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半導體研究獲新突破:有效改善有機太陽能電池導電性!

2020-12-05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近日,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使得電子在太陽能電池和其他有機半導體常用的材料中傳輸得更遠。這項突破性科研進展有望使得低成本、無處不在的太陽能電池變為現實。

背景

太陽能,作為一種典型的新能源,具有清潔、可再生、無汙染、易獲取等優勢。或許,不久的將來,太陽能的利用將變得更加有效且便捷。太陽能電池在我們周圍將變得無處不在,例如:窗戶和牆壁、汽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物體上都會看到太陽能電池。

不同於如今廣泛使用的無機太陽能電池,有機物能夠由廉價的柔性碳基材料例如塑料製成。製造商們以不同的顏色和配置,成捲地大批量生產,再小心翼翼地將它們層壓到幾乎任何物體表面。

有機成分組成的光伏太陽能電池,相對於現有的無機矽太陽能電池,優勢更加明顯。例如,它們更廉價、更易製造、輕量、柔軟、透明。此外,許多有機材料都可以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和紅外線部分,但是可以傳播我們肉眼能檢測到的可見光部分。所以,有機太陽能電池可以安裝在我們周圍物體的表面吸收能量,並且並不是容易被人眼看到。

(圖片來源:Richard Lunt / 密西根州立大學)

然而,有機物導電性差已經「臭名昭著」,它減緩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創新

近日,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使得電子在太陽能電池和其他有機半導體常用的材料中傳輸得更遠。這項突破性科研進展有望使得低成本、無處不在的太陽能電池變為現實。

(圖片來源:Robert Coelius,密西根州立大學工程系)

一篇發表於1月17日的《自然》雜誌的論文詳細描述了這一研究成果。這項研究標題為「在光敏有機異質結構中釐米級的電子擴散」 (Centimeter-Scale Electron Diffusion in Photoactive Organic Heterostructures),得到了美國能源部 SunShot 項目和美國空軍科研辦公室的支持。

技術

密西根州立大學工程系教授 Stephen Forrest 表示:「多年以來,人們都將有機物導電性差當成一項不可避免的事實。然而,這項研究表明情況並不總是如此。」Forrest 認為這項發現將改變遊戲規則。

這裡不得不提及單質碳的第三種同素異形體:富勒烯(Fullerene) 。富勒烯是指任何由碳一種元素組成,以球狀,橢圓狀,或管狀結構存在的一類物質。很像足球的球型富勒烯也叫做足球烯,或音譯為巴基球。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團隊證實:一薄層富勒烯分子上,如果有一個點被光子撞擊得鬆散,電子則可以從那點起傳輸可達幾釐米。而在當今的有機電池中,電子只能傳輸幾百納米或者更近的距離。因此,它代表著一種顯著的改善。

電子從一個原子移動到另外一個原子,形成了太陽能電池或者電子元器件中的電流。如今的無機太陽能電池或者其他半導體中使用的材料,例如矽,緊緊地束縛住了原子網絡,讓電子更容易地穿過材料。

但是,有機材料的單個分子之間的連接更加鬆散,因此會囚禁住電子。一直以來,這就是有機電子器件的致命要害。但是新發現顯示,對於特殊應用來說,可以稍稍改變有機電子器件的導電性。

讓電子在有機半導體中更加自由移動,其更加深遠的意義。例如,如今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表面必需覆蓋導電電極,導電電極會將電子聚集到它們開始產生的地方。但是,自由移動的電子卻可以遠離起始點進行聚集。這將可以使得製造商們能將導電電極縮小成不可見的網格,從而為用於窗戶和其他表面的透明電池鋪平了道路。

密西根州立大學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研究生、論文作者之一Burlingame 表示,最初發現這個現象來源於一次意外,團隊正在進行有機太陽能電池架構實驗,希望提升其效率。他們使用一項稱為「真空熱蒸發」的普通技術,對於C60富勒烯進行分層,每一層都由60個碳原子組成,位於有機電池的產電層上方。在產電層中,太陽光中的光子撞擊電子,使得電子與它們相關聯的分子之間的連接變得鬆散。在富勒烯頂部,他們放置了另外一層以防止電子逃脫。

他們發現之前在有機物中從未發現的現象:電子不受約束地通過材料傳輸,甚至到達電池產電層外部。經過幾個月實驗,他們決定採用富勒烯形成所謂「勢阱」,這種低能量區域防止帶負電荷的電子與產電層中剩下的正電荷重新結合。

(圖片來源:Robert Coelius,密西根州立大學工程系)

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系的研究生研究員、論文作者之一 Caleb Cobourn 表示:「你可以將勢阱當成一種峽谷,電力跌落到其中,就無法出來。所以它們繼續在富勒烯層中自由移動,而不是在產電層中重新結合,而它們通常會重新結合。」

價值

Quinn Burlingame 表示:「這項發現賦予我們一個新契機,有利於我們設計有機太陽能電池和其他有機半導體器件。長距離電子傳輸為器件架構帶來了許多新的可能性。」

Forrest 表示,這項科研探索廣泛的用途,例如太陽能電池,現在都是理論上的。但是,他感到激動的是,這項探索在理解和開發有機半導體特性方面的深遠意義。

Forrest 表示:「我相信,無處不在的太陽能對於我們這個持續變暖和不斷擁擠的星球來說很關鍵。並且,這意味著太陽能電池可以出現在日常物體例如建築立面和窗戶上。這樣的技術將幫助我們以更加廉價和幾乎不可見的方式生產電力。」

關鍵字

太陽能、電池、有機電子

參考資料

【1】http://ns.umich.edu/new/multimedia/videos/25377-semiconductor-breakthrough-may-be-game-changer-for-organic-solar-cells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有機太陽能電池進化出「新物種」
    ■本報見習記者 辛雨 在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各項技術中,將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太陽能電池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技術之一。其中,有機太陽能電池是新興起的一個研究方向。因有機材料具有柔性好、重量輕、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等優勢,有機太陽能電池對大規模利用太陽能、提供廉價電能具有重要意義。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天津8月10日訊(記者 陳欣然)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刷新世界文獻記錄
    新華社天津8月10日電(張建新 吳軍輝)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設計、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
  • 綜述: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在發電窗戶、建築集成光伏、農業溫室等領域的巨大潛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本文綜述了有機材料、半透明頂電極和器件工程的最新進展,指出了實現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所面臨的挑戰,以促進該領域的發展。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目前,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主要以晶矽等無機半導體材料為活性層製備而成,存在工藝複雜、成本高、原材料生產過程能耗大和汙染重等缺點。這類太陽能電池由於無機半導體本身的剛性結構,難以製備柔性電子器件。柔性電子器件,特別是基於有機材料的光電器件,是未來電子器件發展的一大趨勢。因此,製備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強、環境友好的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正成為各國科學家的研究目標。
  • > 新突破!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暴增32%(圖)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如果用鎵磷共摻,通過磷補償,可以有效解決光衰減,電池的效率也會得到很好保持,有利於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浙江大學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德仁出席第十二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並做發言。專題直播:第十二...
  • 南開團隊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重大突破 光電轉化效率達12.7%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補吸光策略構建了一種具有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實現了12.7%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
  •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結構與製作技術
    有機太陽能電池,有利用光電化學的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和藉助有機EL逆過程實現光電變換的有機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兩種。本文主要介紹有機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的開發。並闡述了其有關的發電原理和安裝中的關鍵技術。高分子系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最大特點是:相當於p型半導體的π共軛高分子與相當於n型半導體的電子受體分子混合,藉助這一混合物的相分離,構建了接合界面的整塊異質結。引入這一相分離結構,是因為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經過了激勵子(exciter)的擴散。OTFSC首先是由π共軛高分子或者電子受體分子的光吸收,產生激勵子。
  • 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形貌控制研究獲進展
    具有帶隙高度可調、質輕、柔性、低成本等顯著特點的有機太陽能電池是新一代光伏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 【科技前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實現新突破
    雙面(bifacial)光伏電池是一種正面和反面都可以接受光照而產生電流、電壓的器件。在同等面積下,雙面電池單位面積發電量比單面電池有了極大的提升,平均高出10%~35%左右,已經成為一種降本增效的新興高效光伏發電技術。近年來,憑藉吸光係數高、載流子壽命長、電荷遷移率高等優異性能,基於有機金屬滷化物半導體吸光材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一直廣受關注。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陳永勝介紹,從20世紀70年代起步的有機電子學及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研究,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機遇。與以矽為代表的無機半導體材料相比,有機半導體具有成本低、材料多樣性、功能可調、可柔性印刷製備等諸多優點。目前,基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顯示屏已經實現了商業化生產,並在手機和電視顯示屏中獲得廣泛應用。
  • 可用於汽車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在太陽能電池中,可利用有機分子混合物,吸收陽光並將其轉換成電能。此外,這種電池還能應用於汽車車身等曲面。這一發現挑戰傳統觀念,有助於早日實現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應用。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10/406373.htm在基本的有機太陽能電池中,有機半導體薄膜夾在兩個電極之間。該薄膜將有機半導體層中產生的電荷提取到外部電路中。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電極表面需要達到100%導電,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取電荷。
  • 全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有機太陽能電池作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相比較於傳統的矽基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成本低、柔性、可大面積印刷製備等優點。目前製備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的主流策略是使用聚合物給體和非富勒烯受體材料構建活性層。但聚合物材料在製備過程中通常存在分子量和分散度難以精確控制、難提純、材料的批次穩定性差等問題,相應製備的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重複性降低,不利於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 法國開發出高導電性有機金屬
    儘管有機材料經常被用作半導體,比如有機發光二極體和有機電晶體等,但擁有像金屬一樣的高導電性的有機材料仍然非常稀少。有機金屬研發領域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良好的導電性能要求材料具有很高的結晶度,但晶體結構卻不利於材料的加工和成型。現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類新的有機材料,不僅導電性高,而且非常柔軟、有彈性,成功克服了上述難題。
  •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突破,能否替代矽並大規模安裝?
    太陽能的效率有多高?以及哪種電網存儲方式最有效?儘管如此,我確實認為很明顯,太陽能將在我們的能源基礎設施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截至到2018年,太陽能僅佔美國能源產量的1.6%,但增長迅速。目前使用的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都是矽基的。
  • 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將含能電子關起來—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合肥3月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羅毅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江俊教授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提出了首個自適應開關的有機分子太陽能電池設計
  • 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
    導讀近日,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地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解決與有機太陽能電池中光學活性層厚度相關的問題。這種新方法將促進工藝設計,並進一步推進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如今,佔主導地位的太陽能電池仍是以無機半導體為主要材料製成的,單晶矽、多晶矽和非晶矽系列的矽基太陽能電池的商業應用最為廣泛。但是,傳統的矽基無機太陽能電池具有製造成本昂貴、製造能耗大、汙染高、工藝複雜等缺點。此外,傳統的無機太陽能電池是笨重、剛性、易碎的,不便於運輸以及靈活的安裝使用。
  • 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達12.7%
    他們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補吸光策略構建了一種具有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實現了12.7%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近日,該成果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有機太陽能電池以具有光敏性質的有機(包括高分子)材料作為半導體材料,通過光伏效應產生電壓,進而形成電流, 實現太陽能發電。
  • 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相對於傳統的無機太陽能電池,新一代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PV)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應用前景,提高其光電轉化效率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
  • 華威大學研究人員開發有機太陽能電池 可用於汽車曲面車身
    ,在太陽能電池中,可利用有機分子混合物,吸收陽光並將其轉換成電能。此外,這種電池還能應用於汽車車身等曲面。這一發現挑戰傳統觀念,有助於早日實現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在基本的有機太陽能電池中,有機半導體薄膜夾在兩個電極之間。該薄膜將有機半導體層中產生的電荷提取到外部電路中。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電極表面需要達到100%導電,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取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