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丨雷射輻照對Ag/AZO 雙層複合透明導電薄膜性能的影響

2020-09-05 電鍍塗飾

雷射輻照對Ag/AZO雙層複合透明導電薄膜性能的影響

趙磊,任乃飛,李保家,張耀,王偉正(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作者簡介:趙磊,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雷射技術和薄膜太陽能電池。


文章節選

1 實驗

1. 1 基材與設備

15 mm × 15 mm的AZO透明導電玻璃由廣東珠海凱為光電科技公司提供,其製備方法為批量化磁控濺射,其基底為普通玻璃,厚3 mm,膜層為摻鋁氧化鋅薄膜(ZnO與Al2O3的質量比為97∶3),厚900 nm。


採用合肥科晶材料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VTC-2RF型射頻磁控濺射鍍膜機(見圖1a),該設備包括石英基厚度監測器、RF電源、磁控濺射頭、石英真空腔體、溫度控制器及真空泵。


採用中心波長為532nm的二極體泵浦Nd:YVO4納秒脈衝雷射器(義大利Bright Solutions的Wedge 532型,見圖1b),它的脈衝寬度、重複頻率和最大單脈衝能量分別為1 ~ 2 ns、1 kHz和0.9 mJ,主要由擴束器、全反鏡、振鏡系統和聚焦鏡組成。

1. 2 試樣的製備

如圖2所示,首先將AZO玻璃樣品放在濺射平臺上,再罩上玻璃保護罩並關閉排氣孔。接著抽真空到4 Pa以下,然後打開微量進氣孔,在100 Pa下通高純氬氣洗氣5 min。之後調節濺射功率為60 Hz,濺射壓強為15 Pa,通過晶振片所連接的計算機來監測沉積膜的厚度,當儀器顯示數值為100 A(10 nm)時停止濺射,得到Ag/AZO雙層複合透明導電薄膜玻璃,之後對其進行雷射輻照處理。根據文獻和相關試驗的結果,固定雷射掃描速率為10 mm/s,離焦量+1 mm(即焦後1 mm),掃描線間距0.02 mm。

1. 3 表徵與性能測試

採用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的UV-8000型及UV-61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分別測量透射光譜和反射光譜。用廣州四探針有限公司的RST-9型數字式四探針方塊電阻測量儀測量方塊電阻ρs。通過日本JOEL公司的JSM-7800F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試樣的表面形貌。採用德國Bruker公司的D8 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XRD)分析薄膜的結構。


2 結果與討論

2. 1 光學性能──透光率

從圖3可見,相較於AZO原始樣(未經雷射輻照的Ag/AZO薄膜的透光性較低,僅為42.00%左右,對比意義不大),經過雷射輻照之後,Ag/AZO薄膜的透光率有所提升。隨著能量密度升高,透光率呈現出先升高後下降的趨勢。當能量密度為0.6 J/cm2時,透射光譜峰最高,其平均透光率最大為88.38%,比AZO原始樣高了1.79個百分點。


這主要是因為雷射能量密度過小則雷射的熱作用不明顯,同時AZO玻璃表面的Ag去除量過少,導致薄膜的透光率沒有太大變化。隨著雷射能量密度升高,雷射輻照的作用逐漸展現,需要被雷射去除的那部分Ag也被有效去除,所以提升了薄膜的透光率。但能量密度過大會對薄膜表面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燒蝕薄膜表面及抑制薄膜表面晶粒的生長都會降低薄膜的透光率。因此最優的雷射能量密度為0.6 J/cm2。

2. 2 電學性能──方塊電阻

圖4呈現了不同能量密度下Ag/AZO薄膜雷射輻照後的方塊電阻和平均透光率,它們放一起比較的原因是一般情況下薄膜性能的提升取決於平均透光率的升高和方塊電阻的下降,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當能量密度為0.6 J/cm2時,Ag/AZO薄膜具有最低的方塊電阻(9.26 Ω)和最高的平均透光率(88.38%)。


其他能量密度下薄膜的方塊電阻分別為9.61、9.45、9.31和9.78 Ω,都比0.6 J/cm2時稍高,這與透光率表現出來的趨勢相吻合。Ag膜的沉積使得AZO薄膜表面出現Ag顆粒,令薄膜的導電性有所提升,但由於Ag本身的透光率很低,反而大大降低了透光性。


而通過適當的雷射輻照,去除AZO玻璃表面過量的Ag,並使薄膜表面一部分有效的Ag顆粒與ZnO顆粒混合在一起,再加上雷射熱退火作用,就能令薄膜的透光率重新恢復並得到提升。

2. 3 光學性能──反射率

從圖5可見,AZO透明導電玻璃的平均反射率為14.70%,而在最優雷射能量密度0.6J/cm2下輻照後的反射率降至11.69%。另外,隨著雷射能量密度升高,薄膜表面混合顆粒膜層的平均反射率先下降後升高,這與透光率及方塊電阻的規律是一致的,再次驗證了雷射輻照有助於Ag/AZO薄膜光電性能的提升,也證明了雷射輻照對薄膜有「增透減反」的效果。

2. 4 綜合光電性能──品質因子

許多情況下,透光率和方塊電阻都只反映了薄膜的某一種特性,為了表徵薄膜的綜合光電性能,引入了品質因子(FTC),其計算如式(1)所示。

從圖6可見,雷射能量密度直接影響到薄膜的綜合光電性能。當能量密度為0.2 J/cm2和1.0 J/cm2時,薄膜的品質因子相較於原始AZO玻璃(2.34 × 10−2 Ω−1)變化不大,說明雷射輻照過程中能量密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可取,這也限制了雷射能量密度的最優範圍。當能量密度為0.6 J/cm2時,品質因子為3.14 × 10−2Ω−1,比原始樣高出不少,以此為最優。

2. 5 表面形貌

從圖7可見,原始AZO玻璃表面均勻分布著ZnO晶粒。當其上沉積10 nm厚的Ag層之後,薄膜表面出現了白色的Ag顆粒,呈Ag與ZnO顆粒相混合的結構。通過雷射輻照對Ag/AZO薄膜進行處理後,Ag顆粒變得更加細小密集,均勻分布在ZnO晶粒之間;並且由於雷射輻照的熱退火作用,薄膜變得更加平整,均勻緻密。這些都說明了雷射輻照有利於提高薄膜的表面質量。


2. 6 XRD分析

本文薄膜的晶粒尺寸(D)由式(2)所示的Debye-Scherrer公式計算得到。

其中k為Scherrer常數(取0.90),β為衍射角的半峰全寬(FWHM),θ為半衍射角,λ為X射線的波長(0.1541 nm)。


結合圖8及表1可知,薄膜樣品對應於ZnO四方相的衍射峰(JCPDS No.36-1451),且以(002)面擇優生長。相較於AZO原始樣,在雷射輻照的作用下,薄膜表面晶粒均有生長,結晶程度均有所改善。當能量密度為0.6 J/cm2時,ZnO主峰相對於原始樣明顯變窄、變強,此時Ag/AZO薄膜的晶粒(以ZnO顆粒為主,有部分Ag納米顆粒)得到有效生長,薄膜晶粒尺寸最大,為44.32 nm,晶體缺陷減少,薄膜的性能得到改善。


當能量密度為0.2 J/cm2和0.8 J/cm2時,ZnO主峰的強度改變較少,薄膜晶粒尺寸也僅是稍微變大,為31.21 nm和32.93 nm,與原始AZO薄膜的晶粒尺寸(29.9 nm)相比,變化不明顯。這就說明了過低或者過高的雷射能量密度都會影響雷射輻照過程中薄膜晶粒的生長。


當能量密度為0.4 J/cm2和0.8 J/cm2時,薄膜的晶粒尺寸分別為39.30 nm和40.64 nm,比雷射能量密度為0.6 J/cm2時的晶粒尺寸小,這與前面其他性能所體現出來的規律一致。

3 結論

通過沉積Ag金屬膜,並進行雷射輻照處理,能夠有效提升AZO薄膜的綜合光電性能。當雷射能量密度為0.6 J/cm2時,薄膜具有最優的性能,其平均透光率為88.38%,方塊電阻為9.26 Ω,平均反射率為11.69%,品質因子為3.14 × 10−2 Ω−1。


該薄膜可以應用於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其性能相較於傳統薄膜(透光率80% ~ 85%,方塊電阻10 ~ 20 Ω)有比較明顯的改善,能夠增加光的透射,減小反射,從而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由於輕薄,且在大多數環境下都比較穩定,不易失效,因此該薄膜能滿足多數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要求。

相關焦點

  • 東麗量產透明導電薄膜,讓雙層CNT帶電分散成膜
    在電子紙、柔性顯示器及柔性太陽能電池領域,透明電極除原有的性能外,還需要具備抗彎性和抗拉伸性。面向上述用途的透明導電薄膜的開發競爭逐步進入量產階段。    東麗2012年2月發布了用於雙層碳納米管(CNT)電子紙的透明導電薄膜量產技術。
  • 納米銀線透明導電薄膜加速「跑」
    在第十三屆深圳國際觸控螢幕與顯示技術發展論壇上,寧波科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量博士,就《納米銀線透明導電薄膜的進展與展望》發表主題演講。據了解,科廷光電首條年產100萬平方米納米銀線導電薄膜生產線已於近期投入運行,研發生產的新一代透明導電薄膜材料,將在觸摸傳感, 光熱調控, 柔性光伏與顯示等方面滿足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車載設備,教育醫療及智能家居產品的需要,是未來物聯網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
  • 一文帶你了解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
    與此同時,許多世界級企業如美國IBM、德國BASF、韓國三星等紛紛投入巨資開展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以期在這一新材料開發領域佔據有利位置。三星公司更是宣布在不久的將來要將石墨烯透明導電膜商品化。
  • Adv.Mater.綜述: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
    圖2 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中的雷射誘導現象及其在各種功能器件中的應用金屬氧化物呈現出獨特的且廣泛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從而在科學和技術發展上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興趣。金屬氧化物包含至少一種金屬陽離子和氧陰離子,且可以合成成不同的晶體結構,並且能夠提供不同的電子性能。其性能從絕緣體到半導體到導體,均可以實現。
  • 透明導電薄膜 線上研討會
    隨著光電行業的擴張和升級,市場對透明導電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TCF)材料的需求水漲船高:平板顯示市場十分火爆,光伏和電磁屏蔽等應用領域也有著廣泛的市場。具有高透光率的TCF是這些行業的基石:根據M&M的預期,近5年裡TCF市場將以近10%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飛速增長,在2026年時其市場價值將達到約85億美元。
  • 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及應用 | 你想聽的報告都在這裡了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是ITO薄膜,但是由於ITO是氧化物,具有脆性,且銦是稀有金屬,儲量少,價格昂貴目前研究較多,因此開發可代替ITO的,具有柔性可摺疊性質的透明導電薄膜越來越迫切!目前,研究較多或者正在產業化中的柔性透明導電薄膜主要有以下幾類:1.金屬柵格,包括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金屬網格透明導電薄膜;2.碳納米透明導電薄膜,主要包括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和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3.導電聚合物,其中的主要代表是Pedot:Pss薄膜;4.新型氧化物透明導電薄膜。
  • 既透明又導電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薄膜,你見過嗎?
    浙江大學彭新生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將高導電性PEDOT:PSS引入透明金屬有機骨架
  • 一種高導電性透明金屬有機骨架物薄膜
    然而,當應用於透明導電薄膜器件時,其導電性差且透光率低。因此提高MOF基材料的導電性和透光性成為最棘手的難題。近日,浙江大學彭新生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將高導電性PEDOT:PSS引入透明金屬有機骨架ZIF-8薄膜中並成功合成具有高導電性、高透光性的PEDOT:PSS@ZIF-8 (PPZ)金屬有機骨架複合薄膜的有效方法。
  • 一文了解透明導電薄膜材料ITO
    ITO在各種領域中的應用,均圍繞其透明和導電的優異特性。ITO薄膜的光學性質主要受兩方面的因素影響:光學禁帶寬度和等離子振蕩頻率。前者決定光譜吸收範圍,後者決定光譜反射範圍和強度。一般情況下,ITO在短波區吸收率較高,在長波長範圍反射率較高,可見光範圍透射率最高。以100nm ITO為例,400-900nm波長範圍平均透射率高達92.8%。
  • 專稿|一文了解透明導電薄膜材料ITO
    TCO薄膜材料主要有CdO、In2O3、SnO2和ZnO等氧化物及其相應的複合多元化合物半導體材料。 發展歷程: (1)1907 年Badeker等人第一次通過熱蒸發法製備了CdO透明導電薄膜,開始了對透明導電薄膜的研究和利用(2)十九世紀 50 年代分別開發出基於 SnO2和 In2O3的透明導電薄膜(3)隨後的 30 年裡又出現了ZnO基的薄膜 這個時期
  • 新型銀基透明導電薄膜:有望應用於柔性電子領域!
    ,可是這些薄膜目前並不是對於所有的應用來說,都具有足夠的導電能力,而且同樣會受到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因為碳納米管需要相互堆疊在一起。然而,迄今為止,貴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由於表面粗糙度高,導致薄膜與其他層之間的界面不夠平,從而降低了它的性能。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然而,目前限制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實際應用的瓶頸問題不是其導電性差和可見光透過率低,而是方塊電阻的均勻性差和霧度大,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否得到性能優異、穩定的塗布液。目前,國際上相關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提高薄膜的導電性和可見光透過率,而對薄膜方塊電阻的均勻性以及霧度過大的問題關注的並不多,特別是針對塗布液性能的研究報導非常少,嚴重製約了銀納米線在主流電子產品中的規模化應用。
  • 【盤點】國內納米銀線柔性透明導電薄膜企業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微晶成立於2013年,由浙江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主要從事石墨烯、納米銀線透明導電等新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導領銜成立,背靠中國科學院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優勢及南洋科技薄膜量產規模。目前,合肥微晶納米銀線薄膜已被多家觸控螢幕公司採用試樣,合肥微晶在納米銀線領域屬於後來者。
  • 合肥研究院在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自然界中透明的物質(如玻璃)往往不導電,導電的物質(如金屬)往往不透明。基薄膜溶液法生長機理與光電性能的關聯。理論設計已表明在銅鐵礦體系中可獲得透明和p型導電共存。,該薄膜表現出優良的p型透明導電特徵,室溫電導率超過222 S/cm,可見光區透過率超過50%。
  • 氟塑料在航天輻照交聯電線電纜中的應用
    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氟塑料,包括PTFE、PFA、FEP,除機械強度不足、比重大之外,最薄弱一點是耐輻照性能差,所有塑料在高能輻照下都會產生斷鏈。至於在何種劑量下斷鏈、斷鏈程度怎樣等等,各種塑料的表現各不相同,PTFE在輻照條件下,劑量在達幾個便迅速分解了。氟塑料品種中,ETFE、PVDF機械強度大、比重小、耐輻照,但使用溫度低。
  • 透明導電膜,你真的了解嗎?
    以目前透明導電膜的主流材料——ITO導電膜為例,影響ITO薄膜導電性能的幾個因素包括:ITO薄膜的面電阻(γ)、膜厚(d)和電阻率(ρ),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是:γ=ρ/d,即為了獲得不同面電阻的ITO薄膜,實際上就是要獲得不同的膜厚和電阻率。
  • 柔性透明導電膜的製備技術
    因此,受其性能及成本的所限,該製備工藝市場應用很少。金屬系透明導電膜多以金屬柵網型為主,其又可分成蝕刻法,纖維編織法,印刷法以及銀鹽法等。其中印刷法和銀鹽法是近年推出的製備透明導電膜的新工藝,具有成本低、柔韌性好、表面電阻可調等優點。
  •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氧化銦錫(ITO)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材料,但ITO不具有柔性且銦資源稀缺,難以滿足柔性電子器件等的發展需求。單壁碳納米管(SWCNT)相互搭接形成的二維網絡結構具有柔韌、透明、導電等特點,是構建柔性透明導電薄膜的理想材料。但已報導SWCNT薄膜的透明導電性能仍與ITO材料有較大差距。
  • 進展 | 連續製備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取得進展
    單壁碳納米管具有優異的力學、電學和光學性質,因此被認為是最具競爭力的柔性透明導電材料的候選材料之一。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膜的製備方式主要分為溼法和幹法兩種。溼法是指將碳納米管分散在合適的溶劑中,通過抽濾、浸塗、噴塗、或旋塗等方法沉積在相應基底上;幹法是指直接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碳納米管薄膜或者由碳納米管陣列拉絲成薄膜。
  • 光電子薄膜之導電薄膜
    光電子薄膜分為:導電薄膜(金屬導電膜、透明導電ITO薄膜);光電導薄膜(CdS與CdSe薄膜、α-Si:H薄膜);電致發光薄膜(ZnS:Mn薄膜、有機電致發光薄膜);電致變色薄膜(WO3薄膜);液晶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