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0-11-22 南開大學新聞網

論文截圖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11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

  文章介紹,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

  柔性電子器件,特別是基於有機材料的光電器件,是未來電子器件發展的一大趨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其中,獲得高性能的柔性透明電極是實現高效柔性有機光電器件的前提,也是目前該領域的核心難題。但是,如何獲得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低表面粗糙度以及製備方法簡單、綠色的柔性透明電極依然是巨大的挑戰。」陳永勝說。

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示意圖

  由於缺乏上述高性能的柔性透明電極,目前柔性有機光電器件的性能仍大幅度落後於相應的剛性器件。柔性透明電極通常採用幹法(如蒸鍍)或溶液處理(如狹縫印刷、納米壓印或電紡絲等)工藝製備。相比於幹法製備,溶液處理方法製備柔性電極具有成本低,可大規模「卷對卷」印刷製備等優點,發展潛力巨大。

  在逾滲閾值理論指導下,陳永勝團隊利用高分子電解質,根據離子靜電相互排斥原理,一步法製備了具有「類網格」結構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該柔性透明電極實現了優異的性能,其中方阻10 Ω sq-1,透光度92%(550 nm),品質因子(FoM)可達416,表面粗糙度低,且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以及製備方法簡單、綠色。

a) 銀納米線薄膜的sem斜截面圖,b) 大面積(12.25 cm2)柔性透明電極照片;c) 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結構

  為證明其在有機光電器件中的實用性,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基於該柔性透明電極的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表明,該電極可適用於不同類型活性材料以及單結及疊層光伏器件。製備的柔性光伏器件與使用商業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單結和疊層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分別實現了13.1%和16.5%的光電轉化效率,並表現出優異的機械性能,連續彎曲1000次(彎曲半徑r = 5 mm),器件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5%以上。

  「除了應用於有機太陽能電池,這一低成本高性能柔性透明電極在其它柔性電子如有機發光二極體、電晶體、傳感器等領域也將有極大的應用潛力。」陳永勝說。

  據了解,該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天津市科委和南開大學相關科技項目支持。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19-0315-1

相關焦點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天津8月10日訊(記者 陳欣然)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南開團隊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重大突破 光電轉化效率達12.7%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補吸光策略構建了一種具有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實現了12.7%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
  • 最近,南開人又取得了哪些科研突破?
    研獲新型柔性製冷方式「扭熱製冷」首次實現醛或酮對氮雜芳環的烷基化 助力新藥新材料研發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發展合成新物質碳-芳基糖苷新策略揭示引發急性白血病新分子機制 助力靶向藥物研發在抗流感病毒新藥研發領域獲新進展
  • 南開大學在《自然·電子》上發文,在柔性透明電極方面取得突破!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日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上發表了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進一步。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刷新世界文獻記錄
    新華社天津8月10日電(張建新 吳軍輝)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設計、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
  • 南開科研成果《Science》發表 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最...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時代的寵兒。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
  • 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課題組:單結有機太陽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新紀錄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42435119300327相關進展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課題組: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機太陽電池效率超過10%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和張志國副研究員:為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構建強吸收窄帶隙聚合物受體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時代的寵兒。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
  • 南開大學創下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17.3%的新紀錄
    有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進步速度,可說是一日千裡,4 月份才有科學家突破 15% 的紀錄,近日中國南開大學團隊更是將效率提升至 17.3%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斷言,「太陽是萬物之母,能源之『源』。每時每刻抵達地球的太陽光能量若能被利用萬分之二,即可滿足目前人類社會的全部能源需求。」也正因為如此,陳永勝教授和他的團隊將自己的科研使命濃縮為一句話——「向太陽要能源」!
  • 【中國科學報】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時代的寵兒。  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完成的「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陳永勝、萬相見、黃毅、田建國、王成揚)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柔性特徵和該研究工作的主要結果有機太陽能電池是解決環境汙染、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之一,其在質輕、柔軟、半透明
  • 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 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
  • 國產材料再突破,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達12.7%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作為解決環境汙染、能源危機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成本低、柔性高、工藝簡單、環境友好等方面遠遠優於傳統太陽能電池。  多年來,陳永勝教授團隊對有機光伏器件材料篩選和構築工藝進行了深入系統地研究,開發了一系列可溶液處理的高效率寡聚物型分子活性層材料,並於2015年獲得了超過10%的光電轉換效率。
  • 中國科學報: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世界之「最」誕生記
    2018年8月,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科學》。
  • 葛子義: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領跑者
    1976年出生的葛子義,1999年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2004年獲中科院化學所博士學位,2005年前往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從事有機光電研究。2009年,33歲的葛子義回國,受聘華東理工大學教授。2010年,加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擔任「有機光電化學」學科帶頭人、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課題組組長至今。「光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活性層研究我們就做了將近8年。」
  • 石墨烯透明陽極的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本文要點:介紹具有摻雜的石墨烯透明陽極和300nm厚的光敏層的超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3層石墨烯被確定為電池最適合設計。採用3層摻雜石墨烯陽極的0.2cm2電池可獲得6.85%的高功率轉換效率。厚的光敏層與3層摻雜的石墨烯陽極的組合可產生創紀錄的1.6cm2大的柔性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