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群院士最新綜述:核-殼結構納米粒子增強拉曼光譜

2020-11-25 搜狐

原標題:田中群院士最新綜述:核-殼結構納米粒子增強拉曼光譜

點擊上方「材料人」即可訂閱我們

【引言】

核-殼納米顆粒現正屬於研究的熱門課題,其優異的性質,如通用性、可調諧性、穩定性等,使得該材料在光學、生物醫學、環境科學、材料、催化、能量等方面均有廣泛應用。核-殼納米顆粒具有顯著可調的物理化學特徵。由於其獨特的局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性質,等離子體核-殼納米材料廣泛用於表面增強振動光譜學,特別是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

最近,廈門大學田中群院士、李劍鋒教授(通訊作者)等人以「Core–Shell Nanoparticl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為題發表綜述,詳細介紹了核殼分離納米粒子增強拉曼光譜(SHINERS)的概念,解釋SERS增強機制與核-殼納米顆粒,以及三代SERS熱點材料的表面分析,而且總結了核-殼納米粒子的各種合成方法及其在SERS中的應用,例如在電化學、生物分析、食品安全、環境安全、文化遺產、材料、催化以及能量存儲和轉化方面,並舉例說明具有不同功能的SERS和其他表面增強光譜的新核-殼納米材料的未來發展。

綜述總覽圖

1 簡介

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應用在光學、催化、微電子學、計算機技術、生物醫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等各個領域。在早期階段,主要研究具有單一組分的納米材料,觀察到其許多優異的性質,包括更高的表面原子比、可調諧的光學性質、易於加工和優異的催化性能。隨著合成和表徵技術的快速發展,研究人員發現,與單組分納米材料相比,多組分納米材料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並且它們組成和結構的多樣性可以顯著拓寬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因此,核-殼納米材料已經成為近年來熱門研究課題之一。

核-殼納米材料有如下的優異性能:多功能、廉價、可調性、穩定性和分散性、生物相容性、可控性。由於獨特的化學和物理性質,核-殼納米顆粒已廣泛應用於許多領域,包括藥物遞送和釋放、生物成像、催化和光譜(如光致發光和振動光譜)。具體而言,貴金屬納米結構的最重要的物理性質之一是其等離子體性質,它是電磁輻射和自由電子樣金屬納米材料(例如金、銀和銅納米顆粒)之間的共振相互作用的產物。如果光的頻率與集體振蕩電子的諧振頻率匹配,則入射光可以與貴金屬納米結構共振,並且納米顆粒周圍的電磁場可以被重新成形,導致入射光在空間上有效聚集在納米結構的狹窄區域周圍。在金屬納米顆粒中的共振行為可以稱為局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含有貴金屬的核-殼納米材料是等離子體核-殼納米材料。

金屬納米結構周圍的局部電磁場可導致拉曼信號的增強,這種效應被稱為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Tian等開發了新一代的拉曼技術,被稱為「殼孤立納米粒子增強拉曼光譜」(SHINERS),克服了材料限制和SERS中形態學的一般性。通常,金或銀納米顆粒與超薄針孔惰性二氧化矽殼層一起使用。每個Au核-惰性殼納米顆粒可以被認為是針尖增強拉曼散射(TERS)尖端。在雷射光斑下,殼分離的納米顆粒單層等於數千個尖端,因此獲得的拉曼信號非常強。此外,超薄無針孔的殼用於避免分子與金或銀納米粒子的直接接觸,因此獲得的信號只是來自於吸附在基板上的被測物。原則上,該方法可用於任何材料形態的表面,因此可以從鉑、金或矽的單晶獲得高質量的拉曼光譜。此外,還可以研究或檢測酵母細胞,果實上的農藥殘留物,甚至生物組織。這些應用證明SHINERS具有非常廣泛的適用性。同時,SHINERS也在各種領域,如表面科學、材料科學、生物分析、藥物分析、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方面成為一個有前景和強大的工具。此外,基於隔離模式,研究人員還開發了用於SHINERS的各種殼,例如氧化鋁、氧化錳、氧化鈦、碳和石墨烯,這進一步拓寬了它的應用範圍。

2 分類和技術

2.1 核-殼納米粒子在SERS中的分類

基於SERS信號的來源及其增強機制,SERS中的核-殼納米顆粒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分別具有超薄殼和厚殼的核-殼納米顆粒;具有超薄殼的納米顆粒。具有超薄殼的納米顆粒主要「借用」SERS活性芯的強電磁場以增強殼表面上或附近的分子的拉曼信號。而具有厚殼的納米顆粒通常伴隨有多種功能以拓寬SERS的應用。

圖1 核-殼納米粒子在SERS中的分類

2.2 超薄過渡金屬殼

SERS增強由金屬納米材料的性質和形態決定。例如,僅僅少量的自由電子狀金屬(如Au、Ag或Cu)可以產生強的電磁增強,因此探針分子應該位於貴金屬表面附近。已經有許多方法來破除材料通用性的限制,並將SERS應用擴展到其他金屬,特別是催化的過渡金屬。例如,粗糙化的過渡金屬電極或Pd/Pt納米顆粒被開發為SERS襯底。然而,這些襯底仍然不能支持對過渡金屬的強烈增強。Weaver等開發了一種「借用」策略,通過在粗糙的Au電極上塗覆過渡金屬層來克服這個問題。然而,如果金屬核和探針分子之間的距離增加,增強效應將呈指數下降,因此,殼必須是超薄的以獲得更大的增強。

核-殼納米顆粒的SERS活性取決於兩個元素,殼的厚度和金屬核的尺寸。圖2a顯示了吸附在具有不同殼厚度的55nm Au @ Pt納米顆粒上的CO的SERS光譜。隨著Pt殼厚度增加,CO的SERS信號迅速下降。圖2b顯示,Pt殼厚度對頂部吸附CO積分強度的影響,以及實驗和時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擬之間的比較。實驗數據與FDTD計算結果一致。拉曼信號的增強也將受金屬核的尺寸的影響。由於納米顆粒的介電常數取決於納米顆粒的尺寸,納米顆粒的SERS效應取決於兩種競爭效應:表面散射和輻射阻尼。表面散射可以影響介電常數,這導致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的顯著變化,因此強烈影響SERS的增強。通常,當由較長波長的雷射器(633或785nm)激發時,較大的納米粒子可誘導更強的增強。另一方面,當粒徑增大時,輻射阻尼將變得嚴重。已經通過改變具有0.7nm Pd殼的Au芯的尺寸來研究這種芯尺寸效應(圖2c)。核尺寸為120-130nm的Au @ Pd納米顆粒獲得最大增強,實驗數據與模擬結果非常一致。

圖2 SERS活性影響因素

2.3 超薄非金屬殼(SHINERS)

隨著過渡金屬的「借用」策略,SERS的材料限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納米結構可用來檢查吸附在金屬殼表面上的探針分子。在這種情況下,分子與納米顆粒直接接觸,被稱為接觸模式SERS(圖3)。使用接觸工作模式,可以獲得增強的拉曼信號,然而,放大器和載體必須集成在同一納米結構中。因此,為了獲得分子信息,非SERS活性材料必須塗覆在SERS活性材料上,如Au或Ag,這通常是非常複雜的。對於許多其它材料,例如氧化物、絕緣體、聚合物或生物膜,將它們作為均勻的超薄外殼塗覆到Au / Ag納米顆粒上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通常用於表面科學、電化學和半導體技術中的各種單晶的原子平坦表面幾乎不能通過SERS方法訪問。後來,2000年發明了TERS——具有非接觸工作模式(圖3c)。在這種模式下,探針分子可被吸附在任何襯底上,並且Au尖端可以作為拉曼信號放大器,以提高分子的拉曼信號而沒有任何直接接觸動作。因此,可以以高空間解析度檢測關於任何襯底上的分子的信息。這種方式可以解決襯底的一般性問題。而對於TERS,總拉曼信號相當弱,因為只有一個尖端作為放大器。 2010年,Tian等發明了「殼孤立納米顆粒增強拉曼光譜」(SHINERS),結合借用策略和TERS的殼孤立工作模式(圖3d)。

圖3 三種不同工作模式示意圖

SHINERS方法採用殼體隔離模式的概念,它是直接接觸(SERS)模式和非接觸(TERS)模式的組合。這種殼體隔離模式克服了SERS的長期限制,它允許在各種目標系統上進行SERS測量。此外,SHINERS可用於許多複雜的環境中,例如在水溶液和生物系統中。

SHINERS發現後,開發了各種具有超薄惰性殼和不同的金屬芯的SHIN。一般來說,有兩種製備方法: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為了滿足不同的要求或應用,SHIN可以製備成不同的尺寸、形狀和材料。 例如,為了獲得更高的增強,使用120nm Au核SHIN,因為它們在633nm激發下表現出最劇烈的電磁場增強。此外,納米立方體和納米棒SHINs也因其可調諧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而被合成。

2.4 厚殼

具有厚殼的核-殼納米顆粒廣泛用於SERS中。基於它們的功能和應用,這些納米顆粒可以分為如下幾類:金屬核-殼納米顆粒;拉曼標記,即在等離子體核和惰性殼之間具有拉曼報導分子的核-殼納米顆粒;介電金屬核-殼納米顆粒;納米球上的金屬膜(FON);磁性金屬核-殼納米顆粒。此外,還有一些混合核-殼納米結構,可以提供極強的SERS增強與單分子檢測靈敏度。

3 理論

SERS將來自分子的振動拉曼散射與金屬納米結構的等離子體激元組合。SERS的主要機制是電磁(EM)增強。

3.1 拉曼散射的增強策略

根據Placzek的極化率理論,關於儀器和表面因子的分子振動模式的線性拉曼強度可以通過

來評估,其中I0是入射強度,v0和vmn是入射頻率和振動頻率(cm-1),N是被吸附物的數密度(分子cm-2),A是由雷射束照射的表面積(cm2),Ω是收集光學器件的立體角(sr),其中,QTmT0分別是檢測器效率、分散系統的通過量和收集光學器件的透射率的乘積。

對於更強的拉曼強度,可以優化儀器和檢測因子如QTmT0、Ω、N和A。 此外,具有更短波長的入射雷射(例如紫外雷射)可以用作從(v0-vmn)4到總拉曼強度更大的激發源。然而,強螢光背景將伴隨共振拉曼信號,顯著降低分析物的拉曼光譜的對比度。因此,在沒有任何大的增強因子的情況下幾乎不能獲得單層樣品的高質量線性拉曼光譜。

3.2 表面等離子體和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金屬或類金屬納米材料中的傳導電子可以被入射光或快速電子激發,並且在金屬-電介質界面處共同振蕩。電子的集體振蕩模式被稱為表面等離子體激元,支持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的納米材料被稱為等離子體激元材料。納米裝置應用於支持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效應。有兩種類型的表面等離子體激元:(i)局部表面等離子體激元(LSP),其中相干電子圍繞NP表面(如圖4a所示);(ii)傳播表面等離子體[即表面等離子體激元(SPP)],其中相干電子在擴展的金屬表面處作為縱波振蕩(如圖4b所示)。

圖4 增強拉曼散射影響的示意圖

3.3 SERS熱點的概念

SERS EF近似與局部電場強度的四次方成比例。重要的是,等離子體激元材料周圍的EM場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在空間狹窄區域高度局部化(「SERS熱點」)中,例如納米尖,顆粒間的納米顆粒和極性的間隙。考慮到EM耦合在單一等離子體納米結構,耦合等離子體納米結構和具有等離子體結構和探針材料的混合結構的不同性質,可將SERS活性納米結構分為三代SERS熱點。

第一代熱點通常從單個納米結構產生,例如單個納米球,納米立方體或自由懸浮在均勻介質中的納米棒。這些熱點表現出適度的SERS活性。對於單個核-殼納米顆粒,電場分布和SERS活性取決於殼材料的折射率。對於介電核-殼納米粒子,LSP的共振波長略微紅移,並且隨著殼材料的折射率增加,SERS活性變得更大(圖5)。

圖5 平均SERS EF的比較

第二代SERS熱點從具有可控顆粒間納米間隙或交叉納米間隙的耦合納米結構中產生(圖6)。通常,支持第二代熱點的納米結構可以是錼(NP)二聚體,如圖6 a-d所示。 現存在不同類型的耦合納米結構,例如NP聚集體、低聚物(圖6e),核-衛星納米結構、NP陣列、Au納米棒的垂直自組裝(圖6f),具有納米柱和納米空隙陣列的納米結構表面(圖6g),單個納米七聚體和納米錐四分儀(圖6h)。第二代SERS熱點更具活性。來自耦合等離子體激元納米結構的平均SERS強度通常比來自單個納米結構的平均SERS強度大2~4個數量級,並且它們更常用於痕量分子檢測。

圖6 用於痕量分子檢測的第二代SERS熱點

通常,第一代和第二代熱點對於許多材料的表面不能細緻分析。因為最常用的探針材料如矽晶片、碳材料、薄膜或陶瓷,實際上不能被擠入由耦合納米結構形成的熱點周圍極其狹窄的區域中。更重要的是,等離子體納米結構中的LSPR和局部EM場分布會在附近的探針材料下修改。因此,研究設計等離子體納米結構,使其可以通過自由等離子體納米結構和探針材料組成的雜化結構的光散射,而恰好在待探測的材料的表面上產生熱點。從混合結構產生的熱點被認為是第三代熱點。這種混合結構的代表性實例顯示在圖7中。

圖7 用於表面分析的第三代熱點

4 核-殼納米顆粒的合成和表徵

4.1 不同形狀的等離子體核心

通常,等離子體激元Au或Ag納米顆粒用作核-殼納米結構中的芯材料。現已合成了各種形狀的Au或Ag納米顆粒,例如納米球、納米棒、納米線、納米立方體、納米星等(圖8)。 在過去幾十年中,上述納米結構體表現出各種新穎的性質,如可調性和優異的催化性能。

圖8 不同形狀的納米顆粒的SEM和TEM圖像

在此選擇一些常用的納米結構,簡要介紹合成方法和機制:

球形納米粒子是最常用的納米粒子,因為其常規的製備方法簡單可行。Au納米球通常用Frens方法製備。將特定量的HAuCl4溶液置於圓底燒瓶中,並加熱至其沸騰。然後快速加入檸檬酸鈉,2~3分鐘後,溶液變成棕紅色。接著,將混合物回流40分鐘,然後冷卻至室溫。值得注意的是,納米球的尺寸可以通過檸檬酸鈉的量調節,高濃度的檸檬酸鈉可值得較小的納米球。

管狀納米粒子由Sau和Murphy報導的程序合成。首先,通過NaBH4還原一定量的HAuCl4以製備種子。然後在使用前將種子靜置1小時,接下來,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CTAB)、HAuCl4和抗壞血酸的混合物製備為生長溶液,並將CTAB穩定的種子加入生長溶液中以得到金納米柱。在160℃下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作為限制試劑,通過乙二醇還原硝酸銀來合成Ag納米管。

銀納米線的典型合成方法是多元醇法。首先,將乙二醇在160℃下加熱1小時, 同時,將AgNO3和PVP分別溶解在乙二醇中,而PVP乙二醇溶液含有少量的NaCl和Fe(acac)3。然後將這兩種乙二醇溶液同時注入熱溶液中以產生銀納米線。

4.2 超薄殼的核-殼納米顆粒

核-殼納米顆粒一般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如種子介導的生長方法或物理方法如金屬沉積來製備。最後,可以將製備的核-殼納米顆粒組裝在基底上用於拉曼測量(如圖9)。

圖9 具有超薄殼的核-殼納米顆粒的合成示意圖

4.3 厚殼的核-殼納米顆粒

該納米顆粒具體可分為:厚殼金屬-金屬核-殼納米顆粒、厚殼非金屬-金屬核-殼納米顆粒、厚殼金屬-非金屬核-殼納米顆粒、厚殼混合核-殼納米顆粒。在此簡要介紹厚殼混合核-殼納米顆粒的製備方法。

這個類別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與DNA連接,並用拉曼標記物標記納米顆粒,以在兩個納米顆粒的間隙中製造熱點以獲得強的拉曼增強。例如,Suh等人報導了金-銀核-殼納米啞鈴(GSND)結構。首先,用兩種不同的DNA修飾Au納米顆粒,一種是受保護的DNA,另一種是靶標捕獲DNA。在該設計中使用兩種Au納米顆粒。其中一個進一步用拉曼活性Cy3分子修飾,將被DNA互補體修飾的磁性納米顆粒分開。之後,用靶捕獲DNA修飾探針A,用B靶捕獲DNA修飾探針B,其中Cy3與靶DNA混合在一起。然後可以獲得DNA連接的Au二聚體,並且Cy3位於間隙。如圖10 a和b所示。

第二種使用拉曼標記和DNA修飾的Au納米顆粒,然後塗覆另一個金屬殼。 DNA用於製造橋梁以促進納米間隙和拉曼標記的形成,以提供強的SERS信號。Au納米顆粒用拉曼染料標記的DNA鏈修飾。為了獲得增強的拉曼信號,將DNA(或任何其他拉曼報告物)修飾的Au納米顆粒上的第二金屬層還原以形成金屬 -分子-金屬核-殼納米結構(圖10 c和d)。

圖10 兩種類型的混合核 - 殼納米結構的TEM圖像

5 應用

SERS技術是具有超高靈敏度的指紋振動光譜。具有獨特性質的核-殼納米顆粒適合用於各種領域,如與電化學、生物分析、傳感、食品安全、環境安全、材料科學、催化、能量儲存和轉化等。有關使用核-殼納米顆粒作為基底的SERS的應用的詳細信息總結在表1中。

表1 核殼納米顆粒的各種SERS應用

此外,各種殼材料表現出不同的功能,例如,SiO2和石墨烯顯示出極大的生物相容性,TiO2是最受歡迎的光催化材料,並且Al2O3可以用作其它納米催化劑的支撐層。因此,新官能化核-殼納米顆粒存在研究巨大空間。不同類型的核-殼納米顆粒的比較如表2。

表2 不同類型的核-殼納米顆粒的比較

【結論和展望】

已經開發了各種類型的核-殼納米顆粒並廣泛地用於SERS中。具有超薄過渡殼的核-殼納米顆粒主要基於「借用SERS策略」概念開發,以克服SERS的材料限制,已經通過原位SERS方法探測了由過渡金屬催化的反應。此外,現已開發了具有超薄非金屬殼(例如SiO2、Al2O3、石墨烯和TiO2殼)的核-殼納米顆粒,以保護等離子體核並避免與探針分子和環境的直接接觸。通過將工作模式從直接接觸(SERS)或非接觸(TERS)改變為外殼隔離模式,SHINERS克服了材料和形態一般性的長期限制。它是檢測、表徵和鑑定各種材料和基底上的分子,特別是單晶表面上的分子的合適方法。在過去幾年中,這種技術已經用於探測表面分子吸附和原位監測在單晶表面的表面催化反應,這有助於理解反應機理。此外,由於其高靈敏度,穩定性和簡單性,可以用SHINERS實現寬範圍的實際應用,例如生物分析、腐蝕抑制、鋰電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以及食品和環境安全。

近年來,已經探索了使SERS能夠在紫外、可見和近紅外波長區域中進行的新的等離子體激元材料。將有希望開發用於紫外線SHINERS的芯材料,例如Al、Ga、In、Sn、Tl、Pb和Bi納米顆粒的殼體分離的納米顆粒。

文獻連結:Hypercrosslinked porous polymer materials: desig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Chem. Rev,2017,DOI: 10.1021/acs.chemrev.6b00596)(見下方「閱讀原文」)

材料人網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裡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材料牛報名加入編輯部。

材料人

長按二維碼訂閱材料人了解更多科技服務

合作聯繫

測試谷:材料人旗下一站式材料分析測試解決平臺改版上線了!

測試業務:XRD/TEM/SEM/DSC/AFM/力學測試/熱分析/PPMS/紅外/粒度分析

技術服務:論文潤色/論文繪圖/理論計算/EBSD數據分析/MS使用指導/TEM操作指導……

商務合作:15120014412

郵箱:kefu@cailiaoren.com

材料人在這裡等著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表面增強拉曼四十年
    田中群院士 廈門大學 表面增強拉曼四十年:從基礎到應用  其中田中群院士作了以在報告中,田中群介紹到,由於對複雜體系痕量分析的需求越來越多,科學研究亟待發展基於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科學儀器,這也是分析化學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而拉曼光譜具有高識別性,特別是拉曼增強效應能夠使拉曼光譜的靈敏度提高百萬倍甚至更好,具有很好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 田中群院士團隊Matter:等離激元介導化學反應的研究進展和展望
    (1)從能量角度,增強電磁場促進的光化學反應要求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的消光光譜與分子的消光光譜重疊。激發載流子介導的光催化反應,載流子能量和分子的能帶結構需要匹配,以保證有效的電荷轉移。對於光熱效應,提高的局部溫度通過增加活化分子的比例來影響反應速率。(2)從時間角度,這三種效應的時間響應不同,對化學過程的影響的時間尺度也不同。
  • 任斌:定量是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的絕對挑戰——訪廈門大學任斌教授
    2014年7月29日,在HORIBA拉曼學院活動中,任斌教授的報告從原理、實驗方法到應用等各方面給大家呈現了SERS和針尖增強拉曼光譜(TERS)的發展歷史和最新技術進展。從最初的電化學粗糙/沉澱、真空沉澱方法,到納米粒子的合成。隨著納米科學的發展,人們可以精巧的控制納米結構的組成、形狀、大小,並能有序的對其進行組裝。得益於此,利用SERS人們獲得了單分子的檢測靈敏度,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最近,殼層隔絕納米粒子增強拉曼光譜(SHINERS)的研究進一步拓寬了SERS的應用領域。
  • 商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傳感器面世
    據每日科學網日前報導,新加坡研究人員利用黃金納米陣列開發出適於商業應用的高性能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傳感器。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SERS)是在印度科學家拉曼1928年發現拉曼散射現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張凡教授綜述:探索鑭系元素摻雜的核殼結構上轉換納米粒子
    ,總結了鑭系元素摻雜上轉換核殼結構納米晶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挑戰,為稀土納米材料的研究和設計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除此之外,由於稀土元素比較小的吸收截面及吸收波長比較固定,也約束了單核稀土納米粒子的量子產率,因此其在實際應用中也受到了進一步的限制。受到量子點核殼結構的啟發,利用殼層作為保護層可以阻止發光中心與來自表面猝滅中心之間的耦合作用,可以解決發射螢光猝滅問題。
  • 群英薈萃 第二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國際會議蘇州開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1月7日,第二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國際會議(SERS-2019)在蘇州同裡湖大飯店開幕。SERS-2019由蘇州大學、廈門大學主辦,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蘇州市化學化工學會、蘇州市精準催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會議的支持媒體,為您帶來相關報導。
  • 綜述:MOF用於功能性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是一種新型的多孔材料,具有超高孔隙率、極大比表面積、結構多樣、易功能化等特性。其繁複多變的結構如同東邪黃藥師的落英神劍掌,千變萬化創造了材料性能的無限可能。
  •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方法研究生物分子結構與功能
    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光譜學的方法研究各種組裝過程及組裝體結構。包括基於半導體納米粒子SERS基底的理論與應用研究;蛋白質等生物體系結構的SERS研究;SERS方法在環境、醫藥等領域的應用。目前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課題。擔任《Appl Spectrosco》,《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光散射學報》編委,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 環境汙染物快速分析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原位分析技術,不僅可以像拉曼光譜一樣能夠提供分子結構的特徵光譜,而且還可以極大地增強被測分子的拉曼信號,通常可以增強6個數量級以上,有時甚至可以達到14個數量級,從而達到單分子檢測。文獻研究表明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完全可以實現對特定環境汙染物的高靈敏度定性和定量檢測。
  • 我國光譜最新研究成果競相爭豔——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會暨2016...
    面對中國大氣環境監測技術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劉文清院士提出了建立大氣環境多維度監測平臺的設想。  劉文清院士團隊利用紫外、可見、紅外等的光吸收、發射、散射技術,結合光譜特徵資料庫、定量解析算法、光機電工程技術,形成了現場快速監測、時空分布立體監測、大範圍輸送通量監測的各種汙染物監測技術方法。
  • 奧譜天成:拉曼光譜儀專業ODM提供商
    拉曼光譜如此的蓬勃發展給廣大用戶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空間,那麼,當前有哪些主流企業/主流產品?有哪些最新的技術/應用?哪款儀器更適合用戶自己的研究工作?  儀器信息網:奧譜天成拉曼光譜儀的定位?  針對拉曼信號較弱的情況,一般採用表面增強SERS技術或光學增強:  1)表面增強SERS技術,表面增強納米粒子容易結團,不耐保存,所以比較難以推廣,廈門大學田中群院士項目組研製的SHINERS增強粒子,在納米金顆粒的外圍,包裹著一層均勻的矽層,保護金納米粒子,使得保質期可以達到1年以上。
  • 基於單層碳化鈦納米片的無核二維電子氣結構增強拉曼散射
    由於在原子尺度上的高均勻性、強的化學吸附性及出色的生物相容性,非金屬二維超薄納米片被認為是一類非常有前途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基底材料。但是,由於化學增強機制的限制,非貴金屬二維SERS基底的拉曼增強因子仍有待提高。 近日,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席廣成研究員和曲阜師範大學易文才副教授提出了無核二維電子氣(2DEG)單層SERS基底的概念,製備了高度結晶的Ti3C2單層納米片並將其組裝為大面積柔性SERS基底,實現了對雙酚A、多氯苯酚等多種有害物質的高靈敏檢測。
  • Small Methods: 二維各向異性黑磷晶體的晶格振動與拉曼光譜綜述
    同時,由於低的結構對稱性,黑磷具有顯著的面內各向異性性質,其光、電、熱以及機械等性質都依賴於它的晶格方向。拉曼光譜是一種表徵材料結構與成分的指紋識別光譜,具有方便、快速和無損等特點,在二維納米材料的表徵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可用來鑑定二維納米材料的層數、邊緣類型、堆垛結構、缺陷、摻雜類型和層間作用力等;同時,拉曼光譜還可以用來研究晶體中光子與電子相互作用和電子與聲子相互作用。
  • ...生物大分子模擬、分子結構與表面增強拉曼光譜、近場光學理論與...
    所在院校: 大連理工大學       所在院系: 物理系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原子與分子物理 研究領域: 理論與計算納米生物技術
  • 納米科學:尖端增強拉曼散射可以區分兩個結構相似的相鄰分子!
    納米科學:尖端增強拉曼散射可以區分兩個結構相似的相鄰分子!(Phys.org) - 在超高真空和低溫下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進行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研究的進展使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能夠區分兩種不同但結構相似的相鄰分子吸附在銀色表面上。這種精確度和靈敏度可以促進表面化學的進步和DNA測序和蛋白質摺疊的精確監測。他們的工作出現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Nanotechnology中。
  • 利用殼層分離納米顆粒增強螢光粉的等離子體增強螢光顯示技術
    在單色電磁輻射的激發下,某些金屬納米粒子(NP)納米結構的光學消光截面(吸收和散射)可以比典型的螢光粉高几個數量級,這種效應是由於電磁場,即所謂的「熱點」,是由激發的等離子體金屬(主要是Ag、Au和Cu)納米粒子或納米結構表面中的表面電子共振產生的,稱為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
  • 國內外便攜拉曼光譜儀技術對比
    近年來,國內拉曼光譜儀的開發研製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普識納米,譜識科儀、斯坦道、奧普天成、南京簡智,歐普圖斯等國內企業也推出了可攜式拉曼光譜儀,那麼國內外的拉曼光譜儀有哪些區別呢?本文將從構造方面比較國內外可攜式拉曼光譜儀產品的差異。
  • 智能所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
    近期,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和環境檢測實驗室劉錦淮研究員和楊良保副研究員等提出了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的概念,並取得了研究進展。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效應是一種與納米結構相關的光學現象,它的強弱不但取決於金屬本身,還和納米結構的尺寸、形狀和間距有關。
  • 歐普圖斯可攜式雷射拉曼光譜儀通過鑑定
    其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納米技術模塊NanoDog®,利用納米增強技術實現了對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農獸藥殘留、摻假食品、危險品、毒品和毒物等的拉曼光譜信號進行有效放大,檢測靈敏度可達ppb水平。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和自動辨識系統,採用便捷的一鍵式操作界面,縮短分析時間,方便用戶對現場快速檢測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