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一文了解透明導電薄膜材料ITO

2021-01-19 半導體照明網
   作者:王青松 超凡智慧財產權  

 

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CO)是一種在可見光光譜範圍(380nm < λ < 780nm)透過率很高且電阻率較低的薄膜材料。TCO薄膜材料主要有CdO、In2O3、SnO2和ZnO等氧化物及其相應的複合多元化合物半導體材料。

 

發展歷程:

 

(1)1907 年Badeker等人第一次通過熱蒸發法製備了CdO透明導電薄膜,開始了對透明導電薄膜的研究和利用

(2)十九世紀 50 年代分別開發出基於 SnO2和 In2O3的透明導電薄膜

(3)隨後的 30 年裡又出現了ZnO基的薄膜

 

這個時期,TCO材料主要基於這三種體系:In2O3、SnO2、ZnO。然而,一種金屬氧化物薄膜的性能由於材料包含元素固有的物理性質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為了優化薄膜的化學和光電性質,實現高透射率和低電阻率,科學家們做了進一步的研究。

 

20 世紀 90 年代,日本和美國一些科研機構開始了兩種以上氧化物組成的多元化合物材料的研究與開發,通過調整成分與化學配比來獲得所需的TCO材料

 

目前,應用最多的幾種TCO材料是:氧化銦錫(ITO, In2O3: Sn),摻鋁的氧化鋅(AZO,ZnO: Al),摻氟的氧化錫(FTO, SnO2: F),摻銻的氧化錫(ATO, Sn2O: Sb)等。

 

TCO的應用領域非常廣,主要用於液晶顯示器的透明電極、觸控螢幕、柔性OLED屏幕、光波導元器件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領域。

 


在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中,ITO具有很高的可見光透射率(90%),較低的電阻率(10-4~10-3Ω∙cm),較好的耐磨性,同時化學性能穩定。因此,ITO在TCO薄膜中的比重最高。

 

ITO在一般情況下為體心立方鐵錳礦結構,是基於In2O3晶體結構的摻雜,In2O3中In原子是六配位,O原子是四配位。In2O3晶體結構中本徵缺位(氧缺位)和Sn4+替代In位兩種機制共同貢獻了大量自由電子,因此ITO為n型半導體,載流子濃度在1021/cm3左右,為重摻雜。

 

導電機制如下:

 

氧化銦錫的導電機制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因素——本徵缺陷和雜質缺陷。In2O3晶格中立方體的六個頂角處被氧原子佔據,留下兩個氧缺位,這樣會使得的臨近缺位和遠離缺位的兩種氧離子不等價。在還原氣氛中, In2O3中的部分氧離子生成氧氣(或與還原劑結合成其他物質)析出,留下一個氧空位,而多餘的電子在In2O3中形成滿足化學計量比的In3+2-x(In3+·2e)xO2-3-x,,反應式表示為:

 

In2O3 → In3+2-x(In3+·2e)xO2-3-x + x/2 O2

 

當In2O3摻入一定比例的錫後,高價的錫離子( Sn4+ )佔據了銦( In3+ )位,從而產生一個電子,最後形成了這樣的結構In3+2-x(Sn4+·e)xO3。摻雜反應式如下:

 

In2O3+x Sn4+ →In3+2-x(Sn4+·e)xO3+ x In3+

 

在低溫度下沉積的ITO薄膜中氧缺位提供的電子對其良好的電導率起主要作用;在高溫下沉積或進行過退火工藝的ITO薄膜中,Sn4+對In3+的取代產生的電子成為載流子的主要來源。

 

作為直接帶隙的半導體材料,ITO的禁帶寬度一般在3.5~4.3 eV範圍內。未摻雜的In2O3帶隙為3.75 eV,導帶中電子的有效質量為:mc≈ 0.35m0,其中m0為自由電子的質量。由於Sn的摻入,導帶底部會形成n型雜質能級。逐漸增加Sn的量,費米能級EF也不斷向上移動,當移至導帶底部,此時的載流子濃度被定義為臨界值nc。通過Mottv’s Criterion準則可以得到nc的值:

 

nc1/3a0*≈0.25

 

其中a0*為有效波爾半徑,約為1.3nm,故求得臨界濃度為7.1×1018/cm3。ITO薄膜載流子濃度一般在1021/cm3以上,屬於重度摻雜,大於臨界濃度,因此其導帶中的低能態被電子填充。由於Burstein-Moss 效應,ITO薄膜的光學帶寬增加,實際光譜吸收限波長藍移。帶隙的增量可以表示為:

 

ΔEgBM (n)= h/2{1/mc*+1/mv*}(3π2n)2/3

 

與之相反的,雜質原子的電子波函數會發生重疊,單一的雜質能級擴展形成能帶,並且與導帶底相連,構成新的簡併導帶,導致其尾部擴展至禁帶中,從而使得禁帶變窄。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致使ITO禁帶寬度變窄,如多體效應,電子空穴之間屏蔽增加所導致的激子結合強度減小,晶體自能的改變。但是通常Burstein-Moss 效應佔主導地位。

圖中Eg,Eg』分別表示In2O3和ITO的禁帶寬度,ITO薄膜實際的光學帶隙通常大於未摻雜In2O3的帶隙。ITO所具有的寬光學帶隙的特點是其作為高透射率薄膜材料的必要條件。

 

ITO在各種領域中的應用,均圍繞其透明和導電的優異特性。ITO薄膜的光學性質主要受兩方面的因素影響:光學禁帶寬度和等離子振蕩頻率。前者決定光譜吸收範圍,後者決定光譜反射範圍和強度。一般情況下,ITO在短波區吸收率較高,在長波長範圍反射率較高,可見光範圍透射率最高。以100nm ITO為例,400-900nm波長範圍平均透射率高達92.8%.

 

ITO薄膜的性能主要由製備工藝決定,熱處理常作為輔助優化的手段。為獲得導電性好,透射率高以及表面形貌平整的ITO薄膜,需選擇合適的沉積手段和優化工藝參數。常見的鍍膜方式包括電子束蒸發和磁控濺射。

 

電子束蒸發的主要原理:高真空環境下,通過電子槍發出的高能電子,在電場和磁場作用下,電子轟擊ITO靶材表面使動能轉化為熱能,靶材升溫,變成熔融狀態或者直接蒸發出去,在襯底表面沉積成ITO薄膜。

 

磁控濺射屬於輝光放電範疇,利用陰極濺射原理進行鍍膜。膜層粒子來源於輝光放電中,氬離子對陰極ITO靶材產生的陰極濺射作用。氬離子將靶材原子濺射下來後,沉積到襯底表面形成所需ITO膜層。

 

 

ITO上遊產業鏈是原材料靶材的製造技術,目的是為了獲得內部均勻和密度較高的坯體,提高成形技術是提高ITO靶材產品質量的關鍵步驟。ITO靶材成形技術一般分為幹法與溼法兩種。幹法成形本質上是一種模具壓制的成形方法,易於實現自動化生產,而且在壓力作用下批件的緻密度很高,通常不需要進行乾燥處理,ITO靶材的幹法成形工藝主要有冷等靜壓成形、衝壓成形、模壓成形及爆炸成形等。溼法成形是採用溶液、固液混合物、氣液混合物等原料進行反應,製備目標物質的過程。溼法工藝需要乾燥處理,變形收縮較大,氣孔較多,坯體緻密度較低,但可以生產大尺寸及形狀複雜的的靶材,通過合理的燒結工藝可以獲得高穩定性、高均勻性及高密度的ITO靶材。ITO靶材的溼法工藝主要有擠壓成形、凝膠注模成形及注漿成形等。

 

ITO下遊產業主要是平板顯示產業中的導電玻璃技術,即在鈉鈣基或矽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礎上,鍍上一層氧化銦錫膜加工製作成的。在平板顯示產業中應用在觸控螢幕和液晶面板領域。觸控螢幕領域應用的是TP-ITO導電玻璃,而液晶面板領域應用的是LCD-ITO導電玻璃,兩者的主要區別在LCD-ITO導電玻璃還會在鍍ITO層之前,鍍上一層二氧化矽阻擋層,以阻止基片玻璃上的鈉離子向盒內液晶裡擴散。

 

從國內外市場格局來看,日韓幾乎壟斷了透明導電膜市場,主要供應商有日東電工、尾池工業及帝人化成等。國內廠商逐漸向上遊延伸,國內工藝日趨成熟,長信科技、南玻、康達克、萊寶高科和歐菲光等企業均有自己完整的產業鏈。


 

採用Incopat工具對ITO技術專利進行檢索分析,得到該領域2000年至今的年申請量趨勢圖,各國ITO專利量分布,以及主要申請人申請數量排名。從圖中可以看出,近二十年的時間裡, ITO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相關的專利布局平均每年1000件以上的申請量,2013年達到了頂峰。與市場格局一致的是,日本仍舊佔據了ITO相關專利技術的最大份額。同時值得慶幸的是國內申請人申請量排名第二,國內在透明導電薄膜領域湧現出了大量優質企業和科研單位,韓國和美國分列三、四位。企業排名方面,老牌半導體企業松下電器,三星電子,精工愛普生,LG電子,日立,東芝排名居前。

 

相比於其他透明導電薄膜材料,ITO在諸多方面略有不足,如ZnO薄膜具有成本低、無毒性、無汙染的優勢,但是由於對ZnO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光電性能整體較ITO薄膜差,目前還不能大規模取代ITO薄膜,所以在工業生產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仍是氧化銦基的 ITO 薄膜。

 

幾十年來,針對ITO薄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種是ITO材料基礎理論研究,涉及晶格常數與ITO薄膜光電性能之間的關係,最佳摻雜的優化和材料載流子上限的計算,ITO禁帶寬度的改變等方向;另一方面,主要探索ITO製備方法,低成本的沉積技術有:溶膠-凝膠法、噴霧熱解法和化學氣相沉積,高質量的沉積技術包括:磁控濺射法、電子束蒸發法和脈衝雷射沉積法。

 

ITO技術的發展必須同時注重基礎科學研究和工業產業化,隨著我國液晶顯示和半導體器件的快速發展,ITO應用激增。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加快ITO技術的公關步伐,強化產業隊伍,嚴格制定並遵循行業質量標準,在一系列政策的的輔助下,加快ITO從靶材到設備再到ITO玻璃的國產化過程,使我國在透明導電領域立於不敗之地。 【如需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作者姓名及作者單位,謝謝合作!】

 

  參考文獻:

[1] Badeker K. 1907. Concerning the electricity conductibility and the thermoelectric energy of several heavy metal bonds[J]. Ann Phys-Berlin, 22(4): 749-766.

[2] 王敏, 蒙繼龍. 2003. 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的研究進展[J]. 表面技術, 32(1): 527.

[3] Bashar S A, 1988, Study of indium tin oxide (ITO) for novel optoelectronic devices[M],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4] Meng L J and dosSantos M P. 1996. Structure effect 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TO films prepared by RF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J]. Thin Solid Films, 289(1-2): 65-69.

[5] Balestrieri M, Pysch D, Becker J P, et al. 2011.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ndium tin oxide films for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J]. Sol Energ Mat Sol C, 95(8): 2390-2399.

[6] Cui H N, Teixeira V and Monteiro A. 2002. Microstructure study of indium tin oxide thin films by optical methods[J]. Vacuum, 67(3-4): 589-594.

[7] 馬勇, 孔春陽. 2002. ITO薄膜的光學和電學性質及其應用[J]. 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5: 114-117.

[8] Hamberg I and Granqvist C G. 1986. Evaporated Sn-Doped In2o3 Films - Basic Optical-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to Energy-Efficient Windows[J]. J Appl Phys, 60(11): R123-R159.

[9] 陳猛, 白雪冬, 裴志亮等. 1999. In_2O_3:Sn(ITO)薄膜的光學特性研究[J]. 金屬學報: 934-938.


l 超凡智慧財產權數據與諮詢事業部檢索分析師

l 多年從事半導體/晶片領域技術研發經驗,擅長光電探測器,雷射器,太陽電池以及集成電路製造領域的技術主題分析、專利挖掘布局、專利侵權風險分析、專利穩定性分析、無效檢索分析等各種專利分析服務工作,以及半導體設備相關相關專利的檢索分析工作。

北京超凡智慧財產權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半導體晶片部

服務內容:致力於半導體領域的專利檢索、競爭對手分析、技術主題檢索分析、挖掘布局、防侵權檢索、無效檢索、技術轉移轉化等


來源:中國半導體照明網 轉載請註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相關焦點

  • 一文了解透明導電薄膜材料ITO
    ITO下遊產業主要是平板顯示產業中的導電玻璃技術,即在鈉鈣基或矽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礎上,鍍上一層氧化銦錫膜加工製作成的。在平板顯示產業中應用在觸控螢幕和液晶面板領域。觸控螢幕領域應用的是TP-ITO導電玻璃,而液晶面板領域應用的是LCD-ITO導電玻璃,兩者的主要區別在LCD-ITO導電玻璃還會在鍍ITO層之前,鍍上一層二氧化矽阻擋層,以阻止基片玻璃上的鈉離子向盒內液晶裡擴散。
  • 一文帶你了解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
    與此同時,許多世界級企業如美國IBM、德國BASF、韓國三星等紛紛投入巨資開展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以期在這一新材料開發領域佔據有利位置。三星公司更是宣布在不久的將來要將石墨烯透明導電膜商品化。
  • 導電薄膜ITO的應用、缺陷和替代材料
    是透明導電氧化物TCOs的一種,由於最好的導電性和透明性的組合性能,成為最主要的透明導電材料,主要應用於液晶顯示器,觸控螢幕,太陽能薄膜電池,照明用有機EL元件等領域。  ITO薄膜的導電性能,不僅與ITO薄膜材料的組成(包括錫含量和氧含量)有關,同時與製備ITO薄膜時的工藝條件(包括沉積時的基片溫度、濺射電壓等)有關。  影響ITO薄膜導電性能的幾個因素包括:ITO薄膜的面電阻(γ)、膜厚(d)和電阻率(ρ),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是:γ=ρ/d,即為了獲得不同面電阻的ITO薄膜,實際上就是要獲得不同的膜厚和電阻率。
  • PET基ITO 導電薄膜的可靠性研究
    透明導電薄膜(ITO)作為一種獨特的光電功能材料,兼具了較高的可見光透過性和良好的導電性能,受到人們的青睞。由王其優異的光電特性,ITO導電薄膜產品以絕對優勢由此應運而生,觸控技術目前技術非常成熟,廣泛使用於電子產品、家用電器、工程機械方面。在太陽能電池、氣體傳感器、液晶顯示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 透明導電薄膜 線上研討會
    為此,DT新材料 聯合 材視 於 2020年4月18日 舉辦 透明導電薄膜專題線上研討會,邀請行業內知名專家及企業代表,分析行業全球發展現狀及最新進展、探討行業痛點問題,促進產業鏈的轉型升級。主辦單位:DT 新材料 承辦單位:寧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透明導電薄膜發展趨勢解讀        報告人:時代伯樂創投 分析師:李雅奇 博士
  • 納米銀線透明導電薄膜加速「跑」
    在第十三屆深圳國際觸控螢幕與顯示技術發展論壇上,寧波科廷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量博士,就《納米銀線透明導電薄膜的進展與展望》發表主題演講。據了解,科廷光電首條年產100萬平方米納米銀線導電薄膜生產線已於近期投入運行,研發     北京時間12月08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創新引領未來方向。
  • 新型玻璃狀聚合物薄膜材料 可實現透明電子元件導電
    新型玻璃狀聚合物薄膜材料 可實現透明電子元件導電2018-03-29 11:1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摘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可導電玻璃狀透明聚合物薄膜材料,這種材料導電性優於普通聚合物,易於大規模製造,成本低於氧化銦錫薄膜導電材料。
  • - 透明導電玻璃ITO簡介
    北京時間08月1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液晶顯示器現已成為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透明導電玻璃則是LCD的三大主要材料之一.液晶顯示器之所以能顯示特定的圖形,就是利用導電玻璃上的透明導電電膜,經蝕刻製成特定形狀的電極,上下導電玻璃製成液晶盒後,在這些電極上加適當電壓信號,使具有偶極矩的液晶分子在電場作用下特定的方面排列,
  • 透明導電膜,你真的了解嗎?
    透明導電膜材料的研究起步於19世紀末,當時是在光電導材料上塗上很薄的金屬薄膜;到了1950年,第二種透明導電膜In2O3被製成,ITO導電膜開始在透明導電膜方面得到普遍應用;在最近20年裡,透明導電膜應用主要以ITO材料為主,而在製程上以磁控濺鍍工藝為主。
  • AOM:「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綜述——材料製備、光學設計和應用場景
    近些年,隨著可穿戴設備和曲屏手機等柔性光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透明導電薄膜的機械柔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是氧化銦錫(ITO)。ITO具備良好的可見光透過率和較低的電阻率,但其機械強度和柔韌性較差,不適用於柔性光電子器件。為解決該問題,科研人員探索了多種ITO-free的透明導電薄膜,包括金屬薄膜、金屬網格或納米線、二維材料、導電聚合物等。
  • 對碳納米管和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材料的技術解讀(上)
    ②噴塗成膜天津工業大學在CN104021879A中公開了強附著力的碳納米管柔性透明導電薄膜的製備方法,對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依次進行硝酸浸泡、水洗和晾乾的預處理,將放有PET的加熱板經低速噴塗並升溫高速噴塗製得FTCFs。
  • 柔性電子崛起 | 一文讀懂柔性透明導電膜!
    從材料的物理特性來看,「透明度」與「導電度」是難以兩全的特性,開發一個同時具有高導電度與高光穿透率的材料相對困難。降低金屬材料厚度是增加光線穿透度的一個方法,惟金屬薄膜厚度太薄,加工不易,例如以蒸鍍方式成膜會形成島狀不連續的生長;另一方面也因為膜厚較薄,在空氣中容易有氧化的現象產生,造成電阻值劇變,薄膜穩定性差,不利於後續加工應用。
  • 光電顯示用透明導電膜及玻璃(ITO)的原理
    ITO導電玻璃是在鈉鈣基或矽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礎上,利用磁控濺射的方法鍍上一層氧化銦錫(俗稱ITO)膜加工製作成的。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主要包括In、Zn、Sb和Cd的氧化物及其複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具有禁帶寬、可見光譜區光透射率高和電阻率低等特性。透明導電薄膜以摻錫氧化銦(IndiumTinOxide,ITO)為代表,廣泛地應用於平板顯示、太陽能電池、特殊功能窗口塗層及其他光電器件領域。
  • 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
    ITO導電玻璃主要是使用磁控濺射的方法在玻璃上鍍上一層透明氧化銦錫(ITO)膜加工製作成的。目前,ITO導電玻璃主要使用鈉鈣玻璃(Soda-lime Glass)為基片。ITO膜層的厚度不同,ITO導電玻璃的導電性能和透光性能也不同。
  • 【盤點】國內納米銀線柔性透明導電薄膜企業
    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微晶成立於2013年,由浙江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主要從事石墨烯、納米銀線透明導電等新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導領銜成立,背靠中國科學院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優勢及南洋科技薄膜量產規模。目前,合肥微晶納米銀線薄膜已被多家觸控螢幕公司採用試樣,合肥微晶在納米銀線領域屬於後來者。
  •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氧化銦錫(ITO)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材料,但ITO不具有柔性且銦資源稀缺,難以滿足柔性電子器件等的發展需求。單壁碳納米管(SWCNT)相互搭接形成的二維網絡結構具有柔韌、透明、導電等特點,是構建柔性透明導電薄膜的理想材料。但已報導SWCNT薄膜的透明導電性能仍與ITO材料有較大差距。
  • 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及應用 | 你想聽的報告都在這裡了
    目前,研究較多或者正在產業化中的柔性透明導電薄膜主要有以下幾類:1.金屬柵格,包括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金屬網格透明導電薄膜;2.碳納米透明導電薄膜,主要包括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和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3.導電聚合物,其中的主要代表是Pedot:Pss薄膜;4.新型氧化物透明導電薄膜。
  • 替代ITO薄膜 分析觸控面板新興材料發展概況
    二、納米銀線(SNW,silvernanowire)技術發展概況  納米銀線是透明導電材料,納米銀線的直徑小,在250nm以下,在可見光範圍下的透光性高,同時,銀具有高導電性和穩定性,可運用在觸控感測導電圖型結構的製程中,作為ITO透明導電膜的替代方案。
  • 全新透明導電薄膜將改進太陽能電池效率
    摘要:韓國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以及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個新的薄膜材料,它具有高導電性,可彎曲,拉伸,幾乎完全透明。該膜可以幫助建立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自加熱智能窗,柔性顯示器,和高性能的冷卻表面。  這種薄膜最顯著的性質是獨特的透明性和導電性組合。
  • 東麗量產透明導電薄膜,讓雙層CNT帶電分散成膜
    在電子紙、柔性顯示器及柔性太陽能電池領域,透明電極除原有的性能外,還需要具備抗彎性和抗拉伸性。面向上述用途的透明導電薄膜的開發競爭逐步進入量產階段。    東麗2012年2月發布了用於雙層碳納米管(CNT)電子紙的透明導電薄膜量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