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趙富穩教授【綜述】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2020-11-22 網易新聞

2020-11-17 09:19:04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日,國際頂尖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響因子:25.245)發表了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特聘教授趙富穩與瑞典林雪平大學高峰教授合作完成的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綜述論文「Emerging Approaches in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Non-Fullerene Organic Solar Cells」。中南大學為第一單位,趙富穩為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林雪平大學博士生張或天與博士後張睿為共同第一作者,高峰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近年來,隨著非富勒烯受體材料的發展,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不斷提升。相比於傳統的富勒烯受體,稠環非富勒烯受體具有可見-近紅外吸收強、能級易於調控等優點,在構築低能量損失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方面表現出巨大優勢。目前,單節器件效率已突破18%。在穩定性方面,最新實驗與計算結果表明,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壽命可長達10年,雖未能完全滿足實際應用,但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趙富穩等基於前期工作基礎以及對該領域的理解,從效率及穩定性的角度綜述了近三年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涵蓋材料、器件工藝和器件物理三個方面,並對今後可能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來源:中南大學

  論文連結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002746

  「在看"一下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綜述: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在發電窗戶、建築集成光伏、農業溫室等領域的巨大潛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本文綜述了有機材料、半透明頂電極和器件工程的最新進展,指出了實現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所面臨的挑戰,以促進該領域的發展。
  • 綜述: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可溶液製備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因其具有成本低,重量輕、柔性好、顏色可調、易於製備大面積、半透明電池板等獨特的優點而成為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Heeger教授組發現了共軛聚合物和富勒烯之間存在超快的電荷轉移,並在1995年實現了由溶液製備的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PCBM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此後,在過去的20餘年裡,人們先後在共軛聚合物吸光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器件的工作機理、活性層形貌與電子給-受體分相行為的調控、界面層的影響與低成本器件工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使得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至11%左右。
  • 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課題組:單結有機太陽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新紀錄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42435119300327相關進展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課題組: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機太陽電池效率超過10%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和張志國副研究員:為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構建強吸收窄帶隙聚合物受體
  • Small Methods: 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光耦合綜述
    基於有機半導體材料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法製備、柔性、透明和輕量等優勢而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之一。目前實驗室報導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已經超過14%,然而相比於矽基等無機材料太陽能電池,其能量轉換效率仍然偏低。限制有機太陽電池效率的原因主要包括較短的激子傳輸距離、本體異質結中的電荷傳輸和開路電壓損失等等。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綜述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s) 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光電轉換技術。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 DSSC 敏化染料。
  • 綜述:計算化學在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最新進展
    有機光伏材料的精確設計和活性層形態的控制對於實現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OSC)至關重要。然而,到目前為止,仍然很難用傳統的表徵方法完全獲得有機光伏材料的本徵特性,以及無序薄膜中分子堆積的細節和活性層特定形貌的演變過程,這阻礙了有機光伏材料的篩選和結構性能關係的理解。因此,計算化學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方法,並且在當前的科學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廈大夏海平教授在碳龍合成並在有機太陽能電池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廈門大學夏海平教授課題組碳龍化學研究取得新進展,利用金屬卡拜與炔烴的新反應,成功地合成了一類金屬d軌道參與π共軛的全新共軛體系並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得到應用,相關成果以「Addition of alkynes and osmium carbynes towards functionalized dπ–pπ conjugated
  • 南開大學: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突破
    本報天津8月10日訊(記者 陳欣然)記者今天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陳永勝教授團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設計和製備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
  • 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二軍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孫豔明、東華大學教授馬在飛合作,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 Cover| 綜述: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來自太陽天然的饋贈——太陽能被人類作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使用由來已久,從最初原始的利用食物對太陽能的吸收來直接烘乾食物以備長期使用,到近代的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通過合適的裝置將轉化的電能併入電網供電。
  •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
    香港大學關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傳輸層的器件物理研究取得了最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能源及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業界對於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光電轉化效率(PCE),低製備成本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了光電子器件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
  • 綜述:基於DTP結構的高效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計
    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VSCs)是通過關鍵有機光伏材料的分子設計實現溶液加工性和性能可行性的新興光伏技術。最近,南京理工大學的唐衛華教授綜述了自2016年以來,基於二硫並[3,2-b:2『,3』-d]吡咯(DTP)的MPM作為對稱/不對稱FREAs和無摻雜空穴傳輸材料(HTMS)的設計進展,以期對材料設計和器件策略提出見解,以獲得更高的功率轉換效率和穩定的太陽能電池性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第一性原理計算最新進展
    這種效率的快速增加歸因於有機—無機雜化滷化物鈣鈦礦光吸收層獨特的電子結構與性能以及鈣鈦礦的成膜質量。為了進一步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理解其優異性能的物理化學起源和機制,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計算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對鈣鈦礦材料結構和特性的充分理解對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計和性能的優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 Energy Mater.綜述: 兩性離子用於有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光器件和鋰離子電池的最新進展和前景
    同時,兩性離子形成的界面偶極子有助於其用作光電器件中的界面層,包括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VSCs)和有機發光器件(OLEDs)以及用於鋰離子電池(LIBs)的電解質添加劑。隨著兩性離子材料的快速發展,通過將它們作為界面層和電解質添加劑,已經構建了具有增強效率的高性能器。最近,Adv. Energy Mater.
  • 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最近三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已經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因為它們快速上升到22%的效率。在這篇綜述中,瑞士科學家們總結了PSCs的快速演變,因為它們進入了一個可以革命化光伏產業新的階段。 特別是,他們描述了使鈣鈦礦如此突出的性質和目前對PSC器件物理的理解,包括製備效率高於20%的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
  • FOE虛擬專刊 | 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
    本期虛擬專刊選取了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期刊2018-2019年發表的太陽能電池相關的文章,這些文章介紹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和其他研究單位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以及它們的材料、器件結構、製作工藝、測試分析等方面的部分研究進展。希望這些研究工作能給從事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的讀者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 研發出環保有機太陽能電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成功以環保方式,研製出一種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輸出效率創新紀錄。
  • 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相對於傳統的無機太陽能電池,新一代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PV)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應用前景,提高其光電轉化效率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大面積印刷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太陽能電池因為其柔性、質輕、可以溶液法加工等特點長期以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得益於非富勒烯受體的快速發展,有機太陽能電池單節效率已經突破18%。然而目前高性能的器件大多通過實驗室中小面積旋塗成膜製備得到,為了進一步適應商業化應用的要求,發展大面積印刷加工技術迫在眉睫。狹縫擠出成膜結合卷對卷加工是最有望實現有機太陽能電池大面積印刷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