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科研成果《Science》發表 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最...

2020-12-05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美國東部時間8月9日下午,介紹該研究的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柔性特徵和本工作主要結果

  有機太陽能電池是解決環境汙染、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之一,其在質輕、柔軟、半透明、可大面積低成本印刷、環境友好等方面都遠遠優於傳統太陽能電池,被認為是具有重大產業前景的新一代綠色能源技術。然而,實現高效率的太陽能電能轉化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的核心難題。而這一難題能否解決也直接決定著有機太陽能電池能否走出實驗室、走進人類的實際生產生活。

  近年來,雖然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得了迅猛發展,實現了14%~15%的光電轉化效率,但仍遠遠落後於其它主要以無機材料(如矽)為主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主要原因在於,有機高分子材料本身較低的載流子遷移率限制了活性層厚度,因此太陽光不能夠獲得充分和有效的利用。」陳永勝說。

  據介紹,疊層太陽能電池不僅可以克服上述難題,還可以充分發揮有機和高分子材料結構和性質優良的可調性特徵,通過疊層電池中前後電池裡活性材料互補的光吸收,更有效地利用太陽光,從而實現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

  陳永勝教授團隊與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黎明教授、華南理工大學葉軒立教授研究團隊合作,首先利用半經驗模型,從理論上預測了有機太陽能電池實際可以達到的最高效率和理想活性層材料的參數要求。在此基礎上,他們以在可見光區域和近紅外區域具有良好互補吸收的PBDB-T:F-M和PTB7-Th:O6T-4F:PC71BM分別作為前電池和後電池的活性層材料,採用成本低廉、與工業化生產兼容的溶液加工方法,製備得到了高效的有機太陽能墊層器件,獲得了17.3%的驗證效率。

  該團隊研究人員介紹,依據該工作提出的模型和設計原理,結合有機高分子材料結構的多樣性和可調性,通過對材料和器件的進一步優化,非常有望獲得和無機材料類似的能量轉化效率,從而為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依據我們提出的半經驗模型預測,有機太陽能電池(墊層)的最高轉化效率理論上可以達到20%以上。本次工作中,我們同時也對電池的壽命進行了初步試驗,發現166天實驗後電池效率僅降低4%。未來,我們將繼續設計新的材料,在進一步提高能量轉化效率的同時,針對電池壽命問題進行系統的實驗,爭取讓有機太陽能電池早日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陳永勝說。

  據了解,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天津市科委和南開大學的項目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t2612

相關焦點

  • 我國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光電轉化效率世界紀錄
    近日,南開大學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聯合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達17.3%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了該領域的世界最高紀錄。  研究人員利用半經驗模型,從理論上預測了有機太陽能電池實際可以達到的最高效率和理想活性層材料的參數要求,再採用適合的活性層材料和成本低廉與工業化生產兼容的溶液加工方法,製備得到了兩端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成果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且穩定性優異,在經過166天連續測試後,性能損失僅為4%。
  • 中國科學報: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世界之「最」誕生記
    2018年8月,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領銜的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科學》。
  • 南開團隊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重大突破 光電轉化效率達12.7%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補吸光策略構建了一種具有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實現了12.7%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記錄。
  • 刷新世界記錄!17.3%的光電轉化效率
    據報導,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設計、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
  • 刷新世界記錄!16.5%的光電轉化效率
    ,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實現產業化更近一步。11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
  • 我科學家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轉化光電率最高紀錄
    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介紹該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已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刷新世界文獻記錄
    新華社天津8月10日電(張建新 吳軍輝)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獲重大突破,他們設計、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天津8月10日訊(記者 陳欣然)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領跑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
    十幾年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團隊始終致力於碳納米材料、有機功能材料及其在能源轉化與存儲等方面的研究。他們開發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光電轉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2004年,陳永勝從美國回到母校南開大學任教,建立了以碳材料為基礎的綠色能源材料和應用研究團隊,並在2007年開始進行有機太陽能發電和以碳納米材料為基礎的儲電方面的研究。當時整個領域處於低谷,光電轉化效率在5%左右。許多研究者對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未來發展不抱信心,甚至紛紛退出。
  • 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達12.7%
    他們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補吸光策略構建了一種具有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實現了12.7%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近日,該成果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有機太陽能電池以具有光敏性質的有機(包括高分子)材料作為半導體材料,通過光伏效應產生電壓,進而形成電流, 實現太陽能發電。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特別是近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光電轉化效率不斷刷新。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有機太陽能電池已經到了商業化的『黎明前夕』。」陳永勝說。  從效率5%到超過10%,再到17.3%,他們在不斷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他們提出的設計理念和方法被科學界廣泛應用。十幾年來,他們在國際著名雜誌發表了近300篇學術論文,申請獲得50多項發明專利。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記者 吳軍輝)11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
  • 南開大學創下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17.3%的新紀錄
    矽晶太陽能為目前最常見的成本效益比最高的太陽光電技術,商業化轉換率達 15%~22%,更有 20~25 年的可用壽命,只是由於其轉換效率預期難以再突破,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其他更高效率、低成本與無毒太陽光電技術。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特別是近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光電轉化效率不斷刷新。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有機太陽能電池已經到了商業化的『黎明前夕』。」陳永勝說。2.突破瓶頸:努力提高光電轉化效率制約有機太陽能電池發展的瓶頸在於光電轉化效率偏低。
  • 領跑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 ——訪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
    本報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吳軍輝  日前,陳永勝團隊「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十幾年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團隊始終致力於碳納米材料、有機功能材料及其在能源轉化與存儲等方面的研究。他們開發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光電轉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 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
  • 國產材料再突破,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研發成功,光電轉化效率創紀錄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最近,南開人又取得了哪些科研突破?
    剛剛過去的金秋十月,南開大學不僅迎來了備受矚目的百年校慶,在科研工作方面同樣碩果纍纍,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該方法能夠對醫藥、農藥、天然產物和有機材料進行後期官能團化修飾,為新藥和新材料的研發提供了一種高效實用的方法,已申請發明專利。10月11日,介紹該工作的論文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的資助。
  • 納米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達8.1%
    據美國報導,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和中國尚德電力控股公司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已經研製出最高效的寬波段納米等離子薄膜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化效率為8.1%,研究發表在雜誌上。該研究的領導者、斯威本科技大學的顧敏(音譯)教授表示,作為大塊晶矽太陽能電池的便宜「替身」,薄膜太陽能電池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其矽層的厚度太薄增大了吸收太陽光的難度。要想增加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並使它們與矽太陽能電池相比更具競爭優勢,優良而先進的光捕獲技術必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