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課題組:單結有機太陽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新紀錄

2021-02-15 高分子科技

參考文獻:

Jun Yuan, Yunqiang Zhang, Liuyang Zhou, Guichuan Zhang, Hin-Lap Yip, Tsz-Ki Lau, Xinhui Lu, Can Zhu, Hongjian Peng, Paul A. Johnson, Mario Leclerc, Yong Cao, Jacek Ulanski, Yongfang Li, Yingping Zou*, Joule, 2019, 3, 1-12.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42435119300327

相關進展

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課題組: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機太陽電池效率超過10%

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和張志國副研究員:為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構建強吸收窄帶隙聚合物受體

華南理工大學曹鏞院士團隊在聚合物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華南理工大學葉軒立教授、黃飛教授團隊研發可隔熱控溫、可發電節能的新型光伏窗戶薄膜

向自然學習-南昌大學陳義旺教授團隊首次提出貽貝仿生法提高氧化鋅耐彎折性實現有機太陽能電池柔性設計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中科院化學所侯劍輝研究員課題組採用揮發性固體添加劑優化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形貌

國家納米中心周惠瓊研究員課題組:有機太陽能電池界面修飾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焦點

  • 鄒應萍:降低A-DA-D-A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電壓損失
    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林克平大學的高峰教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李永舫教授等人從這一角度出發,討論了開路電壓、CT態特性和分子特性之間的關係,並對降低高性能NFA OSCs中的電壓損耗的設計策略提出了他們的理解。
  • 南京大學譚海仁教授團隊:創造疊層太陽能電池效率新記錄
    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為目前大面積
  • 鄒應萍:光電轉換率超過12%的氯化非富勒烯受體基有機光伏電池
    到目前為止,關於氯化反應的報導還很少,這種端基氟化的方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並被廣泛用於微調有機受體材料的內在性質。 然而,對有機光伏(OPV)電池的影響仍然不明確。最近,中南大學鄒應萍課題組報導了一種以苯並三唑為缺電子核,2Cl-ICs
  • 《JACS》效率達13.7%,有機太陽能電池獲進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中南大學趙富穩教授【綜述】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近日,國際頂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25.245)發表了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特聘教授趙富穩與瑞典林雪平大學高峰教授合作
  • 美國研發世界上最高效的太陽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達到了 47.1%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研究出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最高能量轉換效率達到了 47.1%。 雖然這些轉換效率的記錄經常被打破,但至少就目前而言,47.1% 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可以稱得上世界上最高效的太陽能電池。
  • 密西根大學打造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8.1%,透光率...
    (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的能效新紀錄,從而向摩天大樓提供能源的做法又邁進了一步。該團隊使用有機的或碳基的設計,而不是傳統的矽材料,實現了8.1%的轉換效率和43.3%的透光率。雖然電池有輕微的綠色,但它們更像太陽鏡和汽車窗戶的灰色。
  • 密西根大學打造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8.1%,透光率43.3%
    由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的能效新紀錄,從而向摩天大樓提供能源的做法又邁進了一步。該團隊使用有機的或碳基的設計,而不是傳統的矽材料,實現了8.1%的轉換效率和43.3%的透光率。雖然電池有輕微的綠色,但它們更像太陽鏡和汽車窗戶的灰色。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為目前大面積
  • Y18:調節非富勒烯受體的缺電子核心得到超17%單節有機太陽能電池
    在開發高性能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OSC)方面,尋找有效的分子設計策略以實現高效的電荷產生和較小的能量損耗是長期存在的挑戰。最近,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的李永舫教授聯合報導了Y系列非富勒烯受體,它具有缺電子稠環核結構(典型的Y6),這為實現高外部量子效率(~ 80%)同時保持低能量損失(~ 0.57 eV)打開了新的大門。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暴增32%(圖)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傳統矽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約為22%;而在2018年,OxfordPV研製出這款含有鈣鈦礦層的太陽能電池板,它的效率可以達到27.3%。(來源:微信公眾號「集邦新能源網」ID:EnergyTrend)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板...
  • 吉林大學王曉峰教授課題組構築全新太陽能電池體系取得突破
    地球上的自然光合成生物體通過10億年以上的進化,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從光能到化學能的轉化體系,可以實現從光能捕獲到能量傳遞並最終實現電荷分離的全部過程。葉綠素分子是自然界當中儲量最為豐富,對環境最為友好的功能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將葉綠素及其衍生物作為主要素材製備新型太陽能電池,既可以實現廉價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通過模仿天然體系的光能轉化過程,實現潛在的高光電轉換效率。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1976年出生的葛子義,1999年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2004年獲中科院化學所博士學位,2005年前往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從事有機光電研究。2009年,33歲的葛子義回國,受聘華東理工大學教授。2010年,加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擔任「有機光電化學」學科帶頭人、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課題組組長至今。「光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活性層研究我們就做了將近8年。」
  • 顏河&張茂傑:17%效率!PM7替代PM6再次刷新單結二元PSC最高值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PSCs)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由於PSCs具有靈活性、半透明性和卷對卷加工的特性等優點,PSCs的商業化具有樂觀的前景。然而,由於活性層的穩定性不足和目前所需材料的成本高,要實現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雙光子上轉換太陽能電池的理論效率達63%
    (日本神戶)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太陽能電池結構,其使用雙光子上轉換來實現高於50%的理論轉換效率。第一種原型的實驗驗證了上轉換確實發生了。新結構能夠吸收太陽光的長波長光譜分量,該分量的能量低於半導體的帶隙,並且通常會透過光伏電池並且損失掉。傳統單結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上限約為30%,這意味著入射太陽光的大部分能量不被太陽能電池所吸收,多餘的光子能量不是透過太陽能電池就是變成熱量。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太陽能電池效率為46%,是通過四聯電池實現的。
  • 南大譚海仁團隊: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 北京大學: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通過單邊延展合成稠環電子受體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CS, DOI: 10.1021.jacs.9b08988)。
  • 南開大學創下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17.3%的新紀錄
    有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進步速度,可說是一日千裡,4 月份才有科學家突破 15% 的紀錄,近日中國南開大學團隊更是將效率提升至 17.3%
  • 23.7%光電轉換效率 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合作發表了窄帶隙鈣鈦礦及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以《Combin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Mixed Tin-Lead Perovsk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