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明確金屬催化劑的演變:從納米催化到單原子位點催化

2020-11-23 騰訊網

催化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工業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有90%以上的化學品是通過催化工藝合成製備的,催化所創造的產值佔全球GDP的近30%。發展新的催化劑合成技術、研究催化劑的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我們解決當前所面臨的能源和環境挑戰,從而推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基於近幾年金屬催化由納米尺度向單原子位點、團簇尺度演變,催化領域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影響力和啟發性的研究成果。清華大學李亞棟牛志強研究團隊近期發表於Chem. Rev.期刊的綜述文章系統地闡述了納米催化和單原子位點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了研究者從上個世紀以來在納米催化領域所取得的諸多成就和近幾年在單原子位點催化領域的新進展。綜述討論了納米/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的合成策略、構效關係以及新型納米/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在基礎化學工業、精細有機化工、能源轉化催化以及環境催化中的應用。

在綜述中,作者總結了從納米催化到單原子位點催化的研究歷程。在第一部分,作者討論了納米結構催化劑的尺寸(圖1)、形貌(圖2)和金屬-載體相互作用(圖3)對催化的影響,結合研究實例展示了具有特定結構的納米顆粒的結構動態演化。在第二部分,作者介紹了金屬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的發展歷史。金屬單原子位點和載體共同組成了以孤立的金屬單原子位點為活性中心的負載型催化劑。單原子位點催化劑中金屬原子的利用率達到100%。此外,單原子位點催化劑比納米顆粒具有更加明確、均一的活性中心,有利於結構-性質關係的研究。作者重點介紹了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的合成方法(圖4)及其獨特的催化性質和構效關係。最後,作者展示了一類由數個金屬原子構成的結構比較特殊的原子簇催化劑,這類團簇催化劑的尺寸介於納米催化劑和單原子位點催化劑之間,展現出了獨特催化性質(圖5)。

圖1. 金屬納米顆粒的表面原子配位數與尺寸的關係,以及Au催化劑催化CO氧化的尺寸效應。

圖2. (左)單晶表面原子的形狀依賴性電子結構及其ORR性能 (右) 不同形貌Cu納米晶對芳香環氧化合物脫氧展現出晶面效應。

圖3. (左) Pt向CeO2電子轉移與Pt納米顆粒尺寸的定量關係;(右)構築金屬/氧化物界面實現高活性高選擇性苯甲醇氧化

圖4. 金屬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合成方法

圖5. 孤立單團簇位點催化劑

Well-Defined Materials for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From Nanoparticles to Isolated Single-Atom Sites

Zhi Li, Shufang Ji, Yiwei Liu, Xing Cao, Shubo Tian, Yuanjun Chen, Zhiqiang Niu, Yadong Li

Chem. Rev.,2020,120, 623-6821, DOI: 10.1021/acs.chemrev.9b00311

導師介紹

李亞棟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2007

本文無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來源科研動態(微信ID:likesci)

相關焦點

  • 化學系李亞棟課題組發表覆蓋元素周期表的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合成...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作為一類新穎的催化材料,不僅可以最大化金屬原子利用效率,更因為其獨特的電子和空間結構,有潛力表現出與體相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質。這種性質差異性蘊含著發現新物質及其新性質的巨大機會。 新材料的通用合成方法是挖掘其新性質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 覆蓋元素周期表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合成並發現新型甲酸電氧化催化劑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作為一類新穎的催化材料,不僅可以最大化金屬原子利用效率,更因為其獨特的電子和空間結構,有潛力表現出與體相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質。這種性質差異性蘊含著發現新物質及其新性質的巨大機會。新材料的通用合成方法是挖掘其新性質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現在有一些方法來幫助了解電催化過程,如與太陽能或熱能的耦合,最近,清華大學王訓課題組的一篇綜述工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討論了具有明確活性金屬位點的催化劑。
  • 單個過渡金屬位點用於水氧化:從單核分子催化到單原子催化
    (SMMCs,有機單金屬配合物)、負載型SMMCs和單原子催化劑(SACs)的催化水氧化,重點闡明了其構效關係, 三種不同類型水氧化催化劑之間的相似點,區別以及聯繫。本文從均相單核分子催化到異相單原子催化總結了單個過渡金屬位點應用於不同催化水氧化反應體系中的研究進展。
  • 中國科大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在能源催化領域中,精確探測催化劑在服役狀態下原子尺度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對於催化劑的理性設計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十年,科學家對納米尺度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可控構築極大地促進了催化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發展。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反應狀態下,受到溫度、電場、光照等外界環境激發,會發生結構演變的響應,因此,原位實時在線表徵這種特殊的結構響應行為對於理解單原子催化的本質並發現新的催化現象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 利用原位同步輻射發現單原子近自由催化動力學行為
    近幾十年,科學家對納米尺度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可控構築極大地促進了催化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發展。其中,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其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優異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成為了近年來能源催化領域的明星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高度取決於其金屬原子的局域原子和電子結構,及其與載體間的相互作用。
  • 蘇州納米所在金屬合金晶體結構調控電催化性能方面取得進展
    金屬合金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吸引了研究者廣泛關注,特別是在催化領域表現出了突出的催化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近些年來,各種各樣的策略已經被用來改進合金納米材料的催化性能,例如調控尺寸、形貌或組分。然而,由於合成上的巨大挑戰,對金屬合金晶體結構的調控卻相對少見。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其核心挑戰是開發高性能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的電催化劑,提高目標產物產率和實現高選擇性。氮摻雜碳基納米材料作為廉價非金屬CO2RR催化劑備受關注,但因其結構複雜,難以精確控制,導致對其催化活性位點的認識仍存在較大爭議,催化性能也亟待大幅提升。利用結構明確的小分子作為模型催化劑是明晰其催化機制的有效手段,但小分子自身的催化活性低,實驗誤差大,難以給出可信結果。
  • 打開催化過程「黑匣子」顯催化劑的真實活性表面—新聞—科學網
    鎳金雙金屬納米催化劑在二氧化碳加氫反應中的結構演化和反應性能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偉、楊冰與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髙嶷團隊及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谷猛團隊合作,利用原位電鏡,在原子尺度上直接觀察了鎳金雙金屬納米催化劑在反應中的動態演變過程
  • 杜希文團隊Angew:金屬納米孔內的鉗形催化機制
    背景介紹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轉化的現代技術,為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提供了解決方案,過渡金屬催化劑在降低能耗和提高轉化效率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中貴金屬催化劑(例如金和銀)在低過電勢下對產生一氧化碳顯示出很大的優勢,但是高價格限制了它們的廣泛應用。因此,必須開發具有高活性的非貴金屬催化劑。
  • 【催化】解析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LDHs):催化劑、載體和前驅體
    但是,單層LDHs 雖然裸露出大量的活性位點,但容易發生團聚,影響催化劑的穩定性。藉助於具有開放三維結構的鎳網為硬模板,可以在泡沫鎳上原位生長出三維LDHs 催化劑( 圖1a ~ c) , 得益於其特殊的立體結構充分暴露了活性位點且便於物質傳遞,催化劑顯示出優異的催化性能。相對於硬模板法而言,軟模板法操作簡單,成本相對較低,模板易於去除等優勢在材料合成與形貌調控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 銅基催化劑界面結構調控及其催化碳氧鍵高效加氫
    研究出發點針對以上問題和挑戰,作者以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水滑石(CuZrMgAl−LDHs)作為前體,基於其層板元素高分散以及結構拓撲轉變等特性,製備了系列具有獨特金屬-載體界面位點的Cu基催化劑,實現了對碳氧鍵化合物——草酸二甲酯的高效加氫制乙二醇。
  • 中科大Nature子刊:Pt 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催化HER中的近乎自由變化的...
    但是,從材料合成和機理方面對新型SACs的進一步探索仍是催化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領域。目前,已報導的SACs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高度依賴於金屬中心的局部配位環境,即單原子與載體之間的電子和幾何相互作用。當金屬與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變弱時,中心金屬原子的電子結構可能類似於自由原子的電子結構,使得與反應物的結合在電化學還原反應中更受影響。然而,這種自由的單原子在以前製備的SACs中很少報導。
  • 一篇Nature Catal.看盡Pt單原子催化劑的一生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催化劑,在從納米粒子形態轉換成單原子狀態後,都會提升催化性能。實際上,人們對催化過程中單原子活性位點的位置、活性以及動態結構變化(穩定性)仍然缺乏清晰的認識,且爭議巨大。這裡的挑戰在於反應條件下單原子活性位點的原位表徵以及實驗與模擬的系統性研究。本文亮點1.
  • 一種簡單製備磁性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催化材料的方法
    然而,鋅空電池面臨著穩定性差和功率密低等問題,這些問題與空氣陰極催化反應密切相關。傳統貴金屬催化劑具有優異的電催化活性,但是,高成本和差穩定性限制了其規模化應用,因此,進一步開發優異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非貴金屬催化劑成為重要挑戰。過渡金屬-多孔碳納米纖維材料孔隙和電子結構豐富,成本低、結構可調,催化活性位點多,在取代貴金屬催化劑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模態組合探測揭示電催化表面無序化演變機理
    區別於傳統的熱催化,通過引入電化學勢來加速電極上的催化反應的電化學催化為此提供了新的途徑。在水基電解質中,氧氣析出反應(OER)是完成氫氣,氨及碳氫化合物等化學原料生成的關鍵給電子反應,其催化劑主要為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催化原理最初脫胎於金屬表面的氧氣析出機理 – 依靠過渡金屬的氧化還原對,反應物與中間產物在催化劑表面的脫附與吸附,而催化劑自身結構在整個催化過程中不發生任何變化。
  • 納米催化「高穩定性」新星誕生—新聞—科學網
    然而,在這些高聳入雲的「鋼鐵森林」裡面,決定化工過程效率卻是眾多的催化劑。這些催化劑通過調控反應途徑和加速反應進程提高過程效率,其中在納米乃至原子尺度上的活性位結構是催化作用的核心。 因此,理解銅催化劑的作用機制,研製新型銅催化劑,提高催化活性和穩定性是該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納米催化研究中的一個熱點。 近二十年來,眾多研究發現,銅-氧化鈰催化劑體系在合成氣反應化學中表現出優異而獨特的性能,但對其催化作用機理以及活性位的原子結構卻知之甚少。
  • Chem:原位SERS研究金屬氧化物納米粒子表面光催化氧化
    為了避免類似情況,請為「科研動態」設置星標(具體操作見文末動圖),文章點一下「在看」,保持互動熱度,就能及時收到每期推送啦。研究背景原位檢測催化劑表面活性位點和活性中間物種有助於深入理解催化反應機理,這是理性設計高性能催化劑的關鍵。
  • 單原子催化,難得一見的好綜述!
    固定在適當載體上的分離的金屬原子具有眾所周知的幾何構型和電子結構,原子利用率為100%,並且可以有效地催化底物轉化為所需的產物。毫無疑問,金屬多相納米催化劑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集中在載體上的金屬原子可能位於平臺,紐結,邊緣,拐角或金屬與載體之間的界面,這些部位具有不同的配位環境和電子結構,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活性位點中毒。
  • 科學網—催化劑的「催化」之路
    催化劑的作用是沿著精確設定的通道引導化學反應,從而讓化學家可以跳過反應步驟、減少浪費、減少能源使用以及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隨著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日益關注,可持續性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催化劑是「綠色化學」的一個重要源泉:阻止汙染發生的一項全行業的工作。 催化劑還被認為是解鎖比煤炭、石油或天然氣等更加惰性以及難以利用,但卻更加清潔的能源的關鍵。