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創下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17.3%的新紀錄

2021-02-15 太陽能發電網

有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進步速度,可說是一日千裡,4 月份才有科學家突破 15% 的紀錄,近日中國南開大學團隊更是將效率提升至 17.3%,還表示突破到 20% 以上並非不可能。

矽晶太陽能為目前最常見的成本效益比最高的太陽光電技術,商業化轉換率達 15%~22%,更有 20~25 年的可用壽命,只是由於其轉換效率預期難以再突破,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其他更高效率、低成本與無毒太陽光電技術。

其中,有機太陽能製作材料部分或全部為有機物,可溶解於油墨中、再用噴塗或是印刷製造,電池成本有望比一般矽晶太陽能電池還要低,具有可大量製造、價格低廉、材地柔軟可撓曲等特性,未來甚至可結合到衣服、窗戶或是汽車上。

但與此同時,它們也存有轉換效率低與穩定性不高等問題,因此目前尚未達到商業化。不過,近期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有所進展,以往效率僅停留在 11%~12% 左右,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科研團隊 4 月已開發出轉換效率達 15% 的有機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更可達 20 年,可說是相當大的突破。

根據估計,假如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達 15%,並擁有 20 年的可用壽命,每度電僅 7 美分,美國平均電價則為每度電 10.5 美分,顯示有機太陽能的成本優勢相當大。

而近日,中國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的團隊更帶來轉換效率高達 17.3% 的有機太陽能,並指出「材料分子結構鬆散」為有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認為電子移動率低會限制活性層的厚度,無法有效利用太陽光。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柔性特徵和本工作主要結果(圖:南開新聞網)

於是,南開大學團隊決定用透過串聯方式,將兩種不同的有機材料層結合在一起。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勝表示,串聯型有機太陽能電池不僅可以克服上述難題,還可以充分發揮有機材料的特性,兩種不同的材料更代表著太陽能電池可吸收不同波段的光,能有效地利用太陽光,最終產生更多電流。

科學家透過不同材料讓光吸收範圍相互互補,像是前側材料可吸收 300~720 納米波長的光,另一材料則負責 720~1,000 納米。就好比現在也有團隊將矽晶結合鈣鈦礦太陽能,讓鈣鈦礦負責將綠光、藍光轉換為電能,矽則負責紅光、近紅外光。

 「依據我們提出的半經驗模型預測,有機太陽能電池(墊層)的最高轉化效率理論上可以達到20%以上。本次工作中,我們同時也對電池的壽命進行了初步試驗,發現166天實驗後電池效率僅降低4%。未來,我們將繼續設計新的材料,在進一步提高能量轉化效率的同時,針對電池壽命問題進行系統的實驗,爭取讓有機太陽能電池早日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陳永勝說。

團隊也相當看好有機太陽能的發展與應用,認為該技術距離商業化不遠,陳永勝博士甚至將有機太陽能與 OLED 相比較,並表示 OLED 所使用的材料與有機太陽能差不多,其物理原理也是一樣的,只是不同方向而已:一個是將太陽能轉換成電力,OLED 則是將電轉換成光。

目前 OLED 已經達成商業化,也被廣泛用於手機與高階電視,因此陳永勝認為有機太陽能或許可在五年達成商業化。該研究已發表在《Science》。

(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天津8月10日訊(記者 陳欣然)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我國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光電轉化效率世界紀錄
    近日,南開大學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聯合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達17.3%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了該領域的世界最高紀錄。  研究人員利用半經驗模型,從理論上預測了有機太陽能電池實際可以達到的最高效率和理想活性層材料的參數要求,再採用適合的活性層材料和成本低廉與工業化生產兼容的溶液加工方法,製備得到了兩端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成果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且穩定性優異,在經過166天連續測試後,性能損失僅為4%。
  • 南開科研成果《Science》發表 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最...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刷新世界文獻記錄
    新華社天津8月10日電(張建新 吳軍輝)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設計、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斷言,「太陽是萬物之母,能源之『源』。每時每刻抵達地球的太陽光能量若能被利用萬分之二,即可滿足目前人類社會的全部能源需求。」也正因為如此,陳永勝教授和他的團隊將自己的科研使命濃縮為一句話——「向太陽要能源」!
  • 我科學家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轉化光電率最高紀錄
    【科技前沿】    本報天津8月11日電(記者陳建強、劉茜 通訊員吳軍輝)11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陳永勝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介紹該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已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世界紀錄新型CIGS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23%
    從漢能移動能源官微獲悉,2019年9月14日,漢能旗下美國MiaSolé Hi-Tech Corp,與歐洲Solliance Solar Research公司聯合發布,其合作研發的新型柔性CIGS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23%,是該項電池新的世界紀錄。
  • 新紀錄!密西根大學打造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8.1%,透光率...
    新紀錄!密西根大學打造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8.1%,透光率43.3%  Evelyn Zhang • 2020-08-19 14:14:36 來源:前瞻網
  • 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的新方法
    大多數太陽能電池都是由矽等無機材料製成的,有機材料太陽能電池具有輕巧、靈活、製造成本低的特點,甚至可以採用印刷製造的方式,因此無機材料太陽能電池受到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儘管目前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真正完全替代矽太陽能電池,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就是提高電能轉換效率,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選擇正確的材料組合
  • 美國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18.6% 創新紀錄
    18.6%的孔徑轉換效率相對於全尺寸光伏組件的18.2%的轉換效率輕鬆擊敗了之前多晶矽PERC電池太陽能組件創下的全尺寸轉換效率17.7%的紀錄(數據基於19.1%的孔徑效率和已發布的組件數據)。  6月15日,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宣布創下了碲化鎘薄膜光伏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新世界紀錄:單個完整的太陽能組件孔徑效率可達到
  • > 新突破!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暴增32%(圖)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傳統矽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約為22%;而在2018年,OxfordPV研製出這款含有鈣鈦礦層的太陽能電池板,它的效率可以達到27.3%。(來源:微信公眾號「集邦新能源網」ID:EnergyTrend)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板...
  • 17.3%的光電轉化效率
    據報導,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設計、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
  • 南開團隊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重大突破 光電轉化效率達12.7%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補吸光策略構建了一種具有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實現了12.7%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
  • 中國科學報: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世界之「最」誕生記
    2018年8月,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科學》。
  • 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課題組:單結有機太陽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新紀錄
    Johnson, Mario Leclerc, Yong Cao, Jacek Ulanski, Yongfang Li, Yingping Zou*, Joule, 2019, 3, 1-12.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42435119300327相關進展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課題組: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機太陽電池效率超過10%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和張志國副研究員:為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構建強吸收窄帶隙聚合物受體
  • 晶矽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新進展:日本26.3%、德國31.3%
    傳統的晶矽太陽能電池之理論轉換效率天花板,依技術差異大約介於23~25%之間,最高可達29.1%。透過多層次構造搭配矽材料,日本KANEKA與NEDO、德國Fraunhofer ISE分別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高到了26.3%與31.3%,雙雙創下個別技術的新紀錄。
  • 新紀錄!密西根大學打造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8.1%,透光率43.3%
    由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無色透明太陽能電池的能效新紀錄,從而向摩天大樓提供能源的做法又邁進了一步。該團隊使用有機的或碳基的設計,而不是傳統的矽材料,實現了8.1%的轉換效率和43.3%的透光率。雖然電池有輕微的綠色,但它們更像太陽鏡和汽車窗戶的灰色。
  • 太陽能面板轉換效率數據被刷新到17.3%
    First Solar公司今天表示,其碲化鎘太陽能技術測試單元創造下了新的世界紀錄:17.3%的太陽能可被轉換成電能,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部證實了這一消息
  • 領跑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
    十幾年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團隊始終致力於碳納米材料、有機功能材料及其在能源轉化與存儲等方面的研究。他們開發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光電轉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2004年,陳永勝從美國回到母校南開大學任教,建立了以碳材料為基礎的綠色能源材料和應用研究團隊,並在2007年開始進行有機太陽能發電和以碳納米材料為基礎的儲電方面的研究。當時整個領域處於低谷,光電轉化效率在5%左右。許多研究者對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未來發展不抱信心,甚至紛紛退出。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記者 吳軍輝)11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