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Mater.綜述: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

2020-12-04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最近開發的各種雷射器方面的技術進步為材料加工開闢了新的途徑。材料的雷射加工能快速和局部集中能量,同時產生電子和熱力學非平衡的條件。雷射誘導的熱量可以局限在空間和時間上,從而可以很好地控制材料的操作。金屬氧化物對於從微電子到醫藥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近日,維吉尼亞理工學院Shashank Priya、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eon Jae Lee、韓國材料科學研究所Jungho Ryu(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通過簡要概述雷射材料相互作用的原理,回顧了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的各種應用。最後總結了雷射輔助金屬氧化物加工的最新進展。

圖1 Adv.Mater 將該文作為封面文章進行了鄭重推薦

金屬氧化物的應用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其應用可以從微電子到醫藥。目前大量的研究進行了金屬氧化物薄膜及其納米結構的合成、組裝控制和直寫。本文除了提供給大家一個關於控制雷射材料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的綜述外,還對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和納米結構的不同的應用進行了綜述。關於雷射輔助加工金屬氧化物陶瓷的的最新研究進展也做了介紹。

圖2 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中的雷射誘導現象及其在各種功能器件中的應用

金屬氧化物呈現出獨特的且廣泛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從而在科學和技術發展上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興趣。金屬氧化物包含至少一種金屬陽離子和氧陰離子,且可以合成成不同的晶體結構,並且能夠提供不同的電子性能。其性能從絕緣體到半導體到導體,均可以實現。金屬氧化物可以實現定製以獲得在一定條件下(如溫度、頻率和壓力)理想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其實現途徑有摻雜、加偏壓或改變化學計量比。不管是簡單的陽離子還是複雜的多陽離子的金屬氧化物,均可以通過不同的應用場景來實現其不同的應用,包括介質電容器、鐵電存儲器、鐵電傳感器和激勵器、多鐵鐵電材料器件、光催化、氣體傳感器透明屏幕、光電子、自旋電子器件、場效應電晶體、紅外探測器、熱敏電阻器、能量電池、太陽能電池等。

圖7 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中的雷射誘導現象及其在各種功能器件中的應用

圖3 a在雷射誘導半導體材料時,不同時間跨度下的能量躍遷,b不同波長的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所得到的雷射穿透深度的對比圖

圖解:c,不同的雷射誘導能量對材料進行加工時所產生的熱效應及其應用

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在設計功能器件時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些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的傳統製造方法是通過沉積液體-氣相、離子蒸汽或等離子前驅來實現的。在以上選擇的方案中,液相前驅體合成技術是最有吸引力的合成技術。因為該技術具有速度快、處理溫度低、無需真空、成本效益高和具有規模生產的特點。溼法化學處理工藝,如Sol-gel技術和金屬有機沉積技術,是通常用來沉積生長金屬氧化物的技術。共沉澱和熱液反應的處理方法是合成金屬氧化物納米結構更為常用的處理辦法。在以上所有的處理辦法中,對固溶驅動層或納米結構進行熱處理或退火也是獲得理想行為的通常採用的辦法。熱處理過程可以促使實現以下目標:(1)通過分解殘餘溶劑和有機粘結劑來移除含水骨骼;(2)提高相的純度和化學均勻性;(3)有效地控制化學計量比、成分(摻雜)和缺陷的濃度/類型;(4)改變結構(非晶/晶體)、顯微組織(晶粒尺寸、形貌、方向、晶體/晶格點陣缺陷、表面粗糙度和孔隙率)(5)提供薄膜/基材的界面結合能;(6)減少界面應變和殘餘應力;(7)提高顆粒間的結合能力或燒結能力和緻密化能力;(8)納米結構的尺寸控制。通過其他合成方法,如使用氣相和離子化的氣體或等離子前驅體,同樣需要進行熱處理一實現上述目標。

圖4 a-c生長和雷射退火ZnO的結果,d-e排水源Vs閾值電壓,f示意圖截面,g In2O3 NW基電晶體的俯視圖,

圖解:h NW電晶體的門檻電壓,i排水源電流 Vs閾值電壓的日誌

依照慣例,金屬氧化物及其納米結構的熱處理,一般是放在箱式爐或者熔爐中進行,其溫度範圍一般為300~1000℃進行熱處理,具體的熱處理制度取決於材料系統、熱動力學和所期望得到的效果。這一熱處理工藝所伴隨的問題是熱堆積(熱功率)、長時間的熱處理以及樣品一般比較小、相比較於整個爐子來說,熱浪費比較大。同時大部分的能量用來升高爐溫和樣品的溫度以及對爐子和樣品進行降溫上面。此外,這一熱處理工藝幾乎對熱敏感材料不適用(如Si、玻璃、非晶材料和聚合物等)。此時高溫會造成顯微組織的改變和熱膨脹係數的不匹配,從而導致機械失效。而且,建立在傳統熱處理工藝基礎上的熱處理辦法不能在空間上產生熱處理效應,需要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在電子電路系統設計的時候進行物理隔離。這些措施限制了金屬氧化物薄膜或納米結構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製造工藝的直接融合製造。

圖5 a 雷射掃描用來合成TiO2薄膜的工藝路線;b 雷射幹涉隨功能Z的融合曲線;

圖解:cd 雷射掃描一道後的熱影響區的光學照片;e 雷射大面積來回掃描TiO2表面的結果;f 雷射輻照MnO3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結果;g J-V曲線;h光電效應的譜線;i 光轉換效應的變化

作為一種替代傳統熱處理工藝的新技術,雷射輻照熱處理工藝提供了一種解決上述困境的熱處理辦法,並且能夠實現金屬氧化物和納米結構在晶片、集成電路上的高度集成。雷射熱處理技術是基於聚焦的雷射能量的光熱效應在遠程上對一指定位置的溫度場來進行可控的加工。不同的雷射熱處理參數:如雷射強度、脈寬和掃描速度可以調節以達到理想的熱效應。這一處理工藝具有顯著的快速和局部熱效應的特徵,從而可以實現對材料性能的精確調控。雷射輻照的冷卻速率可達到或大於10exp(6)°C/s exp(-1),是傳統熱處理工藝的好幾個數量級,從而保證了材料的快速製造和能量的最小損失。由於雷射能量可以在平面和厚度方向上均實現指定的區域的加工,從而使得雷射可以對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進行選擇性的退火不會對局部的基材和相鄰的位置產生熱幹涉。而且,應用雷射還具有效率高、從而造成用於熱處理工藝所需要的能量的利用效率比較高,能量損失少。

圖6 a Ag電極直寫在PET上的光學照片;b 柔性MCN熱敏電阻在PET板上的照片

圖解: c MCN粒子在雷射輻照時的形貌變化示意圖; d-g樣品在600次脈衝,0-75mj cm exp(-2)時的SEM照片截面圖;h電阻和熱常數在MCN薄膜沉積在PET上,通過130℃的常規熱處理和雷射在35-555mj cm exp(-2),600次脈衝下的結果;i 熱敏電阻在距離為0,1 10mm時的指尖溫度探測的結果,j 計算得到的商用和雷射輻照CN熱敏電阻的溫升情況。

基於雷射的加工,其應用範圍涉及到通信和材料加工。傳統上,雷射在製造工藝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非常廣泛的應用,如切割、焊接、直寫、打孔等。在最近,雷射加工還拓展了新的應用領域,如增材製造(3D列印)、微納製造技術等。這一新的製造工藝尚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在當前,準分子雷射正廣泛地應用於商業、大面積器件的應用上,包括製造用於高端薄膜電晶體顯示器的低溫多晶矽薄膜和液晶顯示器的退火、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活性基材OLED的背板和OLED電視以及聚合物柔性顯示器件的製造等。

雷射系統運行在連續模式和脈衝模式下,其雷射波長為紫外、可見光、紅外等,其範圍廣泛,從而使得調控金屬氧化物的性能和功能成為可能。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及其納米結構已經廣泛的應用於太陽能電池、鐵電、熱敏感器件、電晶體、光催化、氣體傳感器、透明傳導導體等,見圖2所示。除了上述非常重要的目標要調控物理和化學性質之外,雷射輻照還會帶來非常有趣的現象,如結構變形和轉變、抗磁轉鐵磁電致變色開關、變換偏置的改性、潤溼性轉換、P-型到n-型傳導的轉變、電阻轉換、金屬到絕緣體的轉換、電致變色開關等。

在過去幾十年裡,雷射輻照已經開始應用於代替傳統熱處理工藝進行功能金屬氧化物薄膜在低溫環境下和短周期條件下的孕育和生長。雷射輻照能量的吸收導致快速的光熱效應和/或光化學效應,從而影響薄膜的再結晶和生長動力學。早期的研究也顯示了多種氧化物如ITO、Ga2O3、ZnO、TiO2、VO2、WO3、BaSrTiO3(BST)、Pb(Zr、Ti)O3(PZT)、La(1-x)SrxMnO3(LSMO)的多晶演化、織構和外延生長。處理的工藝有化學沉積、脈衝雷射沉積和濺射。雷射處理時大的溫度梯度和高的擴散速率導致外延生長的速率是傳統工藝的好幾個數量級,且時間短。而且,雷射輻照技術還可用於複雜納米結構的處理,如納米線(如ZnO和TiO2)的生長和納米柱的生長(如Fe2O3、Ag(ZnO))、直寫多種電極(Ni/NiO)、精細結構的直接刻寫(如ITO)和微器件的直寫(如TiO2、Cu/Cu2O)。

在這裡本文主要聚焦於理解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及其納米結構在功能系統和器件中的應用。文章首先討論了雷射-材料的相互作用,包括基本的雷射原理、光熱效應及其作用、影響因數(如材料特徵和雷射參數)對雷射誘導材料的影響。緊接著,對雷射輻照金屬氧化及其納米結構進行了綜合性的綜述,其對功能、性能和應用的影響。進而,比較有趣的現象,如雷射輻照造成的鐵磁轉換、潤溼性轉換、金屬-絕緣體的轉換也進行了介紹。最後,對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的適用性和雷射輔助薄膜的生長、納米結構的選擇性生長和直寫、直接織構化和層狀直寫以及金屬氧化物的微器件的最新進展也進行了討論和介紹。

文獻連結:Haribabu Palneedi Jung Hwan Park Deepam Maurya Mahesh Peddigari GeonTae Hwang Venkateswarlu Annapureddy JongWoo Kim JongJin Choi ByungDong Hahn Shashank Priya Keon Jae Lee Jungho Ryu,Laser Irradiation of Metal Oxide Films and Nanostructures: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s (Adv.Mater.,2018,DOI: 10.1002/adma.201705148)

相關焦點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為陳祖煌教授課題組內博士生陳善全、博士後袁帥和華南師範大學侯志鵬,哈工大(深圳)為第一完成單位和通訊單位。 文章系統綜述了近十年來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包括磁性/極性拓撲結構(如疇壁、麥紉、斯格明子等)的觀測以及通過外延應變、原子層厚、電場、磁場等控制其結構演變和隨之湧現的物理現象。
  • Adv.Mater.:「剛柔並濟」構建氧化物鐵電褶皺結構
    褶皺的形成主要利用硬質膜/彈性基體中薄膜與基體存在的熱膨脹差異,當膜/基複合體系受到外界影響(如力、溫度、溶劑等),可在表面形成壓應力,當應力達到臨界值後材料表面產生力學失穩而形成褶皺。基於褶皺的形成機理,薄膜層應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因此目前褶皺薄膜層主要以高分子和金屬材料為主。然而很少有功能氧化物薄膜被應用於褶皺結構中,這極大限制了微納米尺度褶皺的應用範圍。
  • 論文丨雷射輻照對Ag/AZO 雙層複合透明導電薄膜性能的影響
    採用德國Bruker公司的D8 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XRD)分析薄膜的結構。另外,隨著雷射能量密度升高,薄膜表面混合顆粒膜層的平均反射率先下降後升高,這與透光率及方塊電阻的規律是一致的,再次驗證了雷射輻照有助於Ag/AZO薄膜光電性能的提升,也證明了雷射輻照對薄膜有「增透減反」的效果。
  • 【材料】雷射雕刻超薄過渡金屬碳化物薄膜在能量存儲和能量收集中的應用
    與之前使用極高溫度(高達1600 ℃)和氫氟酸的超薄2D-TMC合成方法相比,該文章展現了一種室溫製造方法。作者將明膠(Jello甜點的主要成分)與過渡金屬離子(Mo5+、W6+、Co2+)結合,自組裝形成層狀金屬水凝膠。該凝膠可以旋塗在各種基材上。使用商業雷射切割機將這些塗層碳化以產生厚度僅為幾納米的超薄TMC薄片。利用雷射加工的局部高溫,同步實現選擇性的氣化造孔及過渡金屬碳化物成型(圖1)。
  • ...Adv. Mater.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用於...
    成果簡介近日,中科院納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通訊作者)團隊報導了基於可穿戴纖維/織物的壓電納米發電機和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基本分類、材料選擇、製造技術、結構設計、工作原理以及潛在的應用前景的綜述。同時還總結和討論了阻礙其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潛在困難和艱巨挑戰。
  • 對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技術解讀(上)
    1.1碳納米管導電薄膜方法改進(1)製備方法①基板CVD法名古屋大學和東麗公司在JP特開2006-298713A中公開了碳源與固載型過渡金屬催化劑相接觸,在基底上正交方向導向生成三層結構的碳納米管,所述金屬為平均直徑小於10納米的金屬粒子。
  • 飛秒雷射納米結構有效減少非晶合金上的細菌粘附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作為高性能材料,大塊金屬玻璃在生物醫學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本文評估了四種鋯基塊體金屬玻璃的飛秒雷射納米結構表面的細菌粘附特性。在不同能量強度(0.23和2.3 J/mm)下,飛秒雷射輻照製備了雷射誘導的周期性表面結構和納米粒子結構)。
  • AOM:「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綜述——材料製備、光學設計和應用場景
    其中,金屬薄膜的製備工藝簡單,機械柔韌性優良。通過卷對卷(roll-to-roll)等製造工藝,可以實現金屬薄膜在柔性襯底上的大面積、低缺陷和低成本的沉積。過去的十多年中,科研人員圍繞「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的製備工藝、結構設計和器件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眾多的研究。密西根大學L.
  • 飛秒雷射輻照在有機溶劑中製造碳化複合的微納超表面以實現仿生減...
    在本文的工作中,採用飛秒雷射對金屬在有機溶劑中進行輻照以製備出雜化的微納結構、交叉結合超高和超低空間頻率分布的雷射誘導的周期性的表面結構(UHSFLs/LSFLs),以模仿歌利亞鳥翼鳳蝶的減反射結構。同時沉積碳或新形成過渡的金屬碳化物層,從而實現同歌利亞鳥翼鳳蝶一樣功能的黑色素的吸收色素。
  • 雷射輔助液相合成高性能石墨烯負載催化劑納米顆粒
    Zhu Liu)與Ian Kinloch教授等, 以具有弱氧化、低缺陷特性的電化學氧化石墨烯(EGO)為原料,採用光電化學手段,通過深紫外準分子雷射(248 nm)輻照前驅體溶液,一步實現EGO的深度還原與Pt和RuO2催化劑納米顆粒的高效負載(圖1)。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為陳祖煌教授課題組內博士生陳善全、博士後袁帥和華南師範大學侯志鵬,哈工大(深圳)為第一完成單位和通訊單位。文章系統綜述了近十年來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包括磁性/極性拓撲結構(如疇壁、麥紉、斯格明子等)的觀測以及通過外延應變、原子層厚、電場、磁場等控制其結構演變和隨之湧現的物理現象。
  • 納米結構的柵極電介質:有助提升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
    它為有機半導體拓展應用於薄膜電晶體,掃清了最主要的障礙。這個結構由含氟聚合物層和兩種金屬氧化物材料製成的納米疊層組成,作為柵極電介質使用,並同時保護有機半導體(之前,有機半導體一直容易受到環境影響而發生損傷。),並使得電晶體的工作達到前所未有的穩定性。
  • 綜述| 超平整低損耗的表面等離激元貴金屬薄膜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文版2019年第12期出版香港城市大學雷黨願和西安交通大學張磊課題組綜述文章,從製備、表徵和應用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地介紹了當前超平整表面等離激元貴金屬薄膜的研究進展與前沿應用。
  • 王中林院士團隊 Adv. Mater.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
    成果簡介近日,中科院納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通訊作者)團隊報導了基於可穿戴纖維/織物的壓電納米發電機和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基本分類、材料選擇、製造技術、結構設計、工作原理以及潛在的應用前景的綜述。同時還總結和討論了阻礙其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潛在困難和艱巨挑戰。
  • 結構明確金屬催化劑的演變:從納米催化到單原子位點催化
    催化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工業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有90%以上的化學品是通過催化工藝合成製備的,催化所創造的產值佔全球GDP的近30%。發展新的催化劑合成技術、研究催化劑的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我們解決當前所面臨的能源和環境挑戰,從而推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 田中群院士最新綜述:核-殼結構納米粒子增強拉曼光譜
    具體而言,貴金屬納米結構的最重要的物理性質之一是其等離子體性質,它是電磁輻射和自由電子樣金屬納米材料(例如金、銀和銅納米顆粒)之間的共振相互作用的產物。如果光的頻率與集體振蕩電子的諧振頻率匹配,則入射光可以與貴金屬納米結構共振,並且納米顆粒周圍的電磁場可以被重新成形,導致入射光在空間上有效聚集在納米結構的狹窄區域周圍。
  • 物理所金屬納米結構中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獲系列進展
    金屬納米顆粒和納米結構中的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具有眾多獨特的物理性質,在集成光子學、生物傳感、精密測量、信息處理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金屬微納結構中光和原子、分子、量子點等物質的量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微納光學領域的一個核心科學問題。
  • ...強化與改性,納米薄膜與納米粉體製備,生物材料,陶瓷材料,雷射焊接
    ,納米薄膜與納米粉體製備,生物材料,陶瓷材料,雷射焊接 聯繫方式 E-Mail: czchen@sdu.edu.cn       電話: 0531*******       郵編: 250061
  • 非晶矽表面雷射誘導周期性表面結構製備用於探測的分層反射塗層
    雷射輻照的偏振方向和樣品的掃描方向均給與了顯示。而且,表面等離子體由貴金屬納米結構支撐的表面等離子體可以為非輻射衰變提供有效的通道,從而導致猝滅發光和需要仔細地優化介質空間納米結構發射器的空間。 圖2 a-Si 薄膜上雷射加工後得到的顯微結構及其成分 納米結構和納米織構的表面由低損耗高折射率
  • 納米金屬及其氧化物對汙水生物處理系統中微生物的影響
    這種納米金屬及其氧化物暴露造成的汙泥沉降性的下降可能是由於活性汙泥中納米材料的沉積以及絮體表面因吸附部分納米材料而造成的表面斥力的改變。絮體汙泥多孔鬆散,納米金屬及其氧化物暴露濃度以及暴露時間的改變共同影響著絮體汙泥的形態結構,懸浮汙泥系統通常採用汙泥體積指數(SVI)來反映納米材料對汙泥沉降、凝聚性能以及鬆散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