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過渡金屬氧化物中,金屬與絕緣體的轉變,最完整的圖景出爐!

2020-12-04 博科園

相變在科學研究中一直是至關重要的,從水到冰或蒸汽的變化就是一個簡單例子。對於今天的開創性研究來說,一個重要的相變是在被稱為「相關氧化物」材料中從金屬到絕緣體的相變。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相關氧化物(導電很少或沒有電阻(類金屬))由於溫度、壓力或其他外場的變化而改變為不導電(絕緣體)時會發生什麼,對超導和磁性等現象有了許多見解。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前主任Peter Littlewood和同事們提出:

迄今為止關於過渡金屬氧化物中金屬-絕緣體轉變的最完整圖景。這些相關氧化物吸引了科學家,因為它們有許多吸引人的電子和磁性。這種金屬-絕緣體轉變的調諧和控制一直是許多令人興奮的新物理和很有前途材料應用的來源,例如低功率和超快微電子。過去,科學家通常通過添加電子來調整這種金屬-絕緣體的轉變,新研究成果現發表在《自然》期刊上。之前幾十年的研究表明,調整氧化物晶體結構中電子不活躍。

但結構重要的『植物離子』的大小對轉變溫度也有很大影響。然而,造成這種效果的原因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電子上不活躍的植物離子的大小可以改變發生金屬-絕緣體轉變溫度,從接近絕對零度到遠高於室溫的溫度。相變溫度越高,越接近室溫,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就越有吸引力。本研究重點是一類重要的過渡金屬氧化物:鈣鈦礦。與氧一起,這些氧化物結合了一個電子活性離子和一個電子非活性植物離子。

後一種離子可以是許多稀土元素或鹼土金屬中的任何一種。因此,科學家可以在不改變相關化學物質的情況下,選擇相對較小或較大的原子尺寸。附圖左側顯示了鈣鈦礦型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基本晶體結構。每個單元格(灰色鑽石)有八個邊,氧原子(紅圈)位於六個尖端,過渡金屬(錳或鎳)隱藏在中心。綠色圓圈代表植物離子,或者是稀土,或者是鹼土金屬。關鍵的發現是確定稀土或鹼土金屬大小的影響,更改此元素的大小會更改引入到八邊單元中的傾斜角度,如附圖右側所示。

反過來,增加傾斜角度會導致八邊形單元中的各種變形和移動,由於內應力,這些單元可能會拉伸、收縮和旋轉。正是這些彈性自由度的動態波動導致了觀察到的熱效應,這些熱效應發生的溫度比單純基於電子活性離子早期模型中解釋的溫度要低得多。在上述機制的基礎上,研究小組能夠構建一種理論,捕捉由植物離子大小引起的傾斜角、金屬-絕緣體轉變溫度和鈣鈦礦晶體結構無序程度之間的關係。理論計算相對簡單,在絕對零度到315攝氏度以上的範圍內與實驗結果吻合較好。

重要的是,理論研究不僅適用於一種材料,而且適用於整個類別的材料,並有許多可能的應用,包括一些與阿貢正在進行和計劃中研究項目相關的應用。例如,在新興的下一代微電子研究領域,金屬-絕緣體轉變的改進調諧和控制有望在模擬大腦過程的計算機低功耗和超高速微電子領域實現重大飛躍。此外,參與阿貢世界級電池項目的科學家或許能夠利用這一理論作為靈感,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設計更好的正極材料。

博科園|研究/來自:阿貢國家實驗室參考期刊《自然》DOI: 10.1038/s41586-019-1824-9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科學:解開金屬,絕緣體過渡的秘密
    導語:通過使用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II(NSLS-II)提供的X射線技術,科學家們發現相關材料磁鐵礦中的金屬,絕緣體轉變是一個兩步過程。一種這樣的特性是導電性,其確定材料是金屬還是絕緣體。如果材料是良好的電導體,它通常是金屬的,如果不是,則它被稱為絕緣體。在磁鐵礦的情況下,無論材料是導體還是絕緣體,溫度都會發生變化。對於已發表的研究,研究人員的目標是觀察磁鐵礦在原子水平上如何變得更熱,從絕緣體變為金屬。
  • 過渡金屬氧化物析氧催化都是由氧氫氧化物實現的嗎?
    近年來,人們發現很多氧化物表面都會重構成氧氫氧化物,那麼過渡金屬氧化物析氧催化都是通過氧氫氧化物實現的嗎?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徐梽川教授就這一問題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發表觀點文章,敬請關注!近年來,電解水一直是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這是因為電解水制氫可以與清潔能源結合,實現零排放的氫能源結構。
  • 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絕緣體-超導體轉變
    銅氧化合物高溫超導體的母體普遍認為是反鐵磁的Mott絕緣體,超導電性的產生是通過摻雜引入載流子,壓制反鐵磁態導致的絕緣體-超導體轉變而實現的。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   記者7月2日從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洪傑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團隊合作,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支持下,在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吸附除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類功能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提供了新的科學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和《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 Adv.Mater.綜述: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
    圖1 Adv.Mater 將該文作為封面文章進行了鄭重推薦金屬氧化物的應用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其應用可以從微電子到醫藥。目前大量的研究進行了金屬氧化物薄膜及其納米結構的合成、組裝控制和直寫。本文除了提供給大家一個關於控制雷射材料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的綜述外,還對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和納米結構的不同的應用進行了綜述。
  •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過渡金屬元素摻雜實現理想的n型透明導電氧化物
    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由於其同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導電性,被廣泛應用於平板顯示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智能窗等光電子器件中。
  • 基於轉換類反應過渡金屬氧化物為無鋰正極的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
    尤其是,隨著金屬鋰電池和全固態鋰電池的發展,具有高能量密度無鋰/少鋰正極材料應用於固態電池逐漸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一直以來,在傳統鋰離子電池中,基於轉換類反應的過渡金屬氧化物(TMOs)一直作為負極活性材料。
  • 新量子開關能改變材料的量子特性,把金屬變成絕緣體
    在《自然物理》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方法,通過利用電子的自旋(即其固有的量子磁場)和圍繞原子核的軌道旋轉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精確控制這種電流。「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將材料中的導電開關從開到關。」該研究的第一作者Berend Zwartsenberg說,他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斯圖爾特布呂松量子物質研究所(SBQMI)的博士生。「這一激動人心的結果不僅擴展我們對導電機理的理解,還將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索已知的性質,如導電性、磁性和超導性,並發現可能對量子計算、數據存儲和能源應用很重要的新性質。」
  • 物理所鋨系氧化物新材料探索取得進展
    鈣鈦礦型過渡族金屬(Tr)氧化物從3d到5d氧化物,電子關聯強度發生明顯改變。通常在3d過渡金屬氧化物中有較強的電子關聯效應。而在4d氧化物中,單價態的4d氧化物逐漸呈現出巡遊磁性特徵。在5d氧化物中,電子關聯進一步減弱但是不可忽視。
  • 磁鐵礦在零下150度時,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磁鐵礦在零下150度時,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磁鐵礦(Fe3O4)是最著名的磁性鐵礦石,是磁石的來源,同時還具有作為電子器件中高溫電阻的潛力。當磁鐵礦冷卻到120 K(- 150°C)左右時,它突然從立方轉變為單斜晶體結構。同時,磁鐵礦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這種獨特的「費耳威相變(Verwey transition)」可用於電子設備的切換,其確切溫度取決於樣品的性質,比如顆粒大小和顆粒形狀。磁鐵礦可以製成薄膜,但在一定厚度(約100納米)以下,Verwey躍遷減弱,需要更低的溫度。
  • 過渡金屬磷化物用於高性能氣相光熱催化轉化CO2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年來,研究發現光碟機動氣相催化反應可以有效地將CO2溫室氣體轉變為燃料或化工原材料,由於該反應在緩解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具備潛在的經濟效益,進而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的研究中,實現光碟機動氣相催化CO2加氫反應的催化劑材料主要為納米尺度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
  • 在零下150度時,磁鐵礦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
    磁鐵礦在零下150度時,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磁鐵礦(Fe3O4)是最著名的磁性鐵礦石,是磁石的來源,同時還具有作為電子器件中高溫電阻的潛力。當磁鐵礦冷卻到120 K(- 150°C)左右時,它突然從立方轉變為單斜晶體結構。同時,磁鐵礦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
  • 物理所在反鐵磁金屬氮化鉻超薄膜的電子態相變研究中獲進展
    過渡金屬氮化鉻(CrN)是集這些優良物理特性於一身的理想材料之一。在室溫下,CrN塊材呈現金屬性,其載流子濃度約為1020cm-3,遷移率約為100cm2·V-1·s-1。當溫度低於10℃時,CrN的晶體結構從立方相轉變為斜方相,其磁基態也將從順磁性轉變為反鐵磁性,同時伴隨著電阻率突變。
  • 莫特絕緣體中難以捉摸的原子級磁性「信號」被揭曉!
    現在來自波士頓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在探索莫特(Mott)絕緣體的屬性時,揭示了這種獨特材料從絕緣體轉變為金屬時難以捉摸的原子尺度磁信號,該研究團隊現在在《自然物理》上發表了其研究發現。
  • 中科院團隊成功建立二維金屬氧化物宏量製備新方法
    據中科院網站10月16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在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製備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Facile Mass Production of Self-Supported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al Metal Oxides for Catalytical Applications(《簡易宏量製備適用於電催化應用的自支撐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為題發表在化學領域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化學通訊》)上。
  • 正極「新星」——無序巖鹽富鋰過渡金屬氧化物和氟氧化物的穩定性...
    基於此,亥姆霍茲研究所Holger Euchner等人通過計算,研究了富鋰過渡金屬(TM)氧化物和氟氧化物的結構穩定性以及擴散動力學,並重點研究了釩和鈦基化合物。通過研究不同的模型系統,從α層狀LiTMO2型化合物到富鋰Li2TMO3和Li2TMO2F的無序巖鹽結構,證明DRS氧化物只能由過量的Li來穩定。
  • 【技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的核心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在結構上以一個金屬—氧化物層—半導體的電容為核心(現在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多半以多晶矽取代金屬作為其柵極材料
  • 到底是金屬 還是 氧化物
    雖然該催化反應形式上很簡單,但是催化劑種類不同(氧化物,金屬,或者金屬/氧化物界面),反應條件不同(室溫/ 高溫;有無光照),相應地,催化反應的機理也各不相同。當反應壓力提升到8 torr(CO:O2=1:1)的時候,即更加切合實際的反應條件下, Pd表面的CO吸附從原有的橋位吸附轉變成頂位吸附(即藍移)。隨著反應溫度升高,催化劑的活性同樣出現階躍,同時該反應條件下,催化劑表面的CO覆蓋度也基本上為0(圖2);進一步提高反應的溫度,催化劑的活性並沒有得到提升(這時反應決速步為反應物分子從氣相中往催化表面的擴散)。
  • 龐歡AEM最新綜述:過渡金屬基MOF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
    本文中主要述及的過渡金屬基MOF主要針對Fe、Co、Ni三種在地球上儲量豐富的過渡金屬元素,由這三種元素構成的MOF已經成功在相關儲能設備上得到應用並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2.3 Ni基MOF及其衍生物的應用 在儲能器件中,MOF一般通過兩種途徑進行應用:一是通過以該材料作為前驅體碳化得到所需的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氧化物與碳的複合材料,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得到單種金屬氧化物或其與碳材料的複合物;二是直接利用製備得到的原
  • 遊走於邊緣 — 鐵電金屬
    其次,對每一元,追求其最佳表達,是人性中最自發的品質,所以才有「更高、更快、更強」。這表現在學術上,即運用典型和極致的體例來表達和烘託一元。比如,論述到「導體」或絕緣體,我們一定選擇那些導電行為最好最典型的材料作為對象來總結歸納我們的知識,故而在我們的知識體系中形成了以典型基元或元素表述的模式,使得我們所看、所聽、所觸和所學都是那些典型的概念和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