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2020-11-27 中國科學院

  柔性太陽能光伏發電與儲存一體化技術仍然面臨挑戰。

  能源問題是人類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時代的寵兒。

  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

  在國內,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自2000年開始從事共軛高分子轉入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做成柔性和半透明,整體耗能低很多。」

  尋找電池器件材料

  20世紀50年代,太陽能電池開始興起並發展至今,現在應用比較普遍的是矽基太陽能電池。此外,還有無機半導體薄膜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等。

  不同太陽能電池結構不一樣,比如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有機光敏帶由P型有機半導體(容易給出電子)構成的給體、N型半導體(容易接收電子)構成的受體組成,形成很薄的柔性活性層,在外電路接通下產生光電流。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與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類似,具有三明治結構,主要的不同在於光敏層,它是有機無機雜化構成的鈣鈦礦結構。

  李永舫以矽基太陽能電池為例介紹道,矽基太陽能電池在生產過程中耗能較高,尤其是原材料的支配,以及矽要達到99.9999%純化,這個純化過程也需要耗能。

  他說:「矽基太陽能電池要使用6~7年才能把生產過程中的耗能收回來,而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能耗大概一年左右就可以收回,但存在穩定性問題,導致使用壽命不長,反觀矽基太陽能電池使用壽命可達20年。

  2017年,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等7個國家的15家企業研究機構組成歐洲Powerweave研發團隊,開展基於染料敏化纖維材料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和電能儲存纖維材料薄膜蓄電池技術的有機組合的原位集成技術研究。

  來自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葛子義團隊發現,當前大多數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結果都是基於剛性的氧化錫(ITO)玻璃基板。然而,ITO在塑料基板上存在導電性差和機械脆性等問題,另外ITO通常在高溫下通過真空濺射進行加工,這使得其價格昂貴,不利於採用大面積印刷和卷對捲來製備。

  為此,葛子義團隊開發了低溫酸處理PEDOT/PSS電極替代需要高溫濺射且昂貴的ITO電極。團隊稱,這類全溶液加工的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非常符合卷對卷印刷和刮塗等大面積製備工藝的技術要求,為有機太陽能電池低成本柔性化製備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途徑。

  提升光電轉換效率

  記者獲悉,葛子義團隊利用全溶液加工技術,採用PBDB-T和IT-M非富勒烯活性層,製備了全溼法加工非ITO的單結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達到10.12%。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轉換效率非常低。李永舫最開始研究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時由於條件不太好,效率也一直不高。2004年前後,李永舫團隊開始思考如何提高材料的光電轉換效率。

  「太陽能轉化成電能,首先要求光伏材料對光有較寬和強的吸收,另外給體材料要有高的空穴遷移率,受體材料要有高的電子遷移率。」李永舫回憶道,「我們當年選擇了富勒烯衍生物受體,其電子遷移率較高,隨後我們的關注點轉到給體材料。」

  「我們那個時候就想到了共軛側鏈這個概念。」李永舫解釋道,「由於共軛高峰的主鏈傳輸很快,有了共軛側鏈就像搭了座橋,使電荷在這條共軛側鏈上傳輸也比較快,提高空穴遷移率,進而提升光伏性能。」

  近年來,提升材料光電轉化效率已成為太陽能電池的主流研究方向。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發現,獲得高性能的柔性透明電極是研發高效柔性有機光電器件的前提,也是目前該領域的核心難題。「因此,如何獲得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低表面粗糙度以及製備方法簡單、綠色的柔性透明電極,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2019年11月,陳永勝團隊在《自然—電子學》發表文章,介紹了團隊製備出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當時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多領域的潛在應用

  王連洲團隊在綜述文章裡指出,由於太陽光自身的強度不穩定性以及間歇性,促使該領域的科研人員進一步探索光伏能源生成與儲存的集成系統,促進了太陽能充電儲能系統的發展。

  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告訴《中國科學報》:「太陽能充電儲能系統比較適合應用於物聯網和人機互動等領域,前提是需要提升光電轉換和存儲效率。」此前,陳永華團隊尋找並設計出能夠穩定鈣鈦礦結構的有機胺分子,製備出的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如今,太陽能充電儲能系統已被廣泛研究並應用於智能電網、房屋能源供給、通勤電動車輛、家用電子產品,以及可攜式可穿戴電子設備中。在設計新一代可穿戴可攜式能源設備尤其是太陽能充電儲能系統時,王連洲團隊意識到,柔韌性及可便攜性是必須考慮的兩大關鍵指標。

  王連洲團隊表示,相比於傳統的剛性器件,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因低溫製備及易實現的面板安裝技術而大大降低了成本。此外,將柔性的薄膜光伏系統與儲能系統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實現便攜可穿戴設備的無線充電,還可以極大地提高電池的工作時長,實現更為廣泛、精細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研究員原郭豐向《中國科學報》介紹道,柔性太陽能光伏發電與儲存一體化技術,具有明顯的表面結構適應性強、易彎曲、重量輕、無需額外安裝費用等優勢,可靈活應用於服飾、戶外裝備、建築物、交通運輸工具、電子設備等需要遮陽及複雜結構的物體外表面,也可以作為光伏發電儲存一體化系統進行使用。

  原郭豐還指出:「柔性太陽能光伏發電與儲存一體化技術仍然面臨材料的製備及其穩定性、複雜條件下材料壽命、光電轉化效率、充放電效率、安全性以及成本等諸多問題。」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ensm.2020.06.028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19-0315-1

  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8b00683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0-08-19 第3版 能源化工)

相關焦點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時代的寵兒。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時代的寵兒。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
  • 給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架上「水泥」支架
    近年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加工、質輕、成本低等優勢,有望成為可持續發展可拉伸應用的光伏技術。然而,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的難以兼具限制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的發展應用。可拉伸基底上晶體的脆性和鈣鈦礦的差結晶性,會造成柔性器件不可避免的性能損失和急速下降的穩定性。實際上,水分子往往是從鈣鈦礦薄膜的晶界處侵襲使得薄膜開始降解的,而晶界也是薄膜力學性能最差,最容易斷裂的部分。研究顯示,帶有s-GO的可拉伸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效率為20.56% (1.01平方釐米),回滯現象可實現消除,並和剛性基底上的性能相當。
  • 「印刷術」突破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新聞—科學網
    新研製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帶動風扇轉動(中科院化學所供圖).
  • 中國科學報: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世界之「最」誕生記
    剛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的陳永勝對《中國科學報》表示,得知獲獎,自己的心情十分激動。  「這體現出國家對於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未來國際競爭的核心是科技競爭,我感受到從事能源材料研究工作對於國家民族發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使命感和責任感。」他表示,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應當將榮譽和獎勵化為不斷前進的動力,更加務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 特定結構柔性太陽能電池首次實現在軌可控展開—新聞—科學網
    下一代大型或超大型空間結構對能源系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柔性太陽能電池作為太陽能電池發展的新趨勢之一,具有質量輕、柔韌性好、收納比高等優點,但在航天應用過程中也存在收攏鎖緊、驅動展開和展開後剛度較低等難題。
  • 柔性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性能的研究
    本文主要以目前較為成熟、應用較為廣泛的柔性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為主,介紹了柔性太陽能電池的特點、與傳統電池的區別、製備方法和可攜式供電系統的構成,同時闡述了可攜式太陽能供電系統的配置關係,如何在最佳的成本控制上產生最佳的效果,為今後更細化的設計提供參考。隨著技術的發展,還將有更多的柔性太陽能電池被開發出來,形成產品,本文最後也將為未來新一代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趨勢進行介紹、探討。
  • 科學網—有機太陽能電池進化出「新物種」
    透明導電聚合物的電極材料是導電聚合物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有機太陽能電池就是利用共軛聚合物或共軛有機分子這種有機半導體材料做成的。」李耀文告訴《中國科學報》。 與以矽為代表的無機半導體材料相比,有機半導體具有成本低、材料多樣性、功能可調、可柔性印刷製備等諸多優點。因此,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熱度不斷攀升。特別是近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光電轉化效率不斷刷新。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兩年前,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中國在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方面世界紀錄的突破。 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維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光子學》,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熊宇傑教授課題組基於應用廣泛的半導體矽材料,採用金屬納米結構的熱電子注入方法,近期設計出一種可在近紅外區域進行光電轉換且具有力學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國際重要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中國大尺寸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破世界紀錄 技術已應用於上海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根據最新公布的消息,日前,商用大尺寸柔性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組件(採光面積1.08平方米),採光面積光電轉換效率達到17.44%,創下大面積柔性CIGS組件效率最新世界紀錄。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期待與矽「聯姻」
    兩年前,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中國在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方面世界紀錄的突破。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維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光子學》,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皮秒雷射器在柔性太陽能薄膜電池中的應用
    非晶矽薄膜電池,具有性能穩定、抗輻射能力強等優勢,且光電轉換效率高,已接近於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但是成本只有其1/3,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所有太陽能薄膜電池材料中,CIGS(銅銦鎵硒)電池對可見光的吸收係數最高,而且原材料的消耗卻遠低於傳統晶體矽太陽電池。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
    太陽電池是一種利用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半導體器件,很容易實現併網發電或作為獨立能源。眾所周知,太陽電池發電具有許多優點,如安全可靠,無噪聲,無汙染,能量隨處可得,不受無需消耗燃料、無機械轉動部件、故障率低、維護方便、可以無人值守、規模大小隨意、可以方便地與建築物相結合等,這些優點都是常規發電所不及的。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解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類經濟活動的持續高速發展使得電力需求迅速增加。太陽電池是一種利用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半導體器件,很容易實現併網發電或作為獨立能源。三、柔性襯底薄膜太陽電池的國內外現狀當前商業化非晶矽電池的穩定效率,單結、雙結、三結分別為4%~5%,6%~7%,7%~8%。世界上從事柔性襯底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製生產的主要單位是美國的聯合太陽能公司(UnitedSolar),歐洲的VHF-technologies公司,和日本的Sharp公司,Sanyo公司。
  • 科學家研製柔性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具有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穩定性好、理論效率高、製作和使用過程環境友好等特點而成為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究的一個熱點。
  • 仿脊椎設計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由於其卓越的光電特性、重量輕、成本低和可中溫卷對卷生產等優點,而引發了蓬勃發展。到目前為止,與作為矽基太陽能電池替代品的剛性裝置相比,柔性PSCs在不久的將來展示了廣泛的商業潛力,如在可穿戴電子設備、智能汽車和建築集成光伏領域。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結構簡單、可低溫加工、效率高,以及價格低廉等優點,非常適用於製備柔性太陽能電池。因此,當前國內外都加快了基於鈣鈦礦材料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加大有效面積、降低成本、實現低溫製備,以及大規模生產等問題上。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論文截圖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11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