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教授於1992年6月獲吉林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2001聘為吉林大學教授。2001-2003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曾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本關西學院大學,韓國江原大學任客座教授和高級訪問學者。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光譜學的方法研究各種組裝過程及組裝體結構。包括基於半導體納米粒子SERS基底的理論與應用研究;蛋白質等生物體系結構的SERS研究;SERS方法在環境、醫藥等領域的應用。目前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課題。擔任《Appl Spectrosco》,《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光散射學報》編委,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理事長。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是一種靈敏度高、選擇性好、通用性強的分析技術。隨著儀器、數據分析手段的進步和多種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SERS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SERS在生物領域的部分應用已相對成熟,但仍有一些有待解決瓶頸問題:
1、趙冰教授團隊將蛋白質電泳,Western免疫印跡分析,膠體銀染法和SERS檢測相結合,建立了一種新的分析方法「Western-SERS」, 用於無標記蛋白質檢測。為了提高固相載體上蛋白質SERS光譜的重現性,開發了一種酸化硫酸鹽作為聚集劑,用於誘導蛋白質-銀混合溶液中的高電磁SERS增強效應[1,2]。
2、利用SERS技術發展了一種新的定量MTT活性檢測方法。團隊發現金納米粒子的加入和632.8 nm激發的共振效應使甲臢信號增強,大大提高了方法的靈敏度。結果表明,MMT殘留、血清、藥物等背景對甲臢的檢測無明顯幹擾,甲臢的檢出限低至1 ng/mL [3]。
3、通過SERS研究了細胞色素C(Cyt c)在貴金屬和過渡金屬上的電子轉移過程(ET)。結果表明,從Cyt c還原態到銀基底可以發生電子轉移,該過程與激發波長有關。電子可以直接從鎳和鈷轉移至Cyt c氧化態,從而使這些過渡金屬納米粒子(NPs)具有還原活性。本研究表明過渡金屬承擔了Cyt c電子供體作用,用SERS的電荷轉移理論解釋Cyt c和銀納米粒子之間的電子轉移過程[4,5]。
References:
1.Anal. Chem. 2008, 80(8), 2799-2804
2.Anal. Bioanal. Chem. 2009, 394, 1719-1727
3.Anal. Chem. 2013, 85, 7361-7368
4.Analyst, 2016, 141, 5181
5.Chem.-A Euro J. (DOI: 10.1002/chem.2017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