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下150度時,磁鐵礦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

2021-01-14 博科園

磁鐵礦在零下150度時,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磁鐵礦(Fe3O4)是最著名的磁性鐵礦石,是磁石的來源,同時還具有作為電子器件中高溫電阻的潛力。大阪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納米快報》上,由磁鐵礦製成的超薄納米線揭示了這種礦物有趣的特性。當磁鐵礦冷卻到120 K(- 150°C)左右時,它突然從立方轉變為單斜晶體結構。同時,磁鐵礦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

這種獨特的「費耳威相變(Verwey transition)」可用於電子設備的切換,其確切溫度取決於樣品的性質,比如顆粒大小和顆粒形狀。磁鐵礦可以製成薄膜,但在一定厚度(約100納米)以下,Verwey躍遷減弱,需要更低的溫度。因此,對於納米尺度的電子學來說,保存磁鐵礦這一關鍵特性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科學家研究使用了一種原始技術來生產只有10納米長度的磁鐵礦納米線,這種納米線具有精細的蠕變行為。正如研究合著者Rupali Rakshit所述:我們使用雷射脈衝將磁鐵礦沉積到MgO模板上。然後把這些沉積物蝕刻成金屬絲的形狀,在兩邊都接上金電極,這樣就可以測量納米線的電導率。

當納米線被冷卻到110 K(- 160℃)左右時,它們的電阻急劇增加,符合典型的Verwey行為。為了進行比較,研究小組還製作了一種表面面積為毫米的Fe3O4薄膜。它的Verwey轉變不僅較弱,而且需要溫度降到100 K。納米線明顯沒有晶體缺陷,特別是與薄膜不同的是,它們沒有被反相疇所困擾,在反相疇中原子圖樣會突然反轉。這些疇的邊界阻礙了金屬相中的導電。在絕緣體階段,它們阻止電阻率的出現,所以它們使Verwey躍遷變平。

納米線是如此的原始,以至於研究小組可以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直接研究Verwey躍遷起源。認為120k以下磁鐵礦絕緣性能是由於低溫晶體中的「三聚體」重複結構所致。研究人員估計了三分子的特徵長度尺度,與之前的研究結果非常接近。費耳威相變在能源轉換、電子和自旋電子學方面有許多潛在用途。如果能通過控制缺陷的數量來微調過渡,就能設想生產非常低能耗、但支持綠色技術的先進設備。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納米快報》上。

參考期刊《納米快報》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122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①回復「天象預報」可以看日食、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凌日、掩星及未來100年天象等各種預報數據,有趣天文奇觀及時更新;②回復「每日一天文圖」可以看NASA鏡像譯製更新的每天一張天文照片,美國宇航局各種如哈勃望遠鏡等拍攝的高清大美宇宙天文照片;③回復「科研日報」可以看每日全球權威科研信息及研究論文,如《natural》《science》期刊等,還有「博科園」中文編譯的科研日報;④回復「公式之美」購買人類最美54個公式,人類2600年精髓《公式之美》限量發售;⑤回復「索爾維會議」購買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人類科學界「最後的晚餐」高清、絕版、彩色修復照;人類最強大腦的罕見聚會,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張照片,能讓人類感嘆至今!⑥回復「DK博物大百科」購買6000多張珍貴照片,5000多個豐富物種,跨越地球45億年歷史,自然界的視覺盛宴《DK博物大百科》!

相關焦點

  • 磁鐵礦在零下150度時,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磁鐵礦在零下150度時,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磁鐵礦(Fe3O4)是最著名的磁性鐵礦石,是磁石的來源,同時還具有作為電子器件中高溫電阻的潛力。大阪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納米快報》上,由磁鐵礦製成的超薄納米線揭示了這種礦物有趣的特性。當磁鐵礦冷卻到120 K(- 150°C)左右時,它突然從立方轉變為單斜晶體結構。同時,磁鐵礦導電性急劇下降——從金屬變成絕緣體。
  • 科學:解開金屬,絕緣體過渡的秘密
    導語:通過使用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II(NSLS-II)提供的X射線技術,科學家們發現相關材料磁鐵礦中的金屬,絕緣體轉變是一個兩步過程。「相關材料具有有趣的電子,磁性和結構特性,我們試圖了解這些特性在溫度變化時或在光脈衝或電場的應用下如何變化」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Roopali Kukreja說道。一種這樣的特性是導電性,其確定材料是金屬還是絕緣體。如果材料是良好的電導體,它通常是金屬的,如果不是,則它被稱為絕緣體。
  • 中國科學家發現防曬霜中的有機分子,-150度低溫下現超導特性
    中國科學家近日發現,一種用於製造防曬霜的有機分子在零下150攝氏度進入超導狀態,不過結果本身還需要進一步驗證。2015年,一個德國科研團隊發現,硫化氫在零下70攝氏度(203開爾文)會進入超導態,這是目前記錄到的,能獲得超導態的最高溫度。然而,沒人能確定硫化氫超導現象的背後機理,只有人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假說。
  • 半導體及其導電性
    第一種說法,世界上固體分為三種:導體、半導體、絕緣體,半導體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固體。我們通常把導電性差的固體,如煤、人工晶體、琥珀、陶瓷等稱為絕緣體。而把導電性比較好的金屬,如金、銀、銅、鐵、錫、鋁等稱為導體。
  • 新量子開關能改變材料的量子特性,把金屬變成絕緣體
    「這一激動人心的結果不僅擴展我們對導電機理的理解,還將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索已知的性質,如導電性、磁性和超導性,並發現可能對量子計算、數據存儲和能源應用很重要的新性質。」打開金屬-絕緣體轉換開關從廣義上講,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歸類為金屬或絕緣體,這取決於電子通過材料和導電的能力。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絕緣體都是一樣的。
  • 從零下73度躍升到零下23度
    利用芝加哥大學附屬阿貢國家實驗室的先進技術,研究小組研究了一種材料,在這種材料中觀察到的超導性溫度約為零下23攝氏度——與此前的確認記錄相比,這一溫度躍升了約50度。儘管超導現象是在極高的壓力下發生,但這一結果仍然代表著在室溫下創造超導現象的一大步:科學家將這一現象應用於先進技術的最終目標。
  • 零下273度!將CPU冷卻到絕對零度
    INQ報導--根據New Scientiset預測,用不了多久,冷卻溫度達到0.1開氏度(零下273.05攝氏度)的微型冷卻單元便會面世。此微型冷卻單元由三層組成,分別為:金屬元件、絕緣體以及半導體元件。利用量子隧道效應在電壓作用下迫使金屬層中的電子穿過絕緣體進入半導體元件。
  • 金剛石「金屬化」技術將其可從絕緣體轉化為導體
    金剛石是一種有效的電絕緣體,但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一項新研究,情況可能並不總是如此。該研究小組計算出,使金剛石納米針變形,會使其導電性從絕緣體變為半導體,再變為高導電性金屬--然後再隨意變回來。材料的應變似乎是各行各業通常想要避免的東西,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可以使材料變得更好。
  • 拓撲絕緣體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受科學家青睞?
    那麼拓撲絕緣體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科普一下吧。什麼是拓撲絕緣體?按照導電性質的不同,材料可分為「導體」和「絕緣體」兩大類;而更進一步,根據電子態的拓撲性質的不同,「絕緣體」和「導體」還可以進行更細緻的劃分。拓撲絕緣體就是根據這樣的新標準而劃分的區別於其他普通絕緣體的一類絕緣體。
  • 為什麼零下273℃是宇宙最低溫度,1.4億億億億度是最高溫度
    272攝氏度比絕對零度(零下273.15℃)高將近1度。密封容器中的氣壓會下降「大約1/4」。而想要繼續往下探索就非常困難了,所有物質的導熱率都隨著溫度下降而急劇降低,這意味著,想要從某處將熱量向外傳導需要更長時間。同時物質的比熱,也就是變化單位溫度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隨溫度降低而變得極其微小。
  • 從絕緣體變成導電體甚至超導體 液態氘在高壓下被擠成「金屬」
    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和德國羅斯託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日前成功地在高壓下把液態氘(重氫)擠成類金屬,更接近生成固體金屬氫的最終目標。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雜誌上。氘為氫的一種穩定形態同位素,元素符號一般為D或2H,其原子核由一質子和一中子組成,在大自然的含量約為一般氫的7000分之一,可用於熱核反應,被稱為「未來的天然燃料」。
  • 最大能隙拓撲絕緣體
    宋志剛,楊金波,呂勁 按照導電性通常把晶體分為金屬、半金屬、半導體和絕緣體四類,
  • 新型電解液可使鋰電池耐受零下60度低溫
    摘要: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日前發布的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發的這種新技術還能提高電化學電容器的耐寒能力,把它能耐受的低溫極限從零下40攝氏度擴展到零下80攝氏度。研究人員說,他們將進一步研究提高電池和電化學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資源可再生性,並嘗試將低溫極限擴展到零下100攝氏度。
  • 中考物理知識點:不同物質的導電性
    中考物理知識點:不同物質的導電性   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鹼、鹽的水溶液等。   2、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 拓撲絕緣體的邊緣無損耗傳導
    半金屬二碲化鎢的原子薄層沿著晶體邊緣的狹窄的一維通道無損傳導電,因此,這種材料是一種二階拓撲絕緣體。通過獲得這種行為的實驗證明,巴塞爾大學的物理學家們擴大了拓撲超導候選材料庫。這一發現已經發表在《Nano Letters》雜誌上。拓撲絕緣體代表了一個關鍵的研究領域,因為它們有可能被用作未來電子學中的超導體。
  • 金屬材料「鈦」厲害
    金屬材料種類繁多,以鋼鐵應用最為廣泛。鋼鐵強度大,但容易生鏽;鋁合金重量輕,但不耐高溫;金屬銅導電性強,但密度大太重,也會生鏽。
  • 法國開發出高導電性有機金屬
    儘管有機材料經常被用作半導體,比如有機發光二極體和有機電晶體等,但擁有像金屬一樣的高導電性的有機材料仍然非常稀少。有機金屬研發領域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良好的導電性能要求材料具有很高的結晶度,但晶體結構卻不利於材料的加工和成型。現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類新的有機材料,不僅導電性高,而且非常柔軟、有彈性,成功克服了上述難題。
  • 水溶液的導電性與什麼因素有關?
    但在學習電的安全使用時,學習到:溼手或赤腳不要接觸開關、插座、插頭和各種電源接口;不要用溼布抹照明用具和電器設備。什麼情況下水能導電呢?老師說:純淨的水確實是不導電的,但由於自然界的水中溶有大量其他物質,因此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導電的。那麼,水溶液的導電性與什麼因素有關呢?於是我配製了食鹽水進行了以下實驗。
  • 物理所在反鐵磁金屬氮化鉻超薄膜的電子態相變研究中獲進展
    現代微電子器件不僅要求這些超薄材料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和透光性,而且要求它們具有更豐富的物理特性,如磁性、熱電性、延展性和抗腐蝕性等,為設計下一代移動智能多功能器件提供備選材料。過渡金屬氮化鉻(CrN)是集這些優良物理特性於一身的理想材料之一。在室溫下,CrN塊材呈現金屬性,其載流子濃度約為1020cm-3,遷移率約為100cm2·V-1·s-1。
  • 磁鐵礦主要分類
    各種含鐵礦物按其礦物組成,主要可分為4大類: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和菱鐵礦。由於它們的化學成分、結晶構造以及生成的地質條件不同,因此各種鐵礦石具有不同的外部形態和物理特性。 (1)磁鐵礦主要含鐵礦物為磁鐵礦,其化學式為Fe3O4,其中FeO=31%,Fe2O3=69%,理論含鐵量為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