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 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附股)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

柔性電子器件,特別是基於有機材料的光電器件,是未來電子器件發展的一大趨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其中,獲得高性能的柔性透明電極是實現高效柔性有機光電器件的前提。除了應用於有機太陽能電池,這一低成本高性能柔性透明電極在其它柔性電子如有機發光二極體、電晶體、傳感器等領域也將有極大的應用潛力。

相關上市公司:

天壕環境:參股深圳市華科創智技術有限公司,後者擁有全球的銀納米線技術,提供柔性透明導體全套解決方案,打造以全新柔性透明電極為核心的全產業鏈;

貴研鉑業實施了銀納米線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

相關焦點

  • 國產材料再突破,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16.5%的光電轉化效率
    據悉,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
  • 納技術 理化所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在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柔性透明電極在電子與光電子產業的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製備眾多電子與光電子元器件不可缺少的光電功能材料。目前,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在透明有機聚合物基底上,採用溶膠-凝膠、化學氣相沉積、真空蒸發沉積、濺射沉積、脈衝雷射沉積等方法引入氧化銦錫(ITO)導電薄膜。
  • 中國科大成功研製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組圍繞如何高效宏量組裝納米導電基元,特別是銀納米線,開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成功研製了基於納米線組裝體的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為今後規模化製備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彈性導體提供了新的製備技術。
  • 南開大學在《自然·電子》上發文,在柔性透明電極方面取得突破!
    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進一步。
  • 科學家研發出大型可拉伸透明電極
    透明電極可以使電流流過,這對於基於太陽能電池和觸控螢幕的顯示設備至關重要。目前,基於銦錫氧化物(ITO)的透明電極已商業化使用。基於ITO的透明電極由具有非常低的可拉伸性且非常脆弱的金屬氧化物薄層製成,因此,ITO電極不適用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而柔性和可穿戴設備有望成為電子設備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具有可拉伸性的透明電極。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CCS Chemistry | 錐形纖維陣列引導,寫出一片柔性透明電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劉歡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由錐形纖維陣列引導的液體可控輸運、轉移的簡單策略,可用於大面積(5*5cm2)直寫十字交叉取向的銀納米線薄膜的製備,基於此構築的柔性透明電極具有優異的性能,方阻為21.4 Ω sq-1,透光度為93.8 %,進一步製備了柔性透明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器件,效率可達到15.47%。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文章介紹,陳永勝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
  • 理化所高性能銅網格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新進展
    已報導的銅基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基於銅納米線網絡和銅網格的透明電極,在實際應用中面臨兩個主要難題:一是製備過程比較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生產;二是微納尺度的銅極易被氧化,降低材料的導電性能。這些問題極大地限制了銅基透明電極的進一步應用。
  • 中國團隊取得柔性透明電極技術突破 新成果性能不輸市面產品
    中國團隊取得柔性透明電極技術突破 新成果性能不輸市面產品  黃琨 • 2019-11-09 19:41:41
  •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開發出大型可拉伸透明電極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宣布開發出一種製造大面積波浪形納米銀線網絡電極的新技術,該電極不僅具有可拉伸結構,還具有較高的導電性與透明性。透明電極對基於太陽能電池和觸控螢幕的顯示設備至關重要。當前,基於氧化銦錫(ITO)的透明電極已經得到了商業化應用,但製造過程中用到的金屬氧化物薄層使其可拉伸性變得極差且非常脆弱不適用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因此,開發具有可拉伸性的透明電極對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極為重要。通常,銀納米線的直徑只有幾十納米,且體積小、可彎曲、導電性能優異。因此,銀納米線隨機組成的納米線網絡可以用來製造高透明度的柔性電極。
  • 二維碳化鈦Mxene,下一代柔性LED的透明電極材料新選擇
    二維碳化鈦Mxene,下一代柔性LED的透明電極材料新選擇美國和韓國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首個以二維碳化鈦MXene作為柔性透明電極的高效柔性發光二極體。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和導電性的柔性透明導電電極(TCE)的開發是下一代顯示器的關鍵要求之一,因為傳統的TCE銦錫氧化物(ITO)易碎。已經提出了多種材料,例如石墨烯,導電聚合物和金屬納米線,但是它們的電導率不足,功函數低和電極製造複雜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兼具優異的導電性、可見光透過性和柔韌性,已經成為傳統透明導電薄膜材料氧化銦錫(ITO)的有力競爭者,有望在柔性電子器件中逐漸替代ITO材料。上述研究成果為獲取性能優異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提供了新的製備思路,也為其實現在柔性電子器件的實際應用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礎。  以上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企業合作研發項目的資助。
  • 光電轉換效率為23%的高性能四電極鈣鈦礦/無機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無機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最大挑戰是研發與金屬有機滷化鈣鈦礦材料兼容的高電導透明電極。基於銀納米線的透明電極會和鈣鈦礦材料反應而影響電池的長期穩定性。傳統磁控濺射透明半導體氧化物過程中產生的高能顆粒會破化鈣鈦礦材料而降低電池性能。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在國內,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自2000年開始從事共軛高分子轉入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 柔性電致變色器件中的納米電極材料
    銀納米線銀納米線是指直徑為納米級、長度微米級的1D的銀納米結構。銀納米線薄膜具有與商業化ITO薄膜類似甚至更好的導電性和透光率,這是由於其內在的高導電性,多孔結構和更大的比表面積。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低成本和大尺寸連續製造銀納米線薄膜已經迅速發展,商業化的透明導電銀納米線薄膜已經面市並用於商業化產品。
  • Scientific Reports:極易摺疊且高度透明的納米纖維電極
    近年來,柔性透明電極在許多可穿戴光電器件中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可摺疊透明電極具有光學透明性,低電阻和高水平的極端彎曲韌性,且不會顯著降低其電性能。通常,電阻率和光學透射率遵循相反的趨勢。因此,實現電阻率和光學透射率之間的最佳平衡,以獲得高導電透明電極是一大挑戰。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在國內,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自2000年開始從事共軛高分子轉入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 【中國科學報】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  在國內,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自2000年開始從事共軛高分子轉入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