸二極體等電子器件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
  • 關於過渡金屬氧化物中,金屬與絕緣體的轉變,最完整的圖景出爐!
    對於今天的開創性研究來說,一個重要的相變是在被稱為「相關氧化物」材料中從金屬到絕緣體的相變。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相關氧化物(導電很少或沒有電阻(類金屬))由於溫度、壓力或其他外場的變化而改變為不導電(絕緣體)時會發生什麼,對超導和磁性等現象有了許多見解。
  • 科學家發現「單元素氧化物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餘焓、韓生和清華大學魏永革合作研究發現了「單元素氧化物催化劑」。相關研究成果近日連續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科學家在過渡金屬與碳混合團簇的研究中獲進展
    排球烯 河北師範大學劉英教授課題組在「過渡金屬與碳混合團簇
  • 碳與過渡金屬作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研究組與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碳與過渡金屬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
  • 氧化石墨烯複合態毒理效應研究獲進展
    作為石墨烯類納米材料,氧化石墨烯由於具有諸多優點,作為衛生醫學、化學化工、電子產品、環境保護技術等的關鍵功能材料迅速進入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同時,它也會不可避免地釋放到生態環境當中。同時,氧化石墨烯複合材料在水體中會釋放出氧化石墨烯,進入小球藻細胞內部或吸附在表面,影響小球藻的生長繁殖、葉綠素合成、體內活性氧自由基水平及代謝通路。  「因此,我們嘗試分析氧化石墨烯複合材料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 基於轉換類反應過渡金屬氧化物為無鋰正極的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
    尤其是,隨著金屬鋰電池和全固態鋰電池的發展,具有高能量密度無鋰/少鋰正極材料應用於固態電池逐漸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一直以來,在傳統鋰離子電池中,基於轉換類反應的過渡金屬氧化物(TMOs)一直作為負極活性材料。
  • 廈大在鈉離子電池層狀金屬氧化物正極材料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楊勇教授課題組在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空氣穩定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The stability of P2-layered sod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 ambient atmosphere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超級電容器材料缺陷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新型的混合超級電容器,相對於傳統的電化學雙層電容器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為開發下一代高效儲能設備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儲量充足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包括錳、鐵、鈷、鎳的氧化物材料,具備豐富的電化學反應活性位點,是新型的混合超級電容器中電池型電極材料的理想選擇。
  • 龐歡AEM最新綜述:過渡金屬基MOF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
    該綜述主要介紹了過渡金屬(Fe、Co、Ni)基MOF材料及其衍生物在超級電容器和鋰離子電池中的相關應用,概述了研究人員通過調控MOF材料的中心原子和配體等相關組成部分,進而優化電容器以及電池綜合性能的出色表現。
  • :類過渡金屬碳催化劑
    傳統加氫脫氧過程以過渡金屬為活性中心催化加氫和氫解,但中間產物(如芳烴)極易被過度加氫。相較於貴金屬催化劑,而非金屬催化劑往往只能作用於弱化學鍵的加氫或氧化脫氫,但針對氫解和無氧化脫氫反應幾無報導。例如,受阻路易斯酸鹼對(FLPs)可活化H2並催化還原烯烴和亞胺,但大多數FLPs在水或醇存在時易失活,限制了其應用。其它非金屬催化劑可採用水合肼或硼氫化鈉等氫源用於還原反應,但無法活化H2分子。
  • 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拓展並應用到金屬/碳化物催化體系,證明了該作用對於設計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   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MSI)是多相催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該作用常常會導致界面電荷轉移、金屬結構改變、分子吸附調變等現象,最終影響到催化反應性能,有關SMSI作用的研究大都涉及金屬/氧化物催化體系。過渡金屬碳化物擁有類貴金屬的電子性質,這賦予了它們非常獨特的催化性能。
  • 離子調控功能氧化物新進展:從單相材料的拓展到新型異質結構的設計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在過渡金屬氧化物材料中,多種自由度(電荷、自旋、軌道和晶格
  •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過渡金屬元素摻雜實現理想的n型透明導電氧化物
    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由於其同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導電性,被廣泛應用於平板顯示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智能窗等光電子器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