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滷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具有高性能、低價溶液製備工藝、以及匹配的禁帶寬度,在矽太陽能電池的基礎上集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非常大的潛力來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從而降低光伏電能的成本。鈣鈦礦/無機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最大挑戰是研發與金屬有機滷化鈣鈦礦材料兼容的高電導透明電極。基於銀納米線的透明電極會和鈣鈦礦材料反應而影響電池的長期穩定性。傳統磁控濺射透明半導體氧化物過程中產生的高能顆粒會破化鈣鈦礦材料而降低電池性能。熱蒸發工藝沉積的超薄金屬電極(<10納米)可以有效的避免沉積透明電極過程中對金屬有機滷化鈣鈦礦的破化,但是目前基於超薄金屬電極的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還有待提高。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黃勁松教授、陳波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報導了光電轉換效率為16.5%的超薄金屬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同時利用近紅外增強型矽電池得到鈣鈦礦/無機矽疊層太陽能電池具有23.0%的光電轉換效率。單純熱蒸發沉積超薄金屬電極會得到島狀金屬顆粒而形成不連續的薄膜,這嚴重降低了電極的電導率。因為銅的表面能比金大,沉積1納米的銅可以大幅提高超薄金電極的透光性、電導率和成膜性。反溶劑懸塗法製備的平整金屬有機滷化鈣鈦礦薄膜可以避免表面粗造度對超薄金屬電級性能的影響。相比於19.4%的不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超薄金屬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以保持85%的光電轉換效率,同時在太陽光穿透過電池後還保留60%左右的近紅外光。考慮到矽底電池在疊層電池中主要利用近紅外光,因此提高矽電池在近紅外波段的光電轉換效率非常重要。ITO頂電極和Ag背電極是造成近紅外波段的寄生吸收的主要來源。他們利用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的IZO代替ITO頂電極,同時在背電極引入MgF2反射層來減少光到達Ag電極的比例,從而大幅提高矽電池在近紅外波段光電轉換效率,>700納米的太陽光對應的Jsc提高了1.6mA/cm2。近紅外增強型矽電池利用太陽光穿透半透明鈣鈦礦頂電池後餘下的近紅外光仍然具有6.5%的光電轉換效率。相比於19.4%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21.2%的矽電池,四電極鈣鈦礦/無機矽疊層太陽能電池將光電轉換效率大幅提升到了23.0%。
相關工作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DOI: 10.1002/aenm.201601128)上。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離子傳輸研究取得進展:低電場下的甲胺離子移動首次被證實
氟化策略誘導高效率小分子太陽能電池給體材料
基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一體化「光電容器」
具有強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寬帶隙聚合物材料用於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點擊以上標題可以閱讀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官方微信平臺
聚焦材料新鮮資訊
材料大牛VS新秀訪談
MVC論文排行榜每月新鮮出爐
熱愛科研的你還在等什麼,快加入我們一起微互動吧!!!
微信號: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國
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公眾號或媒體如需要轉載,請聯繫: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關注材料科學前沿,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閱讀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