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開發出高導電性有機金屬

2020-11-23 中國科學院

  儘管有機材料經常被用作半導體,比如有機發光二極體和有機電晶體等,但擁有像金屬一樣的高導電性的有機材料仍然非常稀少。有機金屬研發領域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良好的導電性能要求材料具有很高的結晶度,但晶體結構卻不利於材料的加工和成型。現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類新的有機材料,不僅導電性高,而且非常柔軟、有彈性,成功克服了上述難題。

  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刊》上的這項最新研究稱,當使用光脈衝照射時,該材料能夠重組其分子以糾正結構缺陷,因此,新材料可以組裝為低結晶度結構,然後通過一個光脈衝轉換成為具有高導電性的材料。

  「歷史上已經使用無機材料,如摻有雜質的矽、銅、銀等,開發出了很多電子設備。」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尼古拉斯·傑賽普說,「這些材料來自於有限的自然資源,需要進行昂貴的提取和處理,才能適用於製造業。另外,我們還面臨著電子垃圾的大問題,因為許多電子器件所用的無機材料對環境具有相當大的毒性,回收不僅困難而且成本昂貴。有機金屬則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它比較便宜,易於生產,而且環保。除了替代無機材料用於我們目前使用的電子設備中,我們還可以用其來構建具有新性質和結構的設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9日報導,這種新材料是一種由大量3-氨基三芳香基胺(TATA)分子堆疊構成的一維超分子聚合物。雖然這些有機納米線最初也會像其他有機材料一樣受到結構缺陷的影響,但向其施加相對低能量的光脈衝,可以糾正TATA分子堆疊時的角誤差,實際上賦予了這種聚合物自愈的能力。實驗結果表明,光脈衝照射將這種超分子聚合物的電導率提高了四個數量級。這也是首次證明,超分子聚合物也能擁有與最好的共軛聚合物類似的電子、磁性和光學特徵。

  由於具有重量輕、成本低、可一次性使用等優點,高導電性有機金屬在有機電子器件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包括透明電極、印刷電子電路、熱電材料和內存設備等。

  「未來的研究計劃既包括這些材料中在設備中的應用,也將涵蓋對其基本性質的探索。」傑賽普說,「在應用方面,我們正在嘗試將這些有機組件整合為適用於電子電路的金屬互連構件,測試這些材料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效率,以及開發用於可控垂直器件結構的方法。基礎研究方面的工作則涉及光學和等離激元光子學領域的操縱手段以及對材料導電性的進一步闡明和控制。」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開發出具有高導電性和粘塑性的液態金屬墨水
    為了生產這種高度可拉伸或可變形的設備,就必須要開發出電氣性能能夠承受嚴酷變形或機械損傷的電極和電路。近日,POSTECH-延世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具有高導電性和粘塑性的液態金屬墨水,研究成果已於2021年1月4日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 Materials》上。研究人員共同開發了電子設備傳統上使用金、銀或銅等硬金屬製成的電極和電路。
  • 金屬所研製出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純銅
    工業中應用的導電材料絕大多數是各種金屬和合金材料,強度和導電性是導體金屬材料的兩個至關重要性能,在工業應用中往往需要導體材料同時具有高強度和高導電性。例如導電磁鐵線圈中的導線既要承受巨大的電磁作用力,又要保持較低電阻以降低電流導致的溫度升高。高強度高導電性是超導磁鐵中導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性能。
  • 印度科學家將螢光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導電性提高十億倍
    印度科學教育與研究院的科學家們,通過使用導電聚合物填充螢光金屬有機框架MOF多孔材料,成功將MOF的導電性提高十億倍,同時使其具有螢光性。    金屬有機框架MOF是近二十年來被廣泛關注的一種多孔材料。該材料是利用有機配體與金屬離子間的金屬-配體配位作用,自組裝形成的超分子網絡結構,因其多孔和海綿狀結構而具有催化性和氣體吸附性。        印度科學家發現,MOF的可調性和穩定性允許人為對其導電性能進行簡單的控制,而這種操作在現存金屬材料中難以實現,MOF這種導電可塑性將會促使新一代的電子產品的產生。
  • 一種高導電性透明金屬有機骨架物薄膜
    金屬有機框架(MOFs)以其優良的特性和廣泛的應用而備受關注。然而,當應用於透明導電薄膜器件時,其導電性差且透光率低。因此提高MOF基材料的導電性和透光性成為最棘手的難題。近日,浙江大學彭新生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將高導電性PEDOT:PSS引入透明金屬有機骨架ZIF-8薄膜中並成功合成具有高導電性、高透光性的PEDOT:PSS@ZIF-8 (PPZ)金屬有機骨架複合薄膜的有效方法。
  • 具有軟陰離子晶格的高導電性抗鈣鈦礦
    一種新的原子結構排列方式顯示出開發更安全的固體材料電池的希望。京都大學綜合電池材料科學研究所(iCeMS)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型的 "抗鈣鈦礦",有望取代目前鋰離子電池中使用的易燃有機電解質。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有機半導體研究獲新突破:有效改善有機太陽能電池導電性!
    導讀近日,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使得電子在太陽能電池和其他有機半導體常用的材料中傳輸得更遠。這項突破性科研進展有望使得低成本、無處不在的太陽能電池變為現實。「臭名昭著」,它減緩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 既透明又導電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薄膜,你見過嗎?
    浙江大學彭新生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將高導電性PEDOT:PSS引入透明金屬有機骨架
  • 有機半導體導電性會受到水的影響!
    林雪平大學有機電子實驗室設計的熱電有機電晶體(圖片來源:Thor Balkhed)林雪平大學開發的基於n型有機電化學電晶體的互補邏輯電路(圖片來源:Thor Balkhed)林雪平大學有機電子實驗室開發的基於纖維素的傳感器。
  • 研究人員成功破譯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內部結構
    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在過去幾年中因各種潛在的應用而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度,特別是自從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典型的絕緣材料也可以被製成導電材料以來。由於MOFs的多孔性和導電性的非凡組合,這一發現為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催化劑和專用化學傳感器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 科學網—有機太陽能電池進化出「新物種」
    近日,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李永舫院士團隊教授李耀文等人在《中國科學—化學》(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上發表文章,他們利用銀納米線摻雜透明導電聚合物,並與納米壓印的網格銀柔性基底複合,製備出了低面電阻、可見光高透過率的新型柔性透明複合電極,基於此電極的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超過了12%。
  • :二維半導體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製備及其在有機自旋閥中的應用
    金屬有機框架 (MOFs) 材料是由金屬節點和有機配體共同連接的晶態多孔聚合物,該材料在催化、氣體存儲與分離、化學傳感等領域展現出了獨特的優異性質
  • 高導電性和高量子效率NDI聚集誘導發光材料
    重慶大學譚陸西副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化工大學顧星桂教授課題組合作,將傳統高電子遷移率的半導體分子萘四醯二亞胺(NDI)與聚集誘導發光(AIE)模塊三苯乙烯結合,設計製備了一個兼具高載流子遷移率及強近紅外固體發光的雙極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其在生物成像中展現出了良好的穿透性。
  • PCB的有機金屬納米表面塗覆技術介紹
    而新開發的有機金屬OM(Organic Metals)的表面塗覆層,儀有50nm,而更重要的是一一在50nm厚度OM表面塗覆層中,它們由90%左右是導電聚脂(Conductive Polymer)材料和1 0%的金屬Ag(實際上Ag僅為4nm的厚度)來組成的,因此它優越於目前所有的表面塗覆材料。
  • 新一代半導體:雙螺旋有機金屬框架材料
    (Sourav Saha,Clemson College of Science)研究人員利用近年來熱門的金屬有機框架(MOF)結構造出一種雙螺旋結構材料,是下一代半導體可用的新材料,其導電性能更好,而且生產過程無需現代半導體所需的高溫技術,室溫下可以生產。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碳納米材料因具備高的導電性、優異的化學穩定性、獨特的微觀結構等物理性質,在環境、能源、催化、電子器件和聚合物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是擁有高的比表面積、多孔結構、理想的雜原子摻雜等特徵的碳納米材料,其應用將更加具有競爭力。傳統碳化低蒸氣壓的自然產物(如纖維素和澱粉)很難控制所得碳材料的微觀結構和雜原子摻雜。
  • 元素周期表中哪種金屬元素的導電性最好?
    就導電性而言,最高的元素是銀,其次是銅和金。銀還具有所有元素中最高的導熱率和最高的光反射率。不過,儘管銀是最好的導體,但銅和金在電氣應用中卻更常用,因為銅價格便宜並且金具有更高的耐腐蝕性,而銀失去光澤後外表面的導電性會降低。
  • 研究人員開發出高效純藍色有機發光二極體
    有機發光二極體(簡稱OLED)以其鮮豔的色彩和可形成超薄甚至柔性器件的能力而聞名,它利用含碳分子將電轉化為光。與液晶技術採用液晶有選擇地阻擋覆蓋多個像素的濾光背光源的發射不同,OLED顯示屏的紅、綠、藍三個獨立的發光像素可以單獨開啟和關閉,從而產生更深的黑色並降低功耗。然而,藍色OLED在效率和穩定性方面一直存在瓶頸,需要在效率、色彩純度、成本和壽命之間進行權衡。
  • 法國科學家發現「金屬氫」
    日前,法國科學家Paul Loubeyre等人在《自然》雜誌上撰文指出——緻密氫在極端壓力和低溫下顯示出光學反射率的不連續且可逆的變化,這可歸因於氫相變為金屬態。這是迄今為止能證明金屬氫存在的最有力證據。儘管Loubeyre以及同行們均表示,研究還沒有結束,但絲毫不影響這一裡程碑式發現的重要意義。
  • 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作為新的導電固體材料家族展現了廣泛的應用潛力,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催化、傳感、電學器件、熱電器件和自旋閥等應用領域展現了誘人的潛力。
  • 華東師大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近期,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後劉超與導師萬晶晶、餘承忠教授合作,在金屬有機框架(MOF)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從方法、原理、結構及應用等多個方面開展了創新研究,為MOF基複合材料的設計開發提供了新思路。MOF是一類由金屬離子或團簇和有機配體連接而成的多孔晶體材料,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在吸附分離、傳感、異相催化、能源轉化及藥物傳遞等眾多領域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