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ature/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文章大盤點!

2020-11-22 騰訊網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自2009年被第一次報導其優異的光伏性能,經過十餘年的迅速發展,最新認證的光電轉換效率(PCE)已從最初的3.8%增長到25.5%。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在太陽能電池、發光器件等多個領域均有應用,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近期發表在NS頂刊上的重要成果。

01

Atomic-scale microstructure of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雖然節節攀高,但是由於鈣鈦礦本身對電子束等束流敏感,因此其微觀機理的研究進展緩慢。該團隊通過原子級透射電子顯微鏡測試,成功獲得了FAPbI3鈣鈦礦薄膜的原子級分辨照片,照片展示了高度有序的原子陣列、清晰分明的晶界以及鈣鈦礦與PbI2的交界面,同時沒有發現晶格中長程無序的現象。在測試中作者發現由於電子束導致FA+離子損失,留下部分未被佔用的鈣鈦礦晶格,隨後會進行重新排列,這也解釋了鈣鈦礦材料的再生過程。作者還進一步觀察了FAPbI3中點缺陷和位錯的性質,對之後鈣鈦礦中的機理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導意義。

02

Vapor-assisted deposi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stable black-phase FAPbI3perovskite solar cells

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FAPbI3體系中,相當多的研究報導在鈣鈦礦中引入陽離子或滷素離子可以有效提高光電轉換效率,但是會使得帶隙變寬同時影響電池的穩定性能。本文基於FAPbI3體系,提出了一種新的處理方法,將FAPbI3的δ相置於MASCN或者FASCN的蒸汽中,製備得到FAPbI3的純α相,核磁共振測試表明MA已經進入鈣鈦礦晶格中,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顯示SCN-離子有效促進α相的形成和穩定。基於上述製備方法所得薄膜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終獲得了大於23%的光電轉換效率,電池也具備優良的穩定性能。本篇文章揭示了SCN-離子是穩定α-FAPbI3的關鍵,對於FAPbI3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非常重要,同時該體系的高電壓和高外量子效率也表明FAPbI3鈣鈦礦材料可能適用於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領域。

03

Impact of strain relaxation on performance of a-formamidinium lead iod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離子摻雜是穩定α-FAPbI3鈣鈦礦的重要方法,在引入其他離子後,通常會對帶隙、載流子動力學、穩定性以及晶格微應力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導致缺陷位點的產生。本文通過在A位引入Cs+和MDA+離子,發現在摻雜一定量的情況下,晶格應力減小,載流子壽命延長,烏爾巴赫能和缺陷密度降低。最終獲得了認證效率達到24.4%的FAPbI3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未封裝的電池器件在85℃的熱穩定測試過程中(避光),在1300h之後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80%以上。

04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24.8% and 0.3-V voltage loss

迄今為止,綜合考慮製備工藝以及與鈣鈦礦的能級匹配程度,Spiro-OMeTAD仍然被認為是最高效的空穴傳輸材料,本文設計了兩種Spiro-OMeTAD的氟化異構類似物Spiro-mF和Spiro-oF,通過實驗、原子級和理論的相關測試分析,最後獲得了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82%的電池(認證效率為24.64%);未封裝的電池器件在潮溼環境的穩定性測試過程中,在500h之後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87%;1cm2大面積電池也獲得了22.31%的光電轉換效率。

05

A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flexible single-crystal perovskite devices

本文通過基於溶液的光刻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方法,可以在任意襯底上製備單晶鈣鈦礦薄膜,薄膜厚度可以在~600nm到~100μm範圍內精確控制,面積最大可達到5.5cm×5.5cm範圍,以及沿厚度方向上的成分梯度分布(以甲基鉛碘為例,摻雜Sn2+離子時,鈣鈦礦由MAPbI3過渡至到MAPb0.5Sn0.5I3)。轉移的單晶鈣鈦礦薄膜質量可與直接生長在外延襯底上的薄膜質量相媲美,而且一定厚度的薄膜具有非常好的柔性。Pb-Sn基單晶鈣鈦礦擁有逐漸過渡的能帶結構,可以有效提高載流子遷移能力同時阻礙載流子的複合。基於這種單晶鈣鈦礦所組裝的電池,不僅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能,同時還獲得了優秀的光電性能,Pb-Sn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後獲得了18.77%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

06

A piperidinium salt stabilizes efficient metal-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器件穩定性一直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的重點,我們通過在Cs0.17FA0.83Pb(I0.77Br0.23)3鈣鈦礦中引入一種[BMP]+[BF4]-基的添加劑,調整能帶結構與矽串聯電池更為匹配,提高了開路電壓和電池效率。這種添加劑同時也延緩了薄膜中雜質相和針孔的產生。在之後的穩定性測試過程中,未封裝器件在60℃和85℃的加熱條件下,在1010h和1200h內可保持80%的峰值效率,而封裝器件穩定在95%,有效提高了器件穩定性。

07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es of encapsulate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本文通過氣相色譜-質譜(GC-MS)揭示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在熱條件下分解的揮發性產物,證實了一種低成本的聚合物/玻璃疊層封裝方法的有效性,可使電池通過(IEC) 61215:2016的溼熱和溼度測試,這些測試可以判定電池組件是否滿足戶外工作條件,本文的密封方法可以有效阻擋水分子的進入,同時還可以阻止鈣鈦礦中大分子組分的揮發,大幅提高器件的穩定性。

08

On-device lead sequestration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高效低成本的光伏能源,在商業化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器件的穩定性在研究者的努力下已經取得了較大提高,但是鉛廢料和器件中洩漏出鉛的毒性問題仍沒有解決方案,這對自然環境和公共健康都有非常大的危害性。本文提出了一種化學方法,通過在器件的正反面都覆蓋一層吸收鉛的塗層材料,可以有效隔離96%以上的鉛廢料。在光照側,作者使用了一種透明的DMDP薄膜,其中的基團與鉛有非常強的作用力;在對電極側,作者使用了摻有鉛螯合劑的聚合物薄膜。兩側的薄膜在水中都可以有效的吸收鉛,並而不會溶解,從而保證了器件的完整性,避免了鉛洩露。

參考文獻:

1. Rothmann M. Atomic-scale microstructure of metal halide perovskite[J]. Science, 2020, 370(6516): eabb5940.

2. Lu H, Liu Y, Ahlawat P, et al. Vapor-assisted deposi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stable black-phase FAPbI3perovskite solar cells[J]. Science, 2020, 370(6512): eabb8985.

3. Kim G, Min H, Lee K S, et al. Impact of strain relaxation on performance of α-formamidinium lead iod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J]. Science, 2020, 370(6512): 108-112.

4. Jeong M, Choi I W, Go E M, et al.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24.8% and 0.3-V voltage loss[J]. Science, 2020, 369(6511): 1615-1620.

5. Lei Y, Chen Y, Zhang R, et al. A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flexible single-crystal perovskite devices[J]. Nature, 2020, 583(7818): 790-795.

6. Lin Y H, Sakai N, Da P, et al. A piperidinium salt stabilizes efficient metal-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J]. Science, 2020, 369(6499): 96-102.

7. Shi L, Bucknall M P, Young T L, et 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es of encapsulate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J]. Science, 2020, 368(1328): eaba2412.

8. Li X, Zhang F, He H, et al. On-device lead sequestration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J]. Nature, 2020, 578(7796): 555-558.

本文作者:材料委天津院

本文責編:王寧寧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或將迎來商業化
    為目前,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在房屋屋頂上佔有一席之地。
  • 科學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
  • 牛津大學最新《Science》: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導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和長期穩定往往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報導的在環境大氣全光譜模擬陽光的條件下,未封裝電池和封裝電池在60℃和85℃的條件下,分別在1010和1200小時內保持80%、95%的峰值效率。鈣鈦礦矽串聯電池作為最有前途的光伏技術之一,有望在近期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 離子液體-鈣鈦礦!Science, Nature各一篇!
    工作壽命問題長期以來都是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關鍵性參數,牛津大學Yen-Hung Lin,Henry J.Snaith等展示了一種高彈性的正-本徵陰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通過將哌啶基烷基陽離子-硼氟酸陰離子組成的離子化合物引入甲脒,銫和滷化鉛組成的鈣鈦礦材料中,實現了對能帶結構的改變。通過對能帶結構進行調控,將其用於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構建。這種哌啶添加分子有效的改善了開路電壓和電池效率,並且抑制了鈣鈦礦的組分轉變為雜質相、在電池老化實驗中展示了遏制pinhole生成。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再次登上《Science》正刊
    雖然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已經顯著提高,但耐久性限制了其在商業化中應用的可能性。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Anita W. Y.使用這種封裝方案,包含多陽離子多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CH3NH3(MA)經受了超過1800小時的溼熱測試和75個周期的溼度凍結試驗,首次超過了國際電工委員會關於這類光電器件的熱和溼的測試標準(IEC61215:2016標準)的要求。
  • 最新《Science》揭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陷阱」之謎!
    混合無機-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主要受到捕獲電荷載流子並導致無用重組的缺陷的限制。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黃勁松教授(通訊作者)報導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單晶和多晶太陽能電池中「陷阱」的空間和能量分布解析結果。其中,單晶中的陷阱密度相差五個數量級,最低值為2×10^11 cm-3,且大多數深陷阱位於晶體表面。
  • 最新《Science》:26.7%!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又有新突破
    最大限度地提高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PCE),需要一個具有寬帶隙高性能、穩定的鈣鈦礦電池。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7/155鈣鈦礦光伏(PV)技術令人印象深刻,目前單結器件的效率已經達到了25%。其中,最具發展前途的太陽能裝置由頂部鈣鈦礦電池和底部矽電池組成,以達到超越Shockley-Queisser極限的超高效率。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儘管研究團隊還沒有演示以新材料為原料製造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此項研究已成為此前諸多研究強有力的補充,證明了擁有獨特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有望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面貌。當前市場上佔主流的太陽能電池以矽和碲化鎘為材料,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歷時10多年;而鈣鈦礦只花了短短4年時間的研究,有鑑於此,即使業界保守人士也對鈣鈦礦非常看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再登nature雜誌 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發明新光伏...
    日前,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和北伊利諾伊大學(NI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高效的新興光伏技術,用於隔離鈣鈦礦光伏電池中的鉛,該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19日的nature雜誌上。晶矽組件含有鉛焊料,但鉛不溶於水;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吸收層中含有少量的鉛,鈣鈦礦中使用的鉛可以溶解在水中。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2018-10-2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Ed.)上發表綜述文章,該文章總結和探討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新進展、應用成本,以及潛在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子顯示器,以及可穿戴電子產品等柔性電子器件的需求越來越多。柔性太陽能電池由於具有質量輕,易於運輸、安裝等優勢成為未來可攜式電子產品的最佳選擇之一。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但是,由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較少,低溫鈣鈦礦效率還遠遠未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此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條件下運行機理尚未清楚。基於此,2020年7月30日北京大學周歡萍團隊及其合作團隊於Joule刊發本徵缺陷自消除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性能的研究成果。
  • 自上而下法:製備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研究Top-down approaches towards single crystal perovskite solar cells展示了通過自上而下法來生產可低溫加工的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儘管研究團隊還沒有演示以新材料為原料製造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此項研究已成為此前諸多研究強有力的補充,證明了擁有獨特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有望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面貌。當前市場上佔主流的太陽能電池以矽和碲化鎘為材料,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歷時10多年;而鈣鈦礦只花了短短4年時間的研究,有鑑於此,即使業界保守人士也對鈣鈦礦非常看好。
  • Science老樹開新花!效率達24.8%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通過進一步改善和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性能,是實現下一代光電商業可行性的關鍵所在。太陽能電池中,效率超過24.8%。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11/1615
  • 周歡萍課題組2019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重要成果集錦!
    因此,在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具有413 mV的最小電壓缺陷,實現了20.87%的認證效率。這些研究結果為開發基於層狀2D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器件提出了可替代方案。在優化條件下,混合陽離子鈣鈦礦(FA1-xMAxPbI2.87Br0.13(Cl))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超過21%,認證效率為20.50±0.50%。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為了使用更環保的材料替代矽,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鈣鈦礦薄膜上。鈣鈦礦薄膜是一種低成本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不僅可以用最少的能量生產,而且幾乎沒有二氧化碳排放。 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在得到大規模應用之前,仍面臨著一些重大挑戰。特別是它們本身的不穩定性,使得它們難以大規模量產。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看作第三代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的太陽能電池相比有著突出的優勢。例如,第一代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要求純度高達99.99%,生產過程複雜且能耗高、汙染大;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耗成本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需要依賴銅、銦等貴金屬,而且還伴隨有劇毒的副產物產生。
  • Nature Energy:太陽能電池的室外考驗
    /矽疊層太陽能電池有望實現超過單結器件的極限效率,但它們在實際環境中的戶外性能還未研究。本文製備了效率高達25%的雙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並在炎熱和陽光充足的戶外環境下進行了測試;2. 鈣鈦礦和矽的帶隙具有相反的溫度依賴性,從而影響疊層器件的電流匹配;3. 在標準實驗條件下,當工作溫度高於55℃時,最佳鈣鈦礦的帶隙應小於1.68eV。圖文解析圖1.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但是,頗具「發電」天賦的鈣鈦礦光電材料的「脾氣」卻不穩定,表現主要有二,一是材料不穩定,容易發生分解;二是容易與光、水、氧氣發生作用,工作狀態下的鈣鈦礦光電材料分解速度尤其快。想讓它「乖乖聽話」並不容易。 「在老化過程中,電池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該如何解決,這是研究界一直渴望回答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禮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