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2020-11-28 新華網客戶端

陳永勝和他的科研團隊 吳軍輝攝/光明圖片

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的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劉茜攝/光明圖片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柔性特徵和該研究工作的主要結果示意圖

從遠古自然火的利用,到鑽木取火,直至煤炭、石油的利用,人類文明的發展本質上是能源利用能力的發展。迄今為止,人類當代文明和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基礎之上。到了21世紀,由於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儲量的擔憂,以及化石能源在開採與使用過程中衍生的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使得人們將探索的目光投向綠色可持續的能源領域,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

「唯有解決高效利用太陽能的科學問題,才是人類永續發展之路。」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斷言,「太陽是萬物之母,能源之『源』。每時每刻抵達地球的太陽光能量若能被利用萬分之二,即可滿足目前人類社會的全部能源需求。」也正因為如此,陳永勝教授和他的團隊將自己的科研使命濃縮為一句話——「向太陽要能源」!

1.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望商業化應用

在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各項技術中,太陽能電池,即利用「光生伏打效應」將光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器件,是當前已獲得廣泛應用,同時也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技術之一。

長期以來,人們更多地以晶矽等無機材料為基礎製備太陽能電池。但是這種電池生產存在工藝複雜、成本高、能耗大、汙染重等弊端。能否找到一種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強、環境友好的新型有機材料研製出新型太陽能電池,眼下正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

「以地球上最豐富的碳材料為基本原料,通過技術手段獲得高效低成本的綠色能源,對於解決目前人類面臨的重大能源問題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陳永勝介紹,從20世紀70年代起步的有機電子學及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的研究,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機遇。

與以矽為代表的無機半導體材料相比,有機半導體具有成本低、材料多樣性、功能可調、可柔性印刷製備等諸多優點。目前,基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顯示屏已經實現了商業化生產,並在手機和電視顯示屏中獲得廣泛應用。

而基於有機高分子材料作為光敏活性層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材料結構多樣性、可大面積低成本印刷製備、柔性、半透明甚至全透明等優點,具有無機太陽能電池技術所不具備的許多優良特性。除了作為正常的發電裝置外,在其他領域如節能建築一體化、可穿戴設備等方面亦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引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極大興趣。

「特別是近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光電轉化效率不斷刷新。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有機太陽能電池已經到了商業化的『黎明前夕』。」陳永勝說。

2.突破瓶頸:努力提高光電轉化效率

制約有機太陽能電池發展的瓶頸在於光電轉化效率偏低。提高光電轉化效率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的首要目標,也是其實現產業化的關鍵。因此,製備出高效率、低成本以及重現性良好的可溶液加工活性材料,則是提高光電轉化效率的基礎。

陳永勝介紹,早期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物的給體材料的設計合成,活性層是基於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的本體異質結構。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推進,以及器件工藝對材料的更高要求,具有確定化學結構的可溶液處理寡聚小分子材料開始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

「這類材料具有結構單一、易提純、光伏器件結果重現性好等優點。」陳永勝說,早期,大多數小分子溶液處理成膜性不好,因此主要採用蒸鍍的方法製備器件,使其應用前景受到很大限制。如何設計合成性能良好並具有確定分子結構的光伏活性層材料,是科學家們公認的關鍵難題。

憑藉對該研究領域敏銳的洞察力和審慎分析,陳永勝果斷選擇了當時具有重大風險和挑戰的新型可溶液加工處理的有機小分子和寡聚物活性材料作為太陽能發電研究的突破點。從分子材料設計,到光伏器件的製備優化,陳永勝帶領科研團隊夜以繼日展開科研攻關,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建構出具有鮮明特色的寡聚小分子有機太陽能材料體系。

從效率5%到超過10%,再到17.3%,他們在不斷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他們提出的設計理念和方法被科學界廣泛應用。十幾年來,他們在國際著名雜誌發表了近300篇學術論文,申請獲得50多項發明專利。

3.轉化效率一小步,能源界一大步

陳永勝一直在思考:有機太陽能電池到底能達到多高的效率,能否最終媲美矽基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產業化應用的「痛點」在哪裡,如何去破解?

在過去幾年中,雖然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迅速,光電轉化效率已突破14%,但是與無機和鈣鈦礦等材料製備的太陽能電池相比,效率仍然偏低。雖然光伏技術應用要考慮效率、成本和壽命等多項指標,但效率始終是第一位的。如何發揮有機材料的優勢,通過優化材料設計和改進電池結構及製備工藝,從而獲得更高的光電轉化效率?

從2015年開始,陳永勝團隊開始進行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方面研究。他認為,要達到甚至超過以無機材料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技術性能的目標,設計疊層太陽能電池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方案——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揮有機/高分子材料具有的結構多樣性、太陽光吸收和能級可調節等優點,獲得具有良好太陽光吸收互補的子電池活性層材料,從而實現更高的光伏效率。

基於上述思路,他們利用團隊設計合成的系列寡聚小分子製備獲得12.7%的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刷新了當時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效率,研究結果發表在領域頂級期刊《自然·光子學》,該項研究入選「2017年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究竟有多少提升空間?陳永勝和他的團隊系統梳理分析了目前有機太陽能領域材料和器件方面數以千計的文獻和實驗數據,結合自身的研究積累和實驗結果,預測出有機太陽能電池包括多層器件實際可達到的最高光電轉化效率,以及對理想活性層材料的參數要求。基於此模型,他們選用在可見和近紅外區域具有良好互補吸收能力的前電池和後電池的活性層材料,獲得了驗證效率為17.3%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把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按照我國2016年43.6億噸標準煤當量的能源需求計算,如果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提高一個百分點,相應的能源需求由太陽能電池來產生,就意味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億噸。」陳永勝說。

有人說,矽是資訊時代最重要的基礎性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陳永勝看來,矽材料也有其缺點:「且不說矽材料在製備過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能源和環境代價,它的硬、脆特性也難以滿足未來人類對於『可穿戴』器件的柔性要求。因此,以具有良好的可摺疊的柔性碳材料為基礎的技術產品將是新材料學科可預見的發展方向。」(記者 陳建強 劉茜 通訊員 吳軍輝)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到了21世紀,由於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儲量的擔憂,以及化石能源在開採與使用過程中衍生的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使得人們將探索的目光投向綠色可持續的能源領域,比如太陽能、風能、水能……跳轉閱讀→化學加電子名片功能上線,行業「營銷化學武器」真的來了!  「唯有解決高效利用太陽能的科學問題,才是人類永續發展之路。」
  • 領跑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
    十幾年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團隊始終致力於碳納米材料、有機功能材料及其在能源轉化與存儲等方面的研究。他們開發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光電轉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2004年,陳永勝從美國回到母校南開大學任教,建立了以碳材料為基礎的綠色能源材料和應用研究團隊,並在2007年開始進行有機太陽能發電和以碳納米材料為基礎的儲電方面的研究。當時整個領域處於低谷,光電轉化效率在5%左右。許多研究者對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未來發展不抱信心,甚至紛紛退出。
  • 未來的太陽能電池: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系統
    與由晶體矽製成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相比,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生產成本更低且更具柔性 製造過程中的靈活應用和高能效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們像箔一樣薄且柔軟,可以適應各種基材。可以通過使用的宏模塊來「調整」吸收太陽光的波長。塗有吸收紅色和紅外光譜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辦公室窗戶不僅可以屏蔽熱輻射,而且還可以同時發電。
  • 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新翹楚
    π(pi),讀音「派」,是一個神奇的希臘字母。同時,基於專項的科學研究成果,科學家們還發展出具有自主產權的柔性器件製備與集成技術,有力推動我國在這一戰略新興產業上發展,為有機電子工業顛覆未來生活做好了科學與技術的準備。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的新翹楚熱電效應是一種基本的並且普遍存在的能量轉換現象。基於這一效應,利用溫差發電以及在電場驅動下製冷都能實現。
  • 我科學家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轉化光電率最高紀錄
    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介紹該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已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天津8月10日訊(記者 陳欣然)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 新突破!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暴增32%(圖)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傳統矽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約為22%;而在2018年,OxfordPV研製出這款含有鈣鈦礦層的太陽能電池板,它的效率可以達到27.3%。(來源:微信公眾號「集邦新能源網」ID:EnergyTrend)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板...
  • 中國科學報: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世界之「最」誕生記
    而太陽能是近些年來全球最為關注的綠色清潔能源。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的未來選擇  目前已商業化應用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是以晶矽等無機原料製備的,其原材料及電池構築生產工藝複雜,存在生產成本高、能耗大、汙染嚴重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和發展。因此,發展成本低、環境友好、高效的新型太陽能技術成為新能源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
  • 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課題組:單結有機太陽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新紀錄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42435119300327相關進展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課題組: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機太陽電池效率超過10%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和張志國副研究員:為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構建強吸收窄帶隙聚合物受體
  • 科學網—有機太陽能電池進化出「新物種」
    ■本報見習記者 辛雨 在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各項技術中,將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太陽能電池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技術之一。其中,有機太陽能電池是新興起的一個研究方向。因有機材料具有柔性好、重量輕、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等優勢,有機太陽能電池對大規模利用太陽能、提供廉價電能具有重要意義。
  • 領跑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 ——訪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
    本報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吳軍輝  日前,陳永勝團隊「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十幾年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團隊始終致力於碳納米材料、有機功能材料及其在能源轉化與存儲等方面的研究。他們開發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光電轉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
  • 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望成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
    導讀近日,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地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解決與有機太陽能電池中光學活性層厚度相關的問題。這種新方法將促進工藝設計,並進一步推進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圖片來源:MIT)儘管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優點很多,然而其「光電轉化效率」一直無法與無機太陽能電池媲美。然而可喜的是,近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已增至10%以上,達到了可商業化應用的水平。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與有機太陽能電池區別介紹
    除了有機太陽能電池之外,目前有許多公司致力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開發,如Solaronix,Dyesol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必須使用電解質。轉化效率在10%以上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都是採用液態電解質的,液態電解質有著較大的環保性問題,採用固態或者凝膠態電解質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效率與有機太陽能電池接近,在6%——8%左右,因此電解液是目前制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核心問題。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瑞士洛桑高等理工大學(EPFL)的GrÄatzel教授發明的,因此也稱GrÄatzel電池。
  • 辣椒「聯手」太陽能電池,共創綠色未來
    含有辣椒素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來自中國和瑞典的科學家發現,決定辣椒辛辣程度的化合物——辣椒素,可能是製造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秘密武器。由此,我們將得到目前為止電荷傳輸效率最高的多晶MAPbI3太陽能電池。「在未來,利用綠色、可持續的森林生物材料添加劑技術製造無毒、無鉛鈣鈦礦材料將成為一種趨勢。」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論文作者保秦燁說,「我們希望最終能夠生產完全綠色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將其發展為一種新的清潔能源。」
  •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突破,能否替代矽並大規模安裝?
    第三種:也是新聞的焦點,是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這些都是由有機聚合物製成,因此也使用豐富的材料,不需要任何稀有或珍貴的材料。有機太陽能電池有兩個限制,一個目前是致命的,另一個不是。不那麼致命的限制是效率,它們的效率只有目前市場上矽太陽能電池的一半左右。
  • 研發出環保有機太陽能電池
    有關發現已被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收錄於「最佳科研電池圖表」。這是首次有香港的研究成果,被收錄於這份記錄全球過去四十年太陽能電池發展史的重要圖表當中。 「最佳科研電池圖表」自1976年開始,記載史上轉換功率最高的各種太陽能電池類別。由科大化學系顏河教授團隊研發、輸出功率達百分之11.5的有機太陽能電池,近日刷新該圖表「新興有機太陽能電池」類別的最新世界紀錄。
  • 可用於汽車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在太陽能電池中,可利用有機分子混合物,吸收陽光並將其轉換成電能。此外,這種電池還能應用於汽車車身等曲面。這一發現挑戰傳統觀念,有助於早日實現太陽能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在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中,電極和集光有機半導體層之間的界面處,設有額外的透明層。對於優化設備中的光分布和提高穩定性,這些透明層必不可少。當然,前提是必須將電荷傳導到電極上。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能夠同時滿足所有要求的材料並不多。
  • 透明太陽能電池帶我們進入個人化能源新時代
    作為未來清潔能源的主力,太陽能已經顯示出巨大潛力,全世界的環保主義者都在想方設法提高太陽能發電技術,現在科學家推出一種創新設計,用於開發高功率透明太陽能電池來源︱韓國國立仁川大學圖︱網絡如今,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導致的大氣汙染和氣候變化備受關注,用綠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為研究熱點,這促成了研究人員提出「個人化能源」概念,「個人化能源」意味著不限地點的現場發電成為可能。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刷新世界文獻記錄
    新華社天津8月10日電(張建新 吳軍輝)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設計、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
  • 南開科研成果《Science》發表 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最...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